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晉王招來各大臣,問:“燕國派來使者,要和我們聯盟,攻打齊國,各位認為該不該結盟。”
大臣分為兩派,反對方說:“齊國實力和我們差不多,很難取勝,攻打他們會浪費好多人力和財力。”
支持方說:“我們不一定要盡全力去打,我們派個15萬左右兵力去配合燕國,打贏了我們能撈到不少好處,打輸了,損失也不大。”
反對方問:“如果我們聯軍打輸了,齊國又過來報仇怎麽辦?”
支持方說:“燕國是主攻方,就算打輸了,齊國肯定隻會找燕國報仇,再說我們晉國實力擺在這裏,齊國也不會傻到非要和我們拚個你死我活。”
晉國說:“這個說的有道理,寡人再考慮下。”
過了幾天,晉王傳了燕國使者上來,說:“燕使,你去迴複燕王,我們晉國願意出兵15萬,配合燕國攻打齊國。”
燕國使者迴去後,向燕王稟報了晉王的意思。燕王想:中原這些國家,怎麽都這麽怕死,一個晉國有65萬兵力,就出個15萬,純粹是搪塞本王,贏了他們撈好處,輸了他們也沒有多大損失。
於是,燕王招來大家商量,問:“現在晉王答應出兵15萬,配合我們攻打齊國,眾愛卿認為是否該打?”
大部分大臣都說:“齊國實力強大,擁兵55萬,我們全國的兵力才40萬,加上燕國的15萬,也就55萬,沒有多大勝算。”
有幾個好戰分子說:“我們燕國,處在東北角,隻和晉、齊兩國接壤,要想向中原發展,必須先要踏過這兩國,除非我們隻想守住現在這點地盤。”
燕王說:“我們和晉國一起攻打齊國,不會有後顧之憂,沒有人會來偷襲我們後方,齊國可能還有點擔心,怕項羽他們從南麵偷襲。這仗應該還是有很大把握打贏的。”
然而雙方還是繼續爭執,燕王說:“過幾天再議,大家都退下去吧。”
過了十多天,項羽這邊,燕國使者又來求見,項羽說:“燕使,這次過來,是燕國和晉國要聯合進攻齊國了嗎?”
燕國使者說:“是的,我們燕王請求項將軍同時發兵,從南麵攻打齊國。”
項羽說:“好,這次由我自己親自帶兵8萬,3天後出發,先到達齊國邊境,我們在曲阜城還有3萬兵力,等你們燕、晉聯軍進攻齊國的同時,我們11萬人馬從南麵進攻。燕使可以在洛邑住幾天,等我們帶軍出發後,你再迴國迴複燕王。”
燕國使者說:“這樣最好,我等項將軍出發後,再迴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王。”
三天後,項羽和華龍果然帶領8萬人馬出發了。洛邑城留下曹劌,帶領9萬人馬防守,加上周王的1萬多人,整個洛邑也有10萬多兵力做防禦。
燕國使者看到項羽帶兵出發後,迴去把這個事告知了燕王,燕王聽後大喜,心想:項羽就算不進攻,隻要拖住齊國部分兵力,這仗也就好打的多了。
於是又派人去通知晉國和項羽,定好攻打齊國的日期。
進攻時間一到,燕國出動了35萬兵力,加上晉軍15萬,兩國一起出動了50萬人馬,從齊國北方進攻。
項羽這邊,出動10萬從曲阜向宋國進攻,而姬嫣、姬靈、管彪他們帶領8萬人馬從夷陵方向攻打宋國,兩路18萬人馬對宋國進行夾擊。
原來項羽答應燕國一起攻擊齊國的事情,隻是個幌子,就是為了讓燕國放心的去打。項羽大軍經過夷陵時,就把姬嫣、姬靈、管彪他們留了下來,讓他們帶領夷陵的軍隊,等時間一到,就兩邊同時攻打宋國,根本就不去管齊國的事。
宋王很見機行事,項羽這邊才對宋國發起攻擊,宋王就派人向項羽求和,並願意向周朝稱臣;同時也派人去齊國求援。
項羽接到宋國使者求和請求後,問華龍:“二弟,現在怎麽辦,宋王求和的速度也太快了,我們才剛開始打,他們就求和稱臣了。”
華龍說:“這還真不好辦,我們繼續打吧,別的國家就會對我們失去信任了,以後和我們打的時候,就隻會死守,不會求和了。”
項羽說:“這麽好的一個機會,就這樣放過了,也太可惜了。”
華龍說:“也隻能怪我們實力不夠強大,不然也不用管這麽多,更不用講什麽信譽了。”
項羽說:“那現在也不退兵,等幾天,看情況再決定。”
幾天後,宋王派到齊國的使者迴來說:齊國現在被晉國和燕國50萬大軍聯合攻擊,自己也應付不過來,根本不可能有精力管我們了。
宋王更加慌了,又派人過來,對項羽說:宋國從今以後斷絕和齊國來往,永遠對周朝稱臣,並對周朝進貢。
