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1
被學校辭退以後的何叔開始務農,他是幹農活的好手,早些年跟著何爺爺下地幹活懂了不少種植的學問,就是當老師那幾年他也沒閑著,辦公室裏家裏滿是花花草草。
何叔不知道從哪家借來頭老水牛,把老屋旁邊荒廢很久的田地給翻了翻新,準備來年種上水稻,他那雙握了許多年筆杆子的手駕起老牛來絲毫不含糊,勁兒道十足。何叔常說這是他的老本行,吃飯的家當,是忘不了褪不掉的。
老屋後的山坡何叔也給利用了,栽上了好多花草,有月季、四季青、滿天星,還有的我都叫不上名字,每當山坡上灑滿陽光,花啊草啊的就把陽光塑成了它們自己的形狀,明晃晃的一片好風景。
何叔買了些好看的花盆,把栽好的花草修剪修剪做成盆景,又將劉姨的裁縫鋪騰出些空間來,擺上木架,花草的生意就開始做了起來。
何叔還真挺厲害,做起生意來一點教書先生模樣都沒了,隻是剩下了劉姨一個人做月子。有時候何叔晚上也在老屋過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超生讓他丟了工作,他好像不怎麽喜歡搭理何理。不過剛好我媽媽也閑賦在家,照顧他們娘倆的事情就包在了我媽媽身上。
媽媽一天有一大半時間都在何理家做家務,那時候我哥哥也才四五歲,剛上小學,好在哥哥很能幹,每次放學迴家都和何情姐姐一起幫忙,我媽媽才能休息上一會兒。
小何理有時候很不聽話,會哭鬧,媽媽總是很揪心,沒轍了就抱著何理滿屋子晃噠不停的哄她,一直哄到小何理都沒力氣哭了悄悄的睡去,媽媽才小心翼翼的把她放進搖籃,當她聽到小何理有節奏的唿吸聲就會露出淺淺的微笑,像愛慰自己的孩子。
劉姨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床單、尿布什麽的,我媽媽都會洗好再去河裏清一清,河邊上有專門用來晾曬衣裳的竹竿兒。太陽總在河對岸,一晾衣服總會有陽光填滿陰鬱的心田,媽媽要稀眯著眼睛,才看清心裏裂痕。
那竹竿兒等我和何理長大了它都還在,附近的鄰裏都拿來曬衣服,它穿過所有人的衣服,尿布、開襠褲、裙子、工作服、短袖衫、棉襖……卻還是偽裝不了它的蒼老。
媽媽的辛苦讓劉姨很是不好意思。劉姨說:“小雲,其實你不必做這些的。”
媽媽:“你就讓我為何理多做些事情吧,這樣我心裏好受些。”
劉姨不再勸我媽,她了解我媽媽的倔強,就跟她自己一樣。後來劉姨不顧所有人反對,才坐了十幾天的的月子就下床了,天天被人照顧不是個滋味。劉姨說:“反正都是坐,坐床坐縫紉機都一樣。”
於是停了大半個月的裁縫鋪又開張了,隻是縫紉機旁邊多了個搖籃,好多不知情的人總會驚訝:“呦!又生了一個。”,有些熟客還會給何理塞個紅包,不過劉姨都沒有收。
2
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生孩子是件喜事,是要喝喜酒的,隻是那會兒超生的孩子上戶口都是個難大難,通常還要被罰款,所以二胎基本不會辦喜宴了。
何理的滿月酒劉姨隻邀請了我們一家,媽媽和劉姨忙前忙後弄了一大桌子菜,劉姨說:“本來是想乘著何理滿月好好謝謝你的,現在倒好,又把你累著了。”
媽媽:“沒事,你丫頭就是我丫頭。”說著,我媽媽從口袋裏掏出一個紅紙封子,“劉霞,諾!這是給何理的。”
劉姨一巴掌打在媽媽胳膊上,“幹什麽呢小雲?何理出生前後你忙活了不少,不用的。”
