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詠聲帶著妻子,去爬劍門關的頂峰。山間有古蜀道,已經年久失修了,當地人也不敢走。他們順著梁山寺上去,一直走到山頂。那裏的坡要緩一些,走起來沒那麽吃力。站在山頂,清涼的風迎麵而來。
何詠聲跟她說陸遊的詩,付宜雲問:「陸遊是誰?」
何詠聲又說李白。付宜雲知道李白是誰,但也隻是知道。她以為李白是個耍劍的,要麽是個賣酒的。
她不太懂一個耍劍的,或者賣酒的怎麽那麽大名氣。
何詠聲說:「什麽耍劍賣酒的,李白是個詩人,他性格豪放愛喝酒,不是賣酒。」
付宜雲說:「啥是詩?」
何詠聲說:「跟你講話真是對牛彈琴。」他又生氣了,撇下她,自己在前麵走。
付宜雲確實不懂那些,她隻會做家務,做做針線。什麽詩詞歌賦,國家大事,她一概都不懂。
付宜雲做了手術後,便沒怎麽幹重活。家裏的家務,都是何詠聲,還有女兒桃花在幹。她隻是做做簡單的飯菜,打掃一下家裏的衛生。
孩子的教育,讓付宜雲有一些頭痛。
春生上小學了,狗娃也開始要上學。
春生這孩子,明顯的不是太好管教。他長得倒是非常漂亮,一雙烏黑有神的大眼睛,深邃的雙眼皮兒,白皮膚,高鼻子小薄嘴唇,像個外國娃娃。他五官上繼承了父母的優點,而且性子十分機靈。從小鄰居都喜歡抱他,說這孩子漂亮,聰明,將來準成大事。但他性格桀驁不馴,誰的話也不肯聽。全家他也就隻怕何詠聲,對姐姐和媽媽都不當迴事。
有一天,付宜雲聽到他跟別的孩子聊天,說:「我媽沒用。她一天什麽事兒也不幹,也不上班掙錢,就靠我爸養。而且她連字也不認識,就是個文盲。」
付宜雲聽到這話,腦子裏嗡的一聲。她怎麽也沒想到,孩子會這樣說自己。
她不太懂教育孩子,隻知道要疼愛。一直以來,她對幾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方式。然而兒子的成長不受她的控製,春生一直都很叛逆。付宜雲很受傷。
何詠聲也聽說了這句話,是別的老師告訴他的。何詠聲十分生氣,抄起棍子,將春生狠狠地打了一頓。
「誰教你說這些話的?」
何詠聲說:「你媽再沒有文化,她也生了你養了你。給你煮飯,給你洗衣服,把你拉扯這麽大。要是沒有你媽,你早就餓死了。還輪得到你長到現在說這種話?沒良心的東西。」何詠聲覺得,他嫌棄付宜雲,看不上付宜雲是一迴事,但孩子不能說這話。付宜雲再差,她對兒女是吃了苦、盡了心的。她不一定是個完美的妻子,但一定是個好母親。這世上誰都有資格嫌棄她,看不起她,唯獨春生和狗娃不行。孩子還沒長大就開始嫌棄親娘,這叫哪門子理?這叫忤逆不孝,要挨天打雷劈的。何詠聲命令他:「到你媽麵前去跪下,給她道歉。」
春生哭哭啼啼,來到付宜雲麵前跪下。付宜雲難為情:「算了,算了,趕緊起來吧。」
何詠聲將三個孩子都一起叫到跟前,教訓道:「你媽雖然沒讀過書,但那是家裏條件不好,讀不了,不是她不想讀。你們要是懂道理,就要自己好好念書,而不是看不起她。沒文化不識字,出了社會是很遭罪的,也不好找工作掙錢。她養你們,給你們做飯洗衣,那也是在勞動。她不煮飯你們就沒飯吃,她不洗衣服,你們就沒衣服穿。她不給你們做衣服做鞋,你們出門就得光著身子光著腳。人不能忘恩負義,更不能忘本。以後誰要是再說沒良心的話,還要挨打。」
第十七章 她不信結婚是享福
一九八三年,農村經濟發生了大變革。
土地承包到戶了。
