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正色道:“不過涉及到太上皇,即使皇上做了限製,但最好,也是親自走一趟後宮,去見一見太皇上,和太上皇言明,避免真發生衝突。如今的局勢下,大唐已經是危若累卵,相信太上皇內心,也會有所決斷的。”


    李世民卻是皺起眉頭。


    涉及到權利的事情,他一向是不願親自和李淵說的。


    因為,李淵痛恨他。


    長孫無忌和李世民相知多年,一見到李世民的神態,登時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內心想法,道:“皇上,父子之情,終歸是大於天的。不論有什麽衝突,料想太上皇,會諒解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


    眼下,也隻能這般了。


    在出征之前,他的確要把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好。


    否則,他不放心。


    李世民又和眾人商議了各項事情,才讓眾人退下。


    他沒有立刻去見李淵,而是來到後宮中皇後的大殿中,見到了他的妻子。


    長孫皇後欠身道:“臣妾拜見皇上。”


    李世民道:“不必多禮!”


    長孫皇後嫣然一笑,道:“皇上往日這個時間,還在處理政務。怎麽今天,這麽早就來了後宮中,莫非是一切都處理好了?”


    李世民道:“都差不多了,因為接下來,朕要準備禦駕親征,所以來和皇後聊聊。”


    長孫皇後一聽,眉宇間多了一抹擔憂。


    她相貌嫵媚端莊,氣度大方,一舉一動,盡顯嫵媚,氣質不凡。


    她擔心道:“皇上,要準備對哪裏用兵?”


    李世民說道:“荊州的北麵,有蜀國軍隊屯兵,極可能進攻。蜀國軍隊殺來,大唐便會陷入危機。朕必須北上親征,擊潰蜀國的軍隊。”


    頓了頓,李世民又說了李端的事情,他說完後,道:“李端其人,武藝高強,難得他要為李靖雪恥,這也是機會。如果不抓住這一次的機會,便無法再借助李端的力量。”


    長孫皇後道:“涉及到朝廷的事情,臣妾是不懂的。皇上此去,務必要當心安全。”


    “朕知道了。”


    李世民點頭迴答。


    話鋒一轉,李世民道:“觀音婢,朕不再朝中,由太子監國。雖說太子倒也聰穎,但也需要人扶持,你雖在後宮,但身為一國之母,也要時時提點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長子。


    如今的李承乾,和李世民有七分相似,英明果敢,睿智不凡。曾經曆史上的李承乾,曾密謀造反,如今,卻是洗心革麵,再不服昔日的荒唐。


    長孫皇後道:“皇上放心,臣妾明白的。”


    李世民拉著長孫皇後的手,又說著私密的話,兩人雖然是數十年的老夫老妻,但卻是猶如初戀,感情無比的好。


    在長孫皇後的宮中呆了許久,李世民才起身離開。


    他往太極宮中去。


    太極宮,是李淵居住的宮殿。


    如今的李淵,早已經是不問世事,他倒是頗為醉心於女色,宮中最近才選了一批秀女。


    李世民進入後,徑直往大殿中去。


    大殿中,琴音奏響,聲樂不斷,又有歌姬起舞,一派歡樂承平的景象。


    這就是李淵的日子。


    李淵如今,是一個頗為禁忌的人物。


    他畢竟是曾經的皇帝,是太上皇,身份不凡,本身就自帶一定的權勢。如果李世民放任李淵隨意離開,便極容易引起動蕩,因為完全不用李淵主動,自然而然,就會有人來找李淵。


    因為有利可圖!


    因為有權勢誘惑!


    可是,把李淵禁足後,不讓李淵離開,他整日裏,便無所事事。對於一個曾經掌控全國,身為九五至尊的人來說,驟然閑下來,便會很不適應。


    所以李淵無所事事,就隻能沉浸在聲色中。


    李世民到了大殿門外,沒有立刻進入,而是有內侍先行進入通傳。


    李淵得了消息,一擺手,所有的歌姬、妃嬪、宮人全都退下,原本熱鬧的大殿,頓時又變得冷清了起來,空蕩蕩的讓人心中瘮得慌。


    “踏!踏!”


    腳步聲,自大殿門口傳來。


    李世民邁著穩健的步伐,很快就來到宮中,見到了李淵,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


    李淵道:“你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此番來見我這個老不死的,有什麽事要說?”