“哎呀,你拿著吧,又不是給你,給我丫頭的。”
劉姨:“小雲,我知道你自責,可是你想想如果沒有你,何理他可能就生不下來。”
媽媽望著旁邊的何理,摸著他的小臉蛋說:“劉霞你替何理收著吧,就當是為了我,不然我這心裏不抻坦啊。”
劉姨歎了口氣,收下了紅紙封子,輕輕的塞進何理的繈褓裏。自此這張紅紙封子就再也沒被打開過,劉姨一直把它珍藏在盒子裏,她不知道裏麵塞了多少錢,也不需要知道。
紅紙封子是用寫對聯的紅紙拿漿糊粘上的,塞的還是老式的百元人民幣,後來媽媽也忘了裏麵塞了多少錢,就再也沒人知道了。不過那都不重要,這張紅紙封子將成為我們兩家人最珍貴的信物。
往後很多年裏媽媽給何理的愛與嗬護在她的愧疚麵前都顯得太過苟延殘喘,何理的傷會陪伴她一生,媽媽做的所有彌補也隻能換取她片刻的安生。
比愛更折磨人的是內疚,尤其是一個善良人的內疚,但愛,是永恆的。
晚飯間何叔沒怎麽說話,自從何理出生以後,他就很少說話,變了個人似的,整日裏忙著打理他的花花草草。
我爸跟何叔有一杯沒一杯的喝著,這一次我爸沒喝過他。
何叔也醉了,眼裏發紅,像流了很多的眼淚,何叔迷迷糊糊的說:“我帶的那個班啊,可聽話了,說好的陪他們畢業的,這下好了。”
爸爸:“你還別說,老何,你們那個班沒了你還真不行了,你一走,成績下降了不少啊。”
說到這裏,何叔就真的哭了,眼淚倒是沒流下來,全都就了酒。
哪壺不開提哪壺,媽媽立刻給爸爸使了個眼神,爸爸知道說錯了話,馬上轉移話題:“這菜做的真好吃,我得再來一碗大米飯。”說著就起身去盛飯。
何叔低著頭把碗裏最後兩口飯扒拉完,順便偷偷的把眼裏將要流出來的淚水硬生生的擠迴去,然後頭一抬,伸個懶腰,一隻手輕撫著肚子滿足的說:“吃飽嘍!老江你慢慢吃。”
飯後,何叔和爸爸都沉沉的睡去,第二天酒醒,生活依然繼續。
3
我姑媽在上海做眼鏡生意,聽說生意還不錯,剛好家裏門市部的租客準備搬走,閑在家的媽媽就跟爸爸合計著開家眼鏡店,商量好後媽媽決定去上海走一趟。
在上海,媽媽每天也朝家裏打電話,簡單問過爸爸和哥哥後,就打給劉姨,當然她最關心的還是何理,吃的好麽,夜裏鬧騰麽,排便通暢麽……
大概十來天左右吧,媽媽就急急忙忙的迴來了,還帶迴來一批做眼鏡的設備,大大小小十來件兒左右,那是用爸爸媽媽這幾年所有的積蓄買來的。
一到家,媽媽就把各種器械給調試一遍,然後拉著爸爸要給他配付眼鏡兒,爸爸既不近視,也不老花,媽媽硬是把他拖去做了實驗。好在眼鏡配的很成功,戴上眼鏡的爸爸又多了些書生氣。
媽媽最著急的是她帶迴來的消息。
也許是因為出了遠門兒,媽媽在上海的某一條路上靈機一動,她不迫不及待的告訴爸爸:“我們也再生一個孩子吧。”媽媽說著露出了許久都沒有的笑容,接著她眉飛色舞的說:“你看哦,我不能永遠陪在何理身邊,但我可以生一個啊,他們年齡相仿,可以一起上學,一起成長,要是男孩呢就可以保護她,要是女孩呢就可以聽她說心事。”
明明是在說生孩子的事,媽媽她自己卻開心的成了個孩子。
爸爸二話沒說,一口答應,即使這會讓他丟了飯碗兒,因為他眼前的這個女人已經很久沒有這麽開心了。
“不考慮一下麽,這麽快就答應啦?”媽媽疑惑
“就衝你這麽開心,必須答應。”
媽媽激動的一把抱住爸爸,喜極而泣。
4
我爸爸說到做到,不久之後他就辭去了工作,他離職的那天是星期五,學生們都陸續放學迴家了,爸爸就坐在校門口的門衛室裏眼看著他們一個一個的離開。
有見著爸爸的學生就禮貌的問候他:“江老師,再見!”
