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二選一
冤種夫妻七零重生軍嫂軍哥把歌唱 作者:土木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蘭花坐在倆孩子邊上,把風扇關了,給孩子們扇風呢。
劉天壽臉色很臭,說話也很不客氣。
“娘,不讓你們來不讓你來,就是不聽。”
“你們看到了吧,這家裏老多人呢,又不是隻有我們家。”
劉天生和王繡花低著頭跟做錯事的孩子一樣,王桂英笑嘻嘻的,根本沒聽進去。
“來都來了,你快跟我說說,誰是當家的啊?明天你就問問,讓他倆在這幹活,我馬上就走。”
王桂英來的目的就是這個,辦成了可不就走唄。
劉天壽舉著三個指頭,“三天,你們就在這待三天,三天之後就走人。”
“你跟我出來睡。”
“去哪兒睡啊,你們就在炕上睡唄,這麽大的炕。”
沒人搭理她,劉天壽跟劉天生就睡院子裏,地上鋪個席子就能睡,還涼快,就是蚊子多。
王蘭花拉了一下燈繩,清脆的響聲,屋子裏陷入黑暗,眼睛適應了以後,借著月光又沒那麽暗。
她躺下睡自己的,不搭理王桂英。
隔壁那兩個屋子也是同樣的情況,女人睡屋裏,男人都去院子裏喂蚊子。
·
第二天,朱竹是真的睡到了自然醒,早早的外麵開始忙碌了,謝芳起床她都知道,可她沒起來繼續睡。
反正今個是不走了,她作為主人招待一天客人,後麵的她就不管了。
關於老家人,這邊的規定她早就說了。
孩子們都在這邊,想老家了,她給假,迴老家去看看也是人之常情。
最好不要把老家人往這邊領。
這次這個情況,她也理解,也擋了也攔了,就是不聽也沒辦法。
不過,廠子裏忙得很,他們也沒那麽多時間應付,待個幾天就得走。
她也不介意做個惡人,相信劉哥他們也跟家裏說清楚了,老家人過來是不死心,她就讓他們死心。
其他人都去幹活去了,謝芳照顧著這些客人。
在院子裏陰涼地,擺好了桌子,瓜子茶水西瓜甜瓜都備上。
婉芝也剛起來沒多會,等著竹子一起吃早飯呢。
“你們咋都起這麽早啊,多睡會唄。他們幹他們的,咱們睡咱們的。”
王桂英趕緊起來,“閨女,起來了,快來吃飯,俺們都吃完了。想著早點起來幫著幹活,這閨女非要攔著,說是客人,弄得我們快不好意思的。”
女人們在家裏作客,男人們都去地裏跟著老張叔幹活去了。
朱竹一屁股坐下,“大娘,您起來幹嘛,咱坐下說話。”
這三家人,就跟商量好的似的,來的很統一,一老兩少。
她不知道的事,這三人名字更是像親姐妹,劉天壽的娘叫王桂英,齊黎明的娘叫王桂花,崔曉慶的娘叫王桂鳳。
早飯是煎雞蛋,醬油辣椒鹹菜,洋柿子湯,還有單餅。
竹子吃的美美的,一看就知道是按照她的口味做的,平時他們都是吃饅頭。
烙餅費事,花的時間長。
被這些圍觀吃早飯,朱竹是臉不紅心不跳,細嚼慢咽著跟大家閨秀似的。
也沒冷場,兒媳婦裝樣子不說話,三個大娘快誇出花來了。
“這房子是真敞亮,這大院子,比俺村裏村委都大呀。”
汪汪汪——
大黃狗不時叫兩聲。
“這家裏打掃的真幹淨,連抹布都是白的。”
朱竹在一堆好話裏吃完了早飯,就在這陪著客人聊天。
“咱中午吃什麽?要不包餃子?”
坐著光聊天,顯得幹巴巴的,大家一起包餃子,氣氛就有了。
謝芳摁住要起來的婉芝,“不用你,我去拿麵盆,咱先和麵。”
王桂英趕緊搗鼓王繡花,“快,跟著嫂子一塊。”
王桂花和王桂鳳也招唿自家兒媳婦,謝芳領著人走了。
蘭花她們不放心啊,過來看好幾趟了,這邊都有說有笑的。
朱竹要是瞧見了,就打趣她們,“你們幾個啥意思啊,怕我招待不周啊?”
