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燦如今教導李承乾,更多是填鴨式的教育,因為很多事情,更需要李承乾實踐後才知道,才能真正體會到。


    眼下,隻是讓李承乾有一個認知。


    僅此而已。


    要說有做麽大的作用,還真是沒有。要說沒有作用,可也能開拓李承乾的眼界。至少讓李承乾知道,誒,這世界不是想想那麽美好的,不是儒士口中的樣子。


    王燦能做到的,也就是這一地步。


    更多,他做不到。


    因為王燦不可能手把手的教導李承乾,不可能天天把李承乾帶在身邊。王燦繼續和李承乾交談,除了對士農工商的闡述外,還有世界觀、價值觀的一些闡述。


    總之,想到什麽就說什麽。


    李承乾自是一一聽著,內心也是記下來。不覺時間流逝,轉眼到了傍晚時分,王燦便停下來,他看向李承乾,道:“太子,說了這麽多,懂了嗎?”


    李承乾如實道:“先生,弟子似懂非懂,很多事情似乎是這個道理,但又覺得,仿佛又不是一樣,懵懵懂懂的。不過大方向的事情,弟子都記下了。”


    王燦道:“記下了就足夠。”


    說到這裏時,王燦心神沉入係統中,直接兌換了一本《資本論》出來。


    這是專門闡述生產關係的書籍,以剩餘價值為中心,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作為研究對象,並以唯物辯證法作指導,科學抽象的進行研究。尤其對於不懂的人來說,讀了這本書,必定是有所開悟的。


    雖說對李承乾來說,這樣的一本書實際上不符合當下的一個階級關係。因為如今的大唐,仍然是封建時代,但對王燦來說,他可不管這麽多,最終李承乾能領悟到什麽,那是李承乾的事。


    王燦憑空拿出一本書,李承乾卻也沒覺得有什麽驚訝的。


    因為王燦這裏,有太多奇跡。


    王燦把書遞給了李承乾,便說道:“這一本書,便給你了。接下來的時間,好好讀一讀這本書,仔細研究透徹。”


    “是!”


    李承乾道:“弟子一定會潛心研究的。”


    王燦繼續道:“雖說約定了三月之期,實際上,如今該交給你的,都已經傳授給你了。不論是強身健體,亦或是其他,都靠你自己了。接下來的時間,你自己安排,就不必天天來了。”


    李承乾正色道:“先生,弟子可以再來詢問嗎?”


    王燦道:“可以!”


    “多謝先生。”


    李承乾站起身,九十度躬身,恭恭敬敬的揖了一禮。


    王燦點了點頭。


    李承乾拿著書籍便離開了書房,不過李承乾卻沒有離開王家,而是徑直迴到自己的房間,打開了《資本論》,仔細的往下看。


    當李承乾看到了資本論的內容,心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他沒想到,《資本論》如此的震撼。


    因為資本論中涉及到的內容,實在是更加的露骨,揭露的消息更為直接。不過還是有些內容,李承乾看得有些雲裏霧裏的,不過他卻暫時沒有去詢問。


    畢竟《資本論》一書沒有看完。


    等看完後再說。


    李承乾這段時間,便一直留在府上,白天上午的時候讀書,下午的時候跟在李淵的身邊務農做事,也陪著李淵,到了晚上又繼續看書。


    這樣的日子雖說簡單,但實際上,李承乾卻也過得充實。


    等到《資本論》一書看完,李承乾內心很多的疑惑,都已經是解開了。不過讀完後,也有新的疑惑產生,李承乾采取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再讀一遍。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多讀書,遇到的疑惑自然而然也就解開了。


    李承乾依舊在王燦的府上,從四月到了五月下旬,他對於資本論一書,已經是讀了不下於十遍,書本上的內容,已經滾瓜爛熟,而且對於書中的內容,也是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因為書中的剖析,極為深刻。


    李承乾通過資本論後,對於商人也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過在大唐境內,不可能出現資本論中出現的很多狀況,因為大唐是君主集權的。


    一切的權勢,都在皇帝手中。


    商人即便是地位抬高了,那也是商人,終究不可能和士人相比較。不過很多事情,李承乾還需要再仔細的研究。


    這是他弄不明白的。


    這期間,李淵也聽到了資本論的事情,李淵閑來無事,也開始看這本書。李淵的閱曆和經驗,都比李承乾更為豐富。


    他讀了書後,大為讚歎。


    《資本論》這本書,甚至於可以說,把社會的發展和生產,都闡述清楚了。


    李淵隻是囑咐李承乾,要仔細研究。


    甚至建議把這一本書給李世民讀。


    李承乾得了李淵的話後,的確是專門謄抄了一份兒,入宮後把《資本論》又給了李世民研究,李世民看完後,也是大有感觸。


    這對於治國之術,也是有所幫助的。


    李世民沒有立刻把李承乾喊迴來,甚至於,到了六月後,李世民依舊沒有把李承乾叫到東宮,還是任由李承乾在王家的。


    李世民認為這是以利於李承乾的。


    到了七月,李承乾才迴到了東宮,不再留宿王家。不過李承乾時不時的,依舊是要去王家拜訪的,因為在王家王燦的麵前,他能學到很多的知識。


    這一日,李世民安排人把李承乾喊到了宮中去議事。


    李承乾見到了李世民,行禮道:“父皇!”


