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私心
紅樓夢賈赦要撥亂反正 作者:花剌子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赦辭官,少康帝以大軍還未歸來拒絕。
賈赦開始瘋狂的做事麻痹自己,各種發明創造也紛至遝來,國朝迎來大發展。牛崇海求官配合少康帝布局
宸親王見狀,隻得硬著頭皮上前勸解道:“皇上,請您息怒啊!賈赦大人或許是因侄女剛剛離世,心中悲痛難耐,以致於言語失當。
還望陛下看在他往日功績的份上,饒過他此次吧。”
其他幾位大學士也趕忙附和,表示願為賈赦擔保求情。
就在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少康帝身上時,原本強裝鎮定的賈赦突然間情緒崩潰,竟當著滿殿之人的麵嚎啕大哭起來。
他那悲愴的哭聲迴蕩在空曠的大殿之中,令人聞之心酸。
如此一來,少康帝反倒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場麵一時陷入極度的尷尬之中。
“你好好說,到底是為了什麽?先不要哭了,瞧瞧你如今這副模樣,都這麽大歲數的人了,搞得好像朕欺負了你似的。
朕與諸位大學士在此商議的可是如何給你加官晉爵,而非降你的官職。”皇帝皺起眉頭,語氣略微加重地說道。
賈赦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激動的情緒,緩緩開口道:“多謝皇上、王爺以及各位老大人對微臣的厚愛。
既然如此,那微臣便從頭說起吧,待微臣講完之後,相信諸位便能明白其中緣由了。
想當年,微臣自小便是在祖父母的極度寵溺之下成長起來的,以至於人至中年依舊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
整日裏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然而,命運總是充滿變數。
直至有一日,微臣因酗酒過度竟昏死過去。
就在那場昏迷之中,微臣仿佛置身於一場奇異的夢境當中,目睹了諸多稀奇古怪之事……
待到後來參與緬甸戰事之時,微臣方才靜下心來細細思量。
迴想起當初,微臣僅僅隻是憑著那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所見所聞,便貿然率領數萬將士奔赴沙場,甚至還將自家的孩子也一同卷入了這場生死未卜的戰局之中。
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年輕鮮活的生命在眼前消逝,微臣這才如夢初醒般深刻地認識到——戰爭絕非兒戲!而微臣這樣一個對兵法一竅不通之人,當時所為簡直就是在草菅人命啊!”說到此處,賈赦不禁悲從中來,眼眶再次濕潤了。
“那些孩子們個個可都是好孩子啊!十幾年來,我含辛茹苦將他們撫養長大,可不是為了讓自己隨意去糟蹋他們的呀!”賈赦一臉痛心地說道。
然而,少康帝卻突然發問:“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要向朕提議開啟更多的戰爭呢?”
隻見賈赦深吸一口氣,緩緩答道:“陛下,此事其實並不矛盾。
開啟更多的戰爭,乃是為了咱們的子孫後代著想啊!況且微臣並不會親自帶兵出征,朝中能征善戰、精通兵法之人多如牛毛。”
聽聞此言,在場眾人皆是露出一副奇怪的表情,紛紛交頭接耳起來。其中一人更是忍不住高聲道:“哼!你說你不會帶兵,可當年是誰在戰場上殺得草原上的韃子不敢再犯邊境,又是誰將緬甸國殺成了一片白地?”
麵對眾人的質疑,少康帝倒是顯得頗為淡定,他微微頷首,開口說道:“諸位莫要忘了,賈家向來以忠烈聞名於世。
雖說族中或許也有些紈絝子弟,但偌大一個家族,又豈能沒有幾個不成器的後生?賈愛卿此番功績,朕銘記於心。
至於你的辭呈嘛……朕是萬萬不會批準的。”
賈赦一聽,頓時心急如焚,連忙拱手作揖,急切地說道:“皇上……”
少康帝卻是打斷道:“你先聽朕說完,你在夢中所見也罷,還是你自己的真才實學也罷,朕都不在意,隻要你的建議對國家有用就行。
事實證明你的策略都是成功的,所以說不能讓你直接走人,你要繼續把你的東西貢獻出來,你不想再去打仗那就換別人去就行了,根本沒必要自己辭呈。
朕也覺得大學士的提議很好,之後你就入軍機處,協助大學士和朕處理朝政,主要是你腦子裏的點子都貢獻出來才是正理。”
幾個大學士立馬表示,“皇上說的對,也不要你來我軍機處坐班,我們也隻要你的點子,剩下的我們幾個老骨頭都可以搞定。”
賈赦隻覺得自己的腦子已經完全跟不上這些人的思維節奏了,他被這一連串的事情弄得暈頭轉向,一時之間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此刻若是再開口拒絕,恐怕會惹得眾人不悅,於是他遲疑地問道:“真的……真的可以這樣嗎?”
