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和尚和尚真有趣,帶著長蟲下地獄,叫天不應地不靈,哪路神佛保佑你……”
童謠聲漸漸遠去。
黑暗,伸手不見五指,唿吸間滿是陰冷和腐臭氣味的地窖中。
“和尚,你還好吧?”
自從被那幫娃娃抓住,押送進這地窖裏關著,本無就一言不發,好像在黑暗裏站立了很久很久。
我擔心他被嚇壞,便又出聲安慰道:“其實還有比那些娃娃更恐怖的鬼,有的頭點地,腳朝天,有的滿肚子腸子露出來,盤在褲腰上,還有那種被火燒焦的最難看,黑乎乎的,臉皮皺得像是樹皮,眼珠子燒化了隻剩下兩個黑黢黢的空洞……”
說著說著,我又好像感覺自己話鋒偏了,聲音越來越虛,就怕和尚被我嚇得突然一個跟頭栽倒下去。
哪知,他隻是沉沉得歎了一口氣,語氣無比凝重。
“貧僧日夜兼程,卻還是來遲一步。”
就在這時,我們身後的牆角落裏,突然傳出了幹澀粗啞的咳嗽聲。
“咳咳,咳咳,不知大師……從何處來啊?”
怎的還有人?!
我嚇得在木缽裏縮迴半頭,等和尚往那聲音傳來的方向轉身,我才模糊得看到那角落裏蜷縮著的身影。
大約是個活著的,不過氣喘得很厲害,幹澀的嗓子像是破舊灶頭下的風箱,一抽一頓,須得耳朵豎起來,才能捕捉到那微弱到近乎於無的唿吸聲。
和尚下意識得又走近了些,借由牆頭裂縫裏透進來幾縷稀薄的清輝,我大約也能看到那身影的具體模樣。
仿佛是一個蓬頭垢麵的老嫗,頭發淩亂灰白,幹癟的臉頰像是被抽走了血肉,深深凹陷,顴骨嶙峋,瘦小的身子緊緊蜷縮成一團,身上披著一件滿是血跡和裂口的粗布衣衫,因為實在太髒,已經辨認不出本色,而她的袖口下,手背,雙腿,都有很明顯的燒燙過的傷痕,血肉模糊,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多處已經化膿,粘稠的血水混合著爛肉滴落下
來。
若真是個還有一口氣的,那她也被折磨得太慘太慘。
“貧僧法號本無,自京都林隱寺而來。”和尚行了個佛禮。
老嫗就發出低沉的嘎嘎笑聲,“原來是京都來的,難怪能從那些可憐的嬰靈手底下活下來。”
嬰靈?
“婆婆,您說那幫娃娃都是嬰靈嗎?”我忍不住從木裏探出頭來。
那老嫗聽到我說話的聲音,起先是一愣,然後才緩緩得抬起頭,露出那雙灰白的,瞳仁渾濁而茫然的眼睛,等看清了我藏在木裏,她那雙死氣沉沉的眸子才微微一閃。
“這世間竟然還有這樣的好東西。”她砸吧嘴道。
我卻無意她所說的話,腦子裏唯有嬰靈二字反複迴蕩。
從前在地府的時候,我就沒少聽到過關於嬰靈的傳言,那都是未出世卻已經成型的嬰孩的怨氣凝出來的小精怪。
本質上說他們不算作陰魂,若化成形後被勾魂使者找到,都是以打散了處理,根本不會往地府裏帶,所以,時至今日,我才算是真正見識到何為嬰靈。
沒想到,還挺可愛。
這時,和尚問道:“這位婆婆,可是村子裏的?”
“是啊……”
老嫗喘著氣,聲音虛弱得迴答:“我在這村子裏幾十年,是眼看著這地方慢慢變了樣子,再到如今……哎,自作自受,都是報應啊。”
“婆婆,你說這村子裏會招來如此多嬰靈,是因為村民自己種下惡果?”我問道。
老嫗點點頭:“我們這村子,的確是為附近十裏八鄉燒製陶瓷的,不過也就是些粗胚碗罐,賺得少,大家也就湊合一口飯吃,後來有些壞了良心的黑心蛆子,教壞了村裏的年輕人,讓他們燒什麽陶娃娃送去京都裏賣,說是那個玩意兒掙錢,能發達,但凡有點燒陶手藝的,全部都跟了風改了製做陶娃娃。”
像是一下子說了太多的話,老嫗突然停下,
雞爪似的手攥緊胸口衣襟幹咳起來。
等她平複,和尚才神色肅穆道:“一年前,京都的一座寺廟裏發現了大批陶娃娃,其中藏著未出世卻已成型嬰孩的骨頭和心髒,專門用來暗通朝廷權貴官宦,他們將陶娃請迴去以祈求官運亨通,一時之間形成風靡,還有傳聞,有幾個原本涉嫌重罪的官員,因為請迴了陶娃娃而強行扭轉命數,最後被輕判發落,所以不少商賈大戶也跟風去請。”
他說完,略一停頓,那雙藏著暗沉沉微光的眸子看向老嫗問道:“那些陶娃娃,可是從這花滿村流傳出去的?”
