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王越一紙傳迴劉協的詔令,要在長安修建陵墓,要遷天下豪強到長安去,這一命令,登時就引發了朝堂上的震蕩。


    如今的朝堂,郭嘉已經介入。李儒、賈詡也一樣是介入,這些人都已經是朝堂中的生力軍,反倒是王允、楊彪、黃琬之流,雖說也在朝中,可影響力漸漸削弱。


    畢竟他們不是王燦的嫡係,被削弱也是理所應當的。


    司徒府,大廳中。


    王允端坐在主位上,下方還有楊彪、黃琬、盧植、士孫瑞、皇甫嵩、蔡邕等朝中的老臣,盡皆匯聚。


    一個個盡皆老臣。


    王允環顧眾人,沉聲道:“就在今日,朝中剛接到天子詔令,要在長安修建陵墓,要遷徙天下豪強前往。天子如此,分明是欲效仿漢武帝,欲借此削弱天下豪強。諸位,天子的這一做法,我是不讚同的。因為此例一開,恐怕天子想要對付誰,便對付誰了。”


    楊彪捋著頜下胡須,卻不表態。


    皇甫嵩正色道:“如今天下各州,除了重鎮駐軍外,各地兵馬都全部收攏到洛陽附近。不僅如此,天下再無州牧,隻剩下監察地方巡視各縣的刺史。”


    “朝廷對地方的掌控權,進一步增加。”


    “毫不客氣的說,這一兩年的時間,朝廷才有了一點朝廷的樣子。如今的朝廷,才算是能夠號令地方,不至於地方完全不理中樞。”


    “可實際上,這根源不曾解決。”


    “根源在於豪強存在。”


    皇甫嵩沉聲道:“我等為國謀事,都應當清楚,天下豪強遍布,如河北甄家、徐州糜家,這等豪強商人,家資無數,占地無數。猶如其餘一些大族,都是一樣。把一批一批的豪強,全部搬遷到皇陵附近,替天子修建陵墓,這是削弱地方豪強最好的辦法。”


    王允道:“皇甫將軍,你明白我的意思沒有?”


    皇甫嵩道:“明白了,有什麽不明白的。你的意思是,就是不讚同。”


    “你……”


    王允登時就氣結。


    皇甫嵩真是無法溝通。


    皇甫嵩見到王允的神態,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旋即又恢複了平靜。


    王允沉聲道:“我所擔心的,不是天子對付豪強。而是天子今日,可以隨意一道詔令,就遷豪強到陵墓附近去,他日,就可以隨意屠戮官員。天子權勢太大,此非好事。”


    皇甫嵩道:“王司徒的想法,是要抑製天子權勢?”


    “自然不是!”


    王允表情肅然,鄭重道:“隻是,我不希望天子毫無忌憚,沒有任何的顧慮。這樣的情況,絕對是禍非福。”


    皇甫嵩繼續道:“隻是,你能抑製嗎?”


    王允道:“單憑我一人之力,自是不行的。可是,這不是有你們嗎?把你們喊來,就是一起上一番,看看該怎麽處理這件事。”


    盧植正色道:“如今局勢,大漢有中興之兆,尤其天子在王燦教導下,頗為賢明,且能夠遍曆艱苦,知道生活不易。”


    “而且據王越傳迴的消息,如今天子,竟是擔任一縣的縣令,且頗為成功,王燦其人,當真是不凡。尤其王燦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的確是為了漢室江山。”


    “所以,老夫不準備反對他的計劃。”


    頓了頓,盧植道:“更何況,這本就是頗為不錯的主意。天下間的豪強,已經威脅到朝廷中樞,這個時候再不對付,恐怕要主次變換。”


    “如今王燦實力強,能以一己之力,冠絕天下,才能收攏兵馬,才能削除各地州牧及兵權。否則,無法達到這一步。”


    “同樣的,對付豪強也一樣。”


    “如果沒有王燦坐鎮,要遷徙豪強的命令,極可能導致天下大亂。”


    “可有王燦則不同。”


    “即使天下豪強要反對,也不敢胡亂開口,更不敢作亂,隻能老老實實的執行。如此一來,持續幾年後,天下豪強削弱,大漢又能恢複太平。”


    盧植鄭重道:“我是全力支持王燦的,這樣一個有能力,且忠於漢室,願意為漢室操心,且出謀劃策的人,我是讚許的。”


    “你……”


    王允登時氣結。


    他原本邀請盧植來,是因為盧植本身,就很有威望。


    盧植繼續道:“王司徒,如果是要聯合我們,以抗衡王燦。我勸你,還是算了吧。在董卓的麵前,你都不敢言語,隻能是迂迴策略。董卓在王燦的麵前,一刀就被解決了。你認為,你能抗衡王燦嗎?最關鍵的是,王燦是真心實意為漢室操勞,也得了天子的信任。你這個時候,要抗衡王燦的大方針,近乎是不可能的。”