何詠聲一家人也分到了五畝土地。土地分了,不種也不行。自己種糧,五畝地,還是有點產出的。至少家裏的米麵糧油,都不用再花錢購買了,平時還能種點蔬菜。隻是何詠聲有工作,在劍門關小學教書,他也沒法天天在家種地。最後商量著,還是得付宜雲迴去。耕種播種的時候,何詠聲就請點假,迴去耕種。平常地裏不忙,隻是除除草之類的事情,便交給付宜雲做。
學校每周放一次假,放假時,何詠聲也能迴家。他一半精力教書,一半精力用來做農民。
那一年,桃花跟她母親,迴到了鄉下。何詠聲則帶著春生和狗娃,繼續在劍門關小學上學。何詠聲這麽做,考慮的是,付宜雲一個人在鄉下,地裏幹活,需要幫手。她一個人幹不下來。桃花已經十五歲了,已經能夠幹很多活。而且她跟母親感情上也更親近些。春生和狗娃這倆孩子,不太懂事,性子又很叛逆,何詠聲擔心付宜雲管不下來,得自己親自管教才行。以及,他還有另一個考慮,家裏三個孩子,都要讀書上學。但他一個人掙錢,經濟條件有限,小學還好。到高中大學,那就是一筆很不小的開支。他不能不早做打算。桃花畢竟是女孩。他心想,女孩早晚都是要嫁人的,還是好好培養兒子吧。桃花讀個初中,認得字,也就夠了,將來這個家,還得靠兒子撐起來。他希望能對兒子嚴加管教,盡量培養他們上大學。春生這孩子,挺聰明的,興許將來有希望。
桃花也不笨,她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但畢竟,是女孩子。桃花非常傷心。
她一直都以為,爸爸是最疼愛她的。平日裏,爸爸對她,比對弟弟們都和藹,也會把好吃的留給她。爸爸告訴她要好好讀書,她於是很努力很努力地念書,想要考大學,想要成為爸爸的驕傲。沒想到,爸爸會讓她輟學。她知道爸爸這麽做,都是為了弟弟,為了弟弟能有機會上大學。隻因為她是女孩子。桃花不吃不喝,趴在床上哭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何詠聲跟她說陸遊的詩,付宜雲問:「陸遊是誰?」
何詠聲又說李白。付宜雲知道李白是誰,但也隻是知道。她以為李白是個耍劍的,要麽是個賣酒的。
她不太懂一個耍劍的,或者賣酒的怎麽那麽大名氣。
何詠聲說:「什麽耍劍賣酒的,李白是個詩人,他性格豪放愛喝酒,不是賣酒。」
付宜雲說:「啥是詩?」
何詠聲說:「跟你講話真是對牛彈琴。」他又生氣了,撇下她,自己在前麵走。
付宜雲確實不懂那些,她隻會做家務,做做針線。什麽詩詞歌賦,國家大事,她一概都不懂。
付宜雲做了手術後,便沒怎麽幹重活。家裏的家務,都是何詠聲,還有女兒桃花在幹。她隻是做做簡單的飯菜,打掃一下家裏的衛生。
孩子的教育,讓付宜雲有一些頭痛。
春生上小學了,狗娃也開始要上學。
春生這孩子,明顯的不是太好管教。他長得倒是非常漂亮,一雙烏黑有神的大眼睛,深邃的雙眼皮兒,白皮膚,高鼻子小薄嘴唇,像個外國娃娃。他五官上繼承了父母的優點,而且性子十分機靈。從小鄰居都喜歡抱他,說這孩子漂亮,聰明,將來準成大事。但他性格桀驁不馴,誰的話也不肯聽。全家他也就隻怕何詠聲,對姐姐和媽媽都不當迴事。
有一天,付宜雲聽到他跟別的孩子聊天,說:「我媽沒用。她一天什麽事兒也不幹,也不上班掙錢,就靠我爸養。而且她連字也不認識,就是個文盲。」
付宜雲聽到這話,腦子裏嗡的一聲。她怎麽也沒想到,孩子會這樣說自己。
她不太懂教育孩子,隻知道要疼愛。一直以來,她對幾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方式。然而兒子的成長不受她的控製,春生一直都很叛逆。付宜雲很受傷。
