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房屋的徹底失去作用,也就意味著等我徹底安頓下來後會很難再過來這邊,如我當初所料,與這裏的交集越來越少了。


    陶土的運輸也就讓我想一勞永逸,整整三天我都在運輸黏土,現在房屋不遠有差不多一千斤泥土碼放在一起。


    我相信這一大堆黏土製作的陶器足夠我用上十年八年不成問題,畢竟破碎的陶器主要是過火的陶盆和陶罐。


    一邊在製作著各種陶器坯子的同時,一邊也讓我十分唏噓!


    運黏土前我想到各種結果,萬萬沒想到最後被迫選擇了最麻煩的一種,不僅黏土被運迴鱷魚島,同時也要重新挖一個窯洞。


    這次製作的陶器不多,隻有十隻陶盆和五隻陶罐,這樣的數量差不多夠燒一窯,再多的話就要兩窯才能裝得下了,我的意見當然是夠用就好!


    陶器風幹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這期間挖一個燒陶的窯當然是綽綽有餘,但我覺得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


    我又迴到了本島,這次跟陶器無關,跟瓦有關。


    既然房屋沒辦法做到備用的功能,經曆一次大的台風就會把房頂吹亂,我也就沒打算讓它再保存下去了,上麵還剩下的上千塊瓦再放在這裏摔壞也是浪費。


    所以即便心裏十分不舍,這個原本用來以防萬一的房屋也變得支離破碎,而這上麵的瓦將在鱷魚島發揮餘熱。


    要是廚房頂部沒被掀翻,第一間房頂也沒被吹掉的部分的話,應該會有超過三千塊瓦,可惜損失超過三分之二,想到這些都是自己的心血就讓人心痛。


    ......


    當初累死累活一點一點的調泥,再一塊一塊的製作、風幹、燒製,卻這樣被損壞!


    用了差不多一個星期把這一千多塊瓦運迴鱷魚島,本島好像就沒幾樣值得我留戀的東西了......


    似乎有幾年的迴憶,還有後怕,要不是搬家的話在山頂像以前一樣經曆這場台風,估計會被嚇得不輕!


    隻要想到廚房頂部被整個掀翻,我就能猜到自己的慘狀,腦海裏不自覺的都能腦補得出來房間裏自己的恐懼,但這些我都躲過去了。


    而這一千多塊瓦也多多少少幫了我一個忙,至少第三間房的建造工作應該會提前一些,這對我說來也算是個好消息,起碼不用再重新做一遍。.


    陶窯的位置思來想去最後也選在磚窯的隔壁,因為這裏本身位置就比較合適,更關鍵的是地質很好。


    也許是這塊地真的跟窯有緣分吧,幾天挖下來算得上是毫無阻擋,連一個臉盆大的石頭都沒有,順利得我都有些難已置信。


    想當初挖上一個陶窯的時候雖然沒挖磚窯那麽費勁,倒也出了不少汗水,遠遠比這裏費力更多!


    第一窯我並沒有直接燒製作陶器,因為以我的經驗來說窯裏的泥土都還混有大量的水汽,一個不好就會把這一批的陶器全部報廢。


    謹慎起見還是先處於放空狀態燒了兩個小時,把裏麵的泥土和四周都變得相當幹躁才進行燒製。


    三四個小時後,我成功獲得五隻陶盆及三隻陶罐,損失近半,但我也比較滿意了,起碼解了現在的燃眉之急,至少三五個月內不用操心陶器的問題。


    等到三五個月以後我的時間也會更多,到時候再慢慢精雕細琢都沒問題!


    一年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尤其是在忙忙碌碌的時候,不知不覺間就把一年給混了過去!


    ......


    我準備製作一個新的背簍,以前的背簍在經曆這麽長時間和高強度的使用之後,已經壽終正寢。


    這種消耗品的壽命普遍較短,沒什麽好奇怪的,隻是我打算用新的材料來製作,當初用藤蔓編織的背簍始終還是差了點兒意思!


    那時是因為材料的匱乏而不得不選擇用藤蔓這種材質,現在可是有更好的選擇了。


    這次我準備用竹子來製作,小時候家裏不管是出門趕集還是糧食收獲的容器都是竹背簍,可見其不管是在實用性還是外觀方麵都十分出眾。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使用竹子編織背簍的經曆,相信在我經過幾年的磨礪而來的高超手藝,應該不在話下。


    更何況小的時候經常看到別人編織,對過程絕對是熟得不能再熟......


