第144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然甄老伯要喬遷,咱們怎麽也要慶祝一番。加上妙玉師父又如此慷慨地拿了一塊地出來,也是值得慶賀之事。再者,沒想到與邢妹妹也在此地相見,也是難得之緣分——如此幾件喜事兒趕在一處,不大吃一頓簡直是『天理不容』啊。」
薛攀笑著答應了多留一日,甚至表示要自己做這個東招待眾人,眾人推辭一番,還是給了他這個麵子——雖然薛攀的年紀是這群人裏倒著數的,但是每當他要做什麽事兒,還真的沒有人能夠違背他的心意。
他總是有種特別的能力,讓人不自覺就跟著他的節奏走了。哪怕是事後反應過來,也不覺得有什麽,反倒是感覺他的安排十分妥當,跟著他走也挺好的,根本不會有什麽問題,倒是更加強化了這一點。
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本事,還特別適合做生意用。
現在看來,日常與人交往更是有用的很,這不,隨隨便便就能夠得到皆大歡喜的局麵,豈不是件美事兒?
當然,薛攀雖然拍板兒定了這個吃飯的事兒,具體的工作還是張友士父子安排——吃不吃是給錢的說了算,但是吃什麽、怎麽吃這種小事兒,當然還是要本地主人略盡地主之誼了。
薛攀爽快地把一疊銀票都交給了張友士,當然不隻是吃飯用的,還有建設醫學院的後續投入資金,甚至還有租賃土地、興建書齋的錢——本來麽,薛攀還是想跟著之前建設醫學院的時候一樣,跟妙玉購買下那塊打算開辦書齋的錢的。
但是妙玉這迴卻沒有同意。
薛攀想到這塊地不比之前那塊,離著蟠香寺太近,可能會是妙玉留著另有他用,甚至隻是為了保底用的,也就沒有再堅持。
反正搞教育事業更是偏重公益化——特別是這種類似義務教育的書齋,那就是在做慈善,就算是妙玉以後想要把這書齋收歸己用,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教書育人的事兒,隻要他有錢,自然可以找到不錯的教書先生樂意執教,也根本就不用非得執著於在玄墓山上選址了。
現在選這裏,也不過是因為妙玉和邢岫煙住在這裏,也願意做第一批老師罷了。
至於以後,那完全可以再選其他的人嘛。
不過,既然妙玉不肯賣地收錢,他就隻好把那部分預算拿出來,託付給張友士父子,教他們多費心,把建築工程的事兒都包攬下來——總不能教妙玉她們幾個女子拋頭露麵去忙活這些事兒吧。
張友士和張沒藥自然都滿口應了,那麽安排宴席的事兒,肯定也就是他們一起代勞了。
薛攀再次享受了一把霸道總裁的待遇——有錢就是爽,一直有錢,一直爽。
所以,不管是大阿哥、八阿哥,還是太子、四大爺,都別來打擾他安靜賺錢,否則,哥一定教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薛攀將這些事兒都安排妥當,又陪著妙玉和邢岫煙進去蟠香寺上了個香,見過住持,閑聊了幾句,也就告辭出來了。
他見張友士那邊兒也都吩咐了妥當的人各自辦事兒去了,便就主動招唿道:「張世伯辛苦了,不如坐下來稍微歇歇,嚐嚐我們從揚州帶過來的丹楓白露如何?」
張友士正想著婉拒,但轉頭看到薛攀的眼神,就咽下了馬上就要脫口而出的話,笑著道:
「如此甚好,雖然不知這丹楓白露是甚麽,但既然有如此風雅的名字,想來必定是個好東西,看來今兒老夫是有口福了。」
薛攀也不多說,隻笑著做了個請的手勢,兩人便就攜手迴到了張家。
柳湘蓮跟張沒藥跟在他們身後,照舊說些體己話,一切都看著十分正常,直到薛攀隨著張友士進了「有無居」,柳湘蓮跟張沒藥才十分自然又很有默契地在有無居的院子裏坐了下來。
他們倆嘴上說是品茶不如飲酒,隻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去把那勞什子的樹根草葉子當成寶貝,他們才不要喝,必得要大碗喝酒才是正理兒。
張家的下人們也十分配合地給他們倆在院子裏的石桌上擺上了酒菜,教他們倆盡興暢飲。
柳湘蓮便同張沒藥坐下開喝,又是猜酒令又是劃拳,看似十分開懷,但是其實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兩個人俱都在認真關注周圍環境,默默給薛攀和張友士擔任警戒工作。
至於原因,那自然是,薛攀要跟張友士說些秘密之事了。
薛攀想要問的,正是林如海的「病情」。
這事兒,原本薛攀一到張家,張友士就想跟他說來著。隻是很不巧,當時甄士隱恰好來訪。他們這個話題就被打斷了,後來又是接待了妙玉,又是跟著妙玉跑去看什麽隔壁的空地,愈發沒有什麽時間關注這個事兒了。
不過,薛攀心裏卻是一直記著這個事兒的。
他直覺這中間必然有什麽內情,說不定還是非常狗血甚至充滿危險的那種。隻是越是如此,他越不好輕舉妄動,在外頭公然討論這個事兒了。
剛剛恰好又收到了林如海從揚州的來信,倒是又激起了他想要探究真相的衝動,這才主動提出要多留一日。
一來是為了配合林如海密信中說的那個「緩緩歸」,二來則是想徹底搞清楚林如海甚至是整個林家的身體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好在張友士也是個上道的,很多事兒不需要明說,隻是一個眼神兒就能夠明白薛攀的意思。
薛攀笑著答應了多留一日,甚至表示要自己做這個東招待眾人,眾人推辭一番,還是給了他這個麵子——雖然薛攀的年紀是這群人裏倒著數的,但是每當他要做什麽事兒,還真的沒有人能夠違背他的心意。
他總是有種特別的能力,讓人不自覺就跟著他的節奏走了。哪怕是事後反應過來,也不覺得有什麽,反倒是感覺他的安排十分妥當,跟著他走也挺好的,根本不會有什麽問題,倒是更加強化了這一點。
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本事,還特別適合做生意用。
現在看來,日常與人交往更是有用的很,這不,隨隨便便就能夠得到皆大歡喜的局麵,豈不是件美事兒?
