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攀有些尷尬地輕咳了一聲,為了緩和一下氣氛,立刻順口問起了張鵬翮河務的事情,沒有想到,這一下算是打開了這位張大人的話匣子。
他從永定河的堤壩開始說起,幾乎是口若懸河地講起了各處河務的事兒,說到激動之處竟然有些手舞足蹈,跟方才溫文爾雅的形象判若兩人,讓薛攀頗有些目瞪口呆。
看起來這位張大人真的是非常用心在河務上了,屬於是。
而且他還有心機的很呢,居然還知道從永定河的堤壩開始說,真是個老機靈鬼兒()!
提起這永定河堤壩的事兒,就不得不說薛攀在年初的時候陪著康師傅一起南巡經過寶應、視察河工的經過了。
當時,這位張大人就給薛攀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不隻是他那一口標誌性的川味普通話,還有他十分較真兒的性格。
在他之前,薛攀從來沒有見到過哪個官員敢直接跟康師傅當麵懟,這位四川大爺那種不畏強權、據理力爭的模樣,實在讓人一見難忘。
再有,就是這位張大人真的是很努力地想要治水。
薛攀曾經偶然見到過這位張大人站在河堤上看著河水的樣子,那真的是十分憂國憂民乃至於憂心憂愁了。
也是因為這個,薛攀不但在康師傅忽然點名他來「評理」的時候選擇了明著「用事實說話」、但是暗裏其實是默默支持了張大人的方法,甚至還動了想要把水泥配方弄一份給張大人加固河堤的心思。
畢竟,不管石頭和泥土的堤壩多牛,也沒有鋼筋水泥堅固,並且方便快捷。
雖然在水利工程上,薛攀算是個小白,可是他有係統啊。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說說係統在關鍵時候還是很給力的。
雖然不知道它到底是怎麽運行的,但是它那個所謂的抽獎給的東西也不能不說是十分有用。
薛攀翻出係統一看,甚至都沒有重新抽獎,直接在之前為了抽藥方抽了那麽多次十連的時候掉落的其他獎勵裏翻找就輕鬆找到了水泥的配方。
一起翻找出來的還有肥皂和玻璃的配方,薛攀也都抄了一份兒出來,反正他們薛家是經商的,幾乎什麽生意都做,這種穿越必備的發財配方那必須得來一套啊。
加上薛攀此時已經提前步入了官場,那麽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賺錢的事兒,那肯定是多多益善的,反正他本職工作還是皇商,奉旨賺錢,光明正大、名正言順。
別的不說,他還指望用這個鈔能力把能夠用錢擺平的事兒都擺平了呢。
當然,水泥這種基建必備神器,那其實也算是鈔能力的一種罷。
反正對於河道總督張大人來說,肯定是這樣的。
有了這個水泥的方子,張大人治理河務必定如虎添翼,那可真是比給他真金白銀,甚至是康師傅給他加官進爵更讓他開心的事兒。
原本薛攀是想著這次迴江南,路過寶應就給的。但是沒想到這次差事緊急,他跟林如海直接趕赴揚州,為了趕路,早點兒到達好提前布置,根本就沒在寶應停靠。
加上薛攀想著,萬一這次他跟林如海在揚州需要什麽照應,也可以接著這個機會跟張大人搭上線——人家可是從一品的大員,若是能搞好關係,不要說小小的揚州城了,便就是整個江南,他們倆也可以橫著走了。
沒想到,一切如同薛攀所料,他跟林如海雖然計劃周全,但是畢竟不是揚州本地人,在整個江南地區的影響力也不夠——他們倆雖然一個出身金陵,一個出身姑蘇,但是一個還是十多歲的小毛孩子,一個之前在京中任職,迴到江南不過幾年時間,根本都沒有來得及培養什麽勢力。
如此一來,就顯得在江南地區任職多年,還都是高品級的朝廷大員的張大人十分重要了。
因著南巡的時候林如海也是全程伴駕,薛攀便也就沒有隱瞞這個想法,沒有想到,林如海不但沒有覺得他心思不純,甚至還幫著他一起完善了行動計劃——在官場厚黑學這塊兒,薛攀一向是佩服林如海的。
不得不說,他這位林姑父能夠這麽快平步青雲,的確是有些東西在身上的。
有了林如海的支持,薛攀感覺自己「算計」起張大人來就毫無心理壓力了。
特別是林如海笑言「以張大人的能力,怎麽會看不出咱們這點兒小伎倆。他若是不願意,咱們怎麽算計都也沒有用」,言下之意就是這事兒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薛攀更是放手去幹了。
於是薛攀在去揚州的半路上就修書一封給了張大人,裏麵情真意切地說他有個製作神器的方子,取用不過隻是尋常物件兒,但製成後可以用於加固堤壩,說不定可以用於治理河務。
因著事關民生大事,他本來想要親自來清江浦河道總督府拜訪,當麵將配方送給張大人,順便現場測試一下效果,畢竟這是他偶然得到的奇方,實際效果如何尚未試過,不敢隨意胡言效果雲雲。
他洋洋灑灑說了一番這神器的神奇之處,也誠摯地表達了想為河務建設出一分力的決心,然後「不經意」地提到他有個緊急公務要辦,故此來不及過來,隻能等事情告一段落,再約時間來訪。
跟著他就簡單說了一番他們要去揚州巡查鹽政、順便打拐的事兒,雖然是輕描淡寫,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其實才是重點。
他從永定河的堤壩開始說起,幾乎是口若懸河地講起了各處河務的事兒,說到激動之處竟然有些手舞足蹈,跟方才溫文爾雅的形象判若兩人,讓薛攀頗有些目瞪口呆。
看起來這位張大人真的是非常用心在河務上了,屬於是。
而且他還有心機的很呢,居然還知道從永定河的堤壩開始說,真是個老機靈鬼兒()!
