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免費這種事,從來不缺人,尤其是中國人,特別是中國老人。
自打送雞蛋送青菜送蒙嫡藥酒以來,那叫一個鑼鼓喧天人山人海,周邊的人爭前恐後來到這裏,一個個打了雞血似的,戰鬥力爆表,將加盟店擠得是比肩繼踵水泄不通,尤其是免費送貨車下貨的時候,那場麵、那架勢,就跟開了閘的水壩似的,店裏的那些夥計明顯招架不住不夠用了。
隻不過,這前來圍觀的群眾多是多了,可是,擺明都把店裏當免費的菜市場了。
空餘時間,林景天也會在網上跟羅蘭發著牢騷:“你說這一群老大爺老太太的,每天盡來領雞蛋和青菜了,搞得我這店都成了一個菜市場了。”
“沒有不好賣的產品,隻有賣不出去產品的人。眼下,你得想法子提升轉化率啊,否則你前期忽悠來的流量就白白浪費掉了。”
“你有什麽好建議?”
“想想你的客戶的開關屬性,比如你針對的都是老年人群吧?”
“是啊。”
“那你就弄清楚,這群人在想些什麽?在幹些什麽?他們都缺些什麽?他們想說些什麽?他們想幹些什麽?他們想要些什麽?”
“應該是想要保持健康、減輕病痛、延緩衰老之類的,不過我這款產品這些功效都有啊。”
“那你還要了解一下,他們這個群體都有哪些消費特征,一般來說,這個人群一般都有這幾種消費心理:
第一、恐懼心理。絕大多數參加這類活動的老年朋友都有身體疾病,害怕疾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總希望能有這麽一種東西,可以預防或者治好自己身體上的疾病。
第二、從眾心理。通俗地講就是人雲亦雲、隨大流,比如有人在你店門口排隊,這本來不是什麽大事,排隊的人卻越來越多,許多沒接到過你傳單的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卻也停了腳步,向排隊的人進行詢問,然後一起來參與排隊。
第三、攀比心理。比如李大爺看到隔壁王大爺買了這個東西,說不錯不錯,自己也會心癢癢想買來試試。
第四、愛占便宜心理,比如你之前推出的隻要上門就可以獲得優惠券,以及雞蛋或青菜一份,就是很好地利用了這種心理啊。
第五、補償性消費特征。這主要源於很多老年朋友,在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過於苦了、省了,到了老年的時候,就會有這種補償性的消費動機。尤其是在子女長大獨立、經濟負擔減輕之後,這種試圖補償性消費心理就會越強烈,試圖尋找機會補償過去因條件限製而未能實現的消費欲望。
當然了,還有一些其他的消費心理特征,但是總的來說,以上幾個是主要的。”
說完之後,羅蘭停了一下,若有所思,繼續補充道:“對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現在老年人一般都是些留守老人。隨著我國家庭結構已經從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來,成為兩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結構,子女結婚後一般都會離長輩而去,難得一聚,這就導致現在老年群體都比較孤獨。他們最容易孤獨,所以渴望與人接觸,渴望得到社會、家人、朋友的尊敬和關注,這種渴望關懷的情感心理,也可以用於老年消費體係中去。”
“可是我具體怎麽做呢?”
