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畢竟這次要演示驗證的隻是到底是用泥土還是石頭來修築水壩而已,隨便搞搞也就夠了。
眾人見薛攀蹲在地上鼓搗了一陣,就弄了一個奇奇怪怪的玩意兒出來,俱都麵麵相覷。
還是林如海率先看出這些奇形怪狀的玩意兒依稀居然是河流的形狀,還有堤壩在旁,方才恍然道:「這便就是河堤『模型』麽?」
薛攀看了林如海一眼,差點兒忍不住拊掌讚嘆起來,不愧是林姑父,這麽快就記住了這個新詞兒——上次說「模型」這個詞兒,還是他幫太子向康師傅進獻棺材板子的時候的事兒了。
沒想到過了這麽多天,林姑父還記得這個詞兒,而且還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真不愧是學霸。
「不錯,林大人好眼力,這正是河堤模型。」
薛攀笑著迴了林如海的話,絲毫不吝嗇讚美。
康師傅聽林如海和薛攀這麽一說,也想了起來,當即笑道:「原來如此,竟連這個也能做模型?就說薛蟠這小子一肚子心眼子,且看他又玩兒什麽花樣罷。」
薛攀便也就用這個簡陋的沙盤工具,來了一個模擬小實驗——論大水衝過來的時候,石料和泥土堆哪個先坍塌。
他原本以為會是泥土,但是沒有想到,按照那位說話做事都十分認真的張總督的方法用了一塊帶著植物的泥土,又在石塊底下塞了些泥漿之後,最後屹立不倒的居然真的是泥土……
這就……
康師傅一臉尷尬,張總督嘴角微微上揚,還是薛攀出來打了個圓場道:「沒想到竟真如張大人所言,泥土堤壩更加堅固。草民真是服了張大人了。」
康師傅也是個開明的老頭兒,既然薛攀開口順便給了他這個台階,他肯定立刻接過去笑著道:「哈哈哈,不要說薛蟠你服了張鵬翮,便就是朕也一樣啊。」
那張總督忙惶恐行禮,口稱「不敢」,康師傅大度地擺了擺手,吩咐道:「便就按照你的法子加固河堤,明年朕還來,看你修得怎麽樣。」
這意思就是要定下明年的第五次南巡了。
薛攀對此也不覺得奇怪,反正這都是史實裏頭寫的,來就來唄。
不過這麽一想,是不是水泥製造也該提上日程了?
都說穿越有三寶,水泥、玻璃、肥皂好。
雖然說他懶得親自操持這些事兒,但是有人可以啊。
行,今兒晚上就迴去找係統抽獎,看能不能搞到這三寶的配方。
這張大人看著就是個好官,也真心實意在治理水患。若是把水泥的方子弄出來給他,不就不用再糾結到底是用石頭還是泥土了?
反正都沒有水泥結實。
隻不過就算有了配方,也得先自己試驗成功了再公布,不然到時候不但砸了自己的招牌,也容易耽誤事兒。
更加不要說,如果是準備用於修建堤壩,那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兒,必須得確保萬無一失才行。
這一點上,薛攀還是很有分寸的。
至於玻璃和肥皂,那正好哪來豐富他們薛家鋪子的貨源——賺錢,肯定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兒,差不多就得了。
經過這麽一個小插曲兒,康師傅對張總督的能力愈發表揚了一番,賞賜了一堆東西,君臣感情好像又進了一個台階。
薛攀也因為這個簡易水利沙盤解說又出了一次風頭——康師傅固然對他愈發欣賞,連那位張總督也對他另眼相看,甚至還跟康師傅商量,要把薛攀留下來幫他治水。
啊,這就大可不必了。
真是謝謝您嘞張大人,我還有事兒,就先走了……
在林如海等人,特別是康師傅的幫助下,薛攀客氣地婉拒了張總督的邀請,又陪著康師傅沿河轉悠了幾圈兒,把南巡日程裏該做的事兒都做了之後,終於起駕繼續北上。
後續的路途就沒有什麽好說的,尋常的陪遊線路而已。
甄應嘉和張鵬翮在清口的河道總督府跟康師傅告了別,林如海因本就要到京述職,故此繼續隨行。
一路上,薛攀跟這位林姑父的感情也是突飛猛進——自從行宮論仕那次事件之後,這位林姑父對薛攀的好感度與日俱增,話裏話外已經把他當成自家子侄一般了。
薛攀也十分給麵子,不但對他十分恭敬,也學到了不少官場相處之道——雖然現在還沒當官,但是早晚還是要當的,多學點總是沒錯。
康師傅、太子爺、四阿哥、十三阿哥這幾位大佬對薛攀的印象也越來越好——聰明懂事兒、從不添亂還經常有驚喜的孩子,誰不喜歡呢。
而且嚴格說來薛攀也不能算是小孩子了。十一二歲的少年人,說著話兒就長起來了。到了十四五歲,完全就可以入仕了,到時候,好歹把他弄到京城來當差,才好親近呢。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十分短暫,三月十五,康師傅帶著他們這南巡一群人抵達了京城。
林如海等人伴駕入宮述職,薛攀則告了罪出來,預備先行迴薛家在京城的房子裏歇一歇。
未料還沒等他動身,宮外早有車馬過來接他,熱情招唿道:「可是薛家的蟠大爺麽?小的們是榮國府的,奉老太太、太太之命,特來接大爺過府。」
作者有話要說:
※張總督跟康師傅爭論治水這段借用的他在這一次南巡前一年給康師傅上的摺子上說的事兒。基建方麵就那麽個意思,大家隨便看看,主要還是走主線劇情。下章攀哥終於要進賈府啦,哈哈哈,忽然有點兒小激動是怎麽迴事(餵)
