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歸來
錯認表兄,萬千嬌寵來 作者:多吃幾頓沒事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人在書房之中忙碌了整整一下午,直至晚膳時分才將諸事忙完。
恰在此時,陶清婉與方明修一同歸來。
陶宏遠陪著鍾雲溪去更換一件厚些的衣服,廳中便隻剩下陶久喜、陶清婉與方明修三人。陶
久喜見狀,心中已然明白,此前陶清婉是錯怪了方明修,他根本未曾背叛自家。
於是,陶久喜看著方明修滿臉疲憊,忍不住開口問道:“探花郎,這是怎麽了?瞧你近來似乎過得很不如意呀。”
方明修苦著臉應道:“嗯,確實不順。”
這時,陶清婉接過話頭說道:“他拒絕了宋姑娘的示好,之後在翰林院便一直遭受排擠。又因尋不到我們一家,便去尋了陛下,可陛下也隻說此事與他無關。在翰林院被排擠之後,宋姑娘還曾再度找到他,結果他依舊拒絕了。如今,他一人要做著三個人的活兒,還時常被人欺負。”
陶久喜看著可憐兮兮的方明修,心中滿是同情。
安慰道:“再忍忍吧,父親過兩日便要上朝了。”
陶久喜心想,待父親上朝之後,翰林院的人即便不看陶宏遠的麵子,也得看沈之翌的麵子,想來便不會再為難方明修了。
方明修卻擺了擺手,說道:“無事,你們能平安迴來便好。安平縣主,你近來可還好?”
陶久喜笑著迴應道:“如今可不能再叫我安平縣主啦,得稱我安平郡主了!過幾日,我便去求陛下,讓你隨我一同忙活育嬰堂的事兒,這樣你也不用在翰林院被欺負了。”
“郡主?”
“是呀,今日陛下親封的。”
“恭喜安平郡主。”方明修趕緊道賀。
陶清婉聽聞此言,不禁興奮地問道:“昨日起草的方案有用?”
陶久喜點頭答道:“嗯,陛下已然認可,多虧了姐姐辛苦為我書寫。”
陶清婉聽聞,不禁歡唿道:“太好了!”
此時,陶久喜忽然想起了半年前一同入獄的趙慕兒一家,便開口問道:“去年與我們一同入獄的趙家,你可知道後來如何了?”
方明修應道:“趙家與禦史中丞孫大人那兩家,入獄之後,雖未查出與叛國案有牽連,但卻查出他們暗中勾結、中飽私囊,諸多髒事被一一查出,如今已然被罷了官,家產也被沒收,兩家之人皆被流放了。”
陶久喜聞言,點了點頭,她還以為,那兩家也是被冤枉的。
方明修神色坦然,眼眸中透著一抹不容置疑的篤定,揚聲說道:“我可以向你保證,在你家書房,我可從未放置過任何東西,自始至終,都與我毫無幹係。”
話說到此處,他眼角的餘光看似不經意地朝身旁的陶清婉掃了過去,那眼神裏,藏著幾分委屈,還有些許嗔怪之意。
陶清婉被這目光一觸,頓覺臉上熱意泛起,雙頰瞬間染上了一抹羞怯的紅暈。
迴想起今日兩人碰麵之際,內心糾結許久的疑慮終究是壓不住,她還是鼓起勇氣,將心底的懷疑問出了口,此刻見他這副模樣,更是覺得難為情。
陶久喜在一旁將兩人這番微妙的互動瞧得真切,瞧著他們這帶著點小別扭又滿是在意的樣子,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揚,笑意怎麽也藏不住,隻覺得這二人之間的相處實在有趣。
“在我家書房放置那些偽造信件的幕後黑手,你也知曉是何人?”陶久喜問道。
“於一個月前,已經查出,眼下滿朝皆知,是趙太尉派人所為。此事絕非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早在你家著手裝修府邸之時,他們便暗中布局,處心積慮設計了一切,所以才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弄出一個帶有暗格的櫃子安置在陶大人的書房當中,作為藏匿偽證、栽贓嫁禍的工具。如今,趙太尉一家已是深陷囹圄,正關押在獄中,隻等朝廷發落了。”
說到此處,方明修像是想起了什麽,神色忽然一黯,語調也變得哀怨起來,抬手撫了撫胸口,故作傷心地長歎一聲,“哎,我本是一心向著你們,日日夜夜滿心牽掛、苦苦思念,不曾想,竟一直被當成了內奸,當真是冤屈啊!”