“針對第一種恐懼心理,可以搞一些短平快的馬拉鬆式專家講座,借幻燈片講各種疾病的嚴重後果,順便借助醫院乃至病人慘狀圖片威脅一下,讓大家產生對生老病死的恐懼。
針對第二種從眾心理,可以花錢找一些托,在潛在客戶群體中大力吹說這個產品效果是真的好,發揮核心客戶,形成群體共振。客戶多了的話,還還把平時接聽諮詢和迴訪過程中的可利用客戶案例,進行有效收集,將這些客戶案例的姓氏、性別、年齡、具體地址、聯係電話整理成冊,作為客戶例證,專攻那些猶豫不決、遲遲不下購買決定的消費群體,快速促成其購買行為。
針對第三種攀比心理,可以針對潛在目標群體,多吹噓一下之前已經買了產品的客戶,刺激潛在客戶陷入‘被動攀比’,暗示他們應該也要去做一些對自己好的事情,不斷增加攀比的資本。比如說,在店麵上多放一些主流權威媒體對蒙嫡藥酒的反複報道。其實,像老年群體,往往心裏空虛脆弱,可越是心理空虛的人,就越想通過這種攀比的方式,來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顯示一下自己的實力。
針對第四種愛占便宜心理,可以進行一些預防老年疾病的講座,或者免費測血壓測血糖之類的活動,那些微循環、鈣鐵鋅硒檢測、48項指標、骨密度檢測、一滴血檢測之類的輪流上,每周至少搞一次,順便建立健康檔案,也就是客戶檔案,有了客戶檔案,就能開始電話和短信轟炸了。
針對第五種補償性消費心理,可以多從宣傳上引導引導,比如告訴他們,現在條件好了,可是人卻老了,什麽都擁有了,健康也沒有了,如何才能使自己六十歲的身體有二十歲的心髒、三十歲的精力、四十歲的容顏呢?這就是他們想追償的。
針對最後一種孤獨心理特征,可以打親情牌,讓業務員勤快一些,端茶遞水手勤點,叔叔阿姨嘴勤點,溫馨禮物心勤點,上門關懷腳勤點,反正伺候的要比親爸親媽還要熱情,就成了。在打親情牌的時候,記得偏重於對老年朋友身體狀況的關懷,弱化產品推廣職能,通過消費者對蒙嫡藥酒品牌形象的認可,建立對蒙嫡藥酒服務人員的好感,間接肯定蒙嫡藥酒對自己的重要意義。”
“臥勒個大槽,全都是大套,那我試試你這些騙人套路,哦不對不對,是銷售方法,銷售方法。”
“套路著我的套路,所以在你麵前最多隻能算是班門弄斧。”
“要不我們再來賭一次?”
“賭啥?”
“你遲早是我的,你信不信。”
“憑啥?”
“因為我們是如此的相似。”
“你是想說我跟你一樣壞嗎?”
“哪有,我不不是壞人,當然也不是什麽好人,更不是什麽聖母瑪利亞或中央空調,我隻對我愛的人好。”
“是嗎?”
“當然!不過我總覺得,我們是同一類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關於這點,羅蘭有個時候甚至有一點認同。
“可是,我並不喜歡自己。”
羅蘭在心裏默默地念叨,太相似的人是不適合在一起的,太相似的人在一起,隻能是互揭傷疤。
或者,這也正是自己更喜歡歐陽長治的原因吧。如果說自己此前的人生是漫無邊際的黑暗,那麽歐陽長治的出現,就像是撕裂這黑暗的那道光,讓自己看到了黎明,看到了新的人生隨著太陽而冉冉升起。
</p>
免費這種事,從來不缺人,尤其是中國人,特別是中國老人。
自打送雞蛋送青菜送蒙嫡藥酒以來,那叫一個鑼鼓喧天人山人海,周邊的人爭前恐後來到這裏,一個個打了雞血似的,戰鬥力爆表,將加盟店擠得是比肩繼踵水泄不通,尤其是免費送貨車下貨的時候,那場麵、那架勢,就跟開了閘的水壩似的,店裏的那些夥計明顯招架不住不夠用了。
隻不過,這前來圍觀的群眾多是多了,可是,擺明都把店裏當免費的菜市場了。
空餘時間,林景天也會在網上跟羅蘭發著牢騷:“你說這一群老大爺老太太的,每天盡來領雞蛋和青菜了,搞得我這店都成了一個菜市場了。”
“沒有不好賣的產品,隻有賣不出去產品的人。眼下,你得想法子提升轉化率啊,否則你前期忽悠來的流量就白白浪費掉了。”
“你有什麽好建議?”
“想想你的客戶的開關屬性,比如你針對的都是老年人群吧?”
“是啊。”
“那你就弄清楚,這群人在想些什麽?在幹些什麽?他們都缺些什麽?他們想說些什麽?他們想幹些什麽?他們想要些什麽?”
“應該是想要保持健康、減輕病痛、延緩衰老之類的,不過我這款產品這些功效都有啊。”
“那你還要了解一下,他們這個群體都有哪些消費特征,一般來說,這個人群一般都有這幾種消費心理:
第一、恐懼心理。絕大多數參加這類活動的老年朋友都有身體疾病,害怕疾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總希望能有這麽一種東西,可以預防或者治好自己身體上的疾病。
第二、從眾心理。通俗地講就是人雲亦雲、隨大流,比如有人在你店門口排隊,這本來不是什麽大事,排隊的人卻越來越多,許多沒接到過你傳單的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卻也停了腳步,向排隊的人進行詢問,然後一起來參與排隊。
第三、攀比心理。比如李大爺看到隔壁王大爺買了這個東西,說不錯不錯,自己也會心癢癢想買來試試。
第四、愛占便宜心理,比如你之前推出的隻要上門就可以獲得優惠券,以及雞蛋或青菜一份,就是很好地利用了這種心理啊。
第五、補償性消費特征。這主要源於很多老年朋友,在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過於苦了、省了,到了老年的時候,就會有這種補償性的消費動機。尤其是在子女長大獨立、經濟負擔減輕之後,這種試圖補償性消費心理就會越強烈,試圖尋找機會補償過去因條件限製而未能實現的消費欲望。
當然了,還有一些其他的消費心理特征,但是總的來說,以上幾個是主要的。”
說完之後,羅蘭停了一下,若有所思,繼續補充道:“對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現在老年人一般都是些留守老人。隨著我國家庭結構已經從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分化出來,成為兩代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結構,子女結婚後一般都會離長輩而去,難得一聚,這就導致現在老年群體都比較孤獨。他們最容易孤獨,所以渴望與人接觸,渴望得到社會、家人、朋友的尊敬和關注,這種渴望關懷的情感心理,也可以用於老年消費體係中去。”
“可是我具體怎麽做呢?”
