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二十八章童子茶(二)


    看來,楊家教授外姓弟子兩式秘傳童子功,不僅僅是需要他們采摘“童子茶”那麽簡單,他們也是用心良苦啊!


    因為大家練功的熱情不減,也許因為都是真正的童子,這練童子功的效果出奇的好!


    那些武功天分頗高的弟子,已經是欲罷不能,他們已經單獨找楊大堅大打聽,打定主意,想要早日進入楊家任職。


    到了第六天,楊大堅把弟子們帶到了一個向陽的山坳之中,準備開始采摘茶葉。


    開采之前,楊大堅親自做了一次示範,要求運起童子功的內一式“貫氣於耳”,是采茶前的準備工作,而外一式“坐馬托天”,則是采摘茶葉的手法。


    雖然這些弟子煉氣的功夫並不到家,但因為打通了耳眼的經脈,自然是耳目聰明。


    因此,采摘什麽樣的葉子,則根本就不需要考慮,修煉完“貫氣於耳”以後,自然就能輕易找到合適的茶葉,可以說是“跟著感覺采”,以茶葉色深葉厚者為佳!


    “童子茶”名稱的來源,當然是與“童子功”有關,但並不是隻有這一個涵義。還有以下三個方麵的意思:


    其一,采摘童子茶的茶樹,是還有開過花的幼樹,其年齡相當於人類的童子!


    說起來也是奇怪,這種用於煉製童子茶的茶葉,還真不能摻假,茶樹一旦開花了,茶葉就無法煉製成功!


    其二,澆灌茶樹的肥料,用的就是童子尿。


    楊家對這種培育,也是頗感無奈,他們為了省事,也曾經試著不用童子尿澆灌,茶樹的生長倒沒有什麽影響,但第二年居然就開花了,茶葉自然也不合用了!


    其三,采摘茶葉的人,必須是十二歲以下、身體健康的童子,而且必須修煉那兩式童子功。


    這個也是通過實踐證明的,年齡一旦超過十二歲,就算還是處男也不行,采摘的茶葉依然是不合用!


    童子茶采摘的時間更加重要,必須是冬至以後,其所以采用冬片,據楊大堅說,主要是因為“冬藏精”的緣故!


    也是因為秋風把落葉都清掃幹淨了,而剩下的葉子,都是“藏精氣而不瀉”葉厚色深,是茶樹過冬的儲備,裏麵的能量充足,所以才被當做童子茶的原料。


    當然,也有人認為春天是初生的茶葉,應該更符合童子之意,也曾經在春天采摘,但不管是老葉還是新芽,都不能煉製成功!


    因為老葉的能量已經耗盡,而新芽的能量還未形成,根本不能算做童子,充其量隻能算嬰兒。


    也有人用春尖煉製“嬰兒茶”的,但除了對兒童的消化功能有些幫助,於練童子功並無太大的益處!


    何裕來到這茶林以後,馬上感覺到這裏的靈氣非常濃鬱!山坳的茶樹,是生長在南北兩麵的坡上,數量並不是很多,大概隻有數千株。


    茶樹隻有半人高的樣子,他們三十多個童子,雖然個子都不太高,但采摘起來並不費力,每一個茶葉樹,差不多要耗費一盞茶的功夫。


    三天以後,這裏的茶樹全部采完!上繳勞動成果以後,都得到了一定的獎勵,何裕表現得中規中矩,采摘的茶葉不多不少,也得到了三十分大錢的獎勵!


    這次的訓練和勞動就算圓滿完成,在當天晚上,楊大堅沒有虧待他們,有給了一頓豐盛的晚宴!大家連夜又迴到了楊家宗堂的學舍。


    第二天清晨,學堂照常上課,何裕又迴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一轉眼又是一個月過去了,眼看離過年越來越近,何裕心中也非常期待。


    這天中午,何裕吃完午飯正在學舍假寐,父親突然進來了,讓他感到非常意外,因為今天並不是趕集的日子。


    原來,父親這次並不是順便來看他的,而是找武先生請假來了,要提前接何裕迴家,說是他的新嫂嫂,馬上就要過門了!


    何裕領著父親,找到了武先生宿舍,父親見了武先生以後,顯得有點緊張,說話也變得不太流利,好不容易才說明了給何裕請假的來意。


    武先生抬頭看了一眼黃曆,離過年剛好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而何裕的學習也沒有什麽可擔憂的,就很幹脆地說道:


    “馬上就要過大年了,楊家宗堂過不了多久也要放假過年,何裕你自己抓緊一點學習,就不要再迴來楊家宗堂上課了,過完中月十五的元宵節,再迴來上課吧。”


    畢竟還是小孩子,上課雖然不是什麽負擔,何裕一見能夠迴家自由自在的玩耍,高興得連連稱是,迴到宿舍以後,迅速把床鋪整理好,關上門窗就跟著父親往迴家的路而去。


    ……


    何裕的大哥叫何清,今年剛好十八歲,他念過幾年私塾,學習成績非常的不錯!


    何清馬上就到了要學習寫科舉文章、吟詩作賦的時候了,費用翻了差不多一倍。


    何清父母就找私塾的老先生討主意。老先生告訴何清父母,按照何清的資質,考秀才有點難度,但考童生是沒有問題的!


    聽說兒子隻能考上童生,何清父母二話不說,就讓兒子輟學了!因為童生其實隻是具有考秀才的資格而已,根本就不算功名。


    在山裏人的眼裏,童生隻能當蒙師,基本找不到工作,也就地位稍微高一點,除此之外再無用處,屬於“文不成,武不就”的無用之人!


    何清輟學的原因,當然不僅僅是學費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他三叔在城裏替他找了一個學習補鍋手藝的機會!


    在山裏人眼裏,有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可比讀書考取功名更具有吸引力!


    因為科舉成功的難度太大了,那都是有錢人家才供得起,窮人家就太不切合實際了!


    在大水洞的曆史上,不但沒有出過秀才,就連童生都非常少見!


    一旦誰家有子弟考上了秀才,被形容是“祖墳山冒青煙”的大好事,那難度是相當大的!


    中舉和中進士的人,那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了,那都會選擇積德行善的富貴人家投胎,並不是普通人家能養得出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之伐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庸並收藏仙之伐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