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是尋常人,肯定也不會抓著這種敏感的事兒多問。但偏偏這兩位是一個比一個「直」,柳湘蓮自不必說,尋常連個話都懶得說,但若是遇到什麽不平事,一定第一個跳出來要「主持正義」。
張沒藥小同學更是一根筋的典型,他既然聽出這中間有事兒,肯定必須要踴躍發問了。
「不知道甄伯父說的甚麽事兒?怎麽還牽扯到薛兄了?」
張沒藥這麽一問不要緊,本來被張友士和薛攀不動聲色帶走了的話題就這麽又迴了來。
薛攀和張友士無奈地對視一眼,卻也無可奈何,因著現在阻止怕是會比放任不管更加尷尬,那麽還不如就放任不管了。
反正,看甄士隱還挺想說說這事兒的——雖然過程悽慘,但是至少結局不錯,那也就,還算可以吧。
果然,這甄士隱被小張同學一問,話匣子立刻就打開了。
他從他們家英蓮三歲那年說起,一直說到她元宵節被拐賣、葫蘆廟失火,自己家財盡失,投靠到嶽父家卻日漸貧困的事兒。真是前世今生,啥都說完了。
聽得眾人是唏噓不已,各自感慨,少不得就要來安慰甄士隱幾句「否極泰來」、「福氣還在後頭」。
不過總有些人關注的重點異於常人。
比如,大家都在安慰甄士隱,但柳湘蓮卻道:「甄老伯,你那嶽丈頗不是個東西,什麽買田買地都盡折了,哪裏會有這麽樣子的奇事兒,一定是都被他算計了去。」
說到了這裏,他又恨恨道:「這種人都是這樣。你手裏有幾個錢時,上趕著巴結你,想著法子騙光你的錢。到了你手頭緊了,又來嫌棄擠兌你,沒的噁心人。我柳二生平最厭惡這種人,甄老伯隻要您一聲令下,那老雜碎我能直接幫你給料理了。」
他這話一說,倒是把甄士隱嚇了一跳,忙上前安撫道:「多謝柳小公子仗義執言。但我這嶽丈年紀不小,又是拙荊生父,雖諸多不肖之處,但好歹念著拙荊的麵子,便就這麽算了吧。」
柳湘蓮還在氣咻咻地為甄士隱鳴不平,薛攀倒是漸漸看出點兒門道來。
看起來這種事兒他這位結義二弟很有經驗啊?
若是不然,也不會對一個初次見麵的陌生老頭兒的遭遇如此感同身受。
莫非是當年理國公府上也有過類似的事兒,當事人還是他這位二弟或者是他的血親?
薛攀心中暗暗留了點兒心,覺得以後若是有機會,倒也可以順便給他這位結義二弟出口氣,免得他一天到晚那麽冷冰冰地,沒有什麽人氣兒——做人麽,最重要的還是要開心,如果不開心,那就想法子開心起來。
有誰對不起他兄弟的,還有他這個哥哥替他做主呢。
薛攀心中起了這個心思,便也就準備先拿著甄士隱這事兒練練手。
本來麽,甄士隱在姑蘇城外的那個房子因著隔壁葫蘆廟炸供著了火,被連累燒光,他身上好歹還有點兒剩下的細軟,帶著老妻封氏迴了鄉下他嶽丈家,倒是可以置辦些田產好度日的。
誰料他那嶽丈封肅是個黑心的,弄些薄田爛地給他,沒幾年的光景,手裏的錢就敗光了,老東西就開始陰陽怪氣起來——實在是很典型的無賴了。
若說這甄士隱,人是真的好,慘也是真的慘。正所謂人善被人欺,有時候這種老實的好人下場這麽慘,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不是都說「好人有好報」麽?
這甄老爺一輩子人,樂善好施、與人為善、性子也淡泊恬靜、與世無爭,到頭來卻落得個如此下場,實在是好人沒好報的典型了。
要真這麽樣,那以後誰還做好人啊。
薛攀嘆了口氣,還是覺得不如繼續「日行一善」好了。正好今兒他來了遇到自己,也算是緣分,那就隨便給出出主意,至少把錢弄迴來點兒吧。
想到這裏,薛攀便就問道:「甄老伯這迴來姑蘇城,是常住呢,還是探親訪友?」
甄士隱道:「說起來倒是見笑了。因著我小女迴了家,再住在嶽丈那裏反倒不便,我此番來,便是想要賃蟠香寺隔壁的房子,帶著老妻小女,來自度日,閑暇又可以來尋張世兄,或清談數句、或小酌數杯,豈不美哉?」
薛攀一聽,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這倒是好打算。
這世道,女子的名節雖然不似宋明那麽嚴苛,但被拐賣總不是什麽光鮮的事兒。
更加不要說甄士隱那位嶽丈可不是什麽好鳥,說不了就要借著這個事兒繼續pua他們一家子,那可真是連條活路都沒有了。
搬家倒是最明智的選擇。
而且選擇住在蟠香寺隔壁,還是租賃,那想必就是因為錢了。
看起來這幾年甄士隱家的底子是徹底沒了,隻能選擇這麽艱苦的條件了。
不過也沒有什麽問題,一家人在一起整整齊齊地就好了。
薛攀當即表示了支持,並且說若是英蓮覺得悶,也可以來張友士這裏走走,畢竟他這裏是醫學院,算是私塾的一種,還有妙玉居士那位女先生,專門教女孩兒讀書呢。
可巧兒這妙玉居士就是住在蟠香寺的,還是鄰居,多好。