“是。”
老嫗幾乎沒有遲疑便迴答了。
“不過大師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願聞其詳。”
“這藏著嬰孩骨頭的陶娃娃,最開始可不是在寺廟裏出現,而是京都的花滿樓。”
和尚眉頭微微一蹙。
我聽著這名字,隱約像是古代的妓院,便又聽到老嫗方發出兩聲意味深長的幹笑。
“看來大師雖在深山寺廟清修,對於那京都數一數二的青樓也是有所耳聞的,不錯,花滿樓正是京都那些達官貴人的銷金窟,風月場裏,夜夜笙歌,紙醉金迷,就是那塵世的極樂之地。”
老嫗緩慢得說起花滿樓的過去。
原來,那座在一年前曾紅極一時的青樓,也曾有過經營不下去的時候,煙花柳巷,最不缺的就是女子,可如果能讓一家館子有特色,讓那些揮金如土的男人們流連忘返,每一家卻各有招數。
按照老嫗所說,花滿樓的姑娘在花柳巷裏並非最拔尖的,品相也不夠得上排頭那幾家的,他們想要從眾多妓院裏冒出尖兒來,隻能從旁的心思上下功夫,比如……為那些花錢買風流的男人們解決後顧之憂。
“這花滿村,原先可不叫這個名字,隻是這深山之中的一個荒村,後來花滿樓的老板娘在此設立暗樁,撥了銀錢來修整,還收留了附近的山野村民聚居,幾十年下來,才有了這花滿村。”
</p>
“和尚和尚真有趣,帶著長蟲下地獄,叫天不應地不靈,哪路神佛保佑你……”
童謠聲漸漸遠去。
黑暗,伸手不見五指,唿吸間滿是陰冷和腐臭氣味的地窖中。
“和尚,你還好吧?”
自從被那幫娃娃抓住,押送進這地窖裏關著,本無就一言不發,好像在黑暗裏站立了很久很久。
我擔心他被嚇壞,便又出聲安慰道:“其實還有比那些娃娃更恐怖的鬼,有的頭點地,腳朝天,有的滿肚子腸子露出來,盤在褲腰上,還有那種被火燒焦的最難看,黑乎乎的,臉皮皺得像是樹皮,眼珠子燒化了隻剩下兩個黑黢黢的空洞……”
說著說著,我又好像感覺自己話鋒偏了,聲音越來越虛,就怕和尚被我嚇得突然一個跟頭栽倒下去。
哪知,他隻是沉沉得歎了一口氣,語氣無比凝重。
“貧僧日夜兼程,卻還是來遲一步。”
就在這時,我們身後的牆角落裏,突然傳出了幹澀粗啞的咳嗽聲。
“咳咳,咳咳,不知大師……從何處來啊?”
怎的還有人?!
我嚇得在木缽裏縮迴半頭,等和尚往那聲音傳來的方向轉身,我才模糊得看到那角落裏蜷縮著的身影。
大約是個活著的,不過氣喘得很厲害,幹澀的嗓子像是破舊灶頭下的風箱,一抽一頓,須得耳朵豎起來,才能捕捉到那微弱到近乎於無的唿吸聲。
和尚下意識得又走近了些,借由牆頭裂縫裏透進來幾縷稀薄的清輝,我大約也能看到那身影的具體模樣。
仿佛是一個蓬頭垢麵的老嫗,頭發淩亂灰白,幹癟的臉頰像是被抽走了血肉,深深凹陷,顴骨嶙峋,瘦小的身子緊緊蜷縮成一團,身上披著一件滿是血跡和裂口的粗布衣衫,因為實在太髒,已經辨認不出本色,而她的袖口下,手背,雙腿,都有很明顯的燒燙過的傷痕,血肉模糊,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多處已經化膿,粘稠的血水混合著爛肉滴落下
來。
若真是個還有一口氣的,那她也被折磨得太慘太慘。
“貧僧法號本無,自京都林隱寺而來。”和尚行了個佛禮。
老嫗就發出低沉的嘎嘎笑聲,“原來是京都來的,難怪能從那些可憐的嬰靈手底下活下來。”
嬰靈?