爸爸是和往常一樣的迴答:“路上小心點,作業記得完成,下周來了我要檢查。”
爸爸當然失信了。
我爸爸從來不抽煙,那天也沒有,後來他說也許抽一支更應景吧。
爸爸考上師範然後進編製當的老師,這一路走來是艱辛的。
求學的那些年家裏條件不好,爸爸不僅要半工半讀,春種秋收的時節還要走上幾十裏地迴家做農活。每次從家裏走,爸爸都會帶上滿滿一鐵缸子的鹹菜,就因為舍不得吃學校裏兩毛錢一份的白菜,鹹菜不會變質一吃就是好久,以至於現在我爸爸見到鹹菜眉毛都要皺起來,他說他吃的厭煩了。
我幾個姑姑和叔叔早就退了學,打工的打工,務農的務農,也有親戚勸我爸爸“家裏都這麽窮了,就別糟蹋錢了,迴來種田吧!”
爸爸是倔強的,他的迴答簡單而肯定:“我要讀書!”為了這四個字爸爸把苦也是吃了個遍。
爸爸始終有他的堅持,並樂在其中,現在他也沒有放棄,無非是為了更自在的生活,因為隻要媽媽開心,隻要我們一家幸福,什麽他也願意。
何叔是最能體會我爸爸的,他去找我爸喝酒,我爸給拒絕了:“這種事還要喝酒麽,都是自願的。”
何叔歎氣:“好好的幹嘛說辭職就辭職了?可惜了呢!”
爸爸開玩笑的說:“不是說過麽,你要是再生一個,我就陪你再生一個。”
何叔:“那好,慶祝你生兒子,晚上來我家喝兩杯。”
“也行!”
爸爸沒喝多,何叔也沒有,酒沒有喝成,生意倒是做了起來,兩個下崗職工開始鼓搗他們的再就業,畢竟還有一大家子要養活,生兒子的事兒早就丟河裏順水淌了。他倆決定一起租個門麵,一半給何叔賣花,一半給我爸爸賣畫,店鋪的名字就叫“一半一半”。
還真是個好主意!我們鎮剛好又是個旅遊鎮,來來往往的遊客也很多,這麽文藝的店鋪還是頭一家。
何叔的花草多是綠色,爸爸的畫板多是白色,所以一半一半的店裏很明顯的被兩種顏色分開,但又很柔和的銜接起來,也好看,也自然,也溫馨,還無需裝飾。
一半一半和媽媽的眼鏡店是在同一天開業的,劉姨特地找東街的王瞎子挑的日子。王瞎子是個算命先生,傳說很靈驗。
開業的當天來了很多人,鞭炮從清早一直放到了晌午,有些賓客直接就照顧起生意來,爸爸和何叔都忙的不可開交,因為都是手工製作,時間沒夠,很多單子都排到一個星期以後了。
午飯期間爸爸和何叔一桌桌的向賓客敬酒散煙,生意不錯,他們倆都樂嗬嗬的。
“還別說,你們倆玩的還挺有創意啊!”爸爸之前學校裏的王老師一邊喝著酒一邊說道,圓滾滾的臉蛋喝地跟關公似的。
“那是,一大把年紀了我們也趕趕時髦麽!”