“針對第一種恐懼心理,可以搞一些短平快的馬拉鬆式專家講座,借幻燈片講各種疾病的嚴重後果,順便借助醫院乃至病人慘狀圖片威脅一下,讓大家產生對生老病死的恐懼。
針對第二種從眾心理,可以花錢找一些托,在潛在客戶群體中大力吹說這個產品效果是真的好,發揮核心客戶,形成群體共振。客戶多了的話,還還把平時接聽諮詢和迴訪過程中的可利用客戶案例,進行有效收集,將這些客戶案例的姓氏、性別、年齡、具體地址、聯係電話整理成冊,作為客戶例證,專攻那些猶豫不決、遲遲不下購買決定的消費群體,快速促成其購買行為。
針對第三種攀比心理,可以針對潛在目標群體,多吹噓一下之前已經買了產品的客戶,刺激潛在客戶陷入‘被動攀比’,暗示他們應該也要去做一些對自己好的事情,不斷增加攀比的資本。比如說,在店麵上多放一些主流權威媒體對蒙嫡藥酒的反複報道。其實,像老年群體,往往心裏空虛脆弱,可越是心理空虛的人,就越想通過這種攀比的方式,來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顯示一下自己的實力。
針對第四種愛占便宜心理,可以進行一些預防老年疾病的講座,或者免費測血壓測血糖之類的活動,那些微循環、鈣鐵鋅硒檢測、48項指標、骨密度檢測、一滴血檢測之類的輪流上,每周至少搞一次,順便建立健康檔案,也就是客戶檔案,有了客戶檔案,就能開始電話和短信轟炸了。
針對第五種補償性消費心理,可以多從宣傳上引導引導,比如告訴他們,現在條件好了,可是人卻老了,什麽都擁有了,健康也沒有了,如何才能使自己六十歲的身體有二十歲的心髒、三十歲的精力、四十歲的容顏呢?這就是他們想追償的。
針對最後一種孤獨心理特征,可以打親情牌,讓業務員勤快一些,端茶遞水手勤點,叔叔阿姨嘴勤點,溫馨禮物心勤點,上門關懷腳勤點,反正伺候的要比親爸親媽還要熱情,就成了。在打親情牌的時候,記得偏重於對老年朋友身體狀況的關懷,弱化產品推廣職能,通過消費者對蒙嫡藥酒品牌形象的認可,建立對蒙嫡藥酒服務人員的好感,間接肯定蒙嫡藥酒對自己的重要意義。”
“臥勒個大槽,全都是大套,那我試試你這些騙人套路,哦不對不對,是銷售方法,銷售方法。”
“套路著我的套路,所以在你麵前最多隻能算是班門弄斧。”
“要不我們再來賭一次?”
“賭啥?”
“你遲早是我的,你信不信。”
“憑啥?”
“因為我們是如此的相似。”
“你是想說我跟你一樣壞嗎?”
“哪有,我不不是壞人,當然也不是什麽好人,更不是什麽聖母瑪利亞或中央空調,我隻對我愛的人好。”
“是嗎?”
“當然!不過我總覺得,我們是同一類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關於這點,羅蘭有個時候甚至有一點認同。
“可是,我並不喜歡自己。”
羅蘭在心裏默默地念叨,太相似的人是不適合在一起的,太相似的人在一起,隻能是互揭傷疤。
或者,這也正是自己更喜歡歐陽長治的原因吧。如果說自己此前的人生是漫無邊際的黑暗,那麽歐陽長治的出現,就像是撕裂這黑暗的那道光,讓自己看到了黎明,看到了新的人生隨著太陽而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