陶清婉見他這般模樣,心一下子就揪了起來,也顧不上什麽矜持,忙不迭地伸手抓住方明修的袖口,輕輕搖晃著,連聲音都帶上了幾分軟糯的哀求意味:“咱們不是在下午就已經說好了嘛,你答應過不生氣的呀,可不許再提這茬,這般計較,可不像你啦。”
方明修本就是佯裝生氣,不過是想逗逗她,見她這般撒嬌賣俏,軟語央求,心都化了,哪裏還繃得住。
“好好好,我也就是隨口一說,逗逗你罷了,往後啊,可莫要再無端懷疑我了。”
-------
在之後的日子裏,陶久喜每日都投身於育嬰堂的改革事宜之中,因著忙碌,日子便好似那離弦之箭,過得飛快。
而時不時從朝堂傳來的捷報,支撐著陶久喜的每一天。
那兩封沈之翌寄來的信,被陶久喜翻來覆去地看了又看,隻是偶爾她也會忍不住胡思亂想,擔心沈之翌在迴來的路上會不會帶迴一個路邊救下的女子,每每想到此處,她的心中便會生出些許不安。
待陶宏遠重新迴歸朝堂之後,朝中對方明修的排擠也漸漸有所減輕。
方明修終於得以喘息,憑借自身的才學做出了不少成績,在朝堂之上也再無人敢隨意排擠他了。
後來,方明修終於鼓起勇氣,登門向陶宏遠求娶陶清婉。
陶宏遠欣然應允,不久之後,兩人便喜結連理。
方明修的婚禮雖說算不上盛大奢華,但他也竭盡了自己所能,而陶清婉本就並非那種喜好攀比之人,能夠與方明修攜手,她已然心滿意足。
陶久喜本欲將“仙品齋”送給陶清婉做嫁妝,卻被陶清婉婉言拒絕,最終陶久喜買了別的兩個鋪子送給她。
因著鍾雲溪懷有身孕,這些事宜便皆是由陶久喜一手操辦。
在陶清婉的婚宴之上,陶久喜遇見了許多熟人,此次在眾人麵前,她再也不是因著沈之翌才受到關注,甚至還有不少不認識的人前來與她搭話。
曾經那些欺負她的人,如今也都不見了蹤影。
一切都在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隻是偏偏沈之翌卻不在身邊。
期間,沈凝秋曾親手做了幾次吃食送給陶久喜,陶久喜也隻是客客氣氣地收下,並未有過多的親近之舉。
有一次,陶久喜在外麵偶然遇見白氏與沈木雅,兩人一見到她,知曉她如今已是郡主,趕忙行禮之後便匆匆跑開,生怕再被陶久喜收拾。
時光宛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不知不覺間,又逢秋日。
這日,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朝廷大軍於妙香國之戰大獲全勝,已然凱旋,不日便將班師迴朝。
那漫長的烽火硝煙,終是在歲月長河裏落下帷幕,化作京城百姓口中的一段傳奇,可於陶久喜而言,這一年的日日夜夜,皆是望眼欲穿的煎熬。
陶府依舊是往昔模樣,朱門綺戶間藏著獨屬於她的悠悠情思。
今夜,萬籟俱寂之時,一位“不速之客”悄然翻上了陶府的屋簷,熟稔地避開護衛、家丁,徑直朝著那心心念念的方向而去。
陶久喜的房門,在夜闌人靜的後半夜,被輕輕推開,發出極細微的“吱呀”聲響。
似是心有靈犀,原本淺眠的她瞬間驚醒,猛地坐起身來。
屋內一片昏暗,可她卻毫無懼意,相反,心口湧動的皆是難以言喻的期待與欣喜。
這些日子,她每夜皆懷著這般期待入眠,盼著那個熟悉身影能在夜半推門而入。
“阿翌!”她脫口而出,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帶著積攢了一年的思念與牽掛,打破了夜的靜謐。
沈之翌身形一僵,立在門口,歉意說道:“是我不好,我聲音大了些,竟把你吵醒啦?”
陶久喜聽聞那熟悉的聲線,她眼眶一熱,淚水不受控製地奪眶而出,簌簌滾落,打濕了麵龐。
屋內昏暗無光,沈之翌瞧不見她滿臉淚痕,卻敏銳察覺到她的異樣。
不及多想,他趕忙卸去身上那身冰冷堅硬、沾滿征塵的鎧甲,他怕鎧甲的硬朗邊角磕碰到她分毫。待鎧甲落地,他一個箭步上前,將陶久喜緊緊擁入懷中,似要把這一年的分離、思念與牽掛,皆揉進這一個擁抱裏。
“怎麽還哭了?可是想我想得緊了?”
