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8章 下荊州
迴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 作者:東一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待朝中的官員退下,劉協一副興奮神情,道:“老師真是厲害,不論是王司徒,亦或是朝中的其餘老臣,都是不容易對付的。沒想到,老師三言兩語,就令王司徒無言以對。”
王燦道:“你要記住一點,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雲亦雲。不能人家說什麽,你就相信了。”
劉協道:“弟子謹記!”
王燦繼續道:“王允、楊彪、蔡邕、黃琬這等老臣,他們的確忠於你,可實際上,他們更希望,你按照他們的想法來,成為一個中規中矩聽話的天子。這樣的天子,或許對天下百姓還可以,實際上,卻沒有自己的主見,隻是一個提線木偶。”
“所以,你要清楚,他們忠於你,或者說忠於大漢。實際上,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人都是自私的,都有自己的野王。”
“譬如王允,他希望成為中興之臣。”
“譬如楊彪,希望能留名青史。”
王燦繼續道:“再說為師,之所以要輔佐你,也是有緣由的。”
劉協一聽,連忙道:“什麽緣由呢?”
王燦解釋道:“你看到我如今,一刀揮出,足以斬殺成千上萬人。可實際上,這還不是我最厲害的時候。我的武藝需要突破,便需要借助氣運。大漢朝分崩離析,氣運不足,不足以支撐我突破到最後的境界。”
“當然,我可以自己橫掃天下,組建一個新的朝廷。”
“可我即將要離開。”
“就算是組建新朝,我離開後,那就是一個爛攤子。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你,讓你能重整大漢,然後我借助大漢的氣運,突破後便破空飛升。”
王燦給出了一個說法。
劉協聽到後,心中更是踏實,也是徹底放下心來。
劉協道:“老師放心,弟子定當全力以赴,一定好好隨老師學習。”
王燦沒有再多言,便直接離開。
響鼓不用重錘!
他的話,已經說到這個地步,劉協怎麽想,那就是劉協的事情。
對王燦來說,劉協配合,那自是最好的。如果劉協不配合,那也沒有什麽影響,憑借王燦自己的一己之力,也能夠重整大漢。
王燦離開後,便又快速的安排,直接令太史慈接管李儒整編改變後的西涼軍,然後讓郭嘉進入朝中,開始介入政事。
時間飛逝,三個月轉瞬即逝。
三個月的功夫,司隸地區大變樣,再不是此前的樣子,再無賊匪作亂。
尤其曹操作為司隸校尉,整飭局麵,裁撤官員,整個官場的風氣,立刻大變。加上又有董卓的糧倉中,有諸多的糧食在。一批一批的糧食賑災,使得百姓漸漸恢複。
曹操不是個沒手段的人。
他奉行亂世用重點,尤其對吞並田地的一些豪強大族,直接查證罪行,然後調兵圍剿。在這樣的鐵血手腕下,司隸地區徹底大變。
田土分配下去,百姓有了耕田,風氣為之一邊。
曹操之所以有如此的膽魄,一方麵是他自己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麵則是有王燦作為後盾。有王燦這樣的人在,沒有人敢置喙。
尤其這三個月,不僅是司隸地區大變樣,冀州、徐州、兗州、西涼、並州等地,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各地耕田不斷釋放出來,百姓有了耕種的田地,再沒有人四處逃離,更沒有人作亂。百姓之所以作亂,不是本性如此,是因為沒有生存的空間。
不是沒有人想抵製,奈何,王燦猶如一柄利劍高懸,令人不敢不遵命。
這一日,王燦正給劉協授課,傳授劉協治政之道的時候,王越急匆匆來了。他進入大殿中,躬身道:“王大人,剛得到錦衣衛傳迴消息,如今荊州和益州兩地,還是不曾尊奉朝廷命令,不願意更改州牧為刺史,劉表和劉焉,都不願意放棄權利。”
王燦看向劉協,笑道:“看到了嗎?這就是權勢使然,即使同樣都是漢室宗親,可他們,絕不會管皇室的事情,隻希望自己大權在握,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劉協握緊拳頭,咬牙道:“劉焉、劉表,真是該殺。”
他如今,漸漸有了天子的模樣。
因為從一開始,王燦壓下了朝中的眾臣後,漸漸的,王燦已經不再管朝中的事情,主要是讓劉協自己處理和決斷,然後王燦提出意見。
這樣的培養,使得劉協漸漸有了自信,不再是昔日的膽怯模樣。
除此外,劉協也隨王燦習武。
在王燦的教導下,劉協雖說武藝很低,但如今卻是強身健體,筋骨強盛。在這樣的前提下,劉協的精氣神日漸旺盛。
劉協再度問道:“老師,如今怎麽辦呢?”
