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噗,不是吧?
沒想到林姑父竟然還是個隱藏段子手啊,這小話兒說的,咋就那麽好玩兒呢?
薛攀直接被逗笑了,笑過之後,卻細思恐極——暗道這林姑父果然厲害,明明是件客套講禮的事兒,他卻偏偏能說得像是他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讓聽他說話的人心裏太過舒服,導致根本無法拒絕。
再細細一想,這位林姑父明明早看出他薛攀不想再在榮國府多呆,卻不動聲色地用這種法子幫他達成了目的,不但連辭行都省了,甚至還讓賈政等人感恩戴德。
更加不要說,這位林姑父也順便能夠用這個方法達成了能夠安全、安靜、不被打擾地跟薛攀長談的目的。
明明這才是他真正的、最重要的目的好吧。
三句話,讓一切按照姑父的意思來進行,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也就難怪,這位林姑父能夠從滿朝那麽一堆人才裏頭脫穎而出,成為康師傅的心腹之一呢。
不服真的不行。
薛攀由衷地對林如海這一手兒處事方法感到佩服,然後就跟在他身後上了賈家的馬車——既然是幫賈府辦事,那肯定要使喚賈府的人和東西嘛,不然人家怎麽好意思讓林姑父親自幫忙啊。
就一個字,絕。
薛攀跟林如海一起坐著馬車迴到了薛家宅子,一路上時不時的也閑談幾句,但也隻是閑聊而已,一句要緊的話都沒有說。
畢竟這馬車是榮國府的,趕車的夥計也是賈家的人,薛攀跟林如海雖沒商量,但十分默契,根本不可能在這時候說什麽正事兒。
等到了薛家宅子,薛攀立刻賞了送他們迴來的賈家下人幾吊大錢做「辛苦費」,又叫了人好好安排他們吃飯,這才請林如海入內,準備安排飯食招待這位姑父大人。
林如海也不著忙,薛攀招待他什麽,他就一概笑眯眯地接受,兩人酒足飯飽之後,又一路到薛家花廳歇息閑聊。
薛攀屏退了左右,不要一個下人服侍,而是自己親自奉茶。他知道林家一向講究,故此先服侍林如海用清茶漱過口後,又上了明前龍井,這方才是吃的茶。
林如海笑著看薛攀忙活,對他這些殷勤有些訝異,卻也並不推辭,等到薛攀奉上龍井,他接過來輕品了一口,也隻說了聲「好茶」,仍是不肯先開口,薛攀嘆了口氣,終於撐不住,率先笑道:
「姑父真是好沉得住氣啊,巴巴繞了這麽大個圈子想這麽個巧法兒親自把侄兒送迴來,侄兒也都早早把人支走了,又親自服侍姑父吃了茶,就等著姑父示下呢,姑父倒是什麽話都不說了。」
林如海笑道:「正所謂『客隨主便』,既然到了蟠兒這裏,還是應當等蟠兒先開口才是。」
薛攀無奈嘆息,兩個人又相互開了兩句玩笑,林如海總算收了玩笑的心思,正色道:「蟠兒可知,姑父今日尋你何事?」
薛攀也正色迴應道:「想是同姑父此番升任揚州鹽政之事有關?」
林如海嘆了口氣,似乎對薛攀這個迴答毫不意外:「蟠兒果真是比姑父想像之中的還要聰慧……你覺得此事是好是壞?」
他問得似乎很是隨意,但薛攀卻知道,這便是另外一種「考校」了。
跟上次在榮國府花園子裏頭那個春日即景詩的考校不同,那次林如海充其量就是看看他們這些年輕人的文思、詩才,說是考校,其實跟玩兒也差不多。
但是這次,卻是更加複雜的、真正意義上的「考校」。
薛攀有種預感,這事兒可能跟康師傅接下來幾年的想法有關,甚至還會關係到那件大事。
畢竟,林如海選擇的這個時機簡直太巧合了——他們兩個人一起進京,林如海述了職,薛攀辦了事兒,偏偏兩個人前後腳都升職了。
林如海升職成了揚州巡鹽禦史,薛攀更是從個世襲戶部掛名兒小官,一下子成了帶禦前行走頭銜兒的禦前侍衛。
雖然品級不高,好歹不是沒有品級的掛名兒了。
當然,這也不過隻是說著好聽,他也不可能留在宮裏當差——至少最近兩三年沒可能。
一來是他孝期還沒過,二來,江南那邊兒的事兒還沒處理完,就算他想留在京城,恐怕康師傅也不肯的。
所以,薛攀在京城處理完事務之後,過不了多久肯定也是要迴金陵城的。
而金陵、姑蘇、揚州,原本離著就不遠。
莫非林如海這意思,甚至是康師傅背後的意思,是要他這個「聰慧」的小侍衛幫忙在江南辦些大事兒麽?
這麽一想,也並非沒有可能。
江南素來是富庶之地,鹽政這塊事務那可是大肥肉。整個江南可以說一向都是甄家的地盤。
雖然甄家並沒有出現在金陵「護官符」裏,那並不是說他們家比不上賈王史薛四家,反倒是因為他們家太「大」了,區區「護官符」已經裝不下了。
鳳姐兒都曾經說過,他們王家隻接駕了一次,但是甄家接駕了四次,可見其實力之強大,恐怕四大家族加起來都比不上人家。
大家的重量級相差太遠,再排在一起就不合適了。
所謂的「無冕之王」,應該也就是這樣了。
但是他們家的錢,當然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關於這一點,連賈府的老嬤嬤都知道,那是「拿皇帝的往皇帝身上使」,不然誰有那麽多錢買那個虛熱鬧去?
