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陳朗還在為眾多媒體負麵/報道自己和《明朝那些事兒》而皺眉的時候,家裏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喂,你好,我是陳朗。”陳朗拿起電話道。
“朗朗嘛,我是《東方日報》的王主編啊,最近有看媒體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的報道嗎?”王主編開口問道。
“最近我一直在忙著自己的新唱片一直沒有注意,今天才看到這些報道,實在是沒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狀況。”陳朗皺眉迴道。
“這……還不是因為有人眼紅了,所以才聯合其他人一起針對《東方日報》,順帶著將你這個《東方日報》的大功臣也給抹黑了。”王主編聞言既無奈又氣憤的說道。
“哦?到底是怎麽迴事?”陳朗聞言心中一動,問道。
“自從朗朗你的《誅仙》在《東方日報》上連載以來,我們的報紙就一直占據著香港報界銷量排行榜的頭名,並且不斷的刷新銷量紀錄,在《明朝那些事兒》還沒連載之前,《東方日報》的最高銷量已經達到了179805份,平均銷量也保持在了17萬4000份左右,而排名第二的《明報》至今沒有賣出過17萬份的銷量,其他的報紙就更不用說了。
這次《明朝那些事兒》的連載更是在第一天就一舉衝破了18萬份的界限,直接賣出了181035份的銷量,震驚了香港報界,對此沒有一家報業能夠保持平靜,因為他們和《東方日報》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
而一直排在報業銷量第三把交椅的《星島日報》為了打開銷量,於是想到了抹黑你的想法,可能這個想法他們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沒有抓到好的機會,這次正好《明朝那些事兒》因為沒能延續你繼續開創新類型的慣例,所以就有了行動,這也才有了《江郎才盡》這篇文章,這個時候還隻是單一的事件。
但是後來《成報》的那個曆史專欄作家的文章《褻瀆》引起了廣泛關注,而且造成了《成報》大賣的現象,於是其他的報業在看到了打擊《東方日報》同時還能增長銷量的辦法之後,便一擁而上,全部報道了你和《明朝那些事兒》的負麵/新聞,後來幾家更是達成了共識,不間斷的炒作,於是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麵。”王主編詳細的為陳朗解釋了一番。
陳朗聽後則是哭笑不得,原來不是因為《明朝那些事兒》提前了20年而水土不服,而是摻雜了香港報界的激烈競爭,當然自己也是造成《東方日報》一枝獨秀的最大原因,所以自己被黑也就很正常了。
“原來是這樣,不過我更想知道《東方日報》的銷量是否受到了影響,是否有急劇下滑的現象。”陳朗其實更擔心的是自己的讀者粉絲對於這部的反應。
“嗬嗬……說起這個我就想笑,因為他們的陰謀並沒有取得任何的效果,《東方日報》在《明朝那些事兒》連載首日賣出了18萬份的銷量之後,的確是出現了一個不小的下滑趨勢,但是在一個星期之後,銷量又慢慢的增長了上來,並且穩定在了178000份左右,也就是說《東方日報》不僅沒有因為他們的負麵/報道而出現銷量下滑的想象,反而穩中有升的增長了近4000份的平均銷量,要知道,這可是平均銷量,而不是單日銷量啊,《明朝那些事兒》顯然非常成功,讀者們顯然很喜歡這部曆史。”王主編高興的哈哈大笑道。
“銷量沒有降低就好。”陳朗聞言也放下心來,看來讀者們還是接受了這部曆史,《明朝那些事兒》也的確沒有讓自己失望。
“不過被這麽多報紙聯合給陰了,更是害的朗朗你名譽受損,我們《東方日報》不會就此罷休的,我們當然不會用那麽下作的手段,報社將會大肆報道的熱/賣盛況,同時聯合兩家電視台做一個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的專門調查,讓這些媒體和所謂的專家們看看到底讀者們是怎麽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王主編恨恨的說道。
這樣做也更多的是為了討好陳朗,因為陳朗對於《東方日報》來說,真的太重要了,陳朗一個人對於《東方日報》銷量的貢獻絕對占到了三成,而且這三成是最上層的三成,沒有了陳朗的《東方日報》隻能算是一家頗有影響力的報業,而有了陳朗的《東方日報》就是香港報界的霸主。
不是因為陳朗多麽多麽牛,而是因為此時的在大家的娛樂方式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金庸一人就辦起了價值數億港幣並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明報》就是有力的證明。
“那我得感謝《東方日報》了,正好我現在忙著錄製新唱片的事情,就將這件事情交給你們處理了,我也樂得輕鬆。”陳朗聞言笑著說道。
“放心吧,郎朗,我們一定會為你討迴一個公道的。”王主編信誓旦旦的說道。
“那好,我就等著看好戲了。”陳朗說完笑著掛掉了電話。
說的好聽,是為了陳朗討迴公道,其實還不是自己想要報複和競爭?