    對李世民,李淵曾經是器重了的。


    就這兒子最有能力。


    這是他曾經的驕傲。


    隻是,他為了權勢,為了國家長治久安,更為了長子,所以冊立了李建成作為太子,以至於發生了政變,他最終退位,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


    雖說,李淵內心依舊有怨忿,但在李淵的內心深處,這畢竟是他的兒子,是他曾經引以為傲的兒子,他也還是希望兒子好。


    尤其如今是大爭之世。


    他的小兒子,死在了蜀國,屍骨未寒,他也希望李世民能帶著大唐崛起,不僅僅是報仇雪恨,更是要讓大唐能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


    李世民說道:“蜀軍大軍壓境,已經屯兵在大唐邊境。我大唐,已經是危若累卵,到了最危機的時候。兒臣,準備禦駕親征,和蜀軍一決死戰。”


    李淵花白的眉頭,登時抖了抖。


    那搭在膝蓋上的手,都不自覺的顫抖兩下,但轉瞬間,他又恢複了平靜。


    李淵沉聲道:“曾經,你帶兵征戰天下。如今,我也相信你能征戰天下。你這一遭來,無非是擔心我這個老不死的,在你禦駕親征的時候,出來攪風攪雨,擾亂你的後方,對吧?”


    李世民道:“父皇嚴重了。”


    他是不承認的。


    李淵笑了笑,他蹭的從坐席上站起身,昂著頭,那一雙都已經快眯著的雙眸,卻是迸射出一道精光,擲地有聲道:“我李淵雖然老了,但還沒有老糊塗,還能夠思考。”


    “你是皇帝,皇帝就是孤家寡人。”


    “懷疑任何人,正常!”


    “但是你放心,值此大唐危難之際,你在前線廝殺,我隻會在動蕩的時候站出來,絕不會在後方一切如常的情況下搗亂。”


    “大唐李氏,隻有大唐存在,李氏才存在。”


    “如果大唐都亡了,李氏自然不不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很清楚這個道理。”


    李淵擲地有聲說道:“你要禦駕親征很好,我李家的兒郎,向來是不缺少熱血的。你此去荊州的北麵,朕在太極宮中,等你凱旋歸來的消息。”


    李世民聽在耳中,頓時眼眶發酸,有熱淚盈眶的感覺。


    “撲通!”


    李世民直接就跪在地上。


    他以頭叩地,道:“請父皇放心,兒臣定會凱旋歸來。兒臣此去,也定會為元霸報仇雪恨,讓王燦為之後悔。”


    李淵說道:“朕期待你的好消息。”


    “兒臣告退!”


    李世民也不再多言了。


    他相信李淵的話。


    雖說李世民和李淵發生過衝突,但李淵是他的父親,他相信李淵既然說了,就不可能在他出征在外的時候搗亂。


    李淵望著李世民離去的背影,喟然歎息一聲。


    眼中,也有一抹擔憂。


    此前大唐馳援大漢劉邦,進入益州後,卻是損兵折將,連李靖都折損在裏麵,甚至還有蘇定方,以及無數的士兵。


    李淵是知道這一則消息的。


    他對大唐的前途,也很是擔心。


    他倒是希望,李世民能夠擊敗蜀國王燦,但根據無數匯聚的消息,這絕對不是容易對付的人,所以李淵擔心。


    李世民倒是心態頗為放鬆。


    他畢竟是自沙場走出來的。


    李世民迴到宮中,安排好了一切,就傳令給秦瓊,讓秦瓊調集六萬精兵準備北上。


    除此外,又派人傳信給王燦,讓王燦準備一起北上。


    內侍出宮傳召,很快到了鼎祥樓。


    如今的鼎祥樓,倒也是恢複了營業,畢竟鼎祥樓也是有背景的。即使戴梓死了,但如今找不出任何的破綻,就隻能暫且擱置事情。


    隻是鼎祥樓雖然恢複了營業,可發生了戴梓的事情,來往的客人倒是少了許多,沒有了之前繁華喧囂,冷清了許多。


    內侍到了二樓,見到王燦後,便直接轉交了書信。


    李世民告知王燦消息,都沒有以詔書的方式傳達,隻是以書信傳達,在這方麵,他倒是聽尊重王燦的,畢竟要借助王燦的力量。


    王燦拆開書信,看到了李世民的吩咐。


    李世民的安排,定在了後天上午巳時,讓王燦在襄陽城的北門城門口等候。


    不需要王燦去集合。


    也不需要去點卯。


    一切從簡。


    王燦看到了消息,也是感慨李世民用心了,對他可謂是各種優待。換做是其他的人,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優渥待遇。


    王燦擱下書信,便把即將出發的消息,告訴了嫣然。


    畢竟要離開了。


    嫣然一聽,臉上流露出濃濃的不舍。


    她不希望王燦離開。


    王燦笑了笑,說道:“皇上已經安排了我的住宅,你直接拿著地契去便是。我不在襄陽的時候,你就住在家中。”


    此前,李世民派人送來了新宅子的地契。


    一起都安排妥當。


    根本就不需要王燦做什麽,隻要拎包入住即可。


    如今嫣然,已經不是鼎祥樓的人,因為王燦在鼎祥樓,所以也一直在。可王燦離開了,嫣然也不能常住,隻能是離開。


    嫣然點頭道:“公子吩咐,妾身記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迴到三國的特種狙擊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