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實在是不成了,人麽,做慣了官,就總是想著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的。


    這些華彩的東西,就是這麽送到了盛京。物以稀為貴,自然是先進宮,再賞賜臣下,給主子們先用了。


    盛京如今的繡娘,不論宮裏宮外,也多是漢人。在旗的都是很少的。


    這衣料上精緻的繡花,那就不是這裏的繡娘能做出來的。怕是宮裏的也不成。


    所以她們就想著,給她把衣裳剪壞了,她就穿不成了。


    可偏偏就是這麽巧。


    寧家是遼東舊族,是後來編入鑲白旗的,說起來確實是在旗的滿人。滿人最早就有九百多個姓氏,那幾個大姓是有的,自然也有寧這樣的姓氏。


    就像李氏,不是姓李,就是漢軍旗或者漢人。也可以是在旗的旗人。這還得看祖上的出身。


    寧家早年收留了一個從南邊流落來的繡娘。戰亂之中一路北上,以為在關內能有安穩,結果總是不成。


    顛沛流離之中被四處打野的正藍旗搶到了關外。寧翹的額娘看著這繡娘流離失所可憐,就收留迴家了,留在家裏做活。


    這繡娘是江南有名的行家,要不是這手藝太紮眼,也不至於在南邊待不下去了。


    別人拿這剪壞了的衣裳沒辦法,寧家現成就有個行家,寧翹又怎麽可能沒辦法呢?


    她肯定不能把東西送出去叫家裏的繡娘補的。


    幹脆送趙嬤嬤一個人情。給了銀子打點她,又請她接了這個巧宗兒,與家裏寫了信,叫把這個技法教給趙嬤嬤。


    這一來二去的,趙嬤嬤又是個真心求教的,家裏的繡娘倒是和趙嬤嬤處的很好。


    佟佳氏的手再長,總不能幹涉趙嬤嬤在府外交朋友吧?


    況且針線房拿了她的銀子,還真是在用心辦差的。她的份例前兒就發下來了,再送去的衣裳,衣料沒有那麽華貴,但針線房的人用心,好好的叫人收著,就沒有再被剪壞了。


    可見,這銀子還是有用的。


    針線房也未必是佟佳氏的地盤。


    握著一府裏主子們的衣裳裁製,要是這麽簡單就被佟佳氏掌控了,那福晉還能坐得住麽?


    趙嬤嬤從邀月堂出來的時候,一臉的春風笑意。


    後頭跟著的小丫頭捧著托盤,那衣料光潔如新,太陽底下,竟似浮光閃現,華麗非常。


    趙嬤嬤身上,揣著寧翹給的五十兩銀子,心裏舒坦的跟喝了二兩酒似的。


    她也沒有藏私,迴去將衣料好生收好了,叫繡娘們預備幹活兒:「寧姑娘那裏,這關是過了。嬤嬤我得了彩頭,也是這些時日大傢夥兒一道的努力。這十兩銀子拿出來,今兒給大傢夥兒弄兩桌席麵,好生樂嗬樂嗬。從明兒開始,就都好生給主子姑娘們做衣裳吧。」


    這銀子拿出來不虧心,要是不拿出來吃了獨食,那才是虧心呢。


    眾人都暗地裏咂舌,十兩銀子啊。那寧姑娘隻是個侍妾,一個月能有多少月例,那都是能瞧見的。就這半個月,就砸了小一百兩齣來了。


    這手麵可真夠大的。府裏福晉側福晉和庶福晉們,那都是來頭不小身份尊貴的。


    沒想到這鑲白旗的寧家,也挺有錢啊。


    這迴那邊院裏的刁難,就被這小一百兩銀子砸的沒了聲。


    東院那位,還不知道怎麽樣呢。


    -


    東院裏,佟佳氏氣的摔了一桌的茶具。


    「真看清楚了?就跟沒剪破一個樣?」佟佳氏猶不死心。


    佟佳氏身邊的大丫鬟永平說:「趙嬤嬤從小花園裏過,奴才親自去瞧的。確實是補好了,就跟新的一個樣。繡房裏也都瞧見了,隻細看略有些痕跡,遠遠瞧著,和從前一樣。」


    「這個寧氏,倒是有幾分本事。是我小瞧她了。」


    佟佳氏順了順氣,方才氣狠了有些肚子疼,稍稍緩了緩,她才道,「有沒有什麽辦法,讓趙嬤嬤成為咱們的人?」


    永平道:「隻怕是不成的。這些年,咱們也沒少往針線房使力,隻是趙嬤嬤油鹽不進的,孝敬受用一分不少,可滑不溜手的,要緊的事是一點不肯沾手的。不隻是她,就連那些繡娘,有趙嬤嬤護著,咱們也不能輕易動用。」


    「主子,針線房裏管著一府的衣裳裁製,主子爺的衣裳,雖說主在前院針線房做著,但正院和咱們這邊,都是有份例的。福晉也盯得緊,事關主子爺,想必趙嬤嬤不敢隻偏著咱們的。」


    佟佳氏嗤笑一聲:「福晉那樣的人,沒想到這迴挺有福氣。得了這麽個伶俐的馬前卒。」


    她這幾年,花了大心思才爭得一點府權。有了兩個孩子,才有了和福晉分庭抗禮的底氣。


    幾個蒙古庶福晉在府裏,就連幾個侍妾都是出身漠南蒙古的。


    她可沒少吃虧。


    如今又來了個鑲白旗的寧氏,她能將那幾個蒙古庶福晉壓下去,難道區區一個侍妾,她還打壓不了了?


    佟佳氏比福晉晚了幾年進府。進府的時候佟佳氏是庶福晉,後來才請封的側福晉。


    多爾袞是先和福晉成婚的,後來才有了更多的伺候的人。


    這府裏先有了嫡福晉,而後有了庶福晉和侍妾,自然正妻在前,便是早早的立下了請安的規矩。


    但因為府裏出身蒙古的庶福晉和侍妾多,福晉為顯寬和,也沒有學南邊漢人的規矩,隻叫她們一月隔十日請一迴安就罷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妾為後[清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金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金書並收藏嬌妾為後[清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