    王允氣得牙疼。


    沒想到,竟被盧植懟了。


    楊彪這時候,也開口說道:“王司徒,原則上我是讚同盧植的建議。當前的情況下,王燦不曾欺壓朝廷官員,不曾黨同伐異。這樣的情況,就是極好的。”


    其餘人,紛紛開口。


    無一例外,全都站在王燦一邊。


    以至於,王允心中原本想著,借助所有人的力量,以抗衡王燦,至少是掣肘一下王燦,但到頭來,卻遭到所有人的反駁。


    王允歎息一聲,他話鋒一轉,岔開了話題,端起酒樽道:“來,諸位請。”


    眾人紛紛舉杯迴敬。


    一個個人,都是默契的不提王燦的事情。


    因為涉及到王燦,就是無解的。


    誰都不敢去招惹王燦。


    在為天子修建陵墓的事情定下後,朝廷的詔令,直接就安排了下去。關於遷徙地方大族的事情,也是有條不紊的進行,各州當中,最大的豪強,近乎都是沒有幸免,全部要遷走。


    雖說許多人不願意。


    可是,卻不敢反駁,因為在當前的情況下,和王燦做對,那就是找死。


    誰都知道王燦的厲害。


    王燦如仙人一般,能騰雲駕霧,能禦空飛行,已經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


    隨著劉協陵墓的修建,天下的豪強被遷走,加上有不斷流傳出去的宣紙,天下人讀書的成本,不斷的降低,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能讀書識字。


    事實上,宣紙的存在,也是削弱了豪強大族對官場的統治力。


    如果沒有宣紙,許多人要讀書難。


    因為有宣紙,讀書人讀書的成本降低,許多經典藏書,都不斷的刊印出來。如此一來,才能打破世家大族對地方的壟斷。


    整個大漢的情況,在一步步的變化。


    一切,都往好的方麵發展。


    事實上人的野心,都是隨著局勢發展,所演變出不同心思的。如今王燦治理大漢,整個大漢漸漸的從沉屙之身,變得開始恢複過來,天下間許多人的野心,也就隨之消失。


    因為大漢漸漸恢複了。


    如果大漢,真的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許多人會另有心思。


    可如今,卻是不可能。


    在一切不斷往好的方麵發展時,王燦已經再度運作,讓劉協成了隴西郡的太守,讓他治理隴西郡。單單是一縣之地,治理起來,雖說複雜疲憊,但實際上,也並不特別累。可是治理一郡之地,和治理一縣之地,那就有了相當的區別。


    治理一縣之地,主要得往各村各地跑,要熟悉情況,近乎都是和百姓打交道。可到了一郡之地,地方的治理,劉協近乎是不插手,主要是交由各縣自己處理。


    隻是各縣有問題,才呈遞上來,交由劉協處理。


    這一樣的方式,有別於此前。


    劉協也是快速的熟悉政務,然後,他又進行了最熟悉的方式,離開隴西郡狄道縣,然後走訪各地,以了解地方的情況。


    雖說,劉協可以依靠錦衣衛打探消息,可實際上,劉協卻不願意,他走遍了整個隴西郡的各縣,了解了各地的情況,再因地製宜的做出調整。


    在劉協的治理下,短短時間,整個隴西,就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切欣欣向榮。


    尤其劉協在王燦的影響下,已經不再局限於說什麽要大興農業,要打壓商人,否則商人奸詐,肯定會禍害百姓。不過劉協受到了王燦的影響,知道商人極為關鍵,更清楚各地如果沒有商人,那麽各地就猶如一潭死水。


    不可能有什麽發展的餘地。


    所以劉協治理地方,拔擢官員,再給予商人器重和優待,使得隴西郡快速繁華起來。


    劉協在隴西郡,足足呆了兩年的時間。


    兩年時間,劉協又成長許多。


    如今的劉協,眉宇間雖說依舊銳利,但更多透出的是睿智。


    這一日,劉協處理完政務後,來到王燦所在的後院書房中。王燦依舊是閉目養神,他見到劉協後,道:“有什麽事情?”


    劉協正色道:“老師,如今的隴西郡境內,一切都已經上了正規,不怎麽需要我了。我的打算是,請老師安排王越,送信給長安,讓他們挑選新人擔任隴西太守。弟子如今,已經熟悉的隴西的情況,沒有必要再擔任太守。”


    “確定嗎?”


    王燦說道:“過了這個村兒,可就沒這個店。如今的情況下,你不願意再擔任太守,那麽接下來,我們就準備離開。”


    “弟子確定!”


    劉協鄭重的迴答。


    他自覺地已經能獨當一麵,不願意再留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迴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