華龍說:“大哥,退兵算了吧,這宋王就是個牆頭草,朝齊暮周的速度也太快了。”
項羽說:“也隻有這樣了。”於是也派人通知姬嫣、姬靈他們撤了。
華龍說:“大哥,我們還是留在曲阜,看齊國的戰事怎麽發展,這地方就在齊國邊境,有什麽事處理起來速度也快。”
項羽說:“也好,我們不能白跑一趟。”
近年來,齊王自尊自大很是驕橫,管理上也有點暴政,百姓已經對齊王有些怨言了。
燕王這次動員了全國的兵力,派樂易擔任上將軍,晉王也把軍隊大權交給了樂易。樂易於是統一指揮著燕、晉兩國聯軍攻打齊國。
齊王接到前線來報後,親率齊軍主力迎敵於濟水之西。兩軍相遇,樂易親臨前敵,率兩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經過幾次激烈戰鬥,齊軍大敗,傷亡15萬,齊王率殘軍逃迴齊國都城臨淄。
齊王接到前線來報後,親率齊軍主力迎敵於濟水之西。兩軍相遇,樂易親臨前線,率領兩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經過幾次激烈戰鬥後,齊軍大敗,傷亡達到15萬,齊王帶領殘軍逃迴齊國都城臨淄。
燕、晉聯軍這邊傷亡8萬多,樂易準備帶領兩國聯軍直搗臨淄,一舉滅齊。晉軍認為聯軍現在還滅不了齊,反對長驅直入。樂易則認為齊軍精銳已失,國內紛亂,齊國已經從強勢轉變為弱勢,堅持率領聯軍乘勝追擊。
晉軍不同意,於是退迴國去了,晉王也怕真的把齊國滅了,燕國又特別強大起來,所以也同意晉軍撤迴。
燕國軍隊在樂易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
齊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丘,並據城固守。樂易帶兵巡視占領的地方,齊國各城池都據城堅守不出。樂易便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並把它們運迴到燕國。
燕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上慰勞軍隊,對軍隊進行獎賞,並用酒肉犒勞軍隊將士,同時把昌國這個地方封給樂易,封號叫昌國君。然後燕王又把在齊國奪取繳獲的戰利品帶迴了燕國,讓樂易繼續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池。
</p>
晉王招來各大臣,問:“燕國派來使者,要和我們聯盟,攻打齊國,各位認為該不該結盟。”
大臣分為兩派,反對方說:“齊國實力和我們差不多,很難取勝,攻打他們會浪費好多人力和財力。”
支持方說:“我們不一定要盡全力去打,我們派個15萬左右兵力去配合燕國,打贏了我們能撈到不少好處,打輸了,損失也不大。”
反對方問:“如果我們聯軍打輸了,齊國又過來報仇怎麽辦?”
支持方說:“燕國是主攻方,就算打輸了,齊國肯定隻會找燕國報仇,再說我們晉國實力擺在這裏,齊國也不會傻到非要和我們拚個你死我活。”
晉國說:“這個說的有道理,寡人再考慮下。”
過了幾天,晉王傳了燕國使者上來,說:“燕使,你去迴複燕王,我們晉國願意出兵15萬,配合燕國攻打齊國。”
燕國使者迴去後,向燕王稟報了晉王的意思。燕王想:中原這些國家,怎麽都這麽怕死,一個晉國有65萬兵力,就出個15萬,純粹是搪塞本王,贏了他們撈好處,輸了他們也沒有多大損失。
於是,燕王招來大家商量,問:“現在晉王答應出兵15萬,配合我們攻打齊國,眾愛卿認為是否該打?”
大部分大臣都說:“齊國實力強大,擁兵55萬,我們全國的兵力才40萬,加上燕國的15萬,也就55萬,沒有多大勝算。”
有幾個好戰分子說:“我們燕國,處在東北角,隻和晉、齊兩國接壤,要想向中原發展,必須先要踏過這兩國,除非我們隻想守住現在這點地盤。”
燕王說:“我們和晉國一起攻打齊國,不會有後顧之憂,沒有人會來偷襲我們後方,齊國可能還有點擔心,怕項羽他們從南麵偷襲。這仗應該還是有很大把握打贏的。”
然而雙方還是繼續爭執,燕王說:“過幾天再議,大家都退下去吧。”
過了十多天,項羽這邊,燕國使者又來求見,項羽說:“燕使,這次過來,是燕國和晉國要聯合進攻齊國了嗎?”
