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紅樓+清穿] 最強紈絝 作者:北有佳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想想,這種低調內斂、重感情的人設,才是康師傅最喜歡的。
穩妥,不出錯。
這是四大爺親測有效的最佳答案。那麽他照著抄個作業,應該,大概,也能行得通?
看到了現在的四大爺,薛攀忽然茅塞頓開——有這位大佬在眼前做榜樣,他還自己費什麽腦子啊,就跟著他老人家學習,咱們誰都不得罪,跟誰都和和氣氣的,肯定就穩了。
不管最後結局如何,他這個人緣兒不錯、一心賺錢、並且還挺會賺錢的小小皇商,應該也不至於翻船吧。
薛攀想通了這一節,就開開心心地揭過了這一章,準備繼續做一個合格的內務府買賣人去了。
站隊的事兒,還是算了,賺錢要緊啊。讓我康康今兒搞點啥東西買賣比較好呢?
薛攀倒是想通了這一節,但是另外的幾位都有點兒想不通了。
原來薛攀給太子出的那個「借花獻佛」的主意,雖然在太子的表演之下成功被康師傅接受,但是這個表演嚴格來說並不是天衣無縫的。
至少在康師傅和四大爺那裏,這事兒早就被看透了。
太子自己不用說,他原本就是聽了薛攀的話,才進行了這個表演的。其餘的圍觀群臣裏,林如海是第一個明白過來,便就是甄應嘉也不是白給的。
那麽這麽多人都看出來了,為啥這戲還能接著唱下去,自然還是因為康師傅願意——隻要這位大佬捧場,那所有的人都肯定會對此全力配合。
除非不想活了,不然誰會主動站出來戳穿這個真相,同時得罪萬歲爺和太子爺兩尊大佛呢。
故此,這個事兒就這麽過了。
但是這個計策背後的狗頭軍師薛攀也徹底被各方人馬注意到了——從幫太子獻了板子開始,到如今伴駕這一路,不知道多少人來跟他套近乎,但是薛攀對誰都客客氣氣的,當然也對誰都一視同仁地沒有接招。
開什麽玩笑,這才哪兒到哪兒啊,他若是這個時候就敢胡亂結交大臣,那不要說康師傅會忌憚了,就是太子……
哦,不對,太子倒是有可能很高興。畢竟他現在正是摩拳擦掌,準備搞一波自己的勢力,早點兒繼位的時候。
薛攀早就被他視為自己人,薛攀結交大臣那就是幫他造勢,這可是件大好事。
但就是這樣才要命啊喂。
我的太子爺啊,您可長點兒心吧。
想起太子的毛病,薛攀忍不住又有些痛心疾首。不過他也知道這事兒急不得,少不得以後再看情況見機行事。
順利應付完了大臣們,阿哥們果然也跟著來了。
似乎是應付大臣們也是一項測評指標,不管是太子,十三阿哥,還是四阿哥,好像對薛攀這種表現都十分滿意。
有分寸、知進退,甚至還能見縫插針給自己謀求點兒無傷大雅的利益,是個真正的聰明人。
古往今來,對欲成大事者來說什麽最珍貴?
那自然是人才。
像是薛攀這種人才,必須籠絡起來,就算暫時不能收歸己用,也至少別交惡。
大臣們是這麽想的,阿哥們也是一樣。
不過薛攀還是憑著一番操作成功閃避,還是誰不得罪那種——反正來日方長,他現在年紀還小,這些人不過就是想著玩兒個養成,早點兒占坑,本身也不是太執著,那麽隨便閃避一下保準就能成功。
結果也如同薛攀預料中的一樣,不管是大臣們,還是阿哥們,薛攀都遊刃有餘地成功應付完了。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些人都走了一遍過場之後,還有康師傅呢。
從薛攀在江寧府第一次見到康師傅開始,這位萬歲爺就對他表現出了出乎尋常的關注——他薛攀不過就是個落魄皇商之子,十餘歲的毛孩子,就算是太子有意引薦,也不至於在這位千古一帝的心裏留下什麽太大的印象。
特別是這位萬歲爺恐怕早就知道太子這次要獻棺材板子的事兒是薛攀的主意,那就更是難免心情複雜,很難真得對薛攀有什麽好感了。
對此,薛攀也不是沒有過心虛——這事兒本身就是一場豪賭,能夠順利過關,全靠此時此刻康師傅對太子的父愛還沒消磨完。
當然這父愛是針對太子的,對於薛攀這個「外人」,那就不一樣了。
薛攀就像是一個忽然出現的變數,引人關注,但是也讓人心情複雜。
若是尋常情況,薛攀搞了這一波,功成身退也就罷了。沒成想,薛攀這種進退有度、聰明懂事兒的性子竟意外得了康師傅的青眼——不得不說,這位老爺子看人的眼光十分老辣,是個識貨的()。
也是,小小年紀就能智擒鰲拜的人物,又怎麽會怕當臣子的太聰明能幹,怕是就喜歡這種聰明能幹、拎得清的才是。
薛攀雖然給太子出了主意,但是並不張揚,也並沒有藉機討要封賞進入官場,甚至還三番四次拒絕太子的拉攏,對於大臣們和其他阿哥的示好也得體婉拒……這可不是一般的聰明人。
簡直就是完美的心腹人選啊。
康師傅忽然就想起少年時代跟小夥伴們一起跟鰲拜鬥智鬥勇的美好時光,這才真的漸漸接受了薛攀,想著把他帶在身邊兒繼續考察考察。
沒想到越是接觸,這孩子越是給他驚喜。
居然還要搞什麽醫學院,別的不說,鼓搗出來的那些藥粉、繃帶倒是好物件兒……
穩妥,不出錯。
這是四大爺親測有效的最佳答案。那麽他照著抄個作業,應該,大概,也能行得通?