不過陳朗知道麵子上的事不能較真,不然很容易出矛盾,至少到目前為止與《東方日報》的合作還算愉快。
《東方日報》給了陳朗千字300元港幣的稿費,是現在香港最高的價格,同時《東方日報》還作為陳朗宣傳和辯護的口舌,兩者是合則兩利,這樣的合作值得長久的保持下去。
陳朗在掛完電話之後就不再理會這些事情,繼續專心的準備自己的最新唱片。
而此時的報界關於陳朗是否江郎才盡以及《明朝那些事兒》是好是壞的爭論依然在繼續。
多數的報紙媒體認為陳朗已經江郎才盡,《明朝那些事兒》也是一本褻瀆了曆史,完全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的圈錢之作。
隻有《東方日報》和後來加入的《明報》以及無線旗下的幾個小報、周刊支持陳朗,認為這是陳朗為了讓大家能夠喜歡上曆史,更多的了解自己國家曆史而創作了這部,而且曆史被陳朗寫的的確很好看。
這種爭論也同樣延續到了廣大市民之間,看過和沒看過這部的人得出的結果顯然不同,還有一群圍觀不嫌事大的不明/真相的群眾湊熱鬧,爭論的也挺激烈的。
“朗朗看來真的是江郎才盡了,寫不出新類型的了。”
“你怎麽知道朗朗寫不出來,曆史也是朗朗以前沒寫過的題材,不是嗎,隻不過不是讀者心中的新類型而已。”
“要是能寫出新類型,朗朗他幹嘛不寫?”
“隻要沒寫過的都是新題材,讀者和作者當然不一樣了。”
“哼,那他寫的《明朝》也不好看。”
“你怎麽知道不好看?”
“曆史能好看嗎?動動腦子好不好?”
“你看都沒看過就敢說不好看,就是因為你這種人太多,才讓報紙這麽黑朗朗和《明朝那些事兒》的。”
……
這樣的爭論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聞,但是在陳朗的迷間卻沒有任何爭議。
在剛開始知道《明朝》是曆史之後,的確有很多人有了放棄的想法,但是在看了幾章之後覺得挺有趣就堅持看了下去,到了後來越陷越深,根本停不下來。
但是看到媒體報紙以及許多沒看過《明朝》的人在那兒詆毀陳朗和《明朝》,迷和陳朗的粉絲們都十分生氣,但是現在還沒有互聯網,書迷和粉絲們想要對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實在是沒有辦法,也隻能口口相傳,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身邊的人。
就在這種爭論依然持續不休的時候,東方集團委托亞視以及無線共同製作的關於《明朝》的調查節目也在晚上的黃金檔之前播出了。
香港很多的家庭在無線的電視劇集播出之前就坐在了電視機前,而收看亞視的家庭同樣如此,於是大家都看到了這個關於《明朝》的調查節目。
“最近由於陳朗的最新《明朝那些事兒》連載之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我們特地為此做了個調查,看看在大家的心目中,到底是怎麽評價這部的。”電視中的主持人說道。
無數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這裏都是一陣詫異,顯然沒想到這件事情居然還有電視台專門做了調查,看來這件事情還鬧得挺大的。
不過大家顯然也都聽說過這個討論,不少的人甚至自己也加入了討論因此也來了興致,想要看看別人是怎麽想的,至於陳朗的粉絲和眾多的迷也集中注意力等待著調查結果。
很快,慢步前進的鏡頭找到了一個中學生,主持人上前問道,“這位同學,請問你看過陳朗的《明朝那些事兒》這部嗎?你覺得寫得怎麽樣?”
中學生抬頭看到了鏡頭似乎有些緊張,緩了緩,說道,“我看過朗朗的《明朝那些事兒》,本來我以為曆史會非常無聊,嚴肅,本想放棄的,但是想到朗朗的前五部寫得那麽好,第六本應該也不會太差,於是就買了《東方日報》,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沒想到曆史也可以寫的這麽有趣,我真的是太佩服朗朗了,不愧是我的偶像。”
...