少康帝眼見賈赦的態度有所鬆動,當即拍板決定道:“那就這麽定了!賈赦即日起進入軍機處參與政事,你的主要職責便是向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提供寶貴意見,待我們共同商討之後再予以施行。
好了,幾位愛卿暫且先行退下吧!朕還有些私事要與賈赦單獨商談。”
待到幾位老大人紛紛離去後,殿內隻剩下少康帝、宸親王以及賈赦三人。
少康帝麵色凝重地看向賈赦,緩緩開口說道:“實不相瞞,此事乃是出於朕的一點私心。
在此次戰報之中,有一處疑點令朕始終百思不得其解——當我方軍隊被困於那天坑之中,糧草斷絕,毫無食物來源之際,究竟是如何能夠在短短數日後展開反攻,並取得最終勝利的呢?”
說罷,少康帝與宸親王二人皆目光灼灼地緊盯著賈赦,似乎想要從他的臉上看出些許端倪。
賈赦心中猛地一驚,但事已至此,他深知自己無法迴避這個問題,隻得硬著頭皮答道:“迴陛下,其實此事說來也並無特別之處。
隻是當年家父曾因一次重傷險些喪命,家母心急如焚,四處奔走求醫問藥。
就在那尋醫途中,竟偶遇了一僧一道。那僧人頭上生滿癩痢,模樣甚是怪異;而那道士則是個跛足之人,行走起來略有不便。
聽了我母親訴說,有感於我父親功績,賜了一丸藥,可是拿迴藥丸後我父親卻挺了過來,就把這丸藥留了下來,我繼承爵位後就傳給了我,這次去也是為了以防萬一就隨身帶著了。”
賈赦開始瘋狂的做事麻痹自己,各種發明創造也紛至遝來,國朝迎來大發展。牛崇海求官配合少康帝布局
宸親王見狀,隻得硬著頭皮上前勸解道:“皇上,請您息怒啊!賈赦大人或許是因侄女剛剛離世,心中悲痛難耐,以致於言語失當。
還望陛下看在他往日功績的份上,饒過他此次吧。”
其他幾位大學士也趕忙附和,表示願為賈赦擔保求情。
就在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少康帝身上時,原本強裝鎮定的賈赦突然間情緒崩潰,竟當著滿殿之人的麵嚎啕大哭起來。
他那悲愴的哭聲迴蕩在空曠的大殿之中,令人聞之心酸。
如此一來,少康帝反倒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場麵一時陷入極度的尷尬之中。
“你好好說,到底是為了什麽?先不要哭了,瞧瞧你如今這副模樣,都這麽大歲數的人了,搞得好像朕欺負了你似的。
朕與諸位大學士在此商議的可是如何給你加官晉爵,而非降你的官職。”皇帝皺起眉頭,語氣略微加重地說道。
賈赦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激動的情緒,緩緩開口道:“多謝皇上、王爺以及各位老大人對微臣的厚愛。
既然如此,那微臣便從頭說起吧,待微臣講完之後,相信諸位便能明白其中緣由了。
想當年,微臣自小便是在祖父母的極度寵溺之下成長起來的,以至於人至中年依舊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子弟。
整日裏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然而,命運總是充滿變數。
直至有一日,微臣因酗酒過度竟昏死過去。
就在那場昏迷之中,微臣仿佛置身於一場奇異的夢境當中,目睹了諸多稀奇古怪之事……
待到後來參與緬甸戰事之時,微臣方才靜下心來細細思量。
迴想起當初,微臣僅僅隻是憑著那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所見所聞,便貿然率領數萬將士奔赴沙場,甚至還將自家的孩子也一同卷入了這場生死未卜的戰局之中。
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個年輕鮮活的生命在眼前消逝,微臣這才如夢初醒般深刻地認識到——戰爭絕非兒戲!而微臣這樣一個對兵法一竅不通之人,當時所為簡直就是在草菅人命啊!”說到此處,賈赦不禁悲從中來,眼眶再次濕潤了。
“那些孩子們個個可都是好孩子啊!十幾年來,我含辛茹苦將他們撫養長大,可不是為了讓自己隨意去糟蹋他們的呀!”賈赦一臉痛心地說道。
然而,少康帝卻突然發問:“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要向朕提議開啟更多的戰爭呢?”
