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把燒製磚瓦所需要的土窯挖出來,這也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沒有十天八天很難完成。
之所以把這項工程放到現在,也是因為磚瓦坯都需要不少時間風幹,這段時間的空檔剛好可以利用!
窯的位置必須經過慎重考慮,它的工程量相對較大,土壤的軟硬度和燒窯時的麻煩程度,以及離房屋的距離都是需要考慮進去的條件。
我可不想花費數天時間工程進行到一半時卻因為地質構造問題讓我做成無用功,主要是擔心裏麵有不能撼動的大石頭。
距離上也不想離房屋太遠,這樣裝窯和出窯搬運都不會太費勁,,畢竟磚瓦數量不少且都很笨重,這時候做出更好的選擇就顯得尤其重要!
幾經考量最後的位置選擇在了建房位置不到三十米處山頂空地的邊緣部位,挖出來的泥土可以直接倒在外麵斜坡上以此減輕我的工作量,而且距離也比較合適。
添柴燒火的位置在外側半坡上,也省下了二次加工的程序,另外選在斜坡處的一大原因是如果下雨後進入裏麵的雨水會直接從燒火的地方流出,在平地中央挖窯的話每次雨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記得小時候家裏也有一眼磚窯,以我這有限的知識想自己打一眼窯出來多少還有點難度,又隻能在腦海裏迴憶以前那眼窯的模樣,依樣畫葫蘆是最簡單,也是最沒有風險的做法!
小時候家裏的磚窯直徑兩米五左右,深度接近三米,簡單說就是一個圓柱形的孔洞,底部靠近山坡一側有燒柴送煤的一個幾十公分直徑的孔位。
那種尺寸的窯洞已經是好多個人一起操作了,一個人會非常吃力,我打的這眼窯尺寸方麵被我都降低不少,直徑兩米左右,深度計劃兩米三。
......
我想到的是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尺寸小一些燒製起來時間花費更少,更直白的說是我不想把攤子鋪得太大浪費體力和時間,這種體力活兒可不是那麽輕鬆!
一切前期工作都沒什麽問題下也就不再耽擱開工了,挖泥的工作單調而無聊,挖了三天就被我暫時中斷。
單純的挖泥讓人疲勞是一個方麵,停工的主要原因是最近在巨大消耗下魚塘裏已經空空如也。
加上氣溫也在快速下降,冬天即將來臨,挖窯燒磚在這時候也必須為食物讓路了,畢竟食物才是生存下去的主要依靠。
趁著最後一段時間的高溫天氣,這幾天的首要任務是先為冬天儲備一定數量的魚肉。
釣魚隻是娛樂活動,要想快速的捕魚還是得靠漁網下海的方式,雖然累是累了點兒,但是運氣好的話一網捕的魚抵得上釣魚幾天!
隻不過今天的運氣顯然是不太好,第一網連巴掌大的魚都沒一條,完全是空手而歸,讓人失望!
下午的第二網總算沒有再白跑一趟,收獲二十斤左右,後麵的兩天每天都保持了兩次下海,三天的努力再次讓魚塘裏充盈了起來,總算達到接近一百斤的份量。
這其中最讓人的眼饞的是一條超過五斤的石斑魚,此時此刻就恨不得把它吃掉,尤其是做成生魚片的味道十分不錯。
挖窯繼續進行,好在有鋤頭和鐵鏟的幫助大大的提高了效率,隻不過銅鋤頭在用了幾個月下來又隻剩下二十公分左右了,看來銅材質確實不能適應高強度的作業,把窯洞打好後它將徹底被淘汰!
間隔三四天再次挖窯的心情又不太一樣,就像是放假後剛上學似的,沒有連續做同一件事時的厭惡感。
幸運的是一直往下挖都沒有體量巨大的石頭,一次成功還是讓人比較欣慰,在挖之前其實我的心裏也沒什麽底。
......
外形挖好的窯洞還需要把整個洞壁和底部修理平整並夯實,不然下雨時讓人有種擔心會不會側麵垮塌而直接報廢,而且不處理平整的話裝窯也不好操作。
這一步驟倒是把我難住了,因為沒有合適的工具,最後想了半天還是用一截幾十公分的碗口粗木樁才讓事情進行下去。
經過灰頭土臉的跟泥土打了一個星期的交道,燒製磚瓦的窯洞終於建成可以投入使用,而時間也沒有停在那裏等待著我,現在已經是十一月初了!
新窯剛剛建成,原本準備立馬燒磚的想法被我否決,實在是因為挖窯讓人身心疲憊,我想花點時間做一些輕鬆的事情讓身體緩緩!
想了半天似乎迫切的事情非常多,不過當務之急是蠔油用完了。
當然後麵幾個月有一包雞精代替它的作用,調味方麵不是那麽迫切,主要是沒有油做菜總是不香,所以我打算把花生油榨出來,它也是時候該閃亮登場了吧!