薛攀這麽一說,甄士隱愈發激動了,當即道:「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太好了。薛大人,您可真是活菩薩!堪稱我們一下老小的在世父母了。」
張沒藥小同學更是一根筋的典型,他既然聽出這中間有事兒,肯定必須要踴躍發問了。
「不知道甄伯父說的甚麽事兒?怎麽還牽扯到薛兄了?」
張沒藥這麽一問不要緊,本來被張友士和薛攀不動聲色帶走了的話題就這麽又迴了來。
薛攀和張友士無奈地對視一眼,卻也無可奈何,因著現在阻止怕是會比放任不管更加尷尬,那麽還不如就放任不管了。
反正,看甄士隱還挺想說說這事兒的——雖然過程悽慘,但是至少結局不錯,那也就,還算可以吧。
果然,這甄士隱被小張同學一問,話匣子立刻就打開了。
他從他們家英蓮三歲那年說起,一直說到她元宵節被拐賣、葫蘆廟失火,自己家財盡失,投靠到嶽父家卻日漸貧困的事兒。真是前世今生,啥都說完了。
聽得眾人是唏噓不已,各自感慨,少不得就要來安慰甄士隱幾句「否極泰來」、「福氣還在後頭」。
不過總有些人關注的重點異於常人。
比如,大家都在安慰甄士隱,但柳湘蓮卻道:「甄老伯,你那嶽丈頗不是個東西,什麽買田買地都盡折了,哪裏會有這麽樣子的奇事兒,一定是都被他算計了去。」
說到了這裏,他又恨恨道:「這種人都是這樣。你手裏有幾個錢時,上趕著巴結你,想著法子騙光你的錢。到了你手頭緊了,又來嫌棄擠兌你,沒的噁心人。我柳二生平最厭惡這種人,甄老伯隻要您一聲令下,那老雜碎我能直接幫你給料理了。」
他這話一說,倒是把甄士隱嚇了一跳,忙上前安撫道:「多謝柳小公子仗義執言。但我這嶽丈年紀不小,又是拙荊生父,雖諸多不肖之處,但好歹念著拙荊的麵子,便就這麽算了吧。」
柳湘蓮還在氣咻咻地為甄士隱鳴不平,薛攀倒是漸漸看出點兒門道來。
看起來這種事兒他這位結義二弟很有經驗啊?
若是不然,也不會對一個初次見麵的陌生老頭兒的遭遇如此感同身受。
莫非是當年理國公府上也有過類似的事兒,當事人還是他這位二弟或者是他的血親?
薛攀心中暗暗留了點兒心,覺得以後若是有機會,倒也可以順便給他這位結義二弟出口氣,免得他一天到晚那麽冷冰冰地,沒有什麽人氣兒——做人麽,最重要的還是要開心,如果不開心,那就想法子開心起來。
有誰對不起他兄弟的,還有他這個哥哥替他做主呢。
薛攀心中起了這個心思,便也就準備先拿著甄士隱這事兒練練手。
本來麽,甄士隱在姑蘇城外的那個房子因著隔壁葫蘆廟炸供著了火,被連累燒光,他身上好歹還有點兒剩下的細軟,帶著老妻封氏迴了鄉下他嶽丈家,倒是可以置辦些田產好度日的。
誰料他那嶽丈封肅是個黑心的,弄些薄田爛地給他,沒幾年的光景,手裏的錢就敗光了,老東西就開始陰陽怪氣起來——實在是很典型的無賴了。
若說這甄士隱,人是真的好,慘也是真的慘。正所謂人善被人欺,有時候這種老實的好人下場這麽慘,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不是都說「好人有好報」麽?
這甄老爺一輩子人,樂善好施、與人為善、性子也淡泊恬靜、與世無爭,到頭來卻落得個如此下場,實在是好人沒好報的典型了。
要真這麽樣,那以後誰還做好人啊。
薛攀嘆了口氣,還是覺得不如繼續「日行一善」好了。正好今兒他來了遇到自己,也算是緣分,那就隨便給出出主意,至少把錢弄迴來點兒吧。
想到這裏,薛攀便就問道:「甄老伯這迴來姑蘇城,是常住呢,還是探親訪友?」
甄士隱道:「說起來倒是見笑了。因著我小女迴了家,再住在嶽丈那裏反倒不便,我此番來,便是想要賃蟠香寺隔壁的房子,帶著老妻小女,來自度日,閑暇又可以來尋張世兄,或清談數句、或小酌數杯,豈不美哉?」
薛攀一聽,就知道他的意思了。
這倒是好打算。
這世道,女子的名節雖然不似宋明那麽嚴苛,但被拐賣總不是什麽光鮮的事兒。
更加不要說甄士隱那位嶽丈可不是什麽好鳥,說不了就要借著這個事兒繼續pua他們一家子,那可真是連條活路都沒有了。
搬家倒是最明智的選擇。
而且選擇住在蟠香寺隔壁,還是租賃,那想必就是因為錢了。
看起來這幾年甄士隱家的底子是徹底沒了,隻能選擇這麽艱苦的條件了。
不過也沒有什麽問題,一家人在一起整整齊齊地就好了。
薛攀當即表示了支持,並且說若是英蓮覺得悶,也可以來張友士這裏走走,畢竟他這裏是醫學院,算是私塾的一種,還有妙玉居士那位女先生,專門教女孩兒讀書呢。
可巧兒這妙玉居士就是住在蟠香寺的,還是鄰居,多好。
薛攀這麽一說,甄士隱愈發激動了,當即道:「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太好了。薛大人,您可真是活菩薩!堪稱我們一下老小的在世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