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八級工匠製度
重迴十八世紀,努力幹死乾隆 作者:我最愛洋辣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這不難理解,畢竟鍛刀房馬上要變成極為重要的兵工廠,每一個師傅那都是寶貝,不願意放人也正常。
畢竟,坤甸華人的人口就局限了,像李致常這些師傅,那都是有數量,不是你想要招募就能招募到的。
站在羅誌安的角度考慮,你讓我把鍛刀房變成兵工廠,反來挖我手下的師傅,那這事就沒辦法幹了。
所以,羅振軍並不在意羅誌安有自己的小九九,真正幹事的領導,沒人會放任自己手下的人才流失的。
一旁的劉八寧看了一眼羅誌安,眼神露出一絲羨慕的神色。
水泥如此重要,羅誌安的兒子竟然能成為水泥廠的廠長,父子都是廠長,豈能不讓他羨慕。
這時,羅芳柏的聲音在劉八寧耳邊響起。
“八爺,你的子侄輩如果有才能之人,也可以安排一人,來水泥廠當副廠長!”
劉八寧聞言,立刻吃驚的看向羅芳柏。
羅芳柏看著劉八寧笑道:“以後羅家用人的地方會越來越多,劉家和羅家是姻親關係,都是自己人。”
驚訝的劉八寧反應過來後,立刻大喜不已向羅芳柏拱手行禮,口中語氣激動道:“多謝族長厚愛!”
羅芳柏聞言,擺了擺手道:“寧叔就不必多禮了,你都稱我族長了,羅劉便是一家人,所以寧叔也要把自己當羅家人,以後為羅家擔上更重的擔子才是!”
“我羅家的目的,相信寧叔,安叔都應該窺之一二了。”
“如果我羅家真成就大業,有句話雖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升天之後,誰靠前誰靠後,那都是有跡可尋的。”
“所以,無論是未來的鋼鐵廠還是兵工廠,都至關重要,切記不可鬆懈半分!”
無論是劉八寧還是羅誌安都不傻,自然將羅芳柏話裏的意思聽的清清楚楚了。
所以兩人的目光之中都有些震動,互相對視了一眼,立刻一同對羅芳柏拱手行禮道:“請族長放心,我們以後必會好好做事,為大業效犬馬之勞!”
羅芳柏聞言,分別看了二人一眼,笑著點了點頭。
一旁的羅振軍看了一眼老爹,微微頷首,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隨後,羅誌安就把李致常叫了進來,得知自己要從刀匠變成燒製水泥的工匠,心中卻並不是很願意,畢竟打了半輩子鐵了,突然轉換工種,而且在他看來燒製水泥,並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簡直大材小用。
隻是羅芳柏這個羅家族長當麵,李致常心中雖然不願意,但還是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了!”
李致常的不情願,羅振軍自然有所察覺,隨即看向李致常道:“李師傅,我把你們調到水泥廠,就是因為你們也算是半個羅家人,用起來放心。”
李致常聞言,連忙看向羅振軍恭敬道:“謝大少爺看重!”
“另外,李師傅,你到水泥廠不光成為水泥廠的副廠長,還會身兼水泥廠技術總工一職,其他師傅則都是技術副總工。”
“相信你應該知道我們正在籌備自治政府,等到自治政府成立,廠長,副廠長以及總工級工匠,都會成為政府官員,所以這並不意味著光待遇提升。”
李致常聞言,當場愣住了。
他自然聽聞過,自治政府成立後,廠長副廠長會變成官員,對此,他很是羨慕劉八寧和羅誌安。
但他實在沒想到,這種好事竟然落在他頭上了。
瞬間,李致常心中那一點不願,頃刻間消散一空。
相比成為官員,轉換工種又算得了什麽。
反應過來的李致常臉上欣喜若狂,連忙對著羅振軍行禮道:“多謝大少爺,多謝大少爺提拔!”
看著欣喜若狂的李致常,羅振軍隨即將修建政府駐地一事告訴給了李致常。
隨即,又看向李致常說道:“所以,李師傅,你要帶著其他師傅盡快大規模燒製水泥,務必要保證政府駐地工程的水泥用度!”
