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後來的皇帝和太後,就不能隻將宸妃作為普通的太妃看待了。
何況還有個萬一呢?
要真是上天垂憐,或者十一阿哥有造化平平安安的過了這個坎,那這個小太子就真是定下來了。宸妃就搏對了。
察哈爾博爾濟吉特氏轉眸望向外頭的孩子們:「便是隻有半年,姐姐就捨不得四阿哥到宮裏去麽?」
寧翹道:「立太子之後才會入宮。你以為,能是那麽容易就立成太子的?」
「皇上不是隻有一位皇子,健健康康的皇子也是有幾個的,何況還有年長的領有諸多軍功的皇子,和十一阿哥出身差不多的更是有的,十一阿哥要做這個太子,沒有那麽容易的。」
「宸妃與十一阿哥會成為眾矢之的。真要叫四阿哥入宮陪伴,還不知是何年月了。」
這是不顧一切的險棋。有用是有用的。但皇後未必會同意皇太極和宸妃使用。
現在朝中能擋多爾袞鋒芒的人幾近於無。自然是誰都想要得到多爾袞的支持,但為此能不得罪多爾袞的,還是不願意得罪多爾袞的。
宮中博弈還未出結果,寧翹不著急。
察哈爾博爾濟吉特氏喃喃道:「要是宮中奉旨來搶人,咱們還能抗旨不遵麽?」
「自然是不能抗旨不遵的。」
寧翹淡淡道,「隻是,我還是相信王爺的。」
多爾袞不是沒有辦法留下來。他多得是辦法留下來。
甚至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多爾袞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去,他要留在府中保護寧翹和孩子們。
他就怕他不在府中,宮裏的人又想出什麽法子來對付寧翹。
寧翹卻想著,難道往後多爾袞就一直不出門,一直在王府裏陪著她護著她麽?那他的差事怎麽辦?往後的打仗,難道驍勇善戰的睿親王就都不出門了?
前頭幾年,那隻是襲擾,是在做一些準備。
皇太極觀大清如今國力,還有目下情形,是到了非要破寧鬆錦關防的時候了。否則往後就永遠無法存進,也無法入關去。
難道就真的甘心在關外待一輩子嗎?自然是沒有人甘心的。
在這些地方屯田練兵,也是為了破防做準備。這差事給任何人都不好。給了旁人,那多爾袞這裏必然就被削弱了。將來破寧鬆錦防線難道還要以別人馬首是瞻嗎?
寧翹不能接受領兵入關的第一人不是多爾袞。
她不願意破壞甚至抹掉他曾有過的功勳基業。
她隻願錦上添花,不願妨礙阻截。
她如今,是能護著她自己和孩子們的。往宮裏娘娘們跟前走了多迴,她心裏倒也有些分寸,此番幾人之間互相掣肘,她也並非全無倚仗。
多爾袞若在京中,他們反而容易下手。多爾袞出門辦差,皇太極再無理智,心裏也存著他的大業,不至於逼迫太甚的。
況且她自己這裏,早已做好了一切的準備。這前後多少年,宮裏王府,甚至勛貴大臣們府裏的女人們,越是身份高的,越不會停留在那內宅的一方天地之中。
宮中若果真奉旨來搶人,那就是真的不將多爾袞放在眼中了。
寧翹料想的不錯,皇太極雖同意了宸妃的請求,但事有千頭萬緒,總是要有個先後順序的。
在皇太極看來,是應先立十一阿哥為皇太子,等一切妥當後,再接多爾袞的四阿哥進宮。
畢竟十一阿哥如今還要慢慢修養服藥,這麽小的孩子,不好勞動太過,生怕將本來就不多的福氣給折騰沒了。
且接多爾袞的四阿哥進宮,也不是直接去睿王府請人那麽簡單的。
皇太極心裏很明白,越是往後,他越是倚重多爾袞。若果真有那個萬一,那多爾袞就越發的重要了。更是不能似一開始的時候那樣等閑視之。
還是要多爾袞心甘情願的把孩子送到宮中來,這樣才不會有什麽後患,也不會影響如今和將來大清的境況,不會影響他在大局上的謀劃。
但就立十一阿哥為皇太子這一項,就不是那麽容易能夠完成的。
近來皇太極有些身體不適,這舊傷在身上如何不舒服,這些年也都已經習慣了,但入夏後,隻要稍稍一碰酒,或者腥膻之物,皇太極就覺得身上不舒服。
太醫來請脈時說的話,皇太極都聽煩了,索性就不叫太醫來了。
他這裏一時心裏躁煩,晨起時竟還有流鼻血的狀況,把身邊一眾隨侍的人都給嚇到了。
隻持續了一會兒,也就好了。皇太極不許叫人請太醫來,也嚴令身邊的人不許聲張。這不過是天熱引起的,隻要他心平氣和的,自然也就好了。
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能傳出他身體有恙的消息出去。
這一樁事,便是連皇後那裏都是不知曉的。
身邊侍奉的奴才們當然不敢擅自隱瞞主子們的事情,但主子有令,還是皇上吩咐的,又有誰敢不聽從呢?這時候便是皇後那裏怪罪下來,那也是皇上不許說的。
在崇政殿議過政事,皇太極想著晌午過後再去關雎宮看看宸妃與十一阿哥。
結果啟程的時候,倒是瞧見關雎宮來了人。
是宸妃身邊的大宮女安歆。
「什麽事?」皇太極問道。
安歆道:「迴皇上,是娘娘打發奴才來見皇上的。」
「娘娘說,皇後娘娘同莊妃娘娘正一道在關雎宮中,還將當時娘娘有孕給娘娘安胎照顧娘娘脈象的太醫一併帶過去了。趙大夫也在宮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何況還有個萬一呢?