一桌子喝的東倒西歪的大老粗哈哈大笑。
相比之下,媽媽的眼鏡店就有些冷清了,不過媽媽有的是耐心,她比我爸爸更會做生意,我爸爸買東西不會還價,賣東西不會抬價,都是隨別人說的,媽媽不一樣,討價還價好像是所有女人的天賦。何叔跟我爸是一樣的,所以一半一半的商品從來都沒有明碼標價,有時候看天氣,有時候看心情,也正因為如此,一半一半的口碑和人氣一直不錯。
買爸爸畫的人多了,爸爸也變得小有名氣,不少家長慕名帶著孩子過來學畫畫,剛開始我爸爸也懶得收學費,後來學畫畫的多了,就順勢辦了個興趣班。
爸爸很開心,他又可以當老師了。
就這樣我們家從工薪家庭變成了自主創業家庭,一開始我爸爸還有些不習慣,但當到他看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爸爸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5
九四年,夏末秋初的時分,媽媽千盼萬盼的孩子出生了,是個男孩,是可以保護何理的男孩,也就是我。
我為何理而生。
因為生我,我們家被罰了兩萬塊錢,在那個時候是一比不小的數目。家裏的積蓄都用來開店了,一半一半和眼鏡店最近的盈利根本不夠。
沒等我爸問,何叔就拿給我爸一萬塊錢,他說:“拿去用吧,什麽時候有,什麽時還給我好了。”
爸爸沒跟何叔囉嗦,湊齊了兩萬塊錢就交了罰款。
即使是這樣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出生的那些天一半一半的所有花草和畫還是賣的特別的便宜,不為賺錢,就是開心。
當然最開心的還是我媽媽,她讓劉姨抱來何理,把倆孩子湊一起,給兩個還不會說話的小嬰兒互相做自我介紹,任我和何理手牽手。不知道這樣算不算認識,還是嬰兒時的記憶我是沒有的,但我相信總會有一些情愫在那樣幼小的時刻萌生,然後和我們一起長大。
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天開始,何理在我的生命裏變得很具體,搜索不到那時候的記憶,打小我就和何理一起養,喝過一個媽媽的奶水,不用說你好,不用問她的名字,自我有思想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身邊的這個人叫何理,我要保護她,陪伴她,像親人一樣。
人是很奇妙的。
我和何理一樣沒有辦喜宴,劉姨給我媽塞了個紅包,是當初何理滿月時我媽給何理的那個。見我媽要拒絕的樣子,劉姨說:“拿著吧,給咱兒子的。”
媽媽什麽也沒說,收下了紅包,和劉姨一樣,她也一直沒有拆開。
在老家份子錢又叫“人情”,是要還的。可即便是還了,人情終是不會兩清。
劉姨猶豫了許久,還是忍不住問媽媽:“小雲,你生孩子是為了何理吧?”
媽媽笑眯眯的否認:“當然不是啦!”
劉姨:“別騙我了,你一撒謊眼睛就笑的眯成縫。”
劉姨是又愛又恨,氣的她直跺腳,她接著說:“何理的事情不能怪你的,你說你何必為了何理一家子辭了穩當當的編製工作呢?”劉姨說著眼裏就泛起了淚花。
“生都生了,這不挺好的麽,看我兒子多可愛!”媽媽倒是很平靜。
“但這對孩子不公平啊,他的出生本不該帶有任何目的。”劉姨看著還是嬰兒的我,流出眼淚來。
媽媽沉默了,望著搖籃裏的孩子若有所思。
可是我終究是來到了這世上,終究是迴不去的。我將要開始我的人生,不管為誰而生,我的路已經鋪展開來,我要沿著它去活成今天的我。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不是因為計劃生育、不是因為媽媽的那一針,不是因為何理,可能就不會有我了,所有此時此刻的際遇都是因為此前種種選擇的結果。