當然,薛攀雖然拍板兒定了這個吃飯的事兒,具體的工作還是張友士父子安排——吃不吃是給錢的說了算,但是吃什麽、怎麽吃這種小事兒,當然還是要本地主人略盡地主之誼了。
薛攀爽快地把一疊銀票都交給了張友士,當然不隻是吃飯用的,還有建設醫學院的後續投入資金,甚至還有租賃土地、興建書齋的錢——本來麽,薛攀還是想跟著之前建設醫學院的時候一樣,跟妙玉購買下那塊打算開辦書齋的錢的。
但是妙玉這迴卻沒有同意。
薛攀想到這塊地不比之前那塊,離著蟠香寺太近,可能會是妙玉留著另有他用,甚至隻是為了保底用的,也就沒有再堅持。
反正搞教育事業更是偏重公益化——特別是這種類似義務教育的書齋,那就是在做慈善,就算是妙玉以後想要把這書齋收歸己用,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教書育人的事兒,隻要他有錢,自然可以找到不錯的教書先生樂意執教,也根本就不用非得執著於在玄墓山上選址了。
現在選這裏,也不過是因為妙玉和邢岫煙住在這裏,也願意做第一批老師罷了。
至於以後,那完全可以再選其他的人嘛。
不過,既然妙玉不肯賣地收錢,他就隻好把那部分預算拿出來,託付給張友士父子,教他們多費心,把建築工程的事兒都包攬下來——總不能教妙玉她們幾個女子拋頭露麵去忙活這些事兒吧。
張友士和張沒藥自然都滿口應了,那麽安排宴席的事兒,肯定也就是他們一起代勞了。
薛攀再次享受了一把霸道總裁的待遇——有錢就是爽,一直有錢,一直爽。
所以,不管是大阿哥、八阿哥,還是太子、四大爺,都別來打擾他安靜賺錢,否則,哥一定教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薛攀將這些事兒都安排妥當,又陪著妙玉和邢岫煙進去蟠香寺上了個香,見過住持,閑聊了幾句,也就告辭出來了。
他見張友士那邊兒也都吩咐了妥當的人各自辦事兒去了,便就主動招唿道:「張世伯辛苦了,不如坐下來稍微歇歇,嚐嚐我們從揚州帶過來的丹楓白露如何?」
張友士正想著婉拒,但轉頭看到薛攀的眼神,就咽下了馬上就要脫口而出的話,笑著道:
「如此甚好,雖然不知這丹楓白露是甚麽,但既然有如此風雅的名字,想來必定是個好東西,看來今兒老夫是有口福了。」
薛攀也不多說,隻笑著做了個請的手勢,兩人便就攜手迴到了張家。
柳湘蓮跟張沒藥跟在他們身後,照舊說些體己話,一切都看著十分正常,直到薛攀隨著張友士進了「有無居」,柳湘蓮跟張沒藥才十分自然又很有默契地在有無居的院子裏坐了下來。
他們倆嘴上說是品茶不如飲酒,隻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去把那勞什子的樹根草葉子當成寶貝,他們才不要喝,必得要大碗喝酒才是正理兒。
張家的下人們也十分配合地給他們倆在院子裏的石桌上擺上了酒菜,教他們倆盡興暢飲。
柳湘蓮便同張沒藥坐下開喝,又是猜酒令又是劃拳,看似十分開懷,但是其實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兩個人俱都在認真關注周圍環境,默默給薛攀和張友士擔任警戒工作。
至於原因,那自然是,薛攀要跟張友士說些秘密之事了。
薛攀想要問的,正是林如海的「病情」。
這事兒,原本薛攀一到張家,張友士就想跟他說來著。隻是很不巧,當時甄士隱恰好來訪。他們這個話題就被打斷了,後來又是接待了妙玉,又是跟著妙玉跑去看什麽隔壁的空地,愈發沒有什麽時間關注這個事兒了。
不過,薛攀心裏卻是一直記著這個事兒的。
他直覺這中間必然有什麽內情,說不定還是非常狗血甚至充滿危險的那種。隻是越是如此,他越不好輕舉妄動,在外頭公然討論這個事兒了。
剛剛恰好又收到了林如海從揚州的來信,倒是又激起了他想要探究真相的衝動,這才主動提出要多留一日。
一來是為了配合林如海密信中說的那個「緩緩歸」,二來則是想徹底搞清楚林如海甚至是整個林家的身體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好在張友士也是個上道的,很多事兒不需要明說,隻是一個眼神兒就能夠明白薛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