提起這永定河堤壩的事兒,就不得不說薛攀在年初的時候陪著康師傅一起南巡經過寶應、視察河工的經過了。
當時,這位張大人就給薛攀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不隻是他那一口標誌性的川味普通話,還有他十分較真兒的性格。
在他之前,薛攀從來沒有見到過哪個官員敢直接跟康師傅當麵懟,這位四川大爺那種不畏強權、據理力爭的模樣,實在讓人一見難忘。
再有,就是這位張大人真的是很努力地想要治水。
薛攀曾經偶然見到過這位張大人站在河堤上看著河水的樣子,那真的是十分憂國憂民乃至於憂心憂愁了。
也是因為這個,薛攀不但在康師傅忽然點名他來「評理」的時候選擇了明著「用事實說話」、但是暗裏其實是默默支持了張大人的方法,甚至還動了想要把水泥配方弄一份給張大人加固河堤的心思。
畢竟,不管石頭和泥土的堤壩多牛,也沒有鋼筋水泥堅固,並且方便快捷。
雖然在水利工程上,薛攀算是個小白,可是他有係統啊。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說說係統在關鍵時候還是很給力的。
雖然不知道它到底是怎麽運行的,但是它那個所謂的抽獎給的東西也不能不說是十分有用。
薛攀翻出係統一看,甚至都沒有重新抽獎,直接在之前為了抽藥方抽了那麽多次十連的時候掉落的其他獎勵裏翻找就輕鬆找到了水泥的配方。
一起翻找出來的還有肥皂和玻璃的配方,薛攀也都抄了一份兒出來,反正他們薛家是經商的,幾乎什麽生意都做,這種穿越必備的發財配方那必須得來一套啊。
加上薛攀此時已經提前步入了官場,那麽錢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賺錢的事兒,那肯定是多多益善的,反正他本職工作還是皇商,奉旨賺錢,光明正大、名正言順。
別的不說,他還指望用這個鈔能力把能夠用錢擺平的事兒都擺平了呢。
當然,水泥這種基建必備神器,那其實也算是鈔能力的一種罷。
反正對於河道總督張大人來說,肯定是這樣的。
有了這個水泥的方子,張大人治理河務必定如虎添翼,那可真是比給他真金白銀,甚至是康師傅給他加官進爵更讓他開心的事兒。
原本薛攀是想著這次迴江南,路過寶應就給的。但是沒想到這次差事緊急,他跟林如海直接趕赴揚州,為了趕路,早點兒到達好提前布置,根本就沒在寶應停靠。
加上薛攀想著,萬一這次他跟林如海在揚州需要什麽照應,也可以接著這個機會跟張大人搭上線——人家可是從一品的大員,若是能搞好關係,不要說小小的揚州城了,便就是整個江南,他們倆也可以橫著走了。
沒想到,一切如同薛攀所料,他跟林如海雖然計劃周全,但是畢竟不是揚州本地人,在整個江南地區的影響力也不夠——他們倆雖然一個出身金陵,一個出身姑蘇,但是一個還是十多歲的小毛孩子,一個之前在京中任職,迴到江南不過幾年時間,根本都沒有來得及培養什麽勢力。
如此一來,就顯得在江南地區任職多年,還都是高品級的朝廷大員的張大人十分重要了。
因著南巡的時候林如海也是全程伴駕,薛攀便也就沒有隱瞞這個想法,沒有想到,林如海不但沒有覺得他心思不純,甚至還幫著他一起完善了行動計劃——在官場厚黑學這塊兒,薛攀一向是佩服林如海的。
不得不說,他這位林姑父能夠這麽快平步青雲,的確是有些東西在身上的。
有了林如海的支持,薛攀感覺自己「算計」起張大人來就毫無心理壓力了。
特別是林如海笑言「以張大人的能力,怎麽會看不出咱們這點兒小伎倆。他若是不願意,咱們怎麽算計都也沒有用」,言下之意就是這事兒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薛攀更是放手去幹了。
於是薛攀在去揚州的半路上就修書一封給了張大人,裏麵情真意切地說他有個製作神器的方子,取用不過隻是尋常物件兒,但製成後可以用於加固堤壩,說不定可以用於治理河務。
因著事關民生大事,他本來想要親自來清江浦河道總督府拜訪,當麵將配方送給張大人,順便現場測試一下效果,畢竟這是他偶然得到的奇方,實際效果如何尚未試過,不敢隨意胡言效果雲雲。
他洋洋灑灑說了一番這神器的神奇之處,也誠摯地表達了想為河務建設出一分力的決心,然後「不經意」地提到他有個緊急公務要辦,故此來不及過來,隻能等事情告一段落,再約時間來訪。
跟著他就簡單說了一番他們要去揚州巡查鹽政、順便打拐的事兒,雖然是輕描淡寫,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其實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