隻見賈赦深吸一口氣,緩緩答道:“陛下,此事其實並不矛盾。
開啟更多的戰爭,乃是為了咱們的子孫後代著想啊!況且微臣並不會親自帶兵出征,朝中能征善戰、精通兵法之人多如牛毛。”
聽聞此言,在場眾人皆是露出一副奇怪的表情,紛紛交頭接耳起來。其中一人更是忍不住高聲道:“哼!你說你不會帶兵,可當年是誰在戰場上殺得草原上的韃子不敢再犯邊境,又是誰將緬甸國殺成了一片白地?”
麵對眾人的質疑,少康帝倒是顯得頗為淡定,他微微頷首,開口說道:“諸位莫要忘了,賈家向來以忠烈聞名於世。
雖說族中或許也有些紈絝子弟,但偌大一個家族,又豈能沒有幾個不成器的後生?賈愛卿此番功績,朕銘記於心。
至於你的辭呈嘛……朕是萬萬不會批準的。”
賈赦一聽,頓時心急如焚,連忙拱手作揖,急切地說道:“皇上……”
少康帝卻是打斷道:“你先聽朕說完,你在夢中所見也罷,還是你自己的真才實學也罷,朕都不在意,隻要你的建議對國家有用就行。
事實證明你的策略都是成功的,所以說不能讓你直接走人,你要繼續把你的東西貢獻出來,你不想再去打仗那就換別人去就行了,根本沒必要自己辭呈。
朕也覺得大學士的提議很好,之後你就入軍機處,協助大學士和朕處理朝政,主要是你腦子裏的點子都貢獻出來才是正理。”
幾個大學士立馬表示,“皇上說的對,也不要你來我軍機處坐班,我們也隻要你的點子,剩下的我們幾個老骨頭都可以搞定。”
賈赦隻覺得自己的腦子已經完全跟不上這些人的思維節奏了,他被這一連串的事情弄得暈頭轉向,一時之間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此刻若是再開口拒絕,恐怕會惹得眾人不悅,於是他遲疑地問道:“真的……真的可以這樣嗎?”
少康帝眼見賈赦的態度有所鬆動,當即拍板決定道:“那就這麽定了!賈赦即日起進入軍機處參與政事,你的主要職責便是向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大人提供寶貴意見,待我們共同商討之後再予以施行。
好了,幾位愛卿暫且先行退下吧!朕還有些私事要與賈赦單獨商談。”
待到幾位老大人紛紛離去後,殿內隻剩下少康帝、宸親王以及賈赦三人。
少康帝麵色凝重地看向賈赦,緩緩開口說道:“實不相瞞,此事乃是出於朕的一點私心。
在此次戰報之中,有一處疑點令朕始終百思不得其解——當我方軍隊被困於那天坑之中,糧草斷絕,毫無食物來源之際,究竟是如何能夠在短短數日後展開反攻,並取得最終勝利的呢?”
說罷,少康帝與宸親王二人皆目光灼灼地緊盯著賈赦,似乎想要從他的臉上看出些許端倪。
賈赦心中猛地一驚,但事已至此,他深知自己無法迴避這個問題,隻得硬著頭皮答道:“迴陛下,其實此事說來也並無特別之處。
隻是當年家父曾因一次重傷險些喪命,家母心急如焚,四處奔走求醫問藥。
就在那尋醫途中,竟偶遇了一僧一道。那僧人頭上生滿癩痢,模樣甚是怪異;而那道士則是個跛足之人,行走起來略有不便。
聽了我母親訴說,有感於我父親功績,賜了一丸藥,可是拿迴藥丸後我父親卻挺了過來,就把這丸藥留了下來,我繼承爵位後就傳給了我,這次去也是為了以防萬一就隨身帶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