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奏折
女尊一夫兩侍我靠美食築巔峰 作者:一枝錦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襄王和李景嵐敘過舊,問過家裏所有人都安好後,陳嬌嬌已經喝了兩杯茶水,景帝也已經批改過十幾封封奏折了。
悄悄看向景帝的書桌,陳嬌嬌不由咋舌,這奏折也太多了吧,左一堆右一堆,看起來比批改試卷的班主任都忙的多。
“唉,不說了不說了,等過幾日我迴到府中親自看看,嵐兒啊,你怎麽讓嬌嬌陪著你跑京城來找我了,是不是你又不懂事,非要嬌嬌帶著你來啊。”
李景嵐瞄了陳嬌嬌一眼,不知道該怎麽說,他看著母王好端端的,不像被金礦那件事所困的樣子,聽到這話景帝也停下了手中的朱筆,看向李景嵐。
“迴母王的話,是我帶著阿嵐來找您的。”
陳嬌嬌放下茶杯,正色道。
“哦,我明白了,定是你收到白夫人的信了吧,我說你們怎麽跑到京城來了,放心吧,金礦的事我早就跟皇姐說過了,嬌嬌不用擔心。
這孩子,還是年紀小沉不住氣,生怕咱們姐妹因為錢財反目成仇了吧,哈哈。”
後一句襄王是對著景帝說的,看著她放鬆自然的表情陳嬌嬌知道自己之前猜的不錯,隻是不知這些金子最後到底是落到了哪裏,如果是景帝的私庫倒好還說,萬一真被收到了國庫,那她可得好好跟襄王上上眼藥了。
“你這是找了個好兒媳啊,景嵐也是好眼光,嫁了個好妻主,陳員外能為了你不遠的千裏從青州跑來京城,果然是個重情重義的好女子。”
景帝也樂嗬嗬的誇讚道。
這個陳員外說起來也是個有運道的奇人,水泥是她進獻的,卻不求名不求利,剛開始景帝並沒有把水泥放在心上,修路嘛,雖然重要但之前的那種官路也湊合著能用。
去年冬日青州那場暴雪又讓陳嬌嬌的名字進入了景帝的視線,當時襄王被她召來了京城陪她過年,府城那邊竟連個能主事的人都沒有,還是靠陳家和白家兩個小小的商戶救助了近千人的難民。
後來她特意寫下了封聖旨好好誇讚了白陳兩家一番,希望能讓有功之人暖心。
直到今年夏季虞城那場暴雨,才讓景帝真正把水泥這種東西放在了心上,也讓她徹底記住了陳嬌嬌的名字,用水泥建造的堤壩竟能抵禦半年難得一遇的大暴雨,使虞城上下沒有人受到暴雨的影響。
要是因為那場暴雨造成白水河堤壩開裂,後果簡直是不敢細想,她這個皇帝弄不好還得寫上一封罪已昭,這對一個皇上來說可是奇恥大辱。
因此襄王一寫信來說虞城暴雨事件裏,少不了陳嬌嬌的功勞,想要為陳嬌嬌求些賞賜,景帝便大手一揮封了個五品員外給陳嬌嬌。
本以為陳嬌嬌一介商戶也就到此了,沒想到去年九月份自己妹妹寫來了一封密信,說在窟設島上發現了一座特大金礦,島嶼的主人便是陳家和白家。
景帝剛有些眼紅,這麽大的金礦竟然被連帶島嶼被以十幾兩銀子一畝的價格被賣了出去,與她們李家無緣,便看著襄王下一句寫到,陳家和白家願獻出此金礦,與襄王合作,她們陳白二家隻分得百分之二的利益就行。
襄王還說,她知道姐姐私庫幹涸,因此願意把金礦開采的大頭都給姐姐。
看到這裏景帝大喜過望,一千多萬兩黃金啊,她那空空如也的私庫,這下子就能填滿了吧!她簡直想立刻再好好封賞白陳兩家一番。
隻是沒想到信的最後,襄王寫到陳白兩家不願出風頭,尤其是陳嬌嬌,因此此事最好是秘密進行,而且襄王擔心其他人知道此事會想要跟著分一杯羹,因此要景帝切記要保守秘密。
想到自己的姑姑姨母表姐表妹,她們李家也算的上是人口眾多,各個宗親要是得知此事,可不得腆著個臉向襄王要好處啊。
到時候分到她手裏的豈不是要稀薄幾分,因此景帝也很是沉得住氣,這件事誰也沒有說,隻坐等著襄王運金子迴來,到時候別說是修路了,她一定要打造一批精良的武器分配到各軍去。
還有糧草棉衣,將士們該得的福利,來年的稅收也能跟著減少幾分了,到時候國家的各項支出從她自己的私庫裏出,這下戶部那些人總該不用整日向她哭窮了吧?