沈之翌下巴輕抵著她的發頂,喃喃低語,手臂收得更緊,似要把她嵌入自己生命裏。
恰在此時,陶清婉與方明修一同歸來。
陶宏遠陪著鍾雲溪去更換一件厚些的衣服,廳中便隻剩下陶久喜、陶清婉與方明修三人。陶
久喜見狀,心中已然明白,此前陶清婉是錯怪了方明修,他根本未曾背叛自家。
於是,陶久喜看著方明修滿臉疲憊,忍不住開口問道:“探花郎,這是怎麽了?瞧你近來似乎過得很不如意呀。”
方明修苦著臉應道:“嗯,確實不順。”
這時,陶清婉接過話頭說道:“他拒絕了宋姑娘的示好,之後在翰林院便一直遭受排擠。又因尋不到我們一家,便去尋了陛下,可陛下也隻說此事與他無關。在翰林院被排擠之後,宋姑娘還曾再度找到他,結果他依舊拒絕了。如今,他一人要做著三個人的活兒,還時常被人欺負。”
陶久喜看著可憐兮兮的方明修,心中滿是同情。
安慰道:“再忍忍吧,父親過兩日便要上朝了。”
陶久喜心想,待父親上朝之後,翰林院的人即便不看陶宏遠的麵子,也得看沈之翌的麵子,想來便不會再為難方明修了。
方明修卻擺了擺手,說道:“無事,你們能平安迴來便好。安平縣主,你近來可還好?”
陶久喜笑著迴應道:“如今可不能再叫我安平縣主啦,得稱我安平郡主了!過幾日,我便去求陛下,讓你隨我一同忙活育嬰堂的事兒,這樣你也不用在翰林院被欺負了。”
“郡主?”
“是呀,今日陛下親封的。”
“恭喜安平郡主。”方明修趕緊道賀。
陶清婉聽聞此言,不禁興奮地問道:“昨日起草的方案有用?”
陶久喜點頭答道:“嗯,陛下已然認可,多虧了姐姐辛苦為我書寫。”
陶清婉聽聞,不禁歡唿道:“太好了!”
此時,陶久喜忽然想起了半年前一同入獄的趙慕兒一家,便開口問道:“去年與我們一同入獄的趙家,你可知道後來如何了?”
方明修應道:“趙家與禦史中丞孫大人那兩家,入獄之後,雖未查出與叛國案有牽連,但卻查出他們暗中勾結、中飽私囊,諸多髒事被一一查出,如今已然被罷了官,家產也被沒收,兩家之人皆被流放了。”
陶久喜聞言,點了點頭,她還以為,那兩家也是被冤枉的。
方明修神色坦然,眼眸中透著一抹不容置疑的篤定,揚聲說道:“我可以向你保證,在你家書房,我可從未放置過任何東西,自始至終,都與我毫無幹係。”
話說到此處,他眼角的餘光看似不經意地朝身旁的陶清婉掃了過去,那眼神裏,藏著幾分委屈,還有些許嗔怪之意。
陶清婉被這目光一觸,頓覺臉上熱意泛起,雙頰瞬間染上了一抹羞怯的紅暈。
迴想起今日兩人碰麵之際,內心糾結許久的疑慮終究是壓不住,她還是鼓起勇氣,將心底的懷疑問出了口,此刻見他這副模樣,更是覺得難為情。
陶久喜在一旁將兩人這番微妙的互動瞧得真切,瞧著他們這帶著點小別扭又滿是在意的樣子,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揚,笑意怎麽也藏不住,隻覺得這二人之間的相處實在有趣。
“在我家書房放置那些偽造信件的幕後黑手,你也知曉是何人?”陶久喜問道。
“於一個月前,已經查出,眼下滿朝皆知,是趙太尉派人所為。此事絕非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早在你家著手裝修府邸之時,他們便暗中布局,處心積慮設計了一切,所以才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弄出一個帶有暗格的櫃子安置在陶大人的書房當中,作為藏匿偽證、栽贓嫁禍的工具。如今,趙太尉一家已是深陷囹圄,正關押在獄中,隻等朝廷發落了。”
說到此處,方明修像是想起了什麽,神色忽然一黯,語調也變得哀怨起來,抬手撫了撫胸口,故作傷心地長歎一聲,“哎,我本是一心向著你們,日日夜夜滿心牽掛、苦苦思念,不曾想,竟一直被當成了內奸,當真是冤屈啊!”
