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李小虎重傷未愈的那一個月裏頭,每天清晨都會早起在王府的園子裏做做“康複訓練”。但更多的時候隻是在一旁偷懶,看看魏王李天諾練劍。
李天諾手持一把普通的木劍,不運用任何的功力,一招一式平淡至極。
在李小虎看來,與其說李天諾是在練劍,不如說是在健身,是在修身養性。因為他這個修為低下的外行都能看出來,李天諾的劍招破綻百出,空門大開,用來對敵和送死有什麽區別?
如此又看了幾天,發現這劍法似乎有點味道在裏麵,可以說“爛”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沒見過破綻如此之多的劍法。
就這樣李小虎百無聊賴地連續看了十幾日,說實話他也不想看,可總比累死累活地跟著李玄做那些康複訓練好。
直到有一天他驚奇地發現李天諾耍的這套“養身劍法”大有不同了,劍法還是那套劍法,隻是李天諾使劍的手卻由右手變成了左手。
李小虎明白,一個劍道高手練的都是單手劍,自小從一招一式中跌打滾爬出來。如果他是右手持劍,那麽他對劍道的領悟就是在右手劍,也就是說他對劍道的理解基於他右手持劍,要是換了左手就很難使出像用右手一般威力大的劍招。
就和我們日常習慣用右手拿筷子吃飯的,換左手拿就沒法做到那麽靈活一樣。
特別是一個練劍多年的劍道高手,想要改手練劍更是困難無比。反倒是像他這樣,修為淺薄,劍法一塌糊塗的,由右手劍換成左手劍,恐怕這威力也無差一二。
可李小虎不明白的是,換手練劍有什麽“營養價值”嗎?
所謂“不求甚解”,想不明白李小虎也就不再想了。又過了幾日,李小虎發現父親開始左右手互換練劍,劍法還是那個破綻百出的劍法。這時他隻是在想,等李天諾生辰是否要打造一對雌雄雙股劍來當作賀禮。
又是一日清晨,李小虎跟著李玄做完一套“康複訓練操”,便倚在涼亭的柱子上看李天諾練劍。與前幾日不同,今天李天諾隻是在不斷地重複一招:右手背劍於身後,隨後於身後將右手劍換至左手,最後左手反持木劍向前劃出。
李小虎看著李天諾一遍遍地、越來越快地施展這一劍招,心中也在思考著。因為左手是反持長劍,與順向拿劍不同,它是逆向持劍,最快的出招方法就是由下至上劃出,類似於挑劍。那麽就要求敵人就貼在你的身前,這樣才能一招製敵。
原來這套劍法破綻百出的根源竟在於此,空擋與破綻是故意留給敵人的。這一招是險中求勝,在如此近的距離裏把空擋留給敵人簡直是拿自己的小命做賭。如果換劍不夠快,左手使劍不夠利落,那出招前一定要叮囑家人日後在你墳前多燒點紙錢。
練好這招不僅要有熟練的左右手互換劍法,更重要的是一顆向死之心,唯有對死亡無畏才能坦然揮出那一劍。一旦這招大成,簡單地說就是,你要我死,你就得先死!任何要利用你破綻殺你的人,必要做好先死的準備。
李小虎恍然大悟後,心中甚是激動,他也要練這劍法!