隻是沒想到,接近開采尾聲,她反而收到了大臣進獻的折子,先是黑城那邊的知府說,接到百姓舉報,說窟設島上異動連連,怕有亂臣賊子在那上邊作亂。
景帝忍不住嗤笑,一座荒島能做什麽亂,那明明是她親妹妹在上邊為她的錢袋子在努力,但她還是安撫了黑城知府一番,說島嶼已經賣與私人了,島上無論做什麽都與知府無關,讓她不要多心。
結果沒想到隔了一個月,黑城送來的折子越來越多,就連京城都有官員上奏,說聽人說窟設島上發現了巨大的金礦,是襄王派兵隊在上邊開采,要把皇上的金礦收到自己的口袋裏。
景帝這還有哪不明白,這黑城的知府跟京城的官員私下有來往,這哪是衝著襄王來的,明明就是衝著她的私庫來的。
她寫折子斥責了那些臣子一番,讓她們不要惦記窟設島上的金礦,既然已經賣與個人了,那上邊開采出來的東西就屬於個人所有。
隻是折子剛寫下去沒多久,她又收到了戶部哭窮的折子,說北明宮年久失修,破損不堪,會耽誤景帝八月份去避暑,但是現在修吧,戶部又沒了銀子,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接著下一封折子便是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窟設島上的金礦應該歸於皇上才對,勸景帝趕緊把襄王召迴,把金礦裏的金子都收到國庫裏才對。
接連兩三封都是這個意思,景帝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這些人都是衝著襄王來的啊。
還有戶部尚書,虧她一直對戶部尚書信任有加,想著她是自己的伴讀,跟自己從小玩到大,就算手腳可能會有些不幹淨,景帝也願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想到她竟然跟安首輔一黨狼狽為奸,沆瀣一氣。
沒想到一座金礦,戶部尚書的狐狸尾巴就露了出來,想到這人在戶部這個位置上不知道貪了多少銀子,景帝就感到了深深的厭惡。
又得知窟設島的開采接近了尾聲,這才召襄王前來訴苦。
悄悄看向景帝的書桌,陳嬌嬌不由咋舌,這奏折也太多了吧,左一堆右一堆,看起來比批改試卷的班主任都忙的多。
“唉,不說了不說了,等過幾日我迴到府中親自看看,嵐兒啊,你怎麽讓嬌嬌陪著你跑京城來找我了,是不是你又不懂事,非要嬌嬌帶著你來啊。”
李景嵐瞄了陳嬌嬌一眼,不知道該怎麽說,他看著母王好端端的,不像被金礦那件事所困的樣子,聽到這話景帝也停下了手中的朱筆,看向李景嵐。
“迴母王的話,是我帶著阿嵐來找您的。”
陳嬌嬌放下茶杯,正色道。
“哦,我明白了,定是你收到白夫人的信了吧,我說你們怎麽跑到京城來了,放心吧,金礦的事我早就跟皇姐說過了,嬌嬌不用擔心。
這孩子,還是年紀小沉不住氣,生怕咱們姐妹因為錢財反目成仇了吧,哈哈。”
後一句襄王是對著景帝說的,看著她放鬆自然的表情陳嬌嬌知道自己之前猜的不錯,隻是不知這些金子最後到底是落到了哪裏,如果是景帝的私庫倒好還說,萬一真被收到了國庫,那她可得好好跟襄王上上眼藥了。
“你這是找了個好兒媳啊,景嵐也是好眼光,嫁了個好妻主,陳員外能為了你不遠的千裏從青州跑來京城,果然是個重情重義的好女子。”
景帝也樂嗬嗬的誇讚道。
這個陳員外說起來也是個有運道的奇人,水泥是她進獻的,卻不求名不求利,剛開始景帝並沒有把水泥放在心上,修路嘛,雖然重要但之前的那種官路也湊合著能用。
去年冬日青州那場暴雪又讓陳嬌嬌的名字進入了景帝的視線,當時襄王被她召來了京城陪她過年,府城那邊竟連個能主事的人都沒有,還是靠陳家和白家兩個小小的商戶救助了近千人的難民。
後來她特意寫下了封聖旨好好誇讚了白陳兩家一番,希望能讓有功之人暖心。
直到今年夏季虞城那場暴雨,才讓景帝真正把水泥這種東西放在了心上,也讓她徹底記住了陳嬌嬌的名字,用水泥建造的堤壩竟能抵禦半年難得一遇的大暴雨,使虞城上下沒有人受到暴雨的影響。