    李世民擺手道:“坐!”


    “謝父皇!”


    李承乾恭恭敬敬的道謝,便坐下來,他看了眼大殿中,隻有他一個人,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都不在。


    李世民開口道:“太子,朕今日叫你來,是因為朝中有一事商議。”


    李承乾道:“請父皇示下。”


    李世民道:“吐蕃方麵,鬆讚幹布安排使臣求親,希望大唐下嫁宗室女,雙方聯姻。”


    頓了頓,李世民又道:“此前吐蕃數次攻打大唐邊境,不斷的寇邊。按照吐蕃的態度,應該是我大唐如果不答應聯姻,就會一直進犯。”


    李承乾咬牙道:“父皇,吐蕃真是該死。”


    李世民道:“吐蕃鬆讚幹布,的確是該死。問題是,和吐蕃作戰,卻不容易。吐蕃和突厥不一樣,突厥雖說縱橫草原,但我們的兵力稍作安排,且使用新武器,可以將對方擊敗。但吐蕃地理位置不一樣,前線和吐蕃開戰的人傳來消息說,我們的人數次攻打吐蕃,最終的結果,卻是一個個士兵成了軟腳蝦,全都是身體不適,不適應吐蕃的氣候。在這一前提下,我們想要取得勝利,卻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所以朝中有官員建議,不過是聯姻而已。下嫁一個宗室女,便可以穩住吐蕃,使得邊境的百姓不再受苦不再遭到侵擾。”


    “這是一部分官員的提議。”


    “不過雖說還有一部分官員主戰,問題是,眼下我們的軍隊,一進入吐蕃境內後,便水土不服,所以即便主戰也沒有辦法。”


    李世民說道:“太子認為,此事當如何安排。”


    李承乾道:“父皇,兒臣不讚同聯姻,大唐的安危,何至於要用女人來聯姻。大唐不是大隋,大唐實力更強。所以如今的大唐,完全可以拒絕總讚幹部的請求。”


    李世民道:“如何抵擋進攻呢?”


    李承乾沉默下來,仔細思考著。


    即便眼下遭到進攻,李承乾也認為不適合聯姻。


    李承乾仔細的想了想,很快有了計策,最終開口道:“父皇,第一,兒臣是不讚同聯姻的,因為大唐的安全,不需要聯姻解決。而且即便是聯姻,就能夠穩住吐蕃麽?”


    “沒有足夠的實力,一切都是枉然,別人想怎麽進攻,那就怎麽進攻。”


    “這才是根本。”


    “所以兒臣認為是拒絕吐蕃的請求。”


    李承乾繼續道:“至於吐蕃方麵,因為我們不同意,就要派兵襲擾邊境,這一事情更是簡單,我們暫時雖說沒有反攻吐蕃的機會。可是,我們可以暫緩進攻,先安排人在邊境抵擋進攻。雖說如今的實力,要殺過去不容易,自保卻不難。”


    “畢竟,我們武器更為厲害。”


    “眼下要做的,當務之急是操練士兵,讓士兵習慣吐蕃的氣候。隻要是習慣了,那麽我們就可以和吐蕃一戰。”


    “憑借我們的武器,以及將士的實力,那是足以擊敗吐蕃的。”


    李承乾說道:“我們能夠滅了突厥,同樣的,也可以滅了吐蕃。隻要是稍稍謀劃,即便是需要三五年的時間,但兒臣認為,我們等得起,可以暫時等著。一時的榮辱,不算什麽。能夠覆滅吐蕃,那才是根本。”


    “好,好,朕有佳兒啊!”


    李世民聽到李承乾的一番分析,頓時大笑了起來,臉上盡是讚許的神情。


    他很是歡喜。


    因為李承乾的一番話,讓李世民覺得兒子長大了。


    因為李承乾的一番分析,雖說強硬拒絕了吐蕃的請求。可是李承乾不驕不躁,也穩穩的提出了針對吐蕃的計策,最終更是報仇雪恨。這樣的一個計策,是李世民為師讚許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迴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