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滿朝文武已經分成主戰和主和兩派,在朝堂上展開激烈的辯論。
參知政事副宰相王欽若首先說道:“皇上,遼軍瘋狂狠辣,不計後果,如果一旦越過黃河,那後果不堪設想,微臣以為,我朝可趁此機會遷都於金陵。金陵乃曆朝古都,人傑地靈,土地肥沃,河道通暢,正是最好的建都之地。”
樞密副使陳堯叟上前一步道:“王大人言之有理,遼軍鋒芒正盛,沒必要冒險硬碰,不過遷都於金陵,微臣認為不妥。”
“不妥?”王欽若皺眉道:“以金陵為都有何不妥?那以你之見又該遷到哪裏呢?”
陳堯叟正色道:“遼軍此次傾巢出動,兇猛異常,誰都不能保證他們會打到哪裏。若遷都於金陵,遼軍攻克開封後再揮師南下怎麽辦,難道還要皇上再遷都一次嗎?”
“這個……”王欽若語塞,一時無言以對。
趙恆急著問道:“陳(ài)卿,你說遷到哪裏合適?”
“皇上,目前來看,遷往成都最合適,有劍門天險阻攔,就算神仙也過不了關。”
“不可,萬萬不可。”王欽若大聲說道:“四川剛剛平叛,誰知道還有多少餘孽在成都,此時遷都與成都,太過冒險了,陳大人,不能因為你是成都人,你就這般不負責任地勸皇上冒險啊。”
“你胡說。”陳堯叟氣得胡子抖動,跪在地上道:“皇上,臣對皇上一片忠心天地可鑒,決沒有半點私心,倒是王大人祖籍在江南,是不是如他所說……”
“陳堯叟,你不要血口噴人……,”王欽若急吼吼打斷陳堯叟的話,兩人在朝堂上激烈爭論起來。
趙恆怒喝一聲道:“別吵了,別吵了,朕又不是小孩子,怎能不知道你們的忠心。”說完向寇準問道:“寇(ài)卿,朕應當去成都還是金陵?”
寇準一直冷眼旁觀,默不作聲,就想看看這種關鍵時刻,誰會跳出來逃命。此刻見皇帝問他,便拱手說道:“皇上,
此時此刻,決不能後退逃跑,皇上一旦南下,便是放棄了北方的百姓和黃河北岸的將士,那時大宋隻會一潰千裏,瞬間落入遼國囊中。所以微臣認為,皇上非但不能南下,而且還要禦駕親征,以振軍威。”
“什麽,禦駕親征?”趙恆大吃一驚,不自覺站了起來。
王欽若在一邊連連搖頭道:“不可以,絕不可以,禦駕親征豈是兒戲,遼國如此兇猛,如何保證皇上的安全?”
“是啊,是啊,不可禦駕親征。”陳堯叟馬上附和:“先帝爺向後數次禦駕親征,雍熙北伐時中箭逃走,要不是天恩浩(dàng),後果不堪設想啊。”
趙恆聽得心驚膽戰,頭疼(yu)裂,揮手道:“散了吧散了吧,容朕仔細想想。”
大臣們跪謝皇恩,起(shēn)走出大(diàn)。寇準沒有出去,他還要繼續做趙恆的工作,王欽若和陳堯叟也沒有出去,目的沒有達到,他們也不能輕易放棄。
上書房裏,趙恆一臉冷峻,在地上來迴踱步。
寇準再次勸道:“皇上,您決不能聽那些膽小愚蠢的小人佞言,現在敵人已經近在眼前,國內民心浮動,都在看著陛下。陛下如果前進,河北諸軍就會士氣大震,戰況必將改變,隻要退後半步,就會立即土崩瓦解,全線崩潰。那時,您根本逃不到金陵的。”
王欽若和陳堯叟被寇準說成(jiān)佞膽小之人,心中氣憤,剛想辯駁,卻被趙恆攔住說道:“寇(ài)卿,不是朕膽小怕事,不肯親征,隻是遼軍如此兇猛,我方20萬大軍又被遠遠甩在定州,朕此去豈不等於送死?”