    竹子的種類有很多,能做出的產品也各有側重,值得高興的是這片竹林的種類剛好是我熟悉的幾個種類之一。


    製作竹製品首先就是挑選合適竹齡的竹子了,為了保證用的時間更長,挑選的竹子最好是兩三年以上的老竹,隻有材質更堅硬,才更耐用。


    但是又不宜過老,超過五六年的老竹質地太硬不好編織,以後使用時也會因為缺乏韌性容易折斷。


    這是一門技巧,隻有那些多少年的蔑匠才會很清楚,而我僅僅隻是紙上談兵罷了,基本屬於一說就會,一做就廢的類型!


    ......


    島上的這片竹林已經不知道生長多少年,三五年的竹子可以說是比比皆是,所以過程也就沒什麽好說的。


    從根部砍掉兩根並清理掉竹葉後,我用手鋸將它鋸成了兩段長度三米左右的竹筒,並且要長度保持一致。


    把四段竹筒全部扛迴家,再用刀一分二、二分四的把竹筒分成幾十等份的竹條,寬度基本隻有七八個毫米。


    分開後的竹條當然還不能用,不僅厚度超標,上麵帶著細小的竹結也要一一清理,所以要從其一端用刀橫著從中間分為兩半,隻要靠近竹子外側的一半。


    即便我的理論知識相當豐富,可依然還是沒能逃過萬事開頭難的真理,剛開始分開蔑條總是厚薄不均和到一半時就直接跑偏......


    前四段竹筒隻收獲了二三十根還算成功的蔑條,離需要的數量遠遠不夠,不得已隻能再跑到竹林重新尋找竹子。


    直到第二天,我終於才湊夠了需要的數十根蔑條,同時也深深的歎了一口氣,看來自己還是高看了自己的手藝,不然也不會這麽吃力!


    準備好足夠多的蔑條之後我開始製作背簍的底部,這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所有重量都要它來承受,如果不夠堅硬的話用不了幾天就會變形。


    尤其是在裝上重物時,可能會變成一次性物品,這當然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把幾十根蔑條按標準間距整齊排列後,再像編籬笆似的手法相互重疊,形成一個接近長寬比接近正方形的麵積,再在它的四周用另外的蔑條編織加固。


    這還不算,還要加上幾根手指粗細的扁平竹條加在上麵,起到以後承受重量的支撐作用。


    ......


    把最麻煩的幾道步驟處理掉之後,接下來的工作相對就比較省事和簡單了,竹簍的簍身非常好做,隻需要以挑一壓一的方式將篾條不斷向上編織就能完成。


    簍身中間再每隔五公分高度用一根長度達三四米的竹條圍上幾圈,讓背簍的四周也加固到一定程度。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這麽複雜的物品都能研究得出來,而且還能這麽完善,我想專門找一處可以改進的地方都找不出來,因為這就是它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


    當這個筐高度達到五六十公分時,再把多餘的一米多長蔑條重新向下,把原本很稀疏的孔洞填滿並拉到底部收攏。


    基本工作其實到這一步就算結束了,剩下的隻需要用幾十根竹絲編成兩個扁平的肩帶,然後在簍身的一側上部和底部分別綁住後就算製作完成。


    以我的需求來說做出來的背簍整個體形巨大,估計裝個百八十斤都不成問題。


    第一個背簍固然是達到了實用的狀態,可惜也沒能逃過固有的規律,那就是醜,看樣子還真的要熟才能生巧!


    ......


    今年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而我的事情依然還很多,我開始繼續伐木把莊稼地的麵積擴大,直到讓它達到四畝的總麵積。


    要是去掉留在地裏的樹樁所占著的麵積外,基本還剩下2.5畝左右,倒也跟往年山頂的麵積差別不大了,何況樹樁在鬆土時也能順帶清理掉一些。


    一月的大部分時間當然又在準備各種年前需要準備的物品,比如榨出花生油和磨出幾十斤玉米麵。


    不同與以往的是,這次把玉米麵磨好之後,我把研磨的上半部分拆除了下來並滾迴到船上,隨著我一起迴到鱷魚島。


    再運送玉米到本島磨麵已經沒什麽必要了,一次兩次還可以接受,可要想到以後一直都會處於兩頭跑的狀態我可就不太情願了!


    對我來說寧願解決大麻煩一次,也不想斷斷續續的遇到小麻煩,一勞永逸的解決才是最好的辦法。


    與磨盤一樣,榨油工具上麵吊石頭的繩網也被拆除帶了迴來,至於其它的結構就隻能廢棄掉了。


    當然這沒什麽好可惜的,榨油工具其實就是一根長樹幹,其它的都由石頭組成,想複製一個新的好像難度也不算大太,畢竟親手做出過一個。


    將這兩樣重要工具都遺棄之後,再迴到本島的機會越來越少,因為沒什麽迴來的理由,加上現在各方麵生活基本都已經步入正軌。


    更關鍵的是用來做船帆的塑料布壽命所剩不多,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想要再迴到海上都會變得艱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荒島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斌大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斌大將並收藏荒島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