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琅聽玉姣這樣說,愣在原地。
其實他之所以這麽生氣,的確氣徐昭覬覦他阿姐,這份覬覦,會給阿姐帶來許多麻煩。
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朋友不多,更遑論可以用兄弟相稱的人。
他自幼孤僻,除卻家人之外,很少與人相交,徐昭是他第一個認真當做朋友的人。
知曉徐昭對自己的兄弟之情,從開始就目的不純,或者是……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兄弟之情,薛琅有一種被兄弟兩肋插刀的背叛感。
但如今聽玉姣這麽一說。
薛琅也迴過神來。
玉姣見薛琅的神色,逐漸少了幾分戾氣,似乎將自己的話聽進去了,這會兒就含笑道:“好了,琅兒,莫要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薛琅忍不住地說了一句:“可他不安好心。”
玉姣倒是想得很開:“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不是玉姣要為徐昭說話,也不是玉姣真和徐昭有什麽曖昧。
隻是徐昭這個人,的確不是什麽壞人。
不過是喜歡她而已,她總不能因為徐昭喜歡她,便去否認徐昭這個人吧?
更何況,玉姣總覺得,徐昭對自己的喜歡,其實並不是男女之情。
更像是賞花之人對花的喜歡,愛酒之人對美酒的追求。
世人皆愛美酒華服桃李芳芬。
徐昭隻不過是喜歡美人罷了。
“而且若是沒有徐昭幫忙,我早就栽跟頭了,已經沒今日的風光了。”玉姣繼續道。
“若真算起來,那也是我欠徐昭的。”玉姣補充了一句。
薛琅聽了這話,這才道:“那我就替阿姐還這人情。”
總之,他才不會讓阿姐多接觸這個喜歡逛花樓的花花公子呢,就算有朝一日阿姐真離開了中庸侯府,還想嫁人的話,那他也得給阿姐選個君子端方,儒雅無雙的。
徐昭若是知道,就因為他想帶薛琅去逛花樓,便在薛琅這,畫上了個大大的叉號,定會十分後悔。
玉姣和薛琅迴到宴席上的時候。
經過玉姣的一番勸解。
薛琅倒是主動和徐昭說了兩句話,徐昭心中有鬼,見薛琅都主動說話了,自然就嘿嘿一笑,不再追究自己挨打了一巴掌的事情了。
玉姣站在那,眼瞧著兩個少年人,這會兒又勾肩搭背的好在了一起。
唇角這才揚起了一絲笑容。
琅兒朋友少,人也容易鑽牛角尖,有徐昭這麽個陽光樂觀的人當朋友,對琅兒是好事兒。
……
永昌侯府的世子一立。
玉姣更是多了幾分風光。
幾日後,安貞長公主還朝探親,汴京城內的世家大族,都受邀參加宮宴,為這位安貞長公主接風洗塵。
忠勇侯府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薛玉容最近也病了一場,這一場宮宴自然無法參加,這忠勇侯府也不能沒個女眷去。
於是玉姣隻能硬著頭皮,準備入宮的事宜。
其實玉姣不怕入宮。
她知道,自己若是想將忠勇侯府平妻這個位置坐穩,也為自己日後的孩子鋪路,就沒辦法免俗去迎合這些世家大族後宅之人。
她自然可以孤芳自賞,自詡清流,絕不和這些人沾染。
但這樣,對她沒什麽好處。
玉姣從來都不是一個孤傲的人,她甚至有些市井。
隻要對自己有利的,她就算是不願意,也會去做。
之所以說是硬著頭皮,那是因為玉姣覺得,自己怕是又得見到那位賢妃娘娘。
雖然說賢妃從未為難過玉姣,之前甚至還幫過玉姣,但不知道為何,玉姣隻要一接觸賢妃,便覺得全身不自在。
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危機感。
但如今這宮宴不得不去,玉姣就差人去打聽這位安貞長公主的過往、性情以及愛好。
就算不去討好這位長公主風頭,玉姣也不想無意間將這位貴人得罪了。
秋蘅辦事的效率很高。
倒也沒費多少心思,汴京城中不是有個包打聽花孔雀嗎?