迴到這一邊。
誰也來不及從薛劭的刀下救出李小虎,除了他自己。
就在薛劭的刀觸及李小虎肩膀的那一刻,他動了,他調動全身的功力猛地一側身避過要害。同時停不住刀的薛劭直往李小虎懷裏撞來。
就是這一瞬間,李小虎沉著冷靜地在身後將劍換至左手,不做任何停留向上劃出,如同揮毫潑墨、畫龍點睛的最後一筆!長生劍穩穩當當地架在了薛劭的脖頸之上。
雖然李小虎的那個側身避過致命一刀,但還是閃得不夠快,從右肩至右胸被刀鋒劃開了個大口子。此時的薛劭雙手緊握著滴血的長刀,卻是一動也不敢動,他感到脖頸之上的長生劍正大口大口地飲著他的鮮血,死亡離他一線之遙。
“承讓!”李小虎一改剛剛謾罵時的無賴,冷漠地說出這兩個字,像個沒有感情的殺手。仿佛這才是那個真正的他,冷靜睿智,其餘的嘲諷與謾罵不過是手段而已。
情緒漸漸平靜下來的薛劭終於明白,從他被完全激怒揮出那充滿殺意的一刀起就已經輸了。他以為自己勝券在握,實際上卻一直在李小虎的設計之中。
修為越兩級勝出實屬罕見,而作為敗者,薛劭頹然地鬆開了握刀的雙手,鋒利霸道的長刀也應聲落地。
李小虎見勝負已定,收劍一挑薛劭披在肩上的長發,一縷被削斷的發絲在空中散落開來,飄落在滿目狼藉的地上。
“下次再有挑釁王府者,可不是隻收一束頭發這麽簡單了。”李小虎聲音不大,但在這個已經落針可聞的現場,淡漠的聲音傳入了每個人的心中。
看著這氣勢範兒堪比天境高手的李小虎,李玄激動地握緊了雙拳,李慕雅心情複雜難言,張子正驚掉了下巴。
帥也耍了,威也立了,也是時候該功成身退了。李小虎在李玄的幫助下艱難地翻坐到大黃背上,然後對圍觀的眾人抱了抱拳,最後看著火雲駒上的李慕雅,他疲憊的臉上露出笑容。
李慕雅見李小虎看著他傻笑,也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以微笑迴應。這一笑明亮溫暖,李小虎閉上眼睛默默感受,如沐春風。
就在他享受這屬於勝利者的嘉獎時,不遠處的屋頂上一道黑影一閃而過。這黑影先前待過的地方,瓦片層層碎裂。
深夜的輔甯宮依舊燈火通明。
“換手劍法?著實有趣。此番這李小虎倒是讓臣妾刮目相看了。”葉棠兒沒想到魏王這個不爭氣的兒子能有此表現,不由感歎道。
“背水一劍,由死向生!何止是有趣,能練成此劍的必是真正被死神親吻過的人。”李天承講完了故事,慢慢合上了雙目,好似迴憶起了塵封的往事。
</p>
在李小虎重傷未愈的那一個月裏頭,每天清晨都會早起在王府的園子裏做做“康複訓練”。但更多的時候隻是在一旁偷懶,看看魏王李天諾練劍。
李天諾手持一把普通的木劍,不運用任何的功力,一招一式平淡至極。
在李小虎看來,與其說李天諾是在練劍,不如說是在健身,是在修身養性。因為他這個修為低下的外行都能看出來,李天諾的劍招破綻百出,空門大開,用來對敵和送死有什麽區別?
如此又看了幾天,發現這劍法似乎有點味道在裏麵,可以說“爛”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沒見過破綻如此之多的劍法。
就這樣李小虎百無聊賴地連續看了十幾日,說實話他也不想看,可總比累死累活地跟著李玄做那些康複訓練好。
直到有一天他驚奇地發現李天諾耍的這套“養身劍法”大有不同了,劍法還是那套劍法,隻是李天諾使劍的手卻由右手變成了左手。
李小虎明白,一個劍道高手練的都是單手劍,自小從一招一式中跌打滾爬出來。如果他是右手持劍,那麽他對劍道的領悟就是在右手劍,也就是說他對劍道的理解基於他右手持劍,要是換了左手就很難使出像用右手一般威力大的劍招。
就和我們日常習慣用右手拿筷子吃飯的,換左手拿就沒法做到那麽靈活一樣。
特別是一個練劍多年的劍道高手,想要改手練劍更是困難無比。反倒是像他這樣,修為淺薄,劍法一塌糊塗的,由右手劍換成左手劍,恐怕這威力也無差一二。
可李小虎不明白的是,換手練劍有什麽“營養價值”嗎?