陶清婉見他這般模樣,心一下子就揪了起來,也顧不上什麽矜持,忙不迭地伸手抓住方明修的袖口,輕輕搖晃著,連聲音都帶上了幾分軟糯的哀求意味:“咱們不是在下午就已經說好了嘛,你答應過不生氣的呀,可不許再提這茬,這般計較,可不像你啦。”
方明修本就是佯裝生氣,不過是想逗逗她,見她這般撒嬌賣俏,軟語央求,心都化了,哪裏還繃得住。
“好好好,我也就是隨口一說,逗逗你罷了,往後啊,可莫要再無端懷疑我了。”
-------
在之後的日子裏,陶久喜每日都投身於育嬰堂的改革事宜之中,因著忙碌,日子便好似那離弦之箭,過得飛快。
而時不時從朝堂傳來的捷報,支撐著陶久喜的每一天。
那兩封沈之翌寄來的信,被陶久喜翻來覆去地看了又看,隻是偶爾她也會忍不住胡思亂想,擔心沈之翌在迴來的路上會不會帶迴一個路邊救下的女子,每每想到此處,她的心中便會生出些許不安。
待陶宏遠重新迴歸朝堂之後,朝中對方明修的排擠也漸漸有所減輕。
方明修終於得以喘息,憑借自身的才學做出了不少成績,在朝堂之上也再無人敢隨意排擠他了。
後來,方明修終於鼓起勇氣,登門向陶宏遠求娶陶清婉。
陶宏遠欣然應允,不久之後,兩人便喜結連理。
方明修的婚禮雖說算不上盛大奢華,但他也竭盡了自己所能,而陶清婉本就並非那種喜好攀比之人,能夠與方明修攜手,她已然心滿意足。
陶久喜本欲將“仙品齋”送給陶清婉做嫁妝,卻被陶清婉婉言拒絕,最終陶久喜買了別的兩個鋪子送給她。
因著鍾雲溪懷有身孕,這些事宜便皆是由陶久喜一手操辦。
在陶清婉的婚宴之上,陶久喜遇見了許多熟人,此次在眾人麵前,她再也不是因著沈之翌才受到關注,甚至還有不少不認識的人前來與她搭話。
曾經那些欺負她的人,如今也都不見了蹤影。
一切都在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隻是偏偏沈之翌卻不在身邊。
期間,沈凝秋曾親手做了幾次吃食送給陶久喜,陶久喜也隻是客客氣氣地收下,並未有過多的親近之舉。
有一次,陶久喜在外麵偶然遇見白氏與沈木雅,兩人一見到她,知曉她如今已是郡主,趕忙行禮之後便匆匆跑開,生怕再被陶久喜收拾。
時光宛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不知不覺間,又逢秋日。
這日,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朝廷大軍於妙香國之戰大獲全勝,已然凱旋,不日便將班師迴朝。
那漫長的烽火硝煙,終是在歲月長河裏落下帷幕,化作京城百姓口中的一段傳奇,可於陶久喜而言,這一年的日日夜夜,皆是望眼欲穿的煎熬。
陶府依舊是往昔模樣,朱門綺戶間藏著獨屬於她的悠悠情思。
今夜,萬籟俱寂之時,一位“不速之客”悄然翻上了陶府的屋簷,熟稔地避開護衛、家丁,徑直朝著那心心念念的方向而去。
陶久喜的房門,在夜闌人靜的後半夜,被輕輕推開,發出極細微的“吱呀”聲響。
似是心有靈犀,原本淺眠的她瞬間驚醒,猛地坐起身來。
屋內一片昏暗,可她卻毫無懼意,相反,心口湧動的皆是難以言喻的期待與欣喜。
這些日子,她每夜皆懷著這般期待入眠,盼著那個熟悉身影能在夜半推門而入。
“阿翌!”她脫口而出,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帶著積攢了一年的思念與牽掛,打破了夜的靜謐。
沈之翌身形一僵,立在門口,歉意說道:“是我不好,我聲音大了些,竟把你吵醒啦?”
陶久喜聽聞那熟悉的聲線,她眼眶一熱,淚水不受控製地奪眶而出,簌簌滾落,打濕了麵龐。
屋內昏暗無光,沈之翌瞧不見她滿臉淚痕,卻敏銳察覺到她的異樣。
不及多想,他趕忙卸去身上那身冰冷堅硬、沾滿征塵的鎧甲,他怕鎧甲的硬朗邊角磕碰到她分毫。待鎧甲落地,他一個箭步上前,將陶久喜緊緊擁入懷中,似要把這一年的分離、思念與牽掛,皆揉進這一個擁抱裏。
“怎麽還哭了?可是想我想得緊了?”
沈之翌下巴輕抵著她的發頂,喃喃低語,手臂收得更緊,似要把她嵌入自己生命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