李致常得知要修建政府駐地,驚訝不已,反應過來後,連忙恭敬應道:“請大少爺放心,我必定全力燒製水泥,必保證用度。”
“隻是水泥廠工人?”
“招,需要多少人就招多人。”
“是!”李致常連忙應道。
隨後,又交代了李致常一些事情,羅振軍和老爹便走出了鍛刀房。
看了一眼身後跟著的劉八寧和羅誌安,羅振軍笑道:“八爺,安爺,你們都去忙吧,不必跟著了!”
“好!”
兩人立刻點了點頭。
“對了,八爺,如果石墨坩堝煉鋼完成,立刻派人通知我們!”羅振軍立刻看向劉八寧補充道。
算一算時間,距離開爐還有七八個小時,估計要下午四五點鍾了。
“是!”
劉八寧連忙應道。
離開鐵匠房,羅振軍和老爹準備去莊園的生活區看看。
前往生活區的路上,羅振軍掃視了一眼兩邊的已經結穗的稻田,想了想說道:“爹,我想了想,我們要設立工匠等級!”
“工匠等級?”
正看著一望無際的稻田,露出愉快之色的羅芳柏聞言,立刻轉頭訝然的看著兒子。
“爹,我準備設立八個等級的考核製度,以後,無論是國營廠的工匠,還是民間的工匠,都可以參與考核,考核出那個級別,就是那個級別的工匠,每個級別有每個級別待遇,同時在國營工廠,工匠等級越高,工資,福利待遇越高。”
羅芳柏聞言,神色驚訝不已,隨即一邊走,一邊立刻陷入了沉思之中。
羅振軍看了老爹一眼,繼續說道:“設立工匠等級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工匠在社會之中的地位,激勵他們提升自己的技能,獲得更高的工匠等級,為國家建設出工出力!”
設立工匠等級,是他之前看到李致常之後才萌生的,正所謂工業興邦,而工業的基石就是各種各樣的工匠。
清朝的工匠沒有明確登記,一般都是比年限,比如之前造船師傅盧大宏,一說出入行二十七年,自然而然就明白這是一位老師傅。
但其實這並不準確,畢竟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幾年的成就是別人一輩子都拚不過的。
所以以年份觀技術實力,大多時候也並不一定準確。
畢竟,坤甸華人的人口就局限了,像李致常這些師傅,那都是有數量,不是你想要招募就能招募到的。
站在羅誌安的角度考慮,你讓我把鍛刀房變成兵工廠,反來挖我手下的師傅,那這事就沒辦法幹了。
所以,羅振軍並不在意羅誌安有自己的小九九,真正幹事的領導,沒人會放任自己手下的人才流失的。
一旁的劉八寧看了一眼羅誌安,眼神露出一絲羨慕的神色。
水泥如此重要,羅誌安的兒子竟然能成為水泥廠的廠長,父子都是廠長,豈能不讓他羨慕。
這時,羅芳柏的聲音在劉八寧耳邊響起。
“八爺,你的子侄輩如果有才能之人,也可以安排一人,來水泥廠當副廠長!”
劉八寧聞言,立刻吃驚的看向羅芳柏。
羅芳柏看著劉八寧笑道:“以後羅家用人的地方會越來越多,劉家和羅家是姻親關係,都是自己人。”
驚訝的劉八寧反應過來後,立刻大喜不已向羅芳柏拱手行禮,口中語氣激動道:“多謝族長厚愛!”
羅芳柏聞言,擺了擺手道:“寧叔就不必多禮了,你都稱我族長了,羅劉便是一家人,所以寧叔也要把自己當羅家人,以後為羅家擔上更重的擔子才是!”
“我羅家的目的,相信寧叔,安叔都應該窺之一二了。”
“如果我羅家真成就大業,有句話雖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升天之後,誰靠前誰靠後,那都是有跡可尋的。”
“所以,無論是未來的鋼鐵廠還是兵工廠,都至關重要,切記不可鬆懈半分!”
無論是劉八寧還是羅誌安都不傻,自然將羅芳柏話裏的意思聽的清清楚楚了。
所以兩人的目光之中都有些震動,互相對視了一眼,立刻一同對羅芳柏拱手行禮道:“請族長放心,我們以後必會好好做事,為大業效犬馬之勞!”