王燦笑道:“能怎麽辦,自然是南下荊州一趟。走吧,這六年的時間,不能老是一直在深宮中,得出去看看外麵的天地。此前就說了,要帶你出去走一走,隻是當時司隸地區還沒有穩定下來。如今,便是合適的時機了。”
劉協道:“我聽老師的。”
頓了頓,劉協道:“弟子這就安排宮中宦官等,讓他們擺駕隨行。”
“不必了!”
王燦搖頭說話,道:“如果帶著一群內侍,還算是曆練嗎?你如今要做的,不僅是開拓眼界,還要曆練自身。這曆練,不僅僅是遊走四方,還包括洗衣做飯等等,這些你都要清楚,那才能真正內外兼修。”
“是!”
劉協直接應下。
對他來說,吃過這麽多的苦,他不怕苦。
隻要能強大起來,隻要是能開拓眼界,他願意聽從王燦的安排。
王燦安排了一下,把朝廷的政務,委托給王允、楊彪、郭嘉等人處理,又囑托了曹操、太史慈穩定局麵,便帶著劉協離開洛陽,南下往荊州南陽郡去。
事實上,王燦要帶著劉協離開,王允等人是反對的,可麵對王燦,一個個根本說不出口,也不敢去反駁。
一方麵,王燦不是董卓。
董卓夜宿後宮,肆無忌憚,更是不把天子放在眼中,還隨意誅殺朝臣,這樣的情況,導致了董卓人盡敵國,天子和朝臣都敵視董卓。
王燦卻不同。
王燦是真正為劉協著想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劉協屁顛屁顛跟在王燦的後麵,恨不得整天都跟在王燦的身邊。尤其朝中的許多大臣,如曹操、鮑信之流,那都跟在王燦的身邊。
王燦有了朝臣的支持。
另一方麵,王燦不需要軍隊,一人之力,就足以抗衡整個天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沒有人敢和王燦鬧騰。
王燦一路南下,倒是順利。
進入南陽郡之後,整個南陽郡境內,也是亂糟糟的,四處都是荒野,少了百姓耕種地方。
劉表雖說作為荊州牧,實際上,劉表如今也是剛擔任荊州牧不久,在蔡家、蒯家的協助下,得以執掌荊州,得以在荊州立足。不過劉表所掌控的,也就是南郡一地,更多的地方,他還無法掌控。
這一路上,王燦沒去管事情,隻是帶著劉協親眼經曆。
劉協在宮中,錦衣玉食。
就算是董卓欺淩,但也不短缺一日三餐,隻是提心吊膽。可如今劉協所親眼見到的,是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一個個瘦的皮包骨頭,整日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甚至有直接啃樹皮的人。
這樣的景象,令劉協大為觸動。
他沒想到,天下間竟是如此的淒慘,百姓過得如此的艱難。
王燦沒有過多的寬慰什麽,隻是引導劉協,讓劉協能了解民間疾苦,同時讓劉協開始做飯洗衣,讓劉協能了解其中的艱辛,更清楚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這才是最根本的教導,讓劉協清楚生活的艱辛和不容易。
雖說一路南下順利,王燦倒也沒有加快速度,不急不慢的往荊州去。
抵達襄陽,已經是秋去冬來。
王燦進入襄陽境內後,便不再隱瞞行蹤,公開了消息。這一消息,在短時間內,便已經傳入襄陽城,傳到了劉表的耳中。
如今的劉表,已經抵近五十歲,但其身體頗為英朗。
他對朝廷政策很是不屑。
此前改刺史為州牧,如今,又要把州牧改為刺史,他是不願意的。他手中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權勢,如果是放棄掉,他舍不得。
更何況,劉表也不相信什麽,以一人之力,就可以抗衡千軍萬馬。
州牧府,大廳中。
劉表安排了人,派人把蒯良和蔡瑁請來。
這兩人是劉表的心腹謀士。
蒯良和蔡瑁進入後,兩人躬身向劉表行禮,蒯良率先道:“主公召見,不知有何要事?”