所謂“不求甚解”,想不明白李小虎也就不再想了。又過了幾日,李小虎發現父親開始左右手互換練劍,劍法還是那個破綻百出的劍法。這時他隻是在想,等李天諾生辰是否要打造一對雌雄雙股劍來當作賀禮。
又是一日清晨,李小虎跟著李玄做完一套“康複訓練操”,便倚在涼亭的柱子上看李天諾練劍。與前幾日不同,今天李天諾隻是在不斷地重複一招:右手背劍於身後,隨後於身後將右手劍換至左手,最後左手反持木劍向前劃出。
李小虎看著李天諾一遍遍地、越來越快地施展這一劍招,心中也在思考著。因為左手是反持長劍,與順向拿劍不同,它是逆向持劍,最快的出招方法就是由下至上劃出,類似於挑劍。那麽就要求敵人就貼在你的身前,這樣才能一招製敵。
原來這套劍法破綻百出的根源竟在於此,空擋與破綻是故意留給敵人的。這一招是險中求勝,在如此近的距離裏把空擋留給敵人簡直是拿自己的小命做賭。如果換劍不夠快,左手使劍不夠利落,那出招前一定要叮囑家人日後在你墳前多燒點紙錢。
練好這招不僅要有熟練的左右手互換劍法,更重要的是一顆向死之心,唯有對死亡無畏才能坦然揮出那一劍。一旦這招大成,簡單地說就是,你要我死,你就得先死!任何要利用你破綻殺你的人,必要做好先死的準備。
李小虎恍然大悟後,心中甚是激動,他也要練這劍法!
迴到這一邊。
誰也來不及從薛劭的刀下救出李小虎,除了他自己。
就在薛劭的刀觸及李小虎肩膀的那一刻,他動了,他調動全身的功力猛地一側身避過要害。同時停不住刀的薛劭直往李小虎懷裏撞來。
就是這一瞬間,李小虎沉著冷靜地在身後將劍換至左手,不做任何停留向上劃出,如同揮毫潑墨、畫龍點睛的最後一筆!長生劍穩穩當當地架在了薛劭的脖頸之上。
雖然李小虎的那個側身避過致命一刀,但還是閃得不夠快,從右肩至右胸被刀鋒劃開了個大口子。此時的薛劭雙手緊握著滴血的長刀,卻是一動也不敢動,他感到脖頸之上的長生劍正大口大口地飲著他的鮮血,死亡離他一線之遙。
“承讓!”李小虎一改剛剛謾罵時的無賴,冷漠地說出這兩個字,像個沒有感情的殺手。仿佛這才是那個真正的他,冷靜睿智,其餘的嘲諷與謾罵不過是手段而已。
情緒漸漸平靜下來的薛劭終於明白,從他被完全激怒揮出那充滿殺意的一刀起就已經輸了。他以為自己勝券在握,實際上卻一直在李小虎的設計之中。
修為越兩級勝出實屬罕見,而作為敗者,薛劭頹然地鬆開了握刀的雙手,鋒利霸道的長刀也應聲落地。
李小虎見勝負已定,收劍一挑薛劭披在肩上的長發,一縷被削斷的發絲在空中散落開來,飄落在滿目狼藉的地上。
“下次再有挑釁王府者,可不是隻收一束頭發這麽簡單了。”李小虎聲音不大,但在這個已經落針可聞的現場,淡漠的聲音傳入了每個人的心中。
看著這氣勢範兒堪比天境高手的李小虎,李玄激動地握緊了雙拳,李慕雅心情複雜難言,張子正驚掉了下巴。
帥也耍了,威也立了,也是時候該功成身退了。李小虎在李玄的幫助下艱難地翻坐到大黃背上,然後對圍觀的眾人抱了抱拳,最後看著火雲駒上的李慕雅,他疲憊的臉上露出笑容。
李慕雅見李小虎看著他傻笑,也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以微笑迴應。這一笑明亮溫暖,李小虎閉上眼睛默默感受,如沐春風。
就在他享受這屬於勝利者的嘉獎時,不遠處的屋頂上一道黑影一閃而過。這黑影先前待過的地方,瓦片層層碎裂。
深夜的輔甯宮依舊燈火通明。
“換手劍法?著實有趣。此番這李小虎倒是讓臣妾刮目相看了。”葉棠兒沒想到魏王這個不爭氣的兒子能有此表現,不由感歎道。
“背水一劍,由死向生!何止是有趣,能練成此劍的必是真正被死神親吻過的人。”李天承講完了故事,慢慢合上了雙目,好似迴憶起了塵封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