眾人見薛攀蹲在地上鼓搗了一陣,就弄了一個奇奇怪怪的玩意兒出來,俱都麵麵相覷。
還是林如海率先看出這些奇形怪狀的玩意兒依稀居然是河流的形狀,還有堤壩在旁,方才恍然道:「這便就是河堤『模型』麽?」
薛攀看了林如海一眼,差點兒忍不住拊掌讚嘆起來,不愧是林姑父,這麽快就記住了這個新詞兒——上次說「模型」這個詞兒,還是他幫太子向康師傅進獻棺材板子的時候的事兒了。
沒想到過了這麽多天,林姑父還記得這個詞兒,而且還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真不愧是學霸。
「不錯,林大人好眼力,這正是河堤模型。」
薛攀笑著迴了林如海的話,絲毫不吝嗇讚美。
康師傅聽林如海和薛攀這麽一說,也想了起來,當即笑道:「原來如此,竟連這個也能做模型?就說薛蟠這小子一肚子心眼子,且看他又玩兒什麽花樣罷。」
薛攀便也就用這個簡陋的沙盤工具,來了一個模擬小實驗——論大水衝過來的時候,石料和泥土堆哪個先坍塌。
他原本以為會是泥土,但是沒有想到,按照那位說話做事都十分認真的張總督的方法用了一塊帶著植物的泥土,又在石塊底下塞了些泥漿之後,最後屹立不倒的居然真的是泥土……
這就……
康師傅一臉尷尬,張總督嘴角微微上揚,還是薛攀出來打了個圓場道:「沒想到竟真如張大人所言,泥土堤壩更加堅固。草民真是服了張大人了。」
康師傅也是個開明的老頭兒,既然薛攀開口順便給了他這個台階,他肯定立刻接過去笑著道:「哈哈哈,不要說薛蟠你服了張鵬翮,便就是朕也一樣啊。」
那張總督忙惶恐行禮,口稱「不敢」,康師傅大度地擺了擺手,吩咐道:「便就按照你的法子加固河堤,明年朕還來,看你修得怎麽樣。」
這意思就是要定下明年的第五次南巡了。
薛攀對此也不覺得奇怪,反正這都是史實裏頭寫的,來就來唄。
不過這麽一想,是不是水泥製造也該提上日程了?
都說穿越有三寶,水泥、玻璃、肥皂好。
雖然說他懶得親自操持這些事兒,但是有人可以啊。
行,今兒晚上就迴去找係統抽獎,看能不能搞到這三寶的配方。
這張大人看著就是個好官,也真心實意在治理水患。若是把水泥的方子弄出來給他,不就不用再糾結到底是用石頭還是泥土了?
反正都沒有水泥結實。
隻不過就算有了配方,也得先自己試驗成功了再公布,不然到時候不但砸了自己的招牌,也容易耽誤事兒。
更加不要說,如果是準備用於修建堤壩,那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兒,必須得確保萬無一失才行。
這一點上,薛攀還是很有分寸的。
至於玻璃和肥皂,那正好哪來豐富他們薛家鋪子的貨源——賺錢,肯定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兒,差不多就得了。
經過這麽一個小插曲兒,康師傅對張總督的能力愈發表揚了一番,賞賜了一堆東西,君臣感情好像又進了一個台階。
薛攀也因為這個簡易水利沙盤解說又出了一次風頭——康師傅固然對他愈發欣賞,連那位張總督也對他另眼相看,甚至還跟康師傅商量,要把薛攀留下來幫他治水。
啊,這就大可不必了。
真是謝謝您嘞張大人,我還有事兒,就先走了……
在林如海等人,特別是康師傅的幫助下,薛攀客氣地婉拒了張總督的邀請,又陪著康師傅沿河轉悠了幾圈兒,把南巡日程裏該做的事兒都做了之後,終於起駕繼續北上。
後續的路途就沒有什麽好說的,尋常的陪遊線路而已。
甄應嘉和張鵬翮在清口的河道總督府跟康師傅告了別,林如海因本就要到京述職,故此繼續隨行。
一路上,薛攀跟這位林姑父的感情也是突飛猛進——自從行宮論仕那次事件之後,這位林姑父對薛攀的好感度與日俱增,話裏話外已經把他當成自家子侄一般了。
薛攀也十分給麵子,不但對他十分恭敬,也學到了不少官場相處之道——雖然現在還沒當官,但是早晚還是要當的,多學點總是沒錯。
康師傅、太子爺、四阿哥、十三阿哥這幾位大佬對薛攀的印象也越來越好——聰明懂事兒、從不添亂還經常有驚喜的孩子,誰不喜歡呢。
而且嚴格說來薛攀也不能算是小孩子了。十一二歲的少年人,說著話兒就長起來了。到了十四五歲,完全就可以入仕了,到時候,好歹把他弄到京城來當差,才好親近呢。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十分短暫,三月十五,康師傅帶著他們這南巡一群人抵達了京城。
林如海等人伴駕入宮述職,薛攀則告了罪出來,預備先行迴薛家在京城的房子裏歇一歇。
未料還沒等他動身,宮外早有車馬過來接他,熱情招唿道:「可是薛家的蟠大爺麽?小的們是榮國府的,奉老太太、太太之命,特來接大爺過府。」
作者有話要說:
※張總督跟康師傅爭論治水這段借用的他在這一次南巡前一年給康師傅上的摺子上說的事兒。基建方麵就那麽個意思,大家隨便看看,主要還是走主線劇情。下章攀哥終於要進賈府啦,哈哈哈,忽然有點兒小激動是怎麽迴事(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