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琉璃製品爛大街
大明:八字不硬,開局辭官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琉璃製品,究竟能不能成為爛大街的東西,這要看朱元璋的決定。
至少目前決定,不是爛大街的東西。
玻璃窗戶也就算了,玻璃杯,玻璃碗,甚至還有些玻璃盤子,毛壤已經徹徹底底的麻了。
一頓飯的功夫,毛壤已經將消息,上報到了朱元璋那裏。
琉璃製品爛大街?
朱元璋“騰”的起身,在禦書房來迴走,不僅將太子朱標找來,朱棣也被招過來。
宰相胡惟庸也被朱元璋一道聖旨,從京城第一酒樓起了身。
“參見陛下!”
胡惟庸在看到那些琉璃製品之後,多多少少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
朱棣和朱標各自忙著政務,關注不多。
劉伯溫卻因為徐達的關係,猜到了一些。
因此,胡惟庸來了之後,朱元璋直接擺手問:“兩位愛卿,也都是從京城第一酒樓迴來的吧?”
“玻璃窗看到了吧?那些玻璃杯之類的,應該也看到了吧?”
胡惟庸還未開口,劉伯溫小心道:“啟奏陛下,京城第一酒樓和萬德福,全部用上了玻璃窗。”
“另京城第一酒樓喝水的陶瓷杯,換成了玻璃水杯,部分餐碗,也是玻璃製品,晶瑩透亮,煞是吸引人。”
朱元璋點頭,又問:“兩位愛卿,對任以虛此舉,有何看法?”
朱元璋的問話,不僅讓胡惟庸內心有些錯亂,就是朱標和朱棣也是心中一緊。
這就開始,是不是太早了?
莫非任以虛得了父皇的命令?
劉伯溫小心翼翼迴道:“陛下,任以虛此舉可能會影響到,琉璃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價格更會因此下降。”
“有些勳貴或許無法接受,會因此而引起一定的騷亂。”
劉伯溫可謂是,盡力提醒,但是他發現,朱元璋的神色,並未發生變化。
更加的謹慎了,陛下竟然是要動手了,這是機會!
因為競爭宰相一事,朱元璋疏遠了劉伯溫。
胡惟庸上位後,劉伯溫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現在急需機會來證明,他的忠心。
劉伯溫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拱手道:“陛下,任以虛此舉,雖然忽然引起一定的騷亂,但是對百姓和朝廷來講,卻是莫大的好事。”
“哦?”
朱元璋就是在等這句話,立刻問:“愛卿,何出此言?”
既然已經決定,劉伯溫就一條道走到黑。
“啟奏陛下!琉璃的鍛造術,為外邦人所擁有,我朝雖然也有,但是從工藝和質量上來講,不如外邦人的,而且量太少。”
“因此,琉璃製品的價格居高不下,被一些無良的商人炒成了天價!”
劉伯溫憤怒道:“任以虛此舉,一招打破外邦人的技術封鎖,量大還便宜,從根本上杜絕了,無良商人想要借機,炒作的源頭!實為大善!”
胡惟庸想阻止,都阻止不了,而且他很清,楚朱元璋的想法。
肯定會想盡辦法,讓琉璃,成為爛大街的東西,再也賣不上價格!
這是朱元璋對他們出手的第一招,打破壟斷,打破技術封鎖。
胡惟庸絕對不會再允許,琉璃也成為,爛大街的東西。
但是,胡惟庸不敢在此時開口,朱元璋虎視眈眈,劉伯溫高唱任以虛的功勞。
就連太子殿下朱標和燕王朱棣,都十分讚同,胡惟庸若是在此時唱反調,恐怕會被這幾人給撕了。
胡惟庸不在這上麵找補,而是在離宮之後,立刻聯係自己的派係,準備朝會時上奏。
京城第一酒樓第一天再開業,引來無數的食客。
而這些食客的目標,除了菜品,就是晶瑩透亮的水杯,和能看到外麵的玻璃窗。
因此,這一天,京城第一酒樓的菜品,銷量驚人,跑堂的小二差點跑斷了腿。
所有的菜品全部賣光,食客還在排隊,欒彬隻能向食客道歉,讓改日再來!