劉表沉聲道:“剛接到消息,王燦帶著天子進入了襄陽境內。如今,正往襄陽的方向來。此前朝廷下令,要廢除州牧,但本官拒絕了。如今,王燦和天子親自來了,你們說要怎麽辦?”
蒯良眉頭上揚,道:“主公,可曾有大軍隨行?”
“沒有!”
劉表搖頭道:“隻有這兩人。”
蒯良的心中思忖一番,便說道:“主公啊,既如此,卑職建議,等王燦和天子抵達後,暫且在城樓上詢問一番。到時候,看王燦怎麽說。到時候,主公就說,如今襄陽不太平,所以不能開門迎接。如此,以拒絕王燦。”
“妙,妙啊!”
劉表聽得笑了起來,說道:“如此一來,既搪塞了王燦,也讓天子沒什麽好說的。先生這一計謀,可謂是精妙。”
蔡瑁沉聲道:“卑職建議,到時候也調集軍隊,坐鎮城樓上。”
“可以!”
劉表也是點頭迴答。
他得了蒯良和蔡瑁的話,心中便有了底氣。
王燦道:“你要記住一點,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雲亦雲。不能人家說什麽,你就相信了。”
劉協道:“弟子謹記!”
王燦繼續道:“王允、楊彪、蔡邕、黃琬這等老臣,他們的確忠於你,可實際上,他們更希望,你按照他們的想法來,成為一個中規中矩聽話的天子。這樣的天子,或許對天下百姓還可以,實際上,卻沒有自己的主見,隻是一個提線木偶。”
“所以,你要清楚,他們忠於你,或者說忠於大漢。實際上,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人都是自私的,都有自己的野王。”
“譬如王允,他希望成為中興之臣。”
“譬如楊彪,希望能留名青史。”
王燦繼續道:“再說為師,之所以要輔佐你,也是有緣由的。”
劉協一聽,連忙道:“什麽緣由呢?”
王燦解釋道:“你看到我如今,一刀揮出,足以斬殺成千上萬人。可實際上,這還不是我最厲害的時候。我的武藝需要突破,便需要借助氣運。大漢朝分崩離析,氣運不足,不足以支撐我突破到最後的境界。”
“當然,我可以自己橫掃天下,組建一個新的朝廷。”
“可我即將要離開。”
“就算是組建新朝,我離開後,那就是一個爛攤子。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你,讓你能重整大漢,然後我借助大漢的氣運,突破後便破空飛升。”
王燦給出了一個說法。
劉協聽到後,心中更是踏實,也是徹底放下心來。
劉協道:“老師放心,弟子定當全力以赴,一定好好隨老師學習。”
王燦沒有再多言,便直接離開。
響鼓不用重錘!
