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二號和三號更偏向於擺盤,稍微有些偏題與其說是刀工到不如說是雕工。


    不得不說,雕工確實也考研刀法,但是最多也就算是刀工裏麵的一個流派,還不是主流,很多雕工用的都是精致的刻刀,終究不是傳統刀工上說的那種——菜刀。


    在現代便有很多人誤會,刀工和雕工,沒想到古代人也還沒有將這些東西完全區分。


    半柱香的比賽時間很快便到了,白蘿卜雕刻而成的的‘白玉龍’和千絲豆腐果然成為了人們矚目的焦點。


    為了更直觀的觀察選手的作品,評委們會親自上前細致的去看其中的細節部分,三個瓶為你裏麵,若論專業的當屬沈君默,其他兩個人全都是站在老餮的角度去觀察的。


    三人中沈君默最為年輕,便自覺走在最後,讓兩位前輩先。


    教養和禮節都是作為富家子弟該有的樣子,蘇千歌心中暗道,看來也不是所有的富家子弟都跟吳硯一個德行。


    幾個人麵對眼前的東西細致觀察一番,最終決定,保留製作千絲豆腐和雕龍的三號,兩人進入下一輪繼續對決廚藝。


    著兩個人出線,蘇千歌倒是沒有什麽意外,基本上符合她心中的標準。


    第二輪——廚藝。


    簡單的來說,這一輪應該算是綜合項目,既要有好的刀工配合整道菜,也要有足夠的火候去控製整道菜的成熟度以及味道。


    很多老餮,在吃東西上,講究的就是一個‘火味兒’。


    主持人走到被宣紙遮蓋的兩塊板子前,逐一讓舉著牌子的女子將上麵的宣紙掀開,頗有現代楚王對決的風格。


    一號選擇的參賽菜品——小炒肉。


    “眾所周知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菜,就是用蔥段兒和黑胡椒以及牛肉進行炒製,正是因為簡單,所以才格外考驗做菜人在掌控火候上所用到的功力。”


    主持人盡心盡力的介紹著,以吊起觀眾們的胃口,評委們也紛紛點頭,表示對主持人介紹的認可。


    這道菜,蘇千歌嚐過,她上次去八香樓吃的就是這個小炒牛肉,當時八香樓的廚師用料其實都沒問題,關鍵是牛肉被炒的實在是又老又柴,很難下咽,所以她很像看看八香樓意外的廚師,究竟是怎麽做這道菜的。


    三號選擇的參賽菜品——水煮牛肉。


    許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見h水煮牛肉這個名字,還以為是清水去煮牛肉,全都詫異不已,紛紛想著這菜怎麽會好吃。


    不過多少有一部分吃過蘇千歌菜的人,對三號廚師的菜品有些期待,一時間底下議論紛紛。


    “哎,你說這清水煮牛肉能好吃嗎?”


    “你沒吃過東市那家奇怪攤車的菜嗎?”


    “怎麽了?他家也做這個?”


    “對啊,而且是首創,水煮這個做法根本就不是用清水煮,而是將東西都燉入味兒了,再在上麵撒上辣椒和胡椒的沫兒,用油潑,味道是辣的,但是辣而不燥,很好吃。”


    “那他這算是抄襲嗎?”


    “這不好說,烹飪這種事兒,隻見過首創,沒見夠抄襲的。”那人咂舌感歎道。


    “那……你說的那家好吃嗎?”


    一說美食,那人瞬間來了興趣。


    “當然好吃!我之前也是被朋友介紹去的,那家廚子是個小姑娘,出菜特別快,所以我記得特別清楚,尤其是他家小本生意所以一開始隻做水煮蘑菇來著,小姑娘很好說話,後來有客人選罷法吃肉,便可以自行帶肉代替蘑菇進行烹飪。”


    蘇千歌在一旁聽著,看來對方是個老客,轉過頭去想看看議論的是哪位,有時間請他免費吃一頓。


    可惜人群過於擁擠,根本找不到那兩個人議論這件事的人,而且身邊議論的人也在逐漸增加,蘇千歌無奈隻能放棄尋找。


    台上主持人介紹水煮牛肉,“這是曾大廚獨創的一道菜,屬於辛辣口味,具體的烹飪方法,大家可以看曾大廚今天的展示,好的,下麵,比賽開始!”


    隨著銅鑼再一次被敲響,第二輪比賽正式開始。


    蘇千歌被敲蒙了,下麵觀眾有吃過蘇千歌菜的也懵了,獨創?確定嗎?


    反應過來的蘇千歌看著台上的人,看他們的樣子似乎都對這個說法沒有任何的質疑,自從她不做魚蟹之後,便很少光顧她家店的縣太爺也是。


    倒是沈君默……蘇千歌看向沈君默時,發現沈君默微微皺了下眉頭,原本安靜的待在手中的玉骨扇開始緩緩的敲打著另一個手心。


    難不成沈君默聽過她的菜?