食客依依不舍的離開,欒彬關了門,開始點銀子。
發現第一天淨利潤,比以前高出一倍,不用說,一半的功勞,都在這玻璃製品上麵。
在開業前三天,天天爆滿,到了晚上更是人山人海,排隊的都在外麵等著。
好在任以虛提前做出安排,外麵排隊等著的也能坐下來喝杯水,吃了瓜子之類的零食。
三天過後,食客有所減少,但是仍舊是爆滿的狀態,持續了半個月之久才恢複正常,卻也比往常的流量,要多出來一半。
這半個月的時間,任以虛也沒有閑著。
多建了幾個窯,培養了更多的工匠,玻璃製品的產量,一天天加大,源源不斷的運到了內務府。
民間,因為任以虛的京城第一酒樓,和萬德福的玻璃窗,等玻璃製品,掀起了一陣琉璃熱。
琉璃製品的價格,一度攀升到,普通百姓無法企及的地步,停止不動。
朝堂上,朱元璋狠狠地將奏折,砸在了禮部郎中的臉上:“這就是你們的辦法?”
“琉璃製品的價格,居高不下,這跟任以虛有關?”
“讓他把食肆砸了重裝,你們的臉真大,真敢說!”
朱元璋都被氣笑了,這些廢物就知道討好外邦人,竟然利用外邦人來打壓自己人,簡直可笑至極!
更搞笑的是,這些人居然認為是,任以虛擾亂了市場!
殺人誅心,朱元璋砍人的心都有了!
朱元璋在朝堂上大發君威,卻仍然擋不住,被眼前利益迷糊了雙眼的官員。
有些人甚至懷疑,任以虛是偷了外邦人的方子,才研究出來那些,不精致的琉璃製品。
流言一路高歌,到了任以虛的耳朵裏。
任以虛也不生氣,立刻建議朱元璋,可以把內務府的那些玻璃製品,拿出去賣,價格卻低了很多。
任以虛出手,內務府的玻璃製品,剛剛擺出來,立刻就有人問價。
一聽價格,簡直像發現了寶藏一般,要十套八套的買迴去,被內務府派來的官員阻止了。
任以虛做出規定,每家每戶限製買一套,並向百姓保證,價格會更加優惠。
百姓購買力驚人,積累了半個月的玻璃製品,在一天之內,被百姓搶購一空。
沒搶到的百姓得了信兒,後麵還有,才逐漸散去。
至少目前決定,不是爛大街的東西。
玻璃窗戶也就算了,玻璃杯,玻璃碗,甚至還有些玻璃盤子,毛壤已經徹徹底底的麻了。
一頓飯的功夫,毛壤已經將消息,上報到了朱元璋那裏。
琉璃製品爛大街?
朱元璋“騰”的起身,在禦書房來迴走,不僅將太子朱標找來,朱棣也被招過來。
宰相胡惟庸也被朱元璋一道聖旨,從京城第一酒樓起了身。
“參見陛下!”
胡惟庸在看到那些琉璃製品之後,多多少少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
朱棣和朱標各自忙著政務,關注不多。
劉伯溫卻因為徐達的關係,猜到了一些。
因此,胡惟庸來了之後,朱元璋直接擺手問:“兩位愛卿,也都是從京城第一酒樓迴來的吧?”
“玻璃窗看到了吧?那些玻璃杯之類的,應該也看到了吧?”
胡惟庸還未開口,劉伯溫小心道:“啟奏陛下,京城第一酒樓和萬德福,全部用上了玻璃窗。”
“另京城第一酒樓喝水的陶瓷杯,換成了玻璃水杯,部分餐碗,也是玻璃製品,晶瑩透亮,煞是吸引人。”
朱元璋點頭,又問:“兩位愛卿,對任以虛此舉,有何看法?”
朱元璋的問話,不僅讓胡惟庸內心有些錯亂,就是朱標和朱棣也是心中一緊。
這就開始,是不是太早了?
莫非任以虛得了父皇的命令?
劉伯溫小心翼翼迴道:“陛下,任以虛此舉可能會影響到,琉璃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價格更會因此下降。”
“有些勳貴或許無法接受,會因此而引起一定的騷亂。”
劉伯溫可謂是,盡力提醒,但是他發現,朱元璋的神色,並未發生變化。
更加的謹慎了,陛下竟然是要動手了,這是機會!