秋蘅出府後,尋到了徐昭,把玉姣心中的疑惑那麽一問,想知道什麽就能知道。
此時秋蘅已經迴來複命了。
“這位長公主,早些年的時候,便被嫁入嶺南,其夫嶺南王並非大梁皇室,而是受封的異性王,安貞長公主自己出身好,又嫁得好,本是風光無兩。”
“隻不過那位嶺南王命不好,和安貞長公主成親不過十年,便在狩獵的時候摔下馬去,不治身亡了。”秋蘅歎息了一聲。
“隻留下安貞長公主,以及嶺南王世子,以及……公主肚子裏麵的遺腹子,也就是嶺南王府的小郡主。”
“如今算起來,安貞公主已經有二十幾年沒迴汴京了。”
玉姣聽了這話,心中有些犯嘀咕。
那嶺南王妃聽著是很風光的,但是讓一個長公主嫁出汴京,去那千裏之遙,怕是還有別的考量。
尋常人家,尚且講究個聯姻。
這位長公主嫁過去,說不準也是為了聯姻,鞏固大梁江山。
畢竟擁藩自重,也是會動搖朝廷根基的事情。
玉姣看著秋蘅繼續道:“還打聽到了什麽,繼續說,比如公主和陛下的關係如何?”
“大梁皇室男多女少,公主和先太子,雖然不是同母所生,但是卻都是憫行皇後一手養大的,關係很是親密。”
玉姣聽到這,神色有些複雜。
這位長公主迴來,不知道建寧帝是何反應。
按說建寧帝也是這位長公主的弟弟。
當初先太子涉嫌謀逆,被罷黜,建寧帝這才上了位。
玉姣之所以知道這段往事,那也是因為她那位好父親,當初可是毋庸置疑的太子黨。
所以建寧帝登基後,永昌侯才日日惴惴不安,擔心自己被清算,這一擔心,就是二十好幾年。
倒也不是永昌侯擔心的久。
而是這麽多年了,昔日的太子黨,已經一點點被剪除,幾年前還有一位重臣被抄家。
雖然說罪名上沒提及舊事。
但永昌侯就是覺得,和昔日他們都支持太子黨有關係。
當然,永昌侯府如今還能維持住,一來是姻親結得好,二來是……多年前,永昌侯這麽多年一直沒什麽建樹,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沒出息的狗腿子。
這種沒出息,沒實權的邊緣人物,被忽視也是正常的。
其實他之所以這麽生氣,的確氣徐昭覬覦他阿姐,這份覬覦,會給阿姐帶來許多麻煩。
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朋友不多,更遑論可以用兄弟相稱的人。
他自幼孤僻,除卻家人之外,很少與人相交,徐昭是他第一個認真當做朋友的人。
知曉徐昭對自己的兄弟之情,從開始就目的不純,或者是……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兄弟之情,薛琅有一種被兄弟兩肋插刀的背叛感。
但如今聽玉姣這麽一說。
薛琅也迴過神來。
玉姣見薛琅的神色,逐漸少了幾分戾氣,似乎將自己的話聽進去了,這會兒就含笑道:“好了,琅兒,莫要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薛琅忍不住地說了一句:“可他不安好心。”
玉姣倒是想得很開:“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不是玉姣要為徐昭說話,也不是玉姣真和徐昭有什麽曖昧。
隻是徐昭這個人,的確不是什麽壞人。
不過是喜歡她而已,她總不能因為徐昭喜歡她,便去否認徐昭這個人吧?