“隻要安排合理妥善,皇上一定是安全的。”
“怎麽安排,你說說。”趙恆問道。
寇準慢慢說道:“第一,命令楊延昭出雁門關,向遼國上京方向攻擊,讓他們有後顧之憂。”
“第二,命令王超的定州大陣南移,分出兵馬向大名府和澶州方向增援,緊緊揪住遼軍的尾巴。”
“第三,
遼軍(yu)到澶州過河,必先經過大名府,在大名府想辦法阻攔一下非常又必要。”
趙恆歎息一口氣說:“寇準,你又不是不知道,大名府隻有幾千人,怎麽能擋得住如狼似虎的遼軍?”
寇準微微一笑道:“皇上,此刻大名府雖然兵少將寡,但我們可以派一個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大名府,這樣才能讓河北的軍民相信,您沒有放棄他們,這樣才能為皇上親征贏取時間。”
趙恆長長舒了口氣,點點頭道:“聽你這麽一說,朕倒是安心了不少,若能如你所說,朕與遼軍對決,也未必會輸,隻是派誰去大名府呢?”
寇準一迴頭,雙眼目光炯炯,看向王欽若,此人留在皇帝(shēn)邊,隻能壞事,不如打發到前線做點好事。
王欽若見寇準看向他,嚇得渾(shēn)一哆嗦,剛想開口拒絕,但卻看到了趙恆殷切的目光。這是寇準的主意,卻也是皇上的心意。在這種關鍵時刻,能拒絕皇上嗎?當然不能。
他打落門牙隻能落盡肚子裏,裝作堅定地說:“陛下,臣願往大名府去。”
“好好好,太好了,朕就知道王(ài)卿會為朕分憂的,馬上傳旨,命王(ài)卿為欽差大臣,火速前往大名府前線主持戰事。”
王欽若咬牙切齒,懷揣聖旨快馬加鞭,晝夜不息前往大名府了。
這時,寇準又提出另一個殺手鐧:“皇上,您還有一招棋沒有用,一旦動用,便可保萬無一失。”
趙恆大喜,忙問道:“是什麽,你快說。”
“請明月長公主和淩坤迴來。”
趙恆聞言,臉色瞬間大變,一(pi)股坐在椅子上,搖頭歎息道:“這怎麽可能,叫朕怎麽麵對他們,再說他們既然已經出走,就斷然不會迴來了。”
寇準搖頭道:“皇上,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家裏的私人恩怨算得了什麽,皇上的麵子不重要,長公主也不會任由大宋消亡。”
趙恆又一次陷入了躊躇之中。
參知政事副宰相王欽若首先說道:“皇上,遼軍瘋狂狠辣,不計後果,如果一旦越過黃河,那後果不堪設想,微臣以為,我朝可趁此機會遷都於金陵。金陵乃曆朝古都,人傑地靈,土地肥沃,河道通暢,正是最好的建都之地。”
樞密副使陳堯叟上前一步道:“王大人言之有理,遼軍鋒芒正盛,沒必要冒險硬碰,不過遷都於金陵,微臣認為不妥。”
“不妥?”王欽若皺眉道:“以金陵為都有何不妥?那以你之見又該遷到哪裏呢?”
陳堯叟正色道:“遼軍此次傾巢出動,兇猛異常,誰都不能保證他們會打到哪裏。若遷都於金陵,遼軍攻克開封後再揮師南下怎麽辦,難道還要皇上再遷都一次嗎?”
“這個……”王欽若語塞,一時無言以對。
趙恆急著問道:“陳(ài)卿,你說遷到哪裏合適?”
“皇上,目前來看,遷往成都最合適,有劍門天險阻攔,就算神仙也過不了關。”
“不可,萬萬不可。”王欽若大聲說道:“四川剛剛平叛,誰知道還有多少餘孽在成都,此時遷都與成都,太過冒險了,陳大人,不能因為你是成都人,你就這般不負責任地勸皇上冒險啊。”
“你胡說。”陳堯叟氣得胡子抖動,跪在地上道:“皇上,臣對皇上一片忠心天地可鑒,決沒有半點私心,倒是王大人祖籍在江南,是不是如他所說……”
“陳堯叟,你不要血口噴人……,”王欽若急吼吼打斷陳堯叟的話,兩人在朝堂上激烈爭論起來。
趙恆怒喝一聲道:“別吵了,別吵了,朕又不是小孩子,怎能不知道你們的忠心。”說完向寇準問道:“寇(ài)卿,朕應當去成都還是金陵?”
