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州南城,文武大臣匯聚一堂,對淩坤進行了毫不留(qing)麵的口誅筆伐。眼看皇上就要親手斬殺了蕭太後,為什麽要突然叫停?蕭太後一死,遼軍便是一盤散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就這樣被你親手葬送。


    趙恆也感到非常遺憾,歎息道:“淩(ài)卿,你為什麽要朕停下來,你到底有什麽主意?”


    其實淩坤哪有什麽好主意,隻是不想與蕭然正麵對決。此刻皇上問過來,他一時之間犯了難,說實話是絕不可能的,宋朝上下會活活吃了他,於是搓搓手裝模作樣道:“臣覺得,此刻應該與遼國議和才是上策。”


    “什麽,現在議和?”趙恆驚奇地問道。


    “放(pi)——胡扯——”寇準大怒,跳出來指著淩坤大罵:“淩坤,皇上不遠千裏把你請迴來是叫你打仗的,不是議和的,要議和,我們早就議了,還用得著你嗎?我真是看錯了人。”


    “對呀,我朝眼看占了優勢,不出意外定能將遼軍徹底剿滅,此時議和,不知道大將軍是何居心?”高瓊也怒喝道。


    的確,此時議和,連那些一直主張議和的陳堯叟等人也有些想不通呢。


    不過,淩坤到了這個地步,也隻能硬著頭皮往下頂了。於是抬起頭朗聲說道:“皇上,各位大人,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遼國大軍與我們不相上下,如果我們非要在這裏剿滅遼國,那隻能將四十萬遼軍(bi)成瘋狗。到時候就算我們兩麵夾擊,將遼軍全部殲滅,但是你們可想過,那時我們自己還能留下多少人?”


    寇準怒道:“那又怎樣,從軍上陣,就該衛國殺敵,就算馬革裹屍也在所不辭,何曾見過你這般貪生怕死的將軍?”


    “寇大人,就算我淩坤馬革裹屍了,前線將士們也如你所願與遼國同歸於盡了,那麽請問,朝廷實力急劇下降,如果此時有人乘機造反,或邊陲外族乘機叛亂,寇大人可以為皇上分憂嗎?”淩坤不客氣地反擊道。


    “你——”寇準一時語塞,氣道:“你這是胡說八道。”


    趙恆聽聞淩坤的話心裏一動,遲疑道:“淩(ài)卿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我們也不能為了遼國拚光了家底。”


    趙恆此言一出,陳堯叟也立即附和:“皇上聖明,契丹蠻夷之人,給點好處打發走了就是,沒必要傷了大宋朝的元氣。”


    於是,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不多時便分成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派是以寇準為首主戰派,一派是以陳堯叟為首的主和派。


    寇準與陳堯叟辯解了幾句,對著趙恆喊:“皇上,自古以來,主戰的都是忠臣,主和都是(jiān)臣,請萬歲明鑒,不要被(jiān)人所誤。”


    淩坤聽了這話,臉上忍不住發(rè),照這樣的說法,他就是標準的(jiān)臣一個了。而且寇準說得似乎真沒錯,縱觀中國曆史,無論出於什麽原因,主和的幾乎都被曆史冠上(jiān)臣之名。


    趙恆皺眉道:“寇(ài)卿,是你要請淩坤迴來的,為什麽現在不聽他的意見呢?”


    寇準怒道:“臣請他迴來是為了打仗,消滅契丹,永絕後患,不是要委曲求全。”


    趙恆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拍板,他也盼望建立不世之功,超過秦皇漢武唐太宗,但又怕玉石俱焚,最後連命都保不住。


    寇準見趙恆猶豫,知道他靠不住,索(xing)一轉(shēn)跪在旁邊的趙明月麵前:“長公主,您說句話,此時此刻不乘機滅了遼國,以後還有這麽好的機會嗎?”他知道,趙宋皇家無論男女,才華格局都以趙明月為翹楚,所以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她(shēn)上


    趙明月不由自主看了看淩坤,別人不知道淩坤為什麽主和,她可是一清二楚。以她和蕭然的關係,也不想這樣正麵對決。可是國家大義麵前,還想著這些私(qing)似乎有些不應該啊。


    於是,她也有些猶豫,半天說不出話來。


    趙恆自己拿不定主意,也想聽聽趙明月的意思,於是也問道:“明月,你是怎麽想的。”


    “我——”趙明月猶豫了一下,終於說道:“我也主張講和,隻是我們目前處於優勢,完全可以把控講和的主動權。”


    趙恆點點頭,又問李繼隆:“舅舅,你覺得呢?”


    李繼隆沉聲說道:“就目前的形勢而言,終歸是要談和的,否則真的會玉石俱焚,對誰都沒有好處,隻是誰先提出議和、怎麽議和是個問題。”


    趙恆忙說:“對啊,淩(ài)卿,我們首先提出議和,還能掌握主動權嗎?”


    “皇上,誰掌握主動權,與誰先提出議和沒關係。戰場上誰勝利,談判的主動權便歸誰。所以我們打也得打,和也要和,打是手段,和是目的。”


    趙恆撫掌道:“說得好啊,和平才是目的,這樣打下去,對朝廷對百姓都沒有好處,契丹若能知難而退是極好的事。”


    寇準見皇上議和之心已定,自己已經阻攔不了,但他還是不甘心,喝道:“皇上要議和也可以,但必須讓契丹人退出幽雲,這是議和的底線,否則,契丹人隨時還可以攻來,這是多少年來不可否認的共識。”


    “對,契丹人不退出幽雲,臣等便死在黃河邊。”高瓊等主戰派跪地請願。


    趙恆想了想道:“各位(ài)卿請起,你們說得對,幽雲如果能迴來,契丹之患便可永遠消除,反之我們大宋依舊隨時危險。所以此次議和,朕唯有一個原則,隻要契丹退出幽雲,其餘的什麽都可以談。”


    “吾皇萬歲、皇上聖明。”


    趙恆的表態,讓所有人都很滿意,大家歌頌一番後,由樞密院派遣一名小官員曹利用前去談和。曹利用官職雖小,但為人正直勇敢,視死如歸,一定不會將朝廷的條件打了折扣。


    另外,派個小官去談和,也表示宋朝人的底氣,你要願意談就談,不願意我們照樣會打。


    而與此同時,淩坤和李繼隆則又開始新一輪的戰略部署,準備為談判造勢助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柱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衣相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衣相卿並收藏北宋柱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