他的話,已經說到這個地步,劉協怎麽想,那就是劉協的事情。
對王燦來說,劉協配合,那自是最好的。如果劉協不配合,那也沒有什麽影響,憑借王燦自己的一己之力,也能夠重整大漢。
王燦離開後,便又快速的安排,直接令太史慈接管李儒整編改變後的西涼軍,然後讓郭嘉進入朝中,開始介入政事。
時間飛逝,三個月轉瞬即逝。
三個月的功夫,司隸地區大變樣,再不是此前的樣子,再無賊匪作亂。
尤其曹操作為司隸校尉,整飭局麵,裁撤官員,整個官場的風氣,立刻大變。加上又有董卓的糧倉中,有諸多的糧食在。一批一批的糧食賑災,使得百姓漸漸恢複。
曹操不是個沒手段的人。
他奉行亂世用重點,尤其對吞並田地的一些豪強大族,直接查證罪行,然後調兵圍剿。在這樣的鐵血手腕下,司隸地區徹底大變。
田土分配下去,百姓有了耕田,風氣為之一邊。
曹操之所以有如此的膽魄,一方麵是他自己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麵則是有王燦作為後盾。有王燦這樣的人在,沒有人敢置喙。
尤其這三個月,不僅是司隸地區大變樣,冀州、徐州、兗州、西涼、並州等地,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各地耕田不斷釋放出來,百姓有了耕種的田地,再沒有人四處逃離,更沒有人作亂。百姓之所以作亂,不是本性如此,是因為沒有生存的空間。
不是沒有人想抵製,奈何,王燦猶如一柄利劍高懸,令人不敢不遵命。
這一日,王燦正給劉協授課,傳授劉協治政之道的時候,王越急匆匆來了。他進入大殿中,躬身道:“王大人,剛得到錦衣衛傳迴消息,如今荊州和益州兩地,還是不曾尊奉朝廷命令,不願意更改州牧為刺史,劉表和劉焉,都不願意放棄權利。”
王燦看向劉協,笑道:“看到了嗎?這就是權勢使然,即使同樣都是漢室宗親,可他們,絕不會管皇室的事情,隻希望自己大權在握,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劉協握緊拳頭,咬牙道:“劉焉、劉表,真是該殺。”
他如今,漸漸有了天子的模樣。
因為從一開始,王燦壓下了朝中的眾臣後,漸漸的,王燦已經不再管朝中的事情,主要是讓劉協自己處理和決斷,然後王燦提出意見。
這樣的培養,使得劉協漸漸有了自信,不再是昔日的膽怯模樣。
除此外,劉協也隨王燦習武。
在王燦的教導下,劉協雖說武藝很低,但如今卻是強身健體,筋骨強盛。在這樣的前提下,劉協的精氣神日漸旺盛。
劉協再度問道:“老師,如今怎麽辦呢?”
王燦笑道:“能怎麽辦,自然是南下荊州一趟。走吧,這六年的時間,不能老是一直在深宮中,得出去看看外麵的天地。此前就說了,要帶你出去走一走,隻是當時司隸地區還沒有穩定下來。如今,便是合適的時機了。”
劉協道:“我聽老師的。”
頓了頓,劉協道:“弟子這就安排宮中宦官等,讓他們擺駕隨行。”
“不必了!”
王燦搖頭說話,道:“如果帶著一群內侍,還算是曆練嗎?你如今要做的,不僅是開拓眼界,還要曆練自身。這曆練,不僅僅是遊走四方,還包括洗衣做飯等等,這些你都要清楚,那才能真正內外兼修。”
“是!”