而我的結果是媽媽善良的選擇。
所以我始終相信一句話,即使很多人認為這很天真,也有人在經曆了背叛與欺騙後變得不再堅定,但我依然篤信“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
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相信這句話的人至少不會太壞。
無論如何這世間善良的總額是不會減少的,它被分攤給每一個生靈,隻是有的飽滿,有的空洞,有的勇敢,有的怯懦,有的溫順,有的偏執。是因為這些與眾不同的善意大過偽匿的邪念,才使得我們變成了群居的物種。
</p>
1
被學校辭退以後的何叔開始務農,他是幹農活的好手,早些年跟著何爺爺下地幹活懂了不少種植的學問,就是當老師那幾年他也沒閑著,辦公室裏家裏滿是花花草草。
何叔不知道從哪家借來頭老水牛,把老屋旁邊荒廢很久的田地給翻了翻新,準備來年種上水稻,他那雙握了許多年筆杆子的手駕起老牛來絲毫不含糊,勁兒道十足。何叔常說這是他的老本行,吃飯的家當,是忘不了褪不掉的。
老屋後的山坡何叔也給利用了,栽上了好多花草,有月季、四季青、滿天星,還有的我都叫不上名字,每當山坡上灑滿陽光,花啊草啊的就把陽光塑成了它們自己的形狀,明晃晃的一片好風景。
何叔買了些好看的花盆,把栽好的花草修剪修剪做成盆景,又將劉姨的裁縫鋪騰出些空間來,擺上木架,花草的生意就開始做了起來。
何叔還真挺厲害,做起生意來一點教書先生模樣都沒了,隻是剩下了劉姨一個人做月子。有時候何叔晚上也在老屋過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超生讓他丟了工作,他好像不怎麽喜歡搭理何理。不過剛好我媽媽也閑賦在家,照顧他們娘倆的事情就包在了我媽媽身上。
媽媽一天有一大半時間都在何理家做家務,那時候我哥哥也才四五歲,剛上小學,好在哥哥很能幹,每次放學迴家都和何情姐姐一起幫忙,我媽媽才能休息上一會兒。
小何理有時候很不聽話,會哭鬧,媽媽總是很揪心,沒轍了就抱著何理滿屋子晃噠不停的哄她,一直哄到小何理都沒力氣哭了悄悄的睡去,媽媽才小心翼翼的把她放進搖籃,當她聽到小何理有節奏的唿吸聲就會露出淺淺的微笑,像愛慰自己的孩子。
劉姨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床單、尿布什麽的,我媽媽都會洗好再去河裏清一清,河邊上有專門用來晾曬衣裳的竹竿兒。太陽總在河對岸,一晾衣服總會有陽光填滿陰鬱的心田,媽媽要稀眯著眼睛,才看清心裏裂痕。
那竹竿兒等我和何理長大了它都還在,附近的鄰裏都拿來曬衣服,它穿過所有人的衣服,尿布、開襠褲、裙子、工作服、短袖衫、棉襖……卻還是偽裝不了它的蒼老。
媽媽的辛苦讓劉姨很是不好意思。劉姨說:“小雲,其實你不必做這些的。”
媽媽:“你就讓我為何理多做些事情吧,這樣我心裏好受些。”
劉姨不再勸我媽,她了解我媽媽的倔強,就跟她自己一樣。後來劉姨不顧所有人反對,才坐了十幾天的的月子就下床了,天天被人照顧不是個滋味。劉姨說:“反正都是坐,坐床坐縫紉機都一樣。”
於是停了大半個月的裁縫鋪又開張了,隻是縫紉機旁邊多了個搖籃,好多不知情的人總會驚訝:“呦!又生了一個。”,有些熟客還會給何理塞個紅包,不過劉姨都沒有收。
2
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生孩子是件喜事,是要喝喜酒的,隻是那會兒超生的孩子上戶口都是個難大難,通常還要被罰款,所以二胎基本不會辦喜宴了。
何理的滿月酒劉姨隻邀請了我們一家,媽媽和劉姨忙前忙後弄了一大桌子菜,劉姨說:“本來是想乘著何理滿月好好謝謝你的,現在倒好,又把你累著了。”