因為競爭宰相一事,朱元璋疏遠了劉伯溫。
胡惟庸上位後,劉伯溫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現在急需機會來證明,他的忠心。
劉伯溫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拱手道:“陛下,任以虛此舉,雖然忽然引起一定的騷亂,但是對百姓和朝廷來講,卻是莫大的好事。”
“哦?”
朱元璋就是在等這句話,立刻問:“愛卿,何出此言?”
既然已經決定,劉伯溫就一條道走到黑。
“啟奏陛下!琉璃的鍛造術,為外邦人所擁有,我朝雖然也有,但是從工藝和質量上來講,不如外邦人的,而且量太少。”
“因此,琉璃製品的價格居高不下,被一些無良的商人炒成了天價!”
劉伯溫憤怒道:“任以虛此舉,一招打破外邦人的技術封鎖,量大還便宜,從根本上杜絕了,無良商人想要借機,炒作的源頭!實為大善!”
胡惟庸想阻止,都阻止不了,而且他很清,楚朱元璋的想法。
肯定會想盡辦法,讓琉璃,成為爛大街的東西,再也賣不上價格!
這是朱元璋對他們出手的第一招,打破壟斷,打破技術封鎖。
胡惟庸絕對不會再允許,琉璃也成為,爛大街的東西。
但是,胡惟庸不敢在此時開口,朱元璋虎視眈眈,劉伯溫高唱任以虛的功勞。
就連太子殿下朱標和燕王朱棣,都十分讚同,胡惟庸若是在此時唱反調,恐怕會被這幾人給撕了。
胡惟庸不在這上麵找補,而是在離宮之後,立刻聯係自己的派係,準備朝會時上奏。
京城第一酒樓第一天再開業,引來無數的食客。
而這些食客的目標,除了菜品,就是晶瑩透亮的水杯,和能看到外麵的玻璃窗。
因此,這一天,京城第一酒樓的菜品,銷量驚人,跑堂的小二差點跑斷了腿。
所有的菜品全部賣光,食客還在排隊,欒彬隻能向食客道歉,讓改日再來!
食客依依不舍的離開,欒彬關了門,開始點銀子。
發現第一天淨利潤,比以前高出一倍,不用說,一半的功勞,都在這玻璃製品上麵。
在開業前三天,天天爆滿,到了晚上更是人山人海,排隊的都在外麵等著。
好在任以虛提前做出安排,外麵排隊等著的也能坐下來喝杯水,吃了瓜子之類的零食。
三天過後,食客有所減少,但是仍舊是爆滿的狀態,持續了半個月之久才恢複正常,卻也比往常的流量,要多出來一半。
這半個月的時間,任以虛也沒有閑著。
多建了幾個窯,培養了更多的工匠,玻璃製品的產量,一天天加大,源源不斷的運到了內務府。
民間,因為任以虛的京城第一酒樓,和萬德福的玻璃窗,等玻璃製品,掀起了一陣琉璃熱。
琉璃製品的價格,一度攀升到,普通百姓無法企及的地步,停止不動。
朝堂上,朱元璋狠狠地將奏折,砸在了禮部郎中的臉上:“這就是你們的辦法?”
“琉璃製品的價格,居高不下,這跟任以虛有關?”
“讓他把食肆砸了重裝,你們的臉真大,真敢說!”
朱元璋都被氣笑了,這些廢物就知道討好外邦人,竟然利用外邦人來打壓自己人,簡直可笑至極!
更搞笑的是,這些人居然認為是,任以虛擾亂了市場!
殺人誅心,朱元璋砍人的心都有了!
朱元璋在朝堂上大發君威,卻仍然擋不住,被眼前利益迷糊了雙眼的官員。
有些人甚至懷疑,任以虛是偷了外邦人的方子,才研究出來那些,不精致的琉璃製品。
流言一路高歌,到了任以虛的耳朵裏。
任以虛也不生氣,立刻建議朱元璋,可以把內務府的那些玻璃製品,拿出去賣,價格卻低了很多。
任以虛出手,內務府的玻璃製品,剛剛擺出來,立刻就有人問價。
一聽價格,簡直像發現了寶藏一般,要十套八套的買迴去,被內務府派來的官員阻止了。
任以虛做出規定,每家每戶限製買一套,並向百姓保證,價格會更加優惠。
百姓購買力驚人,積累了半個月的玻璃製品,在一天之內,被百姓搶購一空。
沒搶到的百姓得了信兒,後麵還有,才逐漸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