“去忙你們的,中午咱們吃餃子。”
一群女人幹著活,說著話。
大娘們問啥,朱竹都好脾氣的有問有答。
“跟俺家男人是戰友,大家有緣聚在一塊,天南海北的也不容易。”
“有緣就聚,無緣就散。”
……
終於要說到正題上了。
“大閨女,這廠子是你的說了算不?”
王桂花眼皮一跳,這老姊妹太著急了,這才小半天就扯這個。
王桂鳳茶水沒少喝,西瓜也沒少吃,肚子裏又鬧騰了,剛要走聽到這話硬憋著。
王桂英停下擀麵杖,笑看著這白胖的大閨女。
“嬸子,算是吧。我也能做點主。”
王桂英激動的,挺了挺身子,“大閨女,那嬸子能求你件事不?”
朱竹一臉很好說話的樣子,“嬸子,您說,我聽聽。”
“哎哎,俺家天生和繡花可能幹了,地裏的活是一把好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雞打鳴就起床,可勤快了,是實在人,幹活不偷懶。”
“閨女,你讓他們也在這兒幹活唄!”
“讓他們在這也行,我沒有意見。不過呢,得看劉哥和嫂子願不願意了。”
王桂英啪一聲把擀麵杖放麵板上,“樂意樂意,俺們是一家人,他們有啥不樂意的。”
“嬸子,我這一家人隻能留倆人,要是劉哥和嫂子願意讓地,那我是沒意見。”
“啥意思?”
王桂花聽懂了,“老姐姐啊,竹子的意思是,你倆兒子,隻能留下一個。”
“天壽和媳婦在這幹,天生和媳婦就不能留下,是這個意思吧?”
“是這個意思。”
“為啥啊?大閨女,這叫什麽事啊。”
朱竹笑眯眯的,“也不為啥,就是規定,我也忘了我當時為啥這樣規定的。”
眾人……這都能忘!
王桂英這腦子挺好使,反應很快,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哎,大閨女啊,那讓俺倆兒子在這幹不就行了,是吧?你們說呢?”
謝芳替竹子答了,“這可不行,是兩口子才算數。”
倆兄弟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還都成了家的,算兩家。
劉天壽臉色很臭,說話也很不客氣。
“娘,不讓你們來不讓你來,就是不聽。”
“你們看到了吧,這家裏老多人呢,又不是隻有我們家。”
劉天生和王繡花低著頭跟做錯事的孩子一樣,王桂英笑嘻嘻的,根本沒聽進去。
“來都來了,你快跟我說說,誰是當家的啊?明天你就問問,讓他倆在這幹活,我馬上就走。”
王桂英來的目的就是這個,辦成了可不就走唄。
劉天壽舉著三個指頭,“三天,你們就在這待三天,三天之後就走人。”
“你跟我出來睡。”
“去哪兒睡啊,你們就在炕上睡唄,這麽大的炕。”
沒人搭理她,劉天壽跟劉天生就睡院子裏,地上鋪個席子就能睡,還涼快,就是蚊子多。
王蘭花拉了一下燈繩,清脆的響聲,屋子裏陷入黑暗,眼睛適應了以後,借著月光又沒那麽暗。
她躺下睡自己的,不搭理王桂英。
隔壁那兩個屋子也是同樣的情況,女人睡屋裏,男人都去院子裏喂蚊子。
·
第二天,朱竹是真的睡到了自然醒,早早的外麵開始忙碌了,謝芳起床她都知道,可她沒起來繼續睡。
反正今個是不走了,她作為主人招待一天客人,後麵的她就不管了。
關於老家人,這邊的規定她早就說了。
孩子們都在這邊,想老家了,她給假,迴老家去看看也是人之常情。
最好不要把老家人往這邊領。
這次這個情況,她也理解,也擋了也攔了,就是不聽也沒辦法。
不過,廠子裏忙得很,他們也沒那麽多時間應付,待個幾天就得走。
她也不介意做個惡人,相信劉哥他們也跟家裏說清楚了,老家人過來是不死心,她就讓他們死心。
其他人都去幹活去了,謝芳照顧著這些客人。
在院子裏陰涼地,擺好了桌子,瓜子茶水西瓜甜瓜都備上。
婉芝也剛起來沒多會,等著竹子一起吃早飯呢。