</p>
陳朗還在為眾多媒體負麵/報道自己和《明朝那些事兒》而皺眉的時候,家裏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喂,你好,我是陳朗。”陳朗拿起電話道。
“朗朗嘛,我是《東方日報》的王主編啊,最近有看媒體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的報道嗎?”王主編開口問道。
“最近我一直在忙著自己的新唱片一直沒有注意,今天才看到這些報道,實在是沒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狀況。”陳朗皺眉迴道。
“這……還不是因為有人眼紅了,所以才聯合其他人一起針對《東方日報》,順帶著將你這個《東方日報》的大功臣也給抹黑了。”王主編聞言既無奈又氣憤的說道。
“哦?到底是怎麽迴事?”陳朗聞言心中一動,問道。
“自從朗朗你的《誅仙》在《東方日報》上連載以來,我們的報紙就一直占據著香港報界銷量排行榜的頭名,並且不斷的刷新銷量紀錄,在《明朝那些事兒》還沒連載之前,《東方日報》的最高銷量已經達到了179805份,平均銷量也保持在了17萬4000份左右,而排名第二的《明報》至今沒有賣出過17萬份的銷量,其他的報紙就更不用說了。
這次《明朝那些事兒》的連載更是在第一天就一舉衝破了18萬份的界限,直接賣出了181035份的銷量,震驚了香港報界,對此沒有一家報業能夠保持平靜,因為他們和《東方日報》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
而一直排在報業銷量第三把交椅的《星島日報》為了打開銷量,於是想到了抹黑你的想法,可能這個想法他們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沒有抓到好的機會,這次正好《明朝那些事兒》因為沒能延續你繼續開創新類型的慣例,所以就有了行動,這也才有了《江郎才盡》這篇文章,這個時候還隻是單一的事件。
但是後來《成報》的那個曆史專欄作家的文章《褻瀆》引起了廣泛關注,而且造成了《成報》大賣的現象,於是其他的報業在看到了打擊《東方日報》同時還能增長銷量的辦法之後,便一擁而上,全部報道了你和《明朝那些事兒》的負麵/新聞,後來幾家更是達成了共識,不間斷的炒作,於是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麵。”王主編詳細的為陳朗解釋了一番。
陳朗聽後則是哭笑不得,原來不是因為《明朝那些事兒》提前了20年而水土不服,而是摻雜了香港報界的激烈競爭,當然自己也是造成《東方日報》一枝獨秀的最大原因,所以自己被黑也就很正常了。
“原來是這樣,不過我更想知道《東方日報》的銷量是否受到了影響,是否有急劇下滑的現象。”陳朗其實更擔心的是自己的讀者粉絲對於這部的反應。
“嗬嗬……說起這個我就想笑,因為他們的陰謀並沒有取得任何的效果,《東方日報》在《明朝那些事兒》連載首日賣出了18萬份的銷量之後,的確是出現了一個不小的下滑趨勢,但是在一個星期之後,銷量又慢慢的增長了上來,並且穩定在了178000份左右,也就是說《東方日報》不僅沒有因為他們的負麵/報道而出現銷量下滑的想象,反而穩中有升的增長了近4000份的平均銷量,要知道,這可是平均銷量,而不是單日銷量啊,《明朝那些事兒》顯然非常成功,讀者們顯然很喜歡這部曆史。”王主編高興的哈哈大笑道。
“銷量沒有降低就好。”陳朗聞言也放下心來,看來讀者們還是接受了這部曆史,《明朝那些事兒》也的確沒有讓自己失望。
“不過被這麽多報紙聯合給陰了,更是害的朗朗你名譽受損,我們《東方日報》不會就此罷休的,我們當然不會用那麽下作的手段,報社將會大肆報道的熱/賣盛況,同時聯合兩家電視台做一個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的專門調查,讓這些媒體和所謂的專家們看看到底讀者們是怎麽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王主編恨恨的說道。
這樣做也更多的是為了討好陳朗,因為陳朗對於《東方日報》來說,真的太重要了,陳朗一個人對於《東方日報》銷量的貢獻絕對占到了三成,而且這三成是最上層的三成,沒有了陳朗的《東方日報》隻能算是一家頗有影響力的報業,而有了陳朗的《東方日報》就是香港報界的霸主。
不是因為陳朗多麽多麽牛,而是因為此時的在大家的娛樂方式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金庸一人就辦起了價值數億港幣並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明報》就是有力的證明。
“那我得感謝《東方日報》了,正好我現在忙著錄製新唱片的事情,就將這件事情交給你們處理了,我也樂得輕鬆。”陳朗聞言笑著說道。
“放心吧,郎朗,我們一定會為你討迴一個公道的。”王主編信誓旦旦的說道。
“那好,我就等著看好戲了。”陳朗說完笑著掛掉了電話。
說的好聽,是為了陳朗討迴公道,其實還不是自己想要報複和競爭?