要真是上天垂憐,或者十一阿哥有造化平平安安的過了這個坎,那這個小太子就真是定下來了。宸妃就搏對了。
察哈爾博爾濟吉特氏轉眸望向外頭的孩子們:「便是隻有半年,姐姐就捨不得四阿哥到宮裏去麽?」
寧翹道:「立太子之後才會入宮。你以為,能是那麽容易就立成太子的?」
「皇上不是隻有一位皇子,健健康康的皇子也是有幾個的,何況還有年長的領有諸多軍功的皇子,和十一阿哥出身差不多的更是有的,十一阿哥要做這個太子,沒有那麽容易的。」
「宸妃與十一阿哥會成為眾矢之的。真要叫四阿哥入宮陪伴,還不知是何年月了。」
這是不顧一切的險棋。有用是有用的。但皇後未必會同意皇太極和宸妃使用。
現在朝中能擋多爾袞鋒芒的人幾近於無。自然是誰都想要得到多爾袞的支持,但為此能不得罪多爾袞的,還是不願意得罪多爾袞的。
宮中博弈還未出結果,寧翹不著急。
察哈爾博爾濟吉特氏喃喃道:「要是宮中奉旨來搶人,咱們還能抗旨不遵麽?」
「自然是不能抗旨不遵的。」
寧翹淡淡道,「隻是,我還是相信王爺的。」
多爾袞不是沒有辦法留下來。他多得是辦法留下來。
甚至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多爾袞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去,他要留在府中保護寧翹和孩子們。
他就怕他不在府中,宮裏的人又想出什麽法子來對付寧翹。
寧翹卻想著,難道往後多爾袞就一直不出門,一直在王府裏陪著她護著她麽?那他的差事怎麽辦?往後的打仗,難道驍勇善戰的睿親王就都不出門了?
前頭幾年,那隻是襲擾,是在做一些準備。
皇太極觀大清如今國力,還有目下情形,是到了非要破寧鬆錦關防的時候了。否則往後就永遠無法存進,也無法入關去。
難道就真的甘心在關外待一輩子嗎?自然是沒有人甘心的。
在這些地方屯田練兵,也是為了破防做準備。這差事給任何人都不好。給了旁人,那多爾袞這裏必然就被削弱了。將來破寧鬆錦防線難道還要以別人馬首是瞻嗎?
寧翹不能接受領兵入關的第一人不是多爾袞。
她不願意破壞甚至抹掉他曾有過的功勳基業。
她隻願錦上添花,不願妨礙阻截。
她如今,是能護著她自己和孩子們的。往宮裏娘娘們跟前走了多迴,她心裏倒也有些分寸,此番幾人之間互相掣肘,她也並非全無倚仗。
多爾袞若在京中,他們反而容易下手。多爾袞出門辦差,皇太極再無理智,心裏也存著他的大業,不至於逼迫太甚的。
況且她自己這裏,早已做好了一切的準備。這前後多少年,宮裏王府,甚至勛貴大臣們府裏的女人們,越是身份高的,越不會停留在那內宅的一方天地之中。
宮中若果真奉旨來搶人,那就是真的不將多爾袞放在眼中了。
寧翹料想的不錯,皇太極雖同意了宸妃的請求,但事有千頭萬緒,總是要有個先後順序的。
在皇太極看來,是應先立十一阿哥為皇太子,等一切妥當後,再接多爾袞的四阿哥進宮。
畢竟十一阿哥如今還要慢慢修養服藥,這麽小的孩子,不好勞動太過,生怕將本來就不多的福氣給折騰沒了。
且接多爾袞的四阿哥進宮,也不是直接去睿王府請人那麽簡單的。
皇太極心裏很明白,越是往後,他越是倚重多爾袞。若果真有那個萬一,那多爾袞就越發的重要了。更是不能似一開始的時候那樣等閑視之。
還是要多爾袞心甘情願的把孩子送到宮中來,這樣才不會有什麽後患,也不會影響如今和將來大清的境況,不會影響他在大局上的謀劃。
但就立十一阿哥為皇太子這一項,就不是那麽容易能夠完成的。
近來皇太極有些身體不適,這舊傷在身上如何不舒服,這些年也都已經習慣了,但入夏後,隻要稍稍一碰酒,或者腥膻之物,皇太極就覺得身上不舒服。
太醫來請脈時說的話,皇太極都聽煩了,索性就不叫太醫來了。
他這裏一時心裏躁煩,晨起時竟還有流鼻血的狀況,把身邊一眾隨侍的人都給嚇到了。
隻持續了一會兒,也就好了。皇太極不許叫人請太醫來,也嚴令身邊的人不許聲張。這不過是天熱引起的,隻要他心平氣和的,自然也就好了。
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能傳出他身體有恙的消息出去。
這一樁事,便是連皇後那裏都是不知曉的。
身邊侍奉的奴才們當然不敢擅自隱瞞主子們的事情,但主子有令,還是皇上吩咐的,又有誰敢不聽從呢?這時候便是皇後那裏怪罪下來,那也是皇上不許說的。
在崇政殿議過政事,皇太極想著晌午過後再去關雎宮看看宸妃與十一阿哥。
結果啟程的時候,倒是瞧見關雎宮來了人。
是宸妃身邊的大宮女安歆。
「什麽事?」皇太極問道。
安歆道:「迴皇上,是娘娘打發奴才來見皇上的。」
「娘娘說,皇後娘娘同莊妃娘娘正一道在關雎宮中,還將當時娘娘有孕給娘娘安胎照顧娘娘脈象的太醫一併帶過去了。趙大夫也在宮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