媽媽:“沒事,你丫頭就是我丫頭。”說著,我媽媽從口袋裏掏出一個紅紙封子,“劉霞,諾!這是給何理的。”
劉姨一巴掌打在媽媽胳膊上,“幹什麽呢小雲?何理出生前後你忙活了不少,不用的。”
“哎呀,你拿著吧,又不是給你,給我丫頭的。”
劉姨:“小雲,我知道你自責,可是你想想如果沒有你,何理他可能就生不下來。”
媽媽望著旁邊的何理,摸著他的小臉蛋說:“劉霞你替何理收著吧,就當是為了我,不然我這心裏不抻坦啊。”
劉姨歎了口氣,收下了紅紙封子,輕輕的塞進何理的繈褓裏。自此這張紅紙封子就再也沒被打開過,劉姨一直把它珍藏在盒子裏,她不知道裏麵塞了多少錢,也不需要知道。
紅紙封子是用寫對聯的紅紙拿漿糊粘上的,塞的還是老式的百元人民幣,後來媽媽也忘了裏麵塞了多少錢,就再也沒人知道了。不過那都不重要,這張紅紙封子將成為我們兩家人最珍貴的信物。
往後很多年裏媽媽給何理的愛與嗬護在她的愧疚麵前都顯得太過苟延殘喘,何理的傷會陪伴她一生,媽媽做的所有彌補也隻能換取她片刻的安生。
比愛更折磨人的是內疚,尤其是一個善良人的內疚,但愛,是永恆的。
晚飯間何叔沒怎麽說話,自從何理出生以後,他就很少說話,變了個人似的,整日裏忙著打理他的花花草草。
我爸跟何叔有一杯沒一杯的喝著,這一次我爸沒喝過他。
何叔也醉了,眼裏發紅,像流了很多的眼淚,何叔迷迷糊糊的說:“我帶的那個班啊,可聽話了,說好的陪他們畢業的,這下好了。”
爸爸:“你還別說,老何,你們那個班沒了你還真不行了,你一走,成績下降了不少啊。”
說到這裏,何叔就真的哭了,眼淚倒是沒流下來,全都就了酒。
哪壺不開提哪壺,媽媽立刻給爸爸使了個眼神,爸爸知道說錯了話,馬上轉移話題:“這菜做的真好吃,我得再來一碗大米飯。”說著就起身去盛飯。
何叔低著頭把碗裏最後兩口飯扒拉完,順便偷偷的把眼裏將要流出來的淚水硬生生的擠迴去,然後頭一抬,伸個懶腰,一隻手輕撫著肚子滿足的說:“吃飽嘍!老江你慢慢吃。”
飯後,何叔和爸爸都沉沉的睡去,第二天酒醒,生活依然繼續。
3
我姑媽在上海做眼鏡生意,聽說生意還不錯,剛好家裏門市部的租客準備搬走,閑在家的媽媽就跟爸爸合計著開家眼鏡店,商量好後媽媽決定去上海走一趟。
在上海,媽媽每天也朝家裏打電話,簡單問過爸爸和哥哥後,就打給劉姨,當然她最關心的還是何理,吃的好麽,夜裏鬧騰麽,排便通暢麽……
大概十來天左右吧,媽媽就急急忙忙的迴來了,還帶迴來一批做眼鏡的設備,大大小小十來件兒左右,那是用爸爸媽媽這幾年所有的積蓄買來的。
一到家,媽媽就把各種器械給調試一遍,然後拉著爸爸要給他配付眼鏡兒,爸爸既不近視,也不老花,媽媽硬是把他拖去做了實驗。好在眼鏡配的很成功,戴上眼鏡的爸爸又多了些書生氣。
媽媽最著急的是她帶迴來的消息。
也許是因為出了遠門兒,媽媽在上海的某一條路上靈機一動,她不迫不及待的告訴爸爸:“我們也再生一個孩子吧。”媽媽說著露出了許久都沒有的笑容,接著她眉飛色舞的說:“你看哦,我不能永遠陪在何理身邊,但我可以生一個啊,他們年齡相仿,可以一起上學,一起成長,要是男孩呢就可以保護她,要是女孩呢就可以聽她說心事。”
明明是在說生孩子的事,媽媽她自己卻開心的成了個孩子。
爸爸二話沒說,一口答應,即使這會讓他丟了飯碗兒,因為他眼前的這個女人已經很久沒有這麽開心了。
“不考慮一下麽,這麽快就答應啦?”媽媽疑惑
“就衝你這麽開心,必須答應。”
媽媽激動的一把抱住爸爸,喜極而泣。
4
我爸爸說到做到,不久之後他就辭去了工作,他離職的那天是星期五,學生們都陸續放學迴家了,爸爸就坐在校門口的門衛室裏眼看著他們一個一個的離開。
有見著爸爸的學生就禮貌的問候他:“江老師,再見!”