沒想到林姑父竟然還是個隱藏段子手啊,這小話兒說的,咋就那麽好玩兒呢?
薛攀直接被逗笑了,笑過之後,卻細思恐極——暗道這林姑父果然厲害,明明是件客套講禮的事兒,他卻偏偏能說得像是他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讓聽他說話的人心裏太過舒服,導致根本無法拒絕。
再細細一想,這位林姑父明明早看出他薛攀不想再在榮國府多呆,卻不動聲色地用這種法子幫他達成了目的,不但連辭行都省了,甚至還讓賈政等人感恩戴德。
更加不要說,這位林姑父也順便能夠用這個方法達成了能夠安全、安靜、不被打擾地跟薛攀長談的目的。
明明這才是他真正的、最重要的目的好吧。
三句話,讓一切按照姑父的意思來進行,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也就難怪,這位林姑父能夠從滿朝那麽一堆人才裏頭脫穎而出,成為康師傅的心腹之一呢。
不服真的不行。
薛攀由衷地對林如海這一手兒處事方法感到佩服,然後就跟在他身後上了賈家的馬車——既然是幫賈府辦事,那肯定要使喚賈府的人和東西嘛,不然人家怎麽好意思讓林姑父親自幫忙啊。
就一個字,絕。
薛攀跟林如海一起坐著馬車迴到了薛家宅子,一路上時不時的也閑談幾句,但也隻是閑聊而已,一句要緊的話都沒有說。
畢竟這馬車是榮國府的,趕車的夥計也是賈家的人,薛攀跟林如海雖沒商量,但十分默契,根本不可能在這時候說什麽正事兒。
等到了薛家宅子,薛攀立刻賞了送他們迴來的賈家下人幾吊大錢做「辛苦費」,又叫了人好好安排他們吃飯,這才請林如海入內,準備安排飯食招待這位姑父大人。
林如海也不著忙,薛攀招待他什麽,他就一概笑眯眯地接受,兩人酒足飯飽之後,又一路到薛家花廳歇息閑聊。
薛攀屏退了左右,不要一個下人服侍,而是自己親自奉茶。他知道林家一向講究,故此先服侍林如海用清茶漱過口後,又上了明前龍井,這方才是吃的茶。
林如海笑著看薛攀忙活,對他這些殷勤有些訝異,卻也並不推辭,等到薛攀奉上龍井,他接過來輕品了一口,也隻說了聲「好茶」,仍是不肯先開口,薛攀嘆了口氣,終於撐不住,率先笑道:
「姑父真是好沉得住氣啊,巴巴繞了這麽大個圈子想這麽個巧法兒親自把侄兒送迴來,侄兒也都早早把人支走了,又親自服侍姑父吃了茶,就等著姑父示下呢,姑父倒是什麽話都不說了。」
林如海笑道:「正所謂『客隨主便』,既然到了蟠兒這裏,還是應當等蟠兒先開口才是。」
薛攀無奈嘆息,兩個人又相互開了兩句玩笑,林如海總算收了玩笑的心思,正色道:「蟠兒可知,姑父今日尋你何事?」
薛攀也正色迴應道:「想是同姑父此番升任揚州鹽政之事有關?」
林如海嘆了口氣,似乎對薛攀這個迴答毫不意外:「蟠兒果真是比姑父想像之中的還要聰慧……你覺得此事是好是壞?」
他問得似乎很是隨意,但薛攀卻知道,這便是另外一種「考校」了。
跟上次在榮國府花園子裏頭那個春日即景詩的考校不同,那次林如海充其量就是看看他們這些年輕人的文思、詩才,說是考校,其實跟玩兒也差不多。
但是這次,卻是更加複雜的、真正意義上的「考校」。
薛攀有種預感,這事兒可能跟康師傅接下來幾年的想法有關,甚至還會關係到那件大事。
畢竟,林如海選擇的這個時機簡直太巧合了——他們兩個人一起進京,林如海述了職,薛攀辦了事兒,偏偏兩個人前後腳都升職了。
林如海升職成了揚州巡鹽禦史,薛攀更是從個世襲戶部掛名兒小官,一下子成了帶禦前行走頭銜兒的禦前侍衛。
雖然品級不高,好歹不是沒有品級的掛名兒了。
當然,這也不過隻是說著好聽,他也不可能留在宮裏當差——至少最近兩三年沒可能。
一來是他孝期還沒過,二來,江南那邊兒的事兒還沒處理完,就算他想留在京城,恐怕康師傅也不肯的。
所以,薛攀在京城處理完事務之後,過不了多久肯定也是要迴金陵城的。
而金陵、姑蘇、揚州,原本離著就不遠。
莫非林如海這意思,甚至是康師傅背後的意思,是要他這個「聰慧」的小侍衛幫忙在江南辦些大事兒麽?
這麽一想,也並非沒有可能。
江南素來是富庶之地,鹽政這塊事務那可是大肥肉。整個江南可以說一向都是甄家的地盤。
雖然甄家並沒有出現在金陵「護官符」裏,那並不是說他們家比不上賈王史薛四家,反倒是因為他們家太「大」了,區區「護官符」已經裝不下了。
鳳姐兒都曾經說過,他們王家隻接駕了一次,但是甄家接駕了四次,可見其實力之強大,恐怕四大家族加起來都比不上人家。
大家的重量級相差太遠,再排在一起就不合適了。
所謂的「無冕之王」,應該也就是這樣了。
但是他們家的錢,當然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關於這一點,連賈府的老嬤嬤都知道,那是「拿皇帝的往皇帝身上使」,不然誰有那麽多錢買那個虛熱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