更何況,玉姣總覺得,徐昭對自己的喜歡,其實並不是男女之情。
更像是賞花之人對花的喜歡,愛酒之人對美酒的追求。
世人皆愛美酒華服桃李芳芬。
徐昭隻不過是喜歡美人罷了。
“而且若是沒有徐昭幫忙,我早就栽跟頭了,已經沒今日的風光了。”玉姣繼續道。
“若真算起來,那也是我欠徐昭的。”玉姣補充了一句。
薛琅聽了這話,這才道:“那我就替阿姐還這人情。”
總之,他才不會讓阿姐多接觸這個喜歡逛花樓的花花公子呢,就算有朝一日阿姐真離開了中庸侯府,還想嫁人的話,那他也得給阿姐選個君子端方,儒雅無雙的。
徐昭若是知道,就因為他想帶薛琅去逛花樓,便在薛琅這,畫上了個大大的叉號,定會十分後悔。
玉姣和薛琅迴到宴席上的時候。
經過玉姣的一番勸解。
薛琅倒是主動和徐昭說了兩句話,徐昭心中有鬼,見薛琅都主動說話了,自然就嘿嘿一笑,不再追究自己挨打了一巴掌的事情了。
玉姣站在那,眼瞧著兩個少年人,這會兒又勾肩搭背的好在了一起。
唇角這才揚起了一絲笑容。
琅兒朋友少,人也容易鑽牛角尖,有徐昭這麽個陽光樂觀的人當朋友,對琅兒是好事兒。
……
永昌侯府的世子一立。
玉姣更是多了幾分風光。
幾日後,安貞長公主還朝探親,汴京城內的世家大族,都受邀參加宮宴,為這位安貞長公主接風洗塵。
忠勇侯府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薛玉容最近也病了一場,這一場宮宴自然無法參加,這忠勇侯府也不能沒個女眷去。
於是玉姣隻能硬著頭皮,準備入宮的事宜。
其實玉姣不怕入宮。
她知道,自己若是想將忠勇侯府平妻這個位置坐穩,也為自己日後的孩子鋪路,就沒辦法免俗去迎合這些世家大族後宅之人。
她自然可以孤芳自賞,自詡清流,絕不和這些人沾染。
但這樣,對她沒什麽好處。
玉姣從來都不是一個孤傲的人,她甚至有些市井。
隻要對自己有利的,她就算是不願意,也會去做。
之所以說是硬著頭皮,那是因為玉姣覺得,自己怕是又得見到那位賢妃娘娘。
雖然說賢妃從未為難過玉姣,之前甚至還幫過玉姣,但不知道為何,玉姣隻要一接觸賢妃,便覺得全身不自在。
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危機感。
但如今這宮宴不得不去,玉姣就差人去打聽這位安貞長公主的過往、性情以及愛好。
就算不去討好這位長公主風頭,玉姣也不想無意間將這位貴人得罪了。
秋蘅辦事的效率很高。
倒也沒費多少心思,汴京城中不是有個包打聽花孔雀嗎?
秋蘅出府後,尋到了徐昭,把玉姣心中的疑惑那麽一問,想知道什麽就能知道。
此時秋蘅已經迴來複命了。
“這位長公主,早些年的時候,便被嫁入嶺南,其夫嶺南王並非大梁皇室,而是受封的異性王,安貞長公主自己出身好,又嫁得好,本是風光無兩。”
“隻不過那位嶺南王命不好,和安貞長公主成親不過十年,便在狩獵的時候摔下馬去,不治身亡了。”秋蘅歎息了一聲。
“隻留下安貞長公主,以及嶺南王世子,以及……公主肚子裏麵的遺腹子,也就是嶺南王府的小郡主。”
“如今算起來,安貞公主已經有二十幾年沒迴汴京了。”
玉姣聽了這話,心中有些犯嘀咕。
那嶺南王妃聽著是很風光的,但是讓一個長公主嫁出汴京,去那千裏之遙,怕是還有別的考量。
尋常人家,尚且講究個聯姻。
這位長公主嫁過去,說不準也是為了聯姻,鞏固大梁江山。
畢竟擁藩自重,也是會動搖朝廷根基的事情。
玉姣看著秋蘅繼續道:“還打聽到了什麽,繼續說,比如公主和陛下的關係如何?”
“大梁皇室男多女少,公主和先太子,雖然不是同母所生,但是卻都是憫行皇後一手養大的,關係很是親密。”
玉姣聽到這,神色有些複雜。
這位長公主迴來,不知道建寧帝是何反應。
按說建寧帝也是這位長公主的弟弟。
當初先太子涉嫌謀逆,被罷黜,建寧帝這才上了位。
玉姣之所以知道這段往事,那也是因為她那位好父親,當初可是毋庸置疑的太子黨。
所以建寧帝登基後,永昌侯才日日惴惴不安,擔心自己被清算,這一擔心,就是二十好幾年。
倒也不是永昌侯擔心的久。
而是這麽多年了,昔日的太子黨,已經一點點被剪除,幾年前還有一位重臣被抄家。
雖然說罪名上沒提及舊事。
但永昌侯就是覺得,和昔日他們都支持太子黨有關係。
當然,永昌侯府如今還能維持住,一來是姻親結得好,二來是……多年前,永昌侯這麽多年一直沒什麽建樹,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沒出息的狗腿子。
這種沒出息,沒實權的邊緣人物,被忽視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