爸爸是和往常一樣的迴答:“路上小心點,作業記得完成,下周來了我要檢查。”
爸爸當然失信了。
我爸爸從來不抽煙,那天也沒有,後來他說也許抽一支更應景吧。
爸爸考上師範然後進編製當的老師,這一路走來是艱辛的。
求學的那些年家裏條件不好,爸爸不僅要半工半讀,春種秋收的時節還要走上幾十裏地迴家做農活。每次從家裏走,爸爸都會帶上滿滿一鐵缸子的鹹菜,就因為舍不得吃學校裏兩毛錢一份的白菜,鹹菜不會變質一吃就是好久,以至於現在我爸爸見到鹹菜眉毛都要皺起來,他說他吃的厭煩了。
我幾個姑姑和叔叔早就退了學,打工的打工,務農的務農,也有親戚勸我爸爸“家裏都這麽窮了,就別糟蹋錢了,迴來種田吧!”
爸爸是倔強的,他的迴答簡單而肯定:“我要讀書!”為了這四個字爸爸把苦也是吃了個遍。
爸爸始終有他的堅持,並樂在其中,現在他也沒有放棄,無非是為了更自在的生活,因為隻要媽媽開心,隻要我們一家幸福,什麽他也願意。
何叔是最能體會我爸爸的,他去找我爸喝酒,我爸給拒絕了:“這種事還要喝酒麽,都是自願的。”
何叔歎氣:“好好的幹嘛說辭職就辭職了?可惜了呢!”
爸爸開玩笑的說:“不是說過麽,你要是再生一個,我就陪你再生一個。”
何叔:“那好,慶祝你生兒子,晚上來我家喝兩杯。”
“也行!”
爸爸沒喝多,何叔也沒有,酒沒有喝成,生意倒是做了起來,兩個下崗職工開始鼓搗他們的再就業,畢竟還有一大家子要養活,生兒子的事兒早就丟河裏順水淌了。他倆決定一起租個門麵,一半給何叔賣花,一半給我爸爸賣畫,店鋪的名字就叫“一半一半”。
還真是個好主意!我們鎮剛好又是個旅遊鎮,來來往往的遊客也很多,這麽文藝的店鋪還是頭一家。
何叔的花草多是綠色,爸爸的畫板多是白色,所以一半一半的店裏很明顯的被兩種顏色分開,但又很柔和的銜接起來,也好看,也自然,也溫馨,還無需裝飾。
一半一半和媽媽的眼鏡店是在同一天開業的,劉姨特地找東街的王瞎子挑的日子。王瞎子是個算命先生,傳說很靈驗。
開業的當天來了很多人,鞭炮從清早一直放到了晌午,有些賓客直接就照顧起生意來,爸爸和何叔都忙的不可開交,因為都是手工製作,時間沒夠,很多單子都排到一個星期以後了。
午飯期間爸爸和何叔一桌桌的向賓客敬酒散煙,生意不錯,他們倆都樂嗬嗬的。
“還別說,你們倆玩的還挺有創意啊!”爸爸之前學校裏的王老師一邊喝著酒一邊說道,圓滾滾的臉蛋喝地跟關公似的。
“那是,一大把年紀了我們也趕趕時髦麽!”