不過陳朗知道麵子上的事不能較真,不然很容易出矛盾,至少到目前為止與《東方日報》的合作還算愉快。
《東方日報》給了陳朗千字300元港幣的稿費,是現在香港最高的價格,同時《東方日報》還作為陳朗宣傳和辯護的口舌,兩者是合則兩利,這樣的合作值得長久的保持下去。
陳朗在掛完電話之後就不再理會這些事情,繼續專心的準備自己的最新唱片。
而此時的報界關於陳朗是否江郎才盡以及《明朝那些事兒》是好是壞的爭論依然在繼續。
多數的報紙媒體認為陳朗已經江郎才盡,《明朝那些事兒》也是一本褻瀆了曆史,完全是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的圈錢之作。
隻有《東方日報》和後來加入的《明報》以及無線旗下的幾個小報、周刊支持陳朗,認為這是陳朗為了讓大家能夠喜歡上曆史,更多的了解自己國家曆史而創作了這部,而且曆史被陳朗寫的的確很好看。
這種爭論也同樣延續到了廣大市民之間,看過和沒看過這部的人得出的結果顯然不同,還有一群圍觀不嫌事大的不明/真相的群眾湊熱鬧,爭論的也挺激烈的。
“朗朗看來真的是江郎才盡了,寫不出新類型的了。”
“你怎麽知道朗朗寫不出來,曆史也是朗朗以前沒寫過的題材,不是嗎,隻不過不是讀者心中的新類型而已。”
“要是能寫出新類型,朗朗他幹嘛不寫?”
“隻要沒寫過的都是新題材,讀者和作者當然不一樣了。”
“哼,那他寫的《明朝》也不好看。”
“你怎麽知道不好看?”
“曆史能好看嗎?動動腦子好不好?”
“你看都沒看過就敢說不好看,就是因為你這種人太多,才讓報紙這麽黑朗朗和《明朝那些事兒》的。”
……
這樣的爭論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聞,但是在陳朗的迷間卻沒有任何爭議。
在剛開始知道《明朝》是曆史之後,的確有很多人有了放棄的想法,但是在看了幾章之後覺得挺有趣就堅持看了下去,到了後來越陷越深,根本停不下來。
但是看到媒體報紙以及許多沒看過《明朝》的人在那兒詆毀陳朗和《明朝》,迷和陳朗的粉絲們都十分生氣,但是現在還沒有互聯網,書迷和粉絲們想要對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實在是沒有辦法,也隻能口口相傳,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身邊的人。
就在這種爭論依然持續不休的時候,東方集團委托亞視以及無線共同製作的關於《明朝》的調查節目也在晚上的黃金檔之前播出了。
香港很多的家庭在無線的電視劇集播出之前就坐在了電視機前,而收看亞視的家庭同樣如此,於是大家都看到了這個關於《明朝》的調查節目。
“最近由於陳朗的最新《明朝那些事兒》連載之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我們特地為此做了個調查,看看在大家的心目中,到底是怎麽評價這部的。”電視中的主持人說道。
無數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這裏都是一陣詫異,顯然沒想到這件事情居然還有電視台專門做了調查,看來這件事情還鬧得挺大的。
不過大家顯然也都聽說過這個討論,不少的人甚至自己也加入了討論因此也來了興致,想要看看別人是怎麽想的,至於陳朗的粉絲和眾多的迷也集中注意力等待著調查結果。
很快,慢步前進的鏡頭找到了一個中學生,主持人上前問道,“這位同學,請問你看過陳朗的《明朝那些事兒》這部嗎?你覺得寫得怎麽樣?”
中學生抬頭看到了鏡頭似乎有些緊張,緩了緩,說道,“我看過朗朗的《明朝那些事兒》,本來我以為曆史會非常無聊,嚴肅,本想放棄的,但是想到朗朗的前五部寫得那麽好,第六本應該也不會太差,於是就買了《東方日報》,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沒想到曆史也可以寫的這麽有趣,我真的是太佩服朗朗了,不愧是我的偶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