羅芳柏聞言,分別看了二人一眼,笑著點了點頭。
一旁的羅振軍看了一眼老爹,微微頷首,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隨後,羅誌安就把李致常叫了進來,得知自己要從刀匠變成燒製水泥的工匠,心中卻並不是很願意,畢竟打了半輩子鐵了,突然轉換工種,而且在他看來燒製水泥,並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簡直大材小用。
隻是羅芳柏這個羅家族長當麵,李致常心中雖然不願意,但還是點了點頭道:“我知道了!”
李致常的不情願,羅振軍自然有所察覺,隨即看向李致常道:“李師傅,我把你們調到水泥廠,就是因為你們也算是半個羅家人,用起來放心。”
李致常聞言,連忙看向羅振軍恭敬道:“謝大少爺看重!”
“另外,李師傅,你到水泥廠不光成為水泥廠的副廠長,還會身兼水泥廠技術總工一職,其他師傅則都是技術副總工。”
“相信你應該知道我們正在籌備自治政府,等到自治政府成立,廠長,副廠長以及總工級工匠,都會成為政府官員,所以這並不意味著光待遇提升。”
李致常聞言,當場愣住了。
他自然聽聞過,自治政府成立後,廠長副廠長會變成官員,對此,他很是羨慕劉八寧和羅誌安。
但他實在沒想到,這種好事竟然落在他頭上了。
瞬間,李致常心中那一點不願,頃刻間消散一空。
相比成為官員,轉換工種又算得了什麽。
反應過來的李致常臉上欣喜若狂,連忙對著羅振軍行禮道:“多謝大少爺,多謝大少爺提拔!”
看著欣喜若狂的李致常,羅振軍隨即將修建政府駐地一事告訴給了李致常。
隨即,又看向李致常說道:“所以,李師傅,你要帶著其他師傅盡快大規模燒製水泥,務必要保證政府駐地工程的水泥用度!”
李致常得知要修建政府駐地,驚訝不已,反應過來後,連忙恭敬應道:“請大少爺放心,我必定全力燒製水泥,必保證用度。”
“隻是水泥廠工人?”
“招,需要多少人就招多人。”
“是!”李致常連忙應道。
隨後,又交代了李致常一些事情,羅振軍和老爹便走出了鍛刀房。
看了一眼身後跟著的劉八寧和羅誌安,羅振軍笑道:“八爺,安爺,你們都去忙吧,不必跟著了!”
“好!”
兩人立刻點了點頭。
“對了,八爺,如果石墨坩堝煉鋼完成,立刻派人通知我們!”羅振軍立刻看向劉八寧補充道。
算一算時間,距離開爐還有七八個小時,估計要下午四五點鍾了。
“是!”
劉八寧連忙應道。
離開鐵匠房,羅振軍和老爹準備去莊園的生活區看看。
前往生活區的路上,羅振軍掃視了一眼兩邊的已經結穗的稻田,想了想說道:“爹,我想了想,我們要設立工匠等級!”
“工匠等級?”
正看著一望無際的稻田,露出愉快之色的羅芳柏聞言,立刻轉頭訝然的看著兒子。
“爹,我準備設立八個等級的考核製度,以後,無論是國營廠的工匠,還是民間的工匠,都可以參與考核,考核出那個級別,就是那個級別的工匠,每個級別有每個級別待遇,同時在國營工廠,工匠等級越高,工資,福利待遇越高。”
羅芳柏聞言,神色驚訝不已,隨即一邊走,一邊立刻陷入了沉思之中。
羅振軍看了老爹一眼,繼續說道:“設立工匠等級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工匠在社會之中的地位,激勵他們提升自己的技能,獲得更高的工匠等級,為國家建設出工出力!”
設立工匠等級,是他之前看到李致常之後才萌生的,正所謂工業興邦,而工業的基石就是各種各樣的工匠。
清朝的工匠沒有明確登記,一般都是比年限,比如之前造船師傅盧大宏,一說出入行二十七年,自然而然就明白這是一位老師傅。
但其實這並不準確,畢竟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幾年的成就是別人一輩子都拚不過的。
所以以年份觀技術實力,大多時候也並不一定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