一桌子喝的東倒西歪的大老粗哈哈大笑。
相比之下,媽媽的眼鏡店就有些冷清了,不過媽媽有的是耐心,她比我爸爸更會做生意,我爸爸買東西不會還價,賣東西不會抬價,都是隨別人說的,媽媽不一樣,討價還價好像是所有女人的天賦。何叔跟我爸是一樣的,所以一半一半的商品從來都沒有明碼標價,有時候看天氣,有時候看心情,也正因為如此,一半一半的口碑和人氣一直不錯。
買爸爸畫的人多了,爸爸也變得小有名氣,不少家長慕名帶著孩子過來學畫畫,剛開始我爸爸也懶得收學費,後來學畫畫的多了,就順勢辦了個興趣班。
爸爸很開心,他又可以當老師了。
就這樣我們家從工薪家庭變成了自主創業家庭,一開始我爸爸還有些不習慣,但當到他看到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爸爸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5
九四年,夏末秋初的時分,媽媽千盼萬盼的孩子出生了,是個男孩,是可以保護何理的男孩,也就是我。
我為何理而生。
因為生我,我們家被罰了兩萬塊錢,在那個時候是一比不小的數目。家裏的積蓄都用來開店了,一半一半和眼鏡店最近的盈利根本不夠。
沒等我爸問,何叔就拿給我爸一萬塊錢,他說:“拿去用吧,什麽時候有,什麽時還給我好了。”
爸爸沒跟何叔囉嗦,湊齊了兩萬塊錢就交了罰款。
即使是這樣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出生的那些天一半一半的所有花草和畫還是賣的特別的便宜,不為賺錢,就是開心。
當然最開心的還是我媽媽,她讓劉姨抱來何理,把倆孩子湊一起,給兩個還不會說話的小嬰兒互相做自我介紹,任我和何理手牽手。不知道這樣算不算認識,還是嬰兒時的記憶我是沒有的,但我相信總會有一些情愫在那樣幼小的時刻萌生,然後和我們一起長大。
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天開始,何理在我的生命裏變得很具體,搜索不到那時候的記憶,打小我就和何理一起養,喝過一個媽媽的奶水,不用說你好,不用問她的名字,自我有思想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身邊的這個人叫何理,我要保護她,陪伴她,像親人一樣。
人是很奇妙的。
我和何理一樣沒有辦喜宴,劉姨給我媽塞了個紅包,是當初何理滿月時我媽給何理的那個。見我媽要拒絕的樣子,劉姨說:“拿著吧,給咱兒子的。”
媽媽什麽也沒說,收下了紅包,和劉姨一樣,她也一直沒有拆開。
在老家份子錢又叫“人情”,是要還的。可即便是還了,人情終是不會兩清。
劉姨猶豫了許久,還是忍不住問媽媽:“小雲,你生孩子是為了何理吧?”
媽媽笑眯眯的否認:“當然不是啦!”
劉姨:“別騙我了,你一撒謊眼睛就笑的眯成縫。”
劉姨是又愛又恨,氣的她直跺腳,她接著說:“何理的事情不能怪你的,你說你何必為了何理一家子辭了穩當當的編製工作呢?”劉姨說著眼裏就泛起了淚花。
“生都生了,這不挺好的麽,看我兒子多可愛!”媽媽倒是很平靜。
“但這對孩子不公平啊,他的出生本不該帶有任何目的。”劉姨看著還是嬰兒的我,流出眼淚來。
媽媽沉默了,望著搖籃裏的孩子若有所思。
可是我終究是來到了這世上,終究是迴不去的。我將要開始我的人生,不管為誰而生,我的路已經鋪展開來,我要沿著它去活成今天的我。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不是因為計劃生育、不是因為媽媽的那一針,不是因為何理,可能就不會有我了,所有此時此刻的際遇都是因為此前種種選擇的結果。
而我的結果是媽媽善良的選擇。
所以我始終相信一句話,即使很多人認為這很天真,也有人在經曆了背叛與欺騙後變得不再堅定,但我依然篤信“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
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相信這句話的人至少不會太壞。
無論如何這世間善良的總額是不會減少的,它被分攤給每一個生靈,隻是有的飽滿,有的空洞,有的勇敢,有的怯懦,有的溫順,有的偏執。是因為這些與眾不同的善意大過偽匿的邪念,才使得我們變成了群居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