“婆婆,您說那幫娃娃都是嬰靈嗎?”我忍不住從木裏探出頭來。
那老嫗聽到我說話的聲音,起先是一愣,然後才緩緩得抬起頭,露出那雙灰白的,瞳仁渾濁而茫然的眼睛,等看清了我藏在木裏,她那雙死氣沉沉的眸子才微微一閃。
“這世間竟然還有這樣的好東西。”她砸吧嘴道。
我卻無意她所說的話,腦子裏唯有嬰靈二字反複迴蕩。
從前在地府的時候,我就沒少聽到過關於嬰靈的傳言,那都是未出世卻已經成型的嬰孩的怨氣凝出來的小精怪。
本質上說他們不算作陰魂,若化成形後被勾魂使者找到,都是以打散了處理,根本不會往地府裏帶,所以,時至今日,我才算是真正見識到何為嬰靈。
沒想到,還挺可愛。
這時,和尚問道:“這位婆婆,可是村子裏的?”
“是啊……”
老嫗喘著氣,聲音虛弱得迴答:“我在這村子裏幾十年,是眼看著這地方慢慢變了樣子,再到如今……哎,自作自受,都是報應啊。”
“婆婆,你說這村子裏會招來如此多嬰靈,是因為村民自己種下惡果?”我問道。
老嫗點點頭:“我們這村子,的確是為附近十裏八鄉燒製陶瓷的,不過也就是些粗胚碗罐,賺得少,大家也就湊合一口飯吃,後來有些壞了良心的黑心蛆子,教壞了村裏的年輕人,讓他們燒什麽陶娃娃送去京都裏賣,說是那個玩意兒掙錢,能發達,但凡有點燒陶手藝的,全部都跟了風改了製做陶娃娃。”
像是一下子說了太多的話,老嫗突然停下,
雞爪似的手攥緊胸口衣襟幹咳起來。
等她平複,和尚才神色肅穆道:“一年前,京都的一座寺廟裏發現了大批陶娃娃,其中藏著未出世卻已成型嬰孩的骨頭和心髒,專門用來暗通朝廷權貴官宦,他們將陶娃請迴去以祈求官運亨通,一時之間形成風靡,還有傳聞,有幾個原本涉嫌重罪的官員,因為請迴了陶娃娃而強行扭轉命數,最後被輕判發落,所以不少商賈大戶也跟風去請。”
他說完,略一停頓,那雙藏著暗沉沉微光的眸子看向老嫗問道:“那些陶娃娃,可是從這花滿村流傳出去的?”
“是。”
老嫗幾乎沒有遲疑便迴答了。
“不過大師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願聞其詳。”
“這藏著嬰孩骨頭的陶娃娃,最開始可不是在寺廟裏出現,而是京都的花滿樓。”
和尚眉頭微微一蹙。
我聽著這名字,隱約像是古代的妓院,便又聽到老嫗方發出兩聲意味深長的幹笑。
“看來大師雖在深山寺廟清修,對於那京都數一數二的青樓也是有所耳聞的,不錯,花滿樓正是京都那些達官貴人的銷金窟,風月場裏,夜夜笙歌,紙醉金迷,就是那塵世的極樂之地。”
老嫗緩慢得說起花滿樓的過去。
原來,那座在一年前曾紅極一時的青樓,也曾有過經營不下去的時候,煙花柳巷,最不缺的就是女子,可如果能讓一家館子有特色,讓那些揮金如土的男人們流連忘返,每一家卻各有招數。
按照老嫗所說,花滿樓的姑娘在花柳巷裏並非最拔尖的,品相也不夠得上排頭那幾家的,他們想要從眾多妓院裏冒出尖兒來,隻能從旁的心思上下功夫,比如……為那些花錢買風流的男人們解決後顧之憂。
“這花滿村,原先可不叫這個名字,隻是這深山之中的一個荒村,後來花滿樓的老板娘在此設立暗樁,撥了銀錢來修整,還收留了附近的山野村民聚居,幾十年下來,才有了這花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