要是因為那場暴雨造成白水河堤壩開裂,後果簡直是不敢細想,她這個皇帝弄不好還得寫上一封罪已昭,這對一個皇上來說可是奇恥大辱。
因此襄王一寫信來說虞城暴雨事件裏,少不了陳嬌嬌的功勞,想要為陳嬌嬌求些賞賜,景帝便大手一揮封了個五品員外給陳嬌嬌。
本以為陳嬌嬌一介商戶也就到此了,沒想到去年九月份自己妹妹寫來了一封密信,說在窟設島上發現了一座特大金礦,島嶼的主人便是陳家和白家。
景帝剛有些眼紅,這麽大的金礦竟然被連帶島嶼被以十幾兩銀子一畝的價格被賣了出去,與她們李家無緣,便看著襄王下一句寫到,陳家和白家願獻出此金礦,與襄王合作,她們陳白二家隻分得百分之二的利益就行。
襄王還說,她知道姐姐私庫幹涸,因此願意把金礦開采的大頭都給姐姐。
看到這裏景帝大喜過望,一千多萬兩黃金啊,她那空空如也的私庫,這下子就能填滿了吧!她簡直想立刻再好好封賞白陳兩家一番。
隻是沒想到信的最後,襄王寫到陳白兩家不願出風頭,尤其是陳嬌嬌,因此此事最好是秘密進行,而且襄王擔心其他人知道此事會想要跟著分一杯羹,因此要景帝切記要保守秘密。
想到自己的姑姑姨母表姐表妹,她們李家也算的上是人口眾多,各個宗親要是得知此事,可不得腆著個臉向襄王要好處啊。
到時候分到她手裏的豈不是要稀薄幾分,因此景帝也很是沉得住氣,這件事誰也沒有說,隻坐等著襄王運金子迴來,到時候別說是修路了,她一定要打造一批精良的武器分配到各軍去。
還有糧草棉衣,將士們該得的福利,來年的稅收也能跟著減少幾分了,到時候國家的各項支出從她自己的私庫裏出,這下戶部那些人總該不用整日向她哭窮了吧?
隻是沒想到,接近開采尾聲,她反而收到了大臣進獻的折子,先是黑城那邊的知府說,接到百姓舉報,說窟設島上異動連連,怕有亂臣賊子在那上邊作亂。
景帝忍不住嗤笑,一座荒島能做什麽亂,那明明是她親妹妹在上邊為她的錢袋子在努力,但她還是安撫了黑城知府一番,說島嶼已經賣與私人了,島上無論做什麽都與知府無關,讓她不要多心。
結果沒想到隔了一個月,黑城送來的折子越來越多,就連京城都有官員上奏,說聽人說窟設島上發現了巨大的金礦,是襄王派兵隊在上邊開采,要把皇上的金礦收到自己的口袋裏。
景帝這還有哪不明白,這黑城的知府跟京城的官員私下有來往,這哪是衝著襄王來的,明明就是衝著她的私庫來的。
她寫折子斥責了那些臣子一番,讓她們不要惦記窟設島上的金礦,既然已經賣與個人了,那上邊開采出來的東西就屬於個人所有。
隻是折子剛寫下去沒多久,她又收到了戶部哭窮的折子,說北明宮年久失修,破損不堪,會耽誤景帝八月份去避暑,但是現在修吧,戶部又沒了銀子,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接著下一封折子便是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窟設島上的金礦應該歸於皇上才對,勸景帝趕緊把襄王召迴,把金礦裏的金子都收到國庫裏才對。
接連兩三封都是這個意思,景帝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這些人都是衝著襄王來的啊。
還有戶部尚書,虧她一直對戶部尚書信任有加,想著她是自己的伴讀,跟自己從小玩到大,就算手腳可能會有些不幹淨,景帝也願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想到她竟然跟安首輔一黨狼狽為奸,沆瀣一氣。
沒想到一座金礦,戶部尚書的狐狸尾巴就露了出來,想到這人在戶部這個位置上不知道貪了多少銀子,景帝就感到了深深的厭惡。
又得知窟設島的開采接近了尾聲,這才召襄王前來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