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天已麻麻黑,耕作完的人吃過飯。王義約的幾個朋友過來壘春灶搭席棚,走時,王義娘照例又是一番安頓:“明天早早過來喝羊雜。”王義姑父把已切割好的羊肉分類歸置羊骨頭,羊頭,羊蹄滿滿裝了一大鍋,放在春灶上慢慢燉著;羊下水:腸子,肚子,肝,肺細細洗幹淨,切碎,煮熟,放在一邊做羊雜用;羊肉切成塊,絲,片放在盆裏。

    明天是喜日,要起個大早,人們早早歇息。小玉明天就要過門,按規矩今晚就不能睡在這裏,小虎媽拉著去了她家,明早就從小虎家迎娶。

    第三天,是王義大喜之日。啟明星還在熠熠發光,王義家便有了動靜。王義娘摸索起了床,來到院裏,王義姑父已在春灶邊忙活開了。灶上鍋裏“咕嘟咕嘟”歡叫著,香噴噴的燉肉味直往鼻裏鑽;案板“叮當”作響,聞著有蔥花味,薑末味……清早起來格外擾人腸胃,真想立馬坐在桌邊大吃起來。前來幫忙的婆姨也陸續趕到,都是做飯的行家裏手,不用吩咐,眼裏就有活,分工負責,各幹各的,有的和麵蒸糕,有的拌涼菜,有幾個當姑父的下手,今天當然是姑父大展身手。

    王義他們這一帶結婚清早要“搶油煙”,炸油糕,討個吉利:越炸越“高”。糕麵蒸好了,熱氣騰騰,依然是小虎媽打頭陣,把糕麵搓成長條,再揪成大小相等小塊;小塊捏扁,包進紅豆餡或菜餡,紅豆餡包成圓的,菜餡包成半圓,類似河北的扁食,以示區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愛好選擇長圓。油糕包好後,鍋裏的油也熱了,就可以炸油糕了。

    王義姑姑擅長炸糕,老太太係著大圍裙,手裏夾著一雙大長筷子,把油糕一一放入鍋裏,變成金黃色,再一一撈出來。炸過的糕,仿佛變了身,金黃透亮,有的地方還冒了泡,吃在嘴裏,外脆裏嫩,香糯可口。旁邊的姑父拿了一塊羊尾巴油,把羊雜燴在鍋裏,油化後,把切好的蔥薑蒜統統倒入,登時熗出味道來,再依次撒入大料麵胡椒粉,辣椒麵大把大把地抓,作料煸好後,加滿一鍋水,水開後,放入壓好的粉,熬製半小時,揭開鍋一看,湯紅紅亮亮,粉白白嫩嫩,上麵漂著蔥花辣椒絲,再放入煮好的羊下水,一邊熬煮,一邊等著客人到來。

    日上竿頭,出完早工,村裏人三三兩兩進來喝羊雜吃油糕。村裏辦喜事是全村人的喜事,不用專門發請柬,不邀自到,也沒有約定俗成的禮錢,憑著自己家底與主人交情拿禮物,沒有錢財在中間,反而親切了許多,不就是圖個樂嘛。

    中午十二點,良辰一到,王義穿戴一新,披紅掛綠,迎娶新娘。大紅的喜字貼在兩邊柴門扉上;門楣上一副紅對聯,更增加了喜慶的氣氛,是盧秀才特意為王義寫的,盧秀才書法飄逸,是人們難求的墨寶,早已耐不住的孩童“劈劈啪啪”地點起掛鞭來。王義趕出頭戴大紅花的驢車,繞村走一圈才走進小虎家。小虎媽陪著伸著紅襖紅褲的小玉走了出來,時值後秋,新娘子著棉衣,是為了以後日子過得厚落,照例在村裏轉了一圈,來到王義家門前。王義朋友及左鄰右舍的小孩堵在門口,不讓新人進去,討要喜糖。王義掏出一把散向四周,眾人哄搶,兩人趁機進了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豔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沙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沙壺並收藏豔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