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說鄭親王禮親王那裏什麽都不知道,一心一意的隻為了要我這裏出風頭出法子,那也是不盡不實的。他們手底下多少人,咱們又有多少人?」
「難道兩位親王門下的奴才,還查不出這些事是誰幹的?無非也是想從中謀利,坐享其成。」
寧克申隻跟範文程說了一迴話就惱了,他倒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身上還什麽都沒有呢,一介在文館上學的白身,就為了姐姐跟內秘書院大學士範文程吵了一迴。
以至於連鄭親王禮親王那邊的什麽情形都是一概不知的。
就這麽跑過來,就叫寧翹的這幾句話給問住了。
寧克申這順著寧翹的話細細往下一想,這裏頭貓膩不少啊。
寧翹溫聲道:「範文程性子還算溫和,他是正白旗人,但到底也是後來的。比不得遼東舊族一開始就跟了鑲白旗。多少人都盯著他本來的出身呢。」
「你在他跟前,是學生,但也不必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年輕銳意進取,敢於置疑,這是大好事。皇上登基那年文館改為內三院,如今都是辦政事的地方,後來為了培養後學,也一直不曾取消文館。你能去裏頭讀書進學,是多少人的看重。麵上你是範文程的學生,將來你的前程,未必不在他之上,總有同殿為臣的機會。不必覺得此時爭執吵鬧有什麽過不去的。」
「政見相左都是常有的事。何況是家事?」
「你隻管迴去,坦誠轉圜,範文程必不會記恨你。你就照實把我的話告訴他,叫他知道,女流之輩也不是好糊弄的。與他說,鄭親王禮親王查到了些什麽,他知道的,我也該當知道。否則主子爺迴來,叫主子爺知道了他們的心思,他們都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寧翹說了這話,寧克申一下子就有了主張。
應了一聲好,忙忙將奶茶飲盡,冒雨就走了。
寧翹站在廳中,瞧著簷外比方才大了不少的雨,這王府裏分明住著許多的人。可此時此刻,好像就隻有她一個人撐著王府似的。
人心不齊。人再多又能怎麽樣?
這樣的大雨,不知多爾袞那裏又是如何呢?
第96章 不去
多爾袞四月迴師,但隨著這個消息的公開,本就不是那樣平靜的盛京城中,就越發的躁動起來。
原本暗潮洶湧的局勢,越發的在麵上顯出來了。
連寧翹這樣鎮日不出府的人都知道外頭如今不太平了。
寧克申那日迴去後,就再沒有消息送來。
後來是家裏來了一封信,是直接叫人送到她手上的。
寧克申按照她的意思去和範文程那邊說過,範文程倒是果然沒有對寧克申如何,還說寧克申是性情中人,護著自己姐姐是極好的事情。
信中雖沒有明言,但寧翹也能看出來,經過此事,範文程應該是更欣賞寧克申的了。
寧克申將寧翹的那些話如實同範文程說了。寧克申在信中寫明,範先生沉默許久,並未說出鄭親王禮親王對此事知之多少,隻是在沉默許久後說,撤迴前言,不必請寧側福晉出頭了。
這件事情本來就是外頭爺們的爭鬥,不必牽扯內宅。
寧翹給寧克申迴了信,叫他好好在文館讀書,不必再記掛這些事。也讓寧克申好好照顧家裏。既然範先生不願意多說,那就不必逼迫他。
寧翹也是不願意寧克申牽扯太多,他還是好好照顧自己和家裏,這些事現在牽扯進來對寧克申沒有好處。總要有一個人站在外頭瞧一瞧,或者靜靜地不動,才能看見的更多。
寧克申聽話,也知道如何變通,身邊也有寧國光和寧敬茂留下來的人護著他,寧翹也放心些。
弟弟若是能從這些事中學到些什麽,那自然更好了。
從信中可以看出,範文程一定是知道些什麽。代善和濟爾哈朗那裏也一定是查出了些什麽的。但是他們不願意與寧翹說,或者覺得不方便與寧翹說。
寧翹倒是不管這個。隻要叫範文程知道,她不是那樣好糊弄的女子就成了。
至於範文程說這是外頭爺們之間的爭鬥,不必牽扯內宅,寧翹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這明明是先將女人牽扯進去了的。大福晉是不在了,可她也是個女子,怎麽就沒有牽扯內宅了?