何詠聲也聽說了這句話,是別的老師告訴他的。何詠聲十分生氣,抄起棍子,將春生狠狠地打了一頓。
「誰教你說這些話的?」
何詠聲說:「你媽再沒有文化,她也生了你養了你。給你煮飯,給你洗衣服,把你拉扯這麽大。要是沒有你媽,你早就餓死了。還輪得到你長到現在說這種話?沒良心的東西。」何詠聲覺得,他嫌棄付宜雲,看不上付宜雲是一迴事,但孩子不能說這話。付宜雲再差,她對兒女是吃了苦、盡了心的。她不一定是個完美的妻子,但一定是個好母親。這世上誰都有資格嫌棄她,看不起她,唯獨春生和狗娃不行。孩子還沒長大就開始嫌棄親娘,這叫哪門子理?這叫忤逆不孝,要挨天打雷劈的。何詠聲命令他:「到你媽麵前去跪下,給她道歉。」
春生哭哭啼啼,來到付宜雲麵前跪下。付宜雲難為情:「算了,算了,趕緊起來吧。」
何詠聲將三個孩子都一起叫到跟前,教訓道:「你媽雖然沒讀過書,但那是家裏條件不好,讀不了,不是她不想讀。你們要是懂道理,就要自己好好念書,而不是看不起她。沒文化不識字,出了社會是很遭罪的,也不好找工作掙錢。她養你們,給你們做飯洗衣,那也是在勞動。她不煮飯你們就沒飯吃,她不洗衣服,你們就沒衣服穿。她不給你們做衣服做鞋,你們出門就得光著身子光著腳。人不能忘恩負義,更不能忘本。以後誰要是再說沒良心的話,還要挨打。」
第十七章 她不信結婚是享福
一九八三年,農村經濟發生了大變革。
土地承包到戶了。
何詠聲一家人也分到了五畝土地。土地分了,不種也不行。自己種糧,五畝地,還是有點產出的。至少家裏的米麵糧油,都不用再花錢購買了,平時還能種點蔬菜。隻是何詠聲有工作,在劍門關小學教書,他也沒法天天在家種地。最後商量著,還是得付宜雲迴去。耕種播種的時候,何詠聲就請點假,迴去耕種。平常地裏不忙,隻是除除草之類的事情,便交給付宜雲做。
學校每周放一次假,放假時,何詠聲也能迴家。他一半精力教書,一半精力用來做農民。
那一年,桃花跟她母親,迴到了鄉下。何詠聲則帶著春生和狗娃,繼續在劍門關小學上學。何詠聲這麽做,考慮的是,付宜雲一個人在鄉下,地裏幹活,需要幫手。她一個人幹不下來。桃花已經十五歲了,已經能夠幹很多活。而且她跟母親感情上也更親近些。春生和狗娃這倆孩子,不太懂事,性子又很叛逆,何詠聲擔心付宜雲管不下來,得自己親自管教才行。以及,他還有另一個考慮,家裏三個孩子,都要讀書上學。但他一個人掙錢,經濟條件有限,小學還好。到高中大學,那就是一筆很不小的開支。他不能不早做打算。桃花畢竟是女孩。他心想,女孩早晚都是要嫁人的,還是好好培養兒子吧。桃花讀個初中,認得字,也就夠了,將來這個家,還得靠兒子撐起來。他希望能對兒子嚴加管教,盡量培養他們上大學。春生這孩子,挺聰明的,興許將來有希望。
桃花也不笨,她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但畢竟,是女孩子。桃花非常傷心。
她一直都以為,爸爸是最疼愛她的。平日裏,爸爸對她,比對弟弟們都和藹,也會把好吃的留給她。爸爸告訴她要好好讀書,她於是很努力很努力地念書,想要考大學,想要成為爸爸的驕傲。沒想到,爸爸會讓她輟學。她知道爸爸這麽做,都是為了弟弟,為了弟弟能有機會上大學。隻因為她是女孩子。桃花不吃不喝,趴在床上哭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