    台上兩人已經開始了各自的烹飪,一號將小炒牛肉的片兒切的厚度正好是最適合炒菜的厚度,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可見是有多年烹飪經驗的。


    隻是,就算是這位廚師也絲毫沒有注意到肉片過於幹老的問題。


    搖頭,蘇千歌轉過頭去看安慰據說獨創了水煮牛肉的曾大廚。


    水煮係列最重要的調味料便是豆瓣醬,在看那位大廚之前蘇千歌伸手去空間抓了一罐兒豆瓣醬看能不能拿出來,如果這位大廚研究明白了豆瓣醬的製作,那就算是成功複製了她的菜譜了。


    將帶著腕玉的手悄悄的伸進自己的小布包裏,蘇千歌進入意念廚房,小心翼翼的去抓都那瓶豆瓣醬。


    輕輕一握,手上匝實的物體感讓蘇千歌鬆了一口氣,看來台上的曾大廚並沒有研製出來豆瓣醬,那他用的究竟是什麽呢?


    這下子蘇千歌更好奇了。


    隻見曾大廚條大廚在製作底味調湯的時候打開了麵前的一個小瓷罐,用勺子從裏麵舀出來一勺黑黑的醬,中間還摻雜著些紅紅的辣椒末,蘇千歌登時便沒忍住,笑出了聲兒。


    豆豉,這位曾大廚沒嚐過豆瓣醬居然用的豆豉家辣椒末兒假扮豆瓣醬,要知道,這兩個東西的味道可完全不一樣。


    而且豆豉的主料是黃豆,豆瓣醬的則是胡豆。


    雖然聽著很像,但是做菜的人就知道,這兩個東西說白了,就跟南京的上海路和上海的南京路關係一樣——沒有任何關係。


    這麽一看,其實曾大廚說他這個菜是自創的,也是情有可原的了,畢竟他做的這些東西和真正的水煮半點關係都沒有。


    不過看曾大廚的樣子,書對他自己做的東西很有信心。


    蘇千歌自己的看著曾大廚做的步驟,焯菜,燉湯,拿肉片兒。


    水煮肉片的肉也是要經過提前醃製,去腥,掛薄糊,幾個步驟才能進入鍋中和其他菜一起燉煮的。


    前幾步曾師傅做的都沒有問題,之後的掛糊上卻出了問題,蘇千歌看曾師傅所用的麵明顯不是能代替澱粉的豆粉,而是麵粉。


    豆粉是偏黃的,根本不是曾師傅在用的這種白。


    看來完全是在照貓畫虎,其間真正的精髓本根就沒有學到,做出來的東西必然存在口味上的巨大差距,完全就是在毀壞“水煮”這種做法的味道。


    好在蘇千歌沉得住氣,將整道菜的做法都看完了。


    銅鑼一響蘇千歌兩人的菜品被盛到評為麵前,才是蘇千歌心跳加快,最想跳出去的時候,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站出去就沒意義了。


    必須要等評委品嚐完兩人的菜,她才能站出去,為水煮正名,忍住,她一定要忍住。


    兩道菜被丫鬟端到三位評為麵前的桌子上,由專門的人將評委需要的菜品夾到他們的盤子裏,整個過程讓蘇千歌感覺形式大於主意。


    幾位評委現實嚐了一號大廚的小炒牛肉。


    小炒牛肉的味道獲得了三個人一致的點頭,看起來應該是還不錯。


    “好吃是好吃,隻是有點問題,王大廚您這個牛肉選擇的似乎不夠新鮮,牛的年齡應該已經超過了三個月,這樣的肉就有些老了。”


    吳老爺的發言很快便得到了縣太爺的認可和迴應。


    縣太爺道,“這個牛肉,本來就容易老,唯有新鮮的小牛肉,才能讓人體會到舌尖上跳舞的感覺。”


    三個月的牛都殺!還舌尖上跳舞?這倆老頭兒瘋了吧!


    蘇千歌真是不明白古代有錢人的要求,過於變態,實在令人難以適應。


    那個廚師顯然也確實沒按照兩位老爺的要求去選牛肉,所以,護士自己也沒有進行任何反駁,倒是沈君默開口替廚師解了個圍。


    “除非特殊食材,否則一般的東西都是由摘星樓提供的,而摘星樓向來不會宰殺八個月以內的小牛,還望二位海涵。”


    兩位大老爺聽後紛紛點頭表示理解。


    “既然是摘星樓的規矩,那自然是無可厚非的。”縣太爺道。


    吳老爺不像縣太爺那樣附和沈君默,但事情既然如此,他也不想再在河陽的事情上多加糾纏,於是道,“那……我們就開始下一道菜吧。”


    終於,三個人開始品嚐起那到水煮牛肉來。


    東西一入口,三個人的表情都很微妙,沈君默幹脆就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重新拿起了他的玉骨扇,開始在掌心敲動。


    “這個味道我還是第一次嚐到。”縣令衣服不好說的樣子。


    聞言,沈君默看向吳老爺,“您覺得呢?”


    吳老爺放下筷子,“我也是第一次嚐,不好說其中的味道,醬香,辣,麻,可是幾個味道並不融合,讓人著實摸不到頭腦。”


    沈君默輕輕晃動了兩下扇子,看向曾大廚,微微一笑道,“不好意思,既然兩位老爺都不肯說,那我便說了,此菜,鹹、辣、麻,一無是處,連難吃都難吃的不足為奇。”


    “沈公子,您這麽說可就過分了!”


    曾大廚怒不可遏道,“您憑什麽說我做的菜難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有農女初長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牧並收藏家有農女初長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