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賈珠念著薛攀這個表弟的救命之恩,日後同他的關係日益親近,這更是一個隱形的福利——學霸的友誼可是非常珍貴的,比那些死物更加無價。
至於林如海那邊兒,則是賈母的體己——賈敏是老太太最愛的女兒,還有素未謀麵的外孫女、外孫子,那不表示表示也說不過去。
如此,林如海和薛攀出去了一趟又是滿載而歸。
兩個迴到薛家大宅,很快收拾好了行裝,次日一早便就一起入宮迴了康師傅,少不得又得了老爺子幾句叮嚀囑託——都是之前都說過的那些「自己仔細」、「該料理的隻管料理」等語。
薛攀和林如海自然也都是一一應了,這才告退出了宮,同早就等在宮外的馬六等人匯合,登上薛家準備的船,離開京城,直奔揚州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隔壁辦公室和我們辦公室各羊了一個……瑟瑟發抖,本人已經開始出現頭暈、咽喉幹痛症狀。但是目前還沒有發燒,明天找個抗原試試……希望繼續狗住幾天啊啊啊。身體狀況不是很妙,所以這章略短小,希望明天查無此羊,捂臉。那明晚就能夠多寫點了,嗚嗚嗚。大家千萬保重身體,早睡早起,做好防護啊。
第45章 瘦馬
薛攀跟著林如海離開京城的時候,正是三月底。煙花三月下揚州,原本是件十分令人心情愉悅的事兒。
但可惜,他們出發的略晚了些,到了揚州,已經是四月了。
不過好在他們原本也並不是來欣賞美景的,正事兒得先操辦起來,至於美景,今年錯過了,還可以等明年嘛。
況且,他們這次過來是帶著康師傅的密令來的,為的就是整治一番當地的鹽政——揚州的鹽商,可是聞名古今的,那可不是一般的富得流油,說是富可敵國都說得低調了些。
這種富貴體現在方方麵麵,比如,很多著名的大鹽商都把自己家修成了園林——那聞名天下的「個園」、「何園」、「瘦西湖」就不說了,便就是隨便一兩個小鹽商,家裏的財富都抵得上尋常人家一百年的生活支出,住的地方也是精緻的很。
一看就知道油水充足。
但是這些隻是看得見的富貴,他們再厲害,也得看兩淮鹽政的臉色,當地知府的關係更得打點好。
至於打點好了之後,如何官商勾結,如何反客為主,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這麽多富得流油的鹽商,一起聯手「孝敬」下來,那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就這樣,鹽政還常常跟朝廷哭窮,說什麽虧空,可見鹽政貪腐有多厲害了。
林如海跟薛攀早已經商量好,這一次他們來揚州先悄悄地探探底,等初步了解一番情況之後,再去衙門交接。
為此,兩人甚至都沒有先迴姑蘇或者金陵老家。
原本,官員赴任按慣例是要先迴原籍料理舊事、整治行李、接著家眷僕役等一道兒再來新任職的地方的。
但林如海和薛攀偏偏不按照牌理出牌。
兩人深知天下苦鹽政貪腐之弊久矣。鹽商們賺的缽滿盆滿,過著奢華無度的生活,但國庫卻日漸虧空,百姓們更是很多都因為生活在困苦之中。
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想到這個,簡直令人瞬間就血壓升高。
哪怕薛攀其實並不怎麽熱衷政事,也覺得這事兒他可以出手幫個忙——反腐倡廉,人人有責,必須得支持一把。
其實這麽看來,巡鹽禦史這差事真的並不好幹。薛攀跟林如海一路同行,常常促膝談心,南下的這一路上少不得又交換了不少情報。
原來在林如海之前,已經有過好幾任巡鹽禦史,但是到了揚州這個地方,無不鎩羽而歸。
好些的呢,是無功而返,差些的,就連命都沒有了。更有甚者,竟然跟當地的鹽商同流合汙,一起糊弄朝廷,簡直是連半點兒為官者的良心都沒有。
林如海來揚州顯然是想要做一番實事兒的。
但他也知道若是正麵硬剛,肯定行不通——前頭早就有血淋淋的例子在,什麽新任禦史不到一年就被滅門啦,什麽禦史一家子都不幸病故啦、……
正所謂「鐵打的鹽商、流水的鹽政」,不管來的鹽政使是誰,隻要不聽話,那要麽滾、要麽死。
至於專門過來核查鹽政的巡鹽禦史,那更是當地鹽商和官員共同的死敵——這種情況下,就不隻是要麽滾、要麽死了,甚至連不夠聽話幫忙掩飾、同流合汙,也會死……
偏偏禦史這行當,頭鐵的兄弟比較多,那還真的是不知道死了多少個了。
故此,康師傅派林如海過來,其實也有些兵行險著——他之前派出去那麽多個人,沒有一個人能真得料理好了鹽政的事兒,林如海差不多是他最後的希望了。
作為康師傅殿試欽點的探花,林如海是妥妥的天子門生,從翰林院編修做起,到如今十餘年的時間,一直都是康師傅心目中的優秀人才。
他也是沒有辦法,才想著派同是江南人士的林如海去搞鹽政這攤子事兒了——鹽政貪腐這個事兒簡直就像是一個毒瘤一樣戳在他心裏,想起來就心疼,那可是白花花的雪花銀啊,都被那些肥碩的蛀蟲給貪了。