“你們咋都起這麽早啊,多睡會唄。他們幹他們的,咱們睡咱們的。”
王桂英趕緊起來,“閨女,起來了,快來吃飯,俺們都吃完了。想著早點起來幫著幹活,這閨女非要攔著,說是客人,弄得我們快不好意思的。”
女人們在家裏作客,男人們都去地裏跟著老張叔幹活去了。
朱竹一屁股坐下,“大娘,您起來幹嘛,咱坐下說話。”
這三家人,就跟商量好的似的,來的很統一,一老兩少。
她不知道的事,這三人名字更是像親姐妹,劉天壽的娘叫王桂英,齊黎明的娘叫王桂花,崔曉慶的娘叫王桂鳳。
早飯是煎雞蛋,醬油辣椒鹹菜,洋柿子湯,還有單餅。
竹子吃的美美的,一看就知道是按照她的口味做的,平時他們都是吃饅頭。
烙餅費事,花的時間長。
被這些圍觀吃早飯,朱竹是臉不紅心不跳,細嚼慢咽著跟大家閨秀似的。
也沒冷場,兒媳婦裝樣子不說話,三個大娘快誇出花來了。
“這房子是真敞亮,這大院子,比俺村裏村委都大呀。”
汪汪汪——
大黃狗不時叫兩聲。
“這家裏打掃的真幹淨,連抹布都是白的。”
朱竹在一堆好話裏吃完了早飯,就在這陪著客人聊天。
“咱中午吃什麽?要不包餃子?”
坐著光聊天,顯得幹巴巴的,大家一起包餃子,氣氛就有了。
謝芳摁住要起來的婉芝,“不用你,我去拿麵盆,咱先和麵。”
王桂英趕緊搗鼓王繡花,“快,跟著嫂子一塊。”
王桂花和王桂鳳也招唿自家兒媳婦,謝芳領著人走了。
蘭花她們不放心啊,過來看好幾趟了,這邊都有說有笑的。
朱竹要是瞧見了,就打趣她們,“你們幾個啥意思啊,怕我招待不周啊?”
“去忙你們的,中午咱們吃餃子。”
一群女人幹著活,說著話。
大娘們問啥,朱竹都好脾氣的有問有答。
“跟俺家男人是戰友,大家有緣聚在一塊,天南海北的也不容易。”
“有緣就聚,無緣就散。”
……
終於要說到正題上了。
“大閨女,這廠子是你的說了算不?”
王桂花眼皮一跳,這老姊妹太著急了,這才小半天就扯這個。
王桂鳳茶水沒少喝,西瓜也沒少吃,肚子裏又鬧騰了,剛要走聽到這話硬憋著。
王桂英停下擀麵杖,笑看著這白胖的大閨女。
“嬸子,算是吧。我也能做點主。”
王桂英激動的,挺了挺身子,“大閨女,那嬸子能求你件事不?”
朱竹一臉很好說話的樣子,“嬸子,您說,我聽聽。”
“哎哎,俺家天生和繡花可能幹了,地裏的活是一把好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雞打鳴就起床,可勤快了,是實在人,幹活不偷懶。”
“閨女,你讓他們也在這兒幹活唄!”
“讓他們在這也行,我沒有意見。不過呢,得看劉哥和嫂子願不願意了。”
王桂英啪一聲把擀麵杖放麵板上,“樂意樂意,俺們是一家人,他們有啥不樂意的。”
“嬸子,我這一家人隻能留倆人,要是劉哥和嫂子願意讓地,那我是沒意見。”
“啥意思?”
王桂花聽懂了,“老姐姐啊,竹子的意思是,你倆兒子,隻能留下一個。”
“天壽和媳婦在這幹,天生和媳婦就不能留下,是這個意思吧?”
“是這個意思。”
“為啥啊?大閨女,這叫什麽事啊。”
朱竹笑眯眯的,“也不為啥,就是規定,我也忘了我當時為啥這樣規定的。”
眾人……這都能忘!
王桂英這腦子挺好使,反應很快,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哎,大閨女啊,那讓俺倆兒子在這幹不就行了,是吧?你們說呢?”
謝芳替竹子答了,“這可不行,是兩口子才算數。”
倆兄弟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還都成了家的,算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