這樣陰狠的手段,反而像是窮途末路的女人才能想出來的。寧翹知道自己是被人栽贓的,那栽贓她的那個人,必然是針對她的。
這一時半會兒還真鎖定不了是誰。
多爾袞迴京,本有大軍跟隨,不可能將俘獲的人口一併帶迴。
這些人早早的就分批進入各自的地方。為了這些人歸屬的紛爭還在繼續,畢竟鑲白旗可吞不下這二十多萬人。
而因為局勢的不甚穩定,原本安穩的各旗下的奴才們也有些蠢蠢欲動起來。
逃人漸漸增多,鎮壓也隨之而來。並非不能控製,但需要時間,也需要人手來調整安置。
自然是不能起衝突的。留守的鄭親王與禮親王都是親善的態度,也不希望造成什麽大的暴/動,一力安撫,也沒有動用的太嚴苛的刑罰,隻是一下子迴來的人還是太多了,底下的人就總是難免有些粗暴的。
這樣零星的小暴動不至於影響的太大。
可代善與濟爾哈朗還是怕擔責任的。
他們在盛京,能在皇太極和多爾袞出征的時候領銜擔著國政,卻不願意把這些亂子都落在自己頭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難道兩位親王門下的奴才,還查不出這些事是誰幹的?無非也是想從中謀利,坐享其成。」
寧克申隻跟範文程說了一迴話就惱了,他倒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身上還什麽都沒有呢,一介在文館上學的白身,就為了姐姐跟內秘書院大學士範文程吵了一迴。
以至於連鄭親王禮親王那邊的什麽情形都是一概不知的。
就這麽跑過來,就叫寧翹的這幾句話給問住了。
寧克申這順著寧翹的話細細往下一想,這裏頭貓膩不少啊。
寧翹溫聲道:「範文程性子還算溫和,他是正白旗人,但到底也是後來的。比不得遼東舊族一開始就跟了鑲白旗。多少人都盯著他本來的出身呢。」
「你在他跟前,是學生,但也不必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年輕銳意進取,敢於置疑,這是大好事。皇上登基那年文館改為內三院,如今都是辦政事的地方,後來為了培養後學,也一直不曾取消文館。你能去裏頭讀書進學,是多少人的看重。麵上你是範文程的學生,將來你的前程,未必不在他之上,總有同殿為臣的機會。不必覺得此時爭執吵鬧有什麽過不去的。」
「政見相左都是常有的事。何況是家事?」
「你隻管迴去,坦誠轉圜,範文程必不會記恨你。你就照實把我的話告訴他,叫他知道,女流之輩也不是好糊弄的。與他說,鄭親王禮親王查到了些什麽,他知道的,我也該當知道。否則主子爺迴來,叫主子爺知道了他們的心思,他們都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寧翹說了這話,寧克申一下子就有了主張。
應了一聲好,忙忙將奶茶飲盡,冒雨就走了。
寧翹站在廳中,瞧著簷外比方才大了不少的雨,這王府裏分明住著許多的人。可此時此刻,好像就隻有她一個人撐著王府似的。
人心不齊。人再多又能怎麽樣?
這樣的大雨,不知多爾袞那裏又是如何呢?
第96章 不去
多爾袞四月迴師,但隨著這個消息的公開,本就不是那樣平靜的盛京城中,就越發的躁動起來。
原本暗潮洶湧的局勢,越發的在麵上顯出來了。
連寧翹這樣鎮日不出府的人都知道外頭如今不太平了。
寧克申那日迴去後,就再沒有消息送來。
後來是家裏來了一封信,是直接叫人送到她手上的。
寧克申按照她的意思去和範文程那邊說過,範文程倒是果然沒有對寧克申如何,還說寧克申是性情中人,護著自己姐姐是極好的事情。
信中雖沒有明言,但寧翹也能看出來,經過此事,範文程應該是更欣賞寧克申的了。
寧克申將寧翹的那些話如實同範文程說了。寧克申在信中寫明,範先生沉默許久,並未說出鄭親王禮親王對此事知之多少,隻是在沉默許久後說,撤迴前言,不必請寧側福晉出頭了。
這件事情本來就是外頭爺們的爭鬥,不必牽扯內宅。
寧翹給寧克申迴了信,叫他好好在文館讀書,不必再記掛這些事。也讓寧克申好好照顧家裏。既然範先生不願意多說,那就不必逼迫他。
寧翹也是不願意寧克申牽扯太多,他還是好好照顧自己和家裏,這些事現在牽扯進來對寧克申沒有好處。總要有一個人站在外頭瞧一瞧,或者靜靜地不動,才能看見的更多。
寧克申聽話,也知道如何變通,身邊也有寧國光和寧敬茂留下來的人護著他,寧翹也放心些。
弟弟若是能從這些事中學到些什麽,那自然更好了。
從信中可以看出,範文程一定是知道些什麽。代善和濟爾哈朗那裏也一定是查出了些什麽的。但是他們不願意與寧翹說,或者覺得不方便與寧翹說。
寧翹倒是不管這個。隻要叫範文程知道,她不是那樣好糊弄的女子就成了。
至於範文程說這是外頭爺們之間的爭鬥,不必牽扯內宅,寧翹倒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這明明是先將女人牽扯進去了的。大福晉是不在了,可她也是個女子,怎麽就沒有牽扯內宅了?
這樣陰狠的手段,反而像是窮途末路的女人才能想出來的。寧翹知道自己是被人栽贓的,那栽贓她的那個人,必然是針對她的。
這一時半會兒還真鎖定不了是誰。
多爾袞迴京,本有大軍跟隨,不可能將俘獲的人口一併帶迴。
這些人早早的就分批進入各自的地方。為了這些人歸屬的紛爭還在繼續,畢竟鑲白旗可吞不下這二十多萬人。
而因為局勢的不甚穩定,原本安穩的各旗下的奴才們也有些蠢蠢欲動起來。
逃人漸漸增多,鎮壓也隨之而來。並非不能控製,但需要時間,也需要人手來調整安置。
自然是不能起衝突的。留守的鄭親王與禮親王都是親善的態度,也不希望造成什麽大的暴/動,一力安撫,也沒有動用的太嚴苛的刑罰,隻是一下子迴來的人還是太多了,底下的人就總是難免有些粗暴的。
這樣零星的小暴動不至於影響的太大。
可代善與濟爾哈朗還是怕擔責任的。
他們在盛京,能在皇太極和多爾袞出征的時候領銜擔著國政,卻不願意把這些亂子都落在自己頭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