劉協直接應下。
對他來說,吃過這麽多的苦,他不怕苦。
隻要能強大起來,隻要是能開拓眼界,他願意聽從王燦的安排。
王燦安排了一下,把朝廷的政務,委托給王允、楊彪、郭嘉等人處理,又囑托了曹操、太史慈穩定局麵,便帶著劉協離開洛陽,南下往荊州南陽郡去。
事實上,王燦要帶著劉協離開,王允等人是反對的,可麵對王燦,一個個根本說不出口,也不敢去反駁。
一方麵,王燦不是董卓。
董卓夜宿後宮,肆無忌憚,更是不把天子放在眼中,還隨意誅殺朝臣,這樣的情況,導致了董卓人盡敵國,天子和朝臣都敵視董卓。
王燦卻不同。
王燦是真正為劉協著想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劉協屁顛屁顛跟在王燦的後麵,恨不得整天都跟在王燦的身邊。尤其朝中的許多大臣,如曹操、鮑信之流,那都跟在王燦的身邊。
王燦有了朝臣的支持。
另一方麵,王燦不需要軍隊,一人之力,就足以抗衡整個天下。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沒有人敢和王燦鬧騰。
王燦一路南下,倒是順利。
進入南陽郡之後,整個南陽郡境內,也是亂糟糟的,四處都是荒野,少了百姓耕種地方。
劉表雖說作為荊州牧,實際上,劉表如今也是剛擔任荊州牧不久,在蔡家、蒯家的協助下,得以執掌荊州,得以在荊州立足。不過劉表所掌控的,也就是南郡一地,更多的地方,他還無法掌控。
這一路上,王燦沒去管事情,隻是帶著劉協親眼經曆。
劉協在宮中,錦衣玉食。
就算是董卓欺淩,但也不短缺一日三餐,隻是提心吊膽。可如今劉協所親眼見到的,是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一個個瘦的皮包骨頭,整日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甚至有直接啃樹皮的人。
這樣的景象,令劉協大為觸動。
他沒想到,天下間竟是如此的淒慘,百姓過得如此的艱難。
王燦沒有過多的寬慰什麽,隻是引導劉協,讓劉協能了解民間疾苦,同時讓劉協開始做飯洗衣,讓劉協能了解其中的艱辛,更清楚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這才是最根本的教導,讓劉協清楚生活的艱辛和不容易。
雖說一路南下順利,王燦倒也沒有加快速度,不急不慢的往荊州去。
抵達襄陽,已經是秋去冬來。
王燦進入襄陽境內後,便不再隱瞞行蹤,公開了消息。這一消息,在短時間內,便已經傳入襄陽城,傳到了劉表的耳中。
如今的劉表,已經抵近五十歲,但其身體頗為英朗。
他對朝廷政策很是不屑。
此前改刺史為州牧,如今,又要把州牧改為刺史,他是不願意的。他手中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權勢,如果是放棄掉,他舍不得。
更何況,劉表也不相信什麽,以一人之力,就可以抗衡千軍萬馬。
州牧府,大廳中。
劉表安排了人,派人把蒯良和蔡瑁請來。
這兩人是劉表的心腹謀士。
蒯良和蔡瑁進入後,兩人躬身向劉表行禮,蒯良率先道:“主公召見,不知有何要事?”
劉表沉聲道:“剛接到消息,王燦帶著天子進入了襄陽境內。如今,正往襄陽的方向來。此前朝廷下令,要廢除州牧,但本官拒絕了。如今,王燦和天子親自來了,你們說要怎麽辦?”
蒯良眉頭上揚,道:“主公,可曾有大軍隨行?”
“沒有!”
劉表搖頭道:“隻有這兩人。”
蒯良的心中思忖一番,便說道:“主公啊,既如此,卑職建議,等王燦和天子抵達後,暫且在城樓上詢問一番。到時候,看王燦怎麽說。到時候,主公就說,如今襄陽不太平,所以不能開門迎接。如此,以拒絕王燦。”
“妙,妙啊!”
劉表聽得笑了起來,說道:“如此一來,既搪塞了王燦,也讓天子沒什麽好說的。先生這一計謀,可謂是精妙。”
蔡瑁沉聲道:“卑職建議,到時候也調集軍隊,坐鎮城樓上。”
“可以!”
劉表也是點頭迴答。
他得了蒯良和蔡瑁的話,心中便有了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