燕國使者說:“是的,我們燕王請求項將軍同時發兵,從南麵攻打齊國。”
項羽說:“好,這次由我自己親自帶兵8萬,3天後出發,先到達齊國邊境,我們在曲阜城還有3萬兵力,等你們燕、晉聯軍進攻齊國的同時,我們11萬人馬從南麵進攻。燕使可以在洛邑住幾天,等我們帶軍出發後,你再迴國迴複燕王。”
燕國使者說:“這樣最好,我等項將軍出發後,再迴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王。”
三天後,項羽和華龍果然帶領8萬人馬出發了。洛邑城留下曹劌,帶領9萬人馬防守,加上周王的1萬多人,整個洛邑也有10萬多兵力做防禦。
燕國使者看到項羽帶兵出發後,迴去把這個事告知了燕王,燕王聽後大喜,心想:項羽就算不進攻,隻要拖住齊國部分兵力,這仗也就好打的多了。
於是又派人去通知晉國和項羽,定好攻打齊國的日期。
進攻時間一到,燕國出動了35萬兵力,加上晉軍15萬,兩國一起出動了50萬人馬,從齊國北方進攻。
項羽這邊,出動10萬從曲阜向宋國進攻,而姬嫣、姬靈、管彪他們帶領8萬人馬從夷陵方向攻打宋國,兩路18萬人馬對宋國進行夾擊。
原來項羽答應燕國一起攻擊齊國的事情,隻是個幌子,就是為了讓燕國放心的去打。項羽大軍經過夷陵時,就把姬嫣、姬靈、管彪他們留了下來,讓他們帶領夷陵的軍隊,等時間一到,就兩邊同時攻打宋國,根本就不去管齊國的事。
宋王很見機行事,項羽這邊才對宋國發起攻擊,宋王就派人向項羽求和,並願意向周朝稱臣;同時也派人去齊國求援。
項羽接到宋國使者求和請求後,問華龍:“二弟,現在怎麽辦,宋王求和的速度也太快了,我們才剛開始打,他們就求和稱臣了。”
華龍說:“這還真不好辦,我們繼續打吧,別的國家就會對我們失去信任了,以後和我們打的時候,就隻會死守,不會求和了。”
項羽說:“這麽好的一個機會,就這樣放過了,也太可惜了。”
華龍說:“也隻能怪我們實力不夠強大,不然也不用管這麽多,更不用講什麽信譽了。”
項羽說:“那現在也不退兵,等幾天,看情況再決定。”
幾天後,宋王派到齊國的使者迴來說:齊國現在被晉國和燕國50萬大軍聯合攻擊,自己也應付不過來,根本不可能有精力管我們了。
宋王更加慌了,又派人過來,對項羽說:宋國從今以後斷絕和齊國來往,永遠對周朝稱臣,並對周朝進貢。
華龍說:“大哥,退兵算了吧,這宋王就是個牆頭草,朝齊暮周的速度也太快了。”
項羽說:“也隻有這樣了。”於是也派人通知姬嫣、姬靈他們撤了。
華龍說:“大哥,我們還是留在曲阜,看齊國的戰事怎麽發展,這地方就在齊國邊境,有什麽事處理起來速度也快。”
項羽說:“也好,我們不能白跑一趟。”
近年來,齊王自尊自大很是驕橫,管理上也有點暴政,百姓已經對齊王有些怨言了。
燕王這次動員了全國的兵力,派樂易擔任上將軍,晉王也把軍隊大權交給了樂易。樂易於是統一指揮著燕、晉兩國聯軍攻打齊國。
齊王接到前線來報後,親率齊軍主力迎敵於濟水之西。兩軍相遇,樂易親臨前敵,率兩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經過幾次激烈戰鬥,齊軍大敗,傷亡15萬,齊王率殘軍逃迴齊國都城臨淄。
齊王接到前線來報後,親率齊軍主力迎敵於濟水之西。兩軍相遇,樂易親臨前線,率領兩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經過幾次激烈戰鬥後,齊軍大敗,傷亡達到15萬,齊王帶領殘軍逃迴齊國都城臨淄。
燕、晉聯軍這邊傷亡8萬多,樂易準備帶領兩國聯軍直搗臨淄,一舉滅齊。晉軍認為聯軍現在還滅不了齊,反對長驅直入。樂易則認為齊軍精銳已失,國內紛亂,齊國已經從強勢轉變為弱勢,堅持率領聯軍乘勝追擊。
晉軍不同意,於是退迴國去了,晉王也怕真的把齊國滅了,燕國又特別強大起來,所以也同意晉軍撤迴。
燕國軍隊在樂易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的齊軍,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
齊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丘,並據城固守。樂易帶兵巡視占領的地方,齊國各城池都據城堅守不出。樂易便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並把它們運迴到燕國。
燕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上慰勞軍隊,對軍隊進行獎賞,並用酒肉犒勞軍隊將士,同時把昌國這個地方封給樂易,封號叫昌國君。然後燕王又把在齊國奪取繳獲的戰利品帶迴了燕國,讓樂易繼續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