寇準一直冷眼旁觀,默不作聲,就想看看這種關鍵時刻,誰會跳出來逃命。此刻見皇帝問他,便拱手說道:“皇上,
此時此刻,決不能後退逃跑,皇上一旦南下,便是放棄了北方的百姓和黃河北岸的將士,那時大宋隻會一潰千裏,瞬間落入遼國囊中。所以微臣認為,皇上非但不能南下,而且還要禦駕親征,以振軍威。”
“什麽,禦駕親征?”趙恆大吃一驚,不自覺站了起來。
王欽若在一邊連連搖頭道:“不可以,絕不可以,禦駕親征豈是兒戲,遼國如此兇猛,如何保證皇上的安全?”
“是啊,是啊,不可禦駕親征。”陳堯叟馬上附和:“先帝爺向後數次禦駕親征,雍熙北伐時中箭逃走,要不是天恩浩(dàng),後果不堪設想啊。”
趙恆聽得心驚膽戰,頭疼(yu)裂,揮手道:“散了吧散了吧,容朕仔細想想。”
大臣們跪謝皇恩,起(shēn)走出大(diàn)。寇準沒有出去,他還要繼續做趙恆的工作,王欽若和陳堯叟也沒有出去,目的沒有達到,他們也不能輕易放棄。
上書房裏,趙恆一臉冷峻,在地上來迴踱步。
寇準再次勸道:“皇上,您決不能聽那些膽小愚蠢的小人佞言,現在敵人已經近在眼前,國內民心浮動,都在看著陛下。陛下如果前進,河北諸軍就會士氣大震,戰況必將改變,隻要退後半步,就會立即土崩瓦解,全線崩潰。那時,您根本逃不到金陵的。”
王欽若和陳堯叟被寇準說成(jiān)佞膽小之人,心中氣憤,剛想辯駁,卻被趙恆攔住說道:“寇(ài)卿,不是朕膽小怕事,不肯親征,隻是遼軍如此兇猛,我方20萬大軍又被遠遠甩在定州,朕此去豈不等於送死?”
“隻要安排合理妥善,皇上一定是安全的。”
“怎麽安排,你說說。”趙恆問道。
寇準慢慢說道:“第一,命令楊延昭出雁門關,向遼國上京方向攻擊,讓他們有後顧之憂。”
“第二,命令王超的定州大陣南移,分出兵馬向大名府和澶州方向增援,緊緊揪住遼軍的尾巴。”
“第三,
遼軍(yu)到澶州過河,必先經過大名府,在大名府想辦法阻攔一下非常又必要。”
趙恆歎息一口氣說:“寇準,你又不是不知道,大名府隻有幾千人,怎麽能擋得住如狼似虎的遼軍?”
寇準微微一笑道:“皇上,此刻大名府雖然兵少將寡,但我們可以派一個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大名府,這樣才能讓河北的軍民相信,您沒有放棄他們,這樣才能為皇上親征贏取時間。”
趙恆長長舒了口氣,點點頭道:“聽你這麽一說,朕倒是安心了不少,若能如你所說,朕與遼軍對決,也未必會輸,隻是派誰去大名府呢?”
寇準一迴頭,雙眼目光炯炯,看向王欽若,此人留在皇帝(shēn)邊,隻能壞事,不如打發到前線做點好事。
王欽若見寇準看向他,嚇得渾(shēn)一哆嗦,剛想開口拒絕,但卻看到了趙恆殷切的目光。這是寇準的主意,卻也是皇上的心意。在這種關鍵時刻,能拒絕皇上嗎?當然不能。
他打落門牙隻能落盡肚子裏,裝作堅定地說:“陛下,臣願往大名府去。”
“好好好,太好了,朕就知道王(ài)卿會為朕分憂的,馬上傳旨,命王(ài)卿為欽差大臣,火速前往大名府前線主持戰事。”
王欽若咬牙切齒,懷揣聖旨快馬加鞭,晝夜不息前往大名府了。
這時,寇準又提出另一個殺手鐧:“皇上,您還有一招棋沒有用,一旦動用,便可保萬無一失。”
趙恆大喜,忙問道:“是什麽,你快說。”
“請明月長公主和淩坤迴來。”
趙恆聞言,臉色瞬間大變,一(pi)股坐在椅子上,搖頭歎息道:“這怎麽可能,叫朕怎麽麵對他們,再說他們既然已經出走,就斷然不會迴來了。”
寇準搖頭道:“皇上,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家裏的私人恩怨算得了什麽,皇上的麵子不重要,長公主也不會任由大宋消亡。”
趙恆又一次陷入了躊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