偏偏他們早就成了氣候,跟當地鹽商沆瀣一氣、盤根錯節、利益捆綁,如同一個龐然大物一般,輕易無法撼動。
至於林如海那邊兒,則是賈母的體己——賈敏是老太太最愛的女兒,還有素未謀麵的外孫女、外孫子,那不表示表示也說不過去。
如此,林如海和薛攀出去了一趟又是滿載而歸。
兩個迴到薛家大宅,很快收拾好了行裝,次日一早便就一起入宮迴了康師傅,少不得又得了老爺子幾句叮嚀囑託——都是之前都說過的那些「自己仔細」、「該料理的隻管料理」等語。
薛攀和林如海自然也都是一一應了,這才告退出了宮,同早就等在宮外的馬六等人匯合,登上薛家準備的船,離開京城,直奔揚州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隔壁辦公室和我們辦公室各羊了一個……瑟瑟發抖,本人已經開始出現頭暈、咽喉幹痛症狀。但是目前還沒有發燒,明天找個抗原試試……希望繼續狗住幾天啊啊啊。身體狀況不是很妙,所以這章略短小,希望明天查無此羊,捂臉。那明晚就能夠多寫點了,嗚嗚嗚。大家千萬保重身體,早睡早起,做好防護啊。
第45章 瘦馬
薛攀跟著林如海離開京城的時候,正是三月底。煙花三月下揚州,原本是件十分令人心情愉悅的事兒。
但可惜,他們出發的略晚了些,到了揚州,已經是四月了。
不過好在他們原本也並不是來欣賞美景的,正事兒得先操辦起來,至於美景,今年錯過了,還可以等明年嘛。
況且,他們這次過來是帶著康師傅的密令來的,為的就是整治一番當地的鹽政——揚州的鹽商,可是聞名古今的,那可不是一般的富得流油,說是富可敵國都說得低調了些。
這種富貴體現在方方麵麵,比如,很多著名的大鹽商都把自己家修成了園林——那聞名天下的「個園」、「何園」、「瘦西湖」就不說了,便就是隨便一兩個小鹽商,家裏的財富都抵得上尋常人家一百年的生活支出,住的地方也是精緻的很。
一看就知道油水充足。
但是這些隻是看得見的富貴,他們再厲害,也得看兩淮鹽政的臉色,當地知府的關係更得打點好。
至於打點好了之後,如何官商勾結,如何反客為主,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這麽多富得流油的鹽商,一起聯手「孝敬」下來,那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就這樣,鹽政還常常跟朝廷哭窮,說什麽虧空,可見鹽政貪腐有多厲害了。
林如海跟薛攀早已經商量好,這一次他們來揚州先悄悄地探探底,等初步了解一番情況之後,再去衙門交接。
為此,兩人甚至都沒有先迴姑蘇或者金陵老家。
原本,官員赴任按慣例是要先迴原籍料理舊事、整治行李、接著家眷僕役等一道兒再來新任職的地方的。
但林如海和薛攀偏偏不按照牌理出牌。
兩人深知天下苦鹽政貪腐之弊久矣。鹽商們賺的缽滿盆滿,過著奢華無度的生活,但國庫卻日漸虧空,百姓們更是很多都因為生活在困苦之中。
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想到這個,簡直令人瞬間就血壓升高。
哪怕薛攀其實並不怎麽熱衷政事,也覺得這事兒他可以出手幫個忙——反腐倡廉,人人有責,必須得支持一把。
其實這麽看來,巡鹽禦史這差事真的並不好幹。薛攀跟林如海一路同行,常常促膝談心,南下的這一路上少不得又交換了不少情報。
原來在林如海之前,已經有過好幾任巡鹽禦史,但是到了揚州這個地方,無不鎩羽而歸。
好些的呢,是無功而返,差些的,就連命都沒有了。更有甚者,竟然跟當地的鹽商同流合汙,一起糊弄朝廷,簡直是連半點兒為官者的良心都沒有。
林如海來揚州顯然是想要做一番實事兒的。
但他也知道若是正麵硬剛,肯定行不通——前頭早就有血淋淋的例子在,什麽新任禦史不到一年就被滅門啦,什麽禦史一家子都不幸病故啦、……
正所謂「鐵打的鹽商、流水的鹽政」,不管來的鹽政使是誰,隻要不聽話,那要麽滾、要麽死。
至於專門過來核查鹽政的巡鹽禦史,那更是當地鹽商和官員共同的死敵——這種情況下,就不隻是要麽滾、要麽死了,甚至連不夠聽話幫忙掩飾、同流合汙,也會死……
偏偏禦史這行當,頭鐵的兄弟比較多,那還真的是不知道死了多少個了。
故此,康師傅派林如海過來,其實也有些兵行險著——他之前派出去那麽多個人,沒有一個人能真得料理好了鹽政的事兒,林如海差不多是他最後的希望了。
作為康師傅殿試欽點的探花,林如海是妥妥的天子門生,從翰林院編修做起,到如今十餘年的時間,一直都是康師傅心目中的優秀人才。
他也是沒有辦法,才想著派同是江南人士的林如海去搞鹽政這攤子事兒了——鹽政貪腐這個事兒簡直就像是一個毒瘤一樣戳在他心裏,想起來就心疼,那可是白花花的雪花銀啊,都被那些肥碩的蛀蟲給貪了。
偏偏他們早就成了氣候,跟當地鹽商沆瀣一氣、盤根錯節、利益捆綁,如同一個龐然大物一般,輕易無法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