看到了現在的四大爺,薛攀忽然茅塞頓開——有這位大佬在眼前做榜樣,他還自己費什麽腦子啊,就跟著他老人家學習,咱們誰都不得罪,跟誰都和和氣氣的,肯定就穩了。
不管最後結局如何,他這個人緣兒不錯、一心賺錢、並且還挺會賺錢的小小皇商,應該也不至於翻船吧。
薛攀想通了這一節,就開開心心地揭過了這一章,準備繼續做一個合格的內務府買賣人去了。
站隊的事兒,還是算了,賺錢要緊啊。讓我康康今兒搞點啥東西買賣比較好呢?
薛攀倒是想通了這一節,但是另外的幾位都有點兒想不通了。
原來薛攀給太子出的那個「借花獻佛」的主意,雖然在太子的表演之下成功被康師傅接受,但是這個表演嚴格來說並不是天衣無縫的。
至少在康師傅和四大爺那裏,這事兒早就被看透了。
太子自己不用說,他原本就是聽了薛攀的話,才進行了這個表演的。其餘的圍觀群臣裏,林如海是第一個明白過來,便就是甄應嘉也不是白給的。
那麽這麽多人都看出來了,為啥這戲還能接著唱下去,自然還是因為康師傅願意——隻要這位大佬捧場,那所有的人都肯定會對此全力配合。
除非不想活了,不然誰會主動站出來戳穿這個真相,同時得罪萬歲爺和太子爺兩尊大佛呢。
故此,這個事兒就這麽過了。
但是這個計策背後的狗頭軍師薛攀也徹底被各方人馬注意到了——從幫太子獻了板子開始,到如今伴駕這一路,不知道多少人來跟他套近乎,但是薛攀對誰都客客氣氣的,當然也對誰都一視同仁地沒有接招。
開什麽玩笑,這才哪兒到哪兒啊,他若是這個時候就敢胡亂結交大臣,那不要說康師傅會忌憚了,就是太子……
哦,不對,太子倒是有可能很高興。畢竟他現在正是摩拳擦掌,準備搞一波自己的勢力,早點兒繼位的時候。
薛攀早就被他視為自己人,薛攀結交大臣那就是幫他造勢,這可是件大好事。
但就是這樣才要命啊喂。
我的太子爺啊,您可長點兒心吧。
想起太子的毛病,薛攀忍不住又有些痛心疾首。不過他也知道這事兒急不得,少不得以後再看情況見機行事。
順利應付完了大臣們,阿哥們果然也跟著來了。
似乎是應付大臣們也是一項測評指標,不管是太子,十三阿哥,還是四阿哥,好像對薛攀這種表現都十分滿意。
有分寸、知進退,甚至還能見縫插針給自己謀求點兒無傷大雅的利益,是個真正的聰明人。
古往今來,對欲成大事者來說什麽最珍貴?
那自然是人才。
像是薛攀這種人才,必須籠絡起來,就算暫時不能收歸己用,也至少別交惡。
大臣們是這麽想的,阿哥們也是一樣。
不過薛攀還是憑著一番操作成功閃避,還是誰不得罪那種——反正來日方長,他現在年紀還小,這些人不過就是想著玩兒個養成,早點兒占坑,本身也不是太執著,那麽隨便閃避一下保準就能成功。
結果也如同薛攀預料中的一樣,不管是大臣們,還是阿哥們,薛攀都遊刃有餘地成功應付完了。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些人都走了一遍過場之後,還有康師傅呢。
從薛攀在江寧府第一次見到康師傅開始,這位萬歲爺就對他表現出了出乎尋常的關注——他薛攀不過就是個落魄皇商之子,十餘歲的毛孩子,就算是太子有意引薦,也不至於在這位千古一帝的心裏留下什麽太大的印象。
特別是這位萬歲爺恐怕早就知道太子這次要獻棺材板子的事兒是薛攀的主意,那就更是難免心情複雜,很難真得對薛攀有什麽好感了。
對此,薛攀也不是沒有過心虛——這事兒本身就是一場豪賭,能夠順利過關,全靠此時此刻康師傅對太子的父愛還沒消磨完。
當然這父愛是針對太子的,對於薛攀這個「外人」,那就不一樣了。
薛攀就像是一個忽然出現的變數,引人關注,但是也讓人心情複雜。
若是尋常情況,薛攀搞了這一波,功成身退也就罷了。沒成想,薛攀這種進退有度、聰明懂事兒的性子竟意外得了康師傅的青眼——不得不說,這位老爺子看人的眼光十分老辣,是個識貨的()。
也是,小小年紀就能智擒鰲拜的人物,又怎麽會怕當臣子的太聰明能幹,怕是就喜歡這種聰明能幹、拎得清的才是。
薛攀雖然給太子出了主意,但是並不張揚,也並沒有藉機討要封賞進入官場,甚至還三番四次拒絕太子的拉攏,對於大臣們和其他阿哥的示好也得體婉拒……這可不是一般的聰明人。
簡直就是完美的心腹人選啊。
康師傅忽然就想起少年時代跟小夥伴們一起跟鰲拜鬥智鬥勇的美好時光,這才真的漸漸接受了薛攀,想著把他帶在身邊兒繼續考察考察。
沒想到越是接觸,這孩子越是給他驚喜。
居然還要搞什麽醫學院,別的不說,鼓搗出來的那些藥粉、繃帶倒是好物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