雖然花生從收迴來的一兩個月來迴折騰,但是時間不長加上保存還算得當,家裏的花生都還沒有發黴和發芽,不過一直放著也發揮不了作用。
如果不是台風影響,也許早在一個月前花生剛曬幹時我就吃上花生油了。
......
榨油的第一步應該花生去殼,這一步驟雖然極為簡單卻也比較耗費時間,一上午也就剝出來十多斤花生粒,十多斤花生按理說榨油一次數量有點兒少。
但是想到第一次嚐試能不能成不成功都還兩說,也就不想著少不少的問題了。
接下來的步驟是清洗榨油工具,畢竟露天放置幾個月上麵存在著各種髒東西,吃到肚子的東西肯定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衛生,尤其是在這種環境下,感冒著涼都能硬撐,如果碰到大問題那就隻能等死一條路了!
榨油的工序也挺複雜,開始之前還需要把花生放在機器裏進行炒料,不過我就隻能放在鍋裏炒了。
炒製時間不太固定主要是考驗眼力和感覺,隻要達到七八成熟,用手搓可以花生仁和瓤分離即可。
這一步驟的主要目的是讓蛋白質充分凝固變性,提高承受壓力的能力。
也有利於油脂凝聚,蛋白質變性越徹底,壓榨出油率就會越高,而且也是最關鍵的。
炒製的成熟度不一樣,壓榨出來的花生油成色也就大不相同,沒炒熟產油率就低,炒糊了就榨不出油,因此掌握火候非常的重要!
炒過後的花生米還得拿到石磨上磨成麵後才能進行壓榨,完整的花生米是出不來油的,如果有機器的話就可以一體完成,但是在這裏操作確實非常繁瑣。
麻煩是麻煩了一點,好在花生的硬度比玉米低很多,磨麵的速度也就高上不少,十多斤花生米隻用了半個多小時就全部磨成比較粗糙的花生麵。
此時就可以看到磨麵後的石磨表麵看著非常油滑,尤其是直接接觸花生地位置,沒想到最先吃到花生油的不是我,居然是石磨。
磨好的麵用折疊三四層的蚊帳布包住放進榨油工具的底部石板上,最後把頂部的石板和長樹幹放在上麵。
接下來就是驗證工具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刻,成功當然不論,如果失敗可能再想吃到花生油的機率會無限縮小,因為我已經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製作這一工具了!
......
此時心情是相當複雜的,不僅有忐忑不安,也滿懷著期待,隨著繩網上的石頭越來越多,重量也在不斷增加,驗證結果的時候到了......
樹幹已經從筆直彎到了一定弧度,但是似乎還不太夠,我又繼續增加石頭,估計重量超過四百斤後花生油終於出來了。
哈哈哈哈...出油了,出油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出油的一瞬間讓我極其興奮,這一刻期待以久,終於可以吃到久違的花生油了,並且是親自種下的花生和親自壓榨的花生油。
有了希望也就更有幹勁,看著越積越多的油脂從石板中一點一點的溢出,開心的同時我也在繼續酌情增加石塊。
最讓人惱火的環節就是重量這一塊太費體力了,幾百斤的石頭搬上搬下尤其費勁,榨一次油第二天保證渾身酸痛!
十多斤花生一次壓榨完成,剛出來的油脂外觀上看著比較渾濁,需要經過幾個小時進行沉澱才能變得清澈無暇。
不過渾濁絲毫不影響它那散發的獨特香氣,還沒進到嘴裏,它的香氣就讓人沉醉其中。
顧不得其它,提起接油的陶盆我就猛地吸了一大口進嘴裏,品嚐這久違的花生油。
雖然製作手法粗糙,壓榨工具也簡陋,但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讓人迷戀!
經過一夜的沉澱,第二天一早我把清澈透亮的清油用塑料瓶裝了起來,十多斤花生一共榨出來兩斤多不到三斤油,算下來的話一斤差不多出油二兩左右。
產量當然比起現代工藝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足足差了一倍不止!
現代專業的榨油機器能讓一斤花生榨出四兩到半斤的油,可想到自己在這種條件下又能苛求什麽呢,能出油已經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了!
有了花生油的加入,蠔油的地位也下降不少,以後它可能會專門做為調味料使用。
終於解決了上島一年多以來缺少油脂的問題,今天簡直值得紀念!
而且花生麵也沒浪費,現代工藝榨幹後的花生麵幾乎不能食用,但是我的這種辦法雖然產油率低,花生麵卻還可以做為食物食用,一點也不浪費。
之所以把這項工程放到現在,也是因為磚瓦坯都需要不少時間風幹,這段時間的空檔剛好可以利用!
窯的位置必須經過慎重考慮,它的工程量相對較大,土壤的軟硬度和燒窯時的麻煩程度,以及離房屋的距離都是需要考慮進去的條件。
我可不想花費數天時間工程進行到一半時卻因為地質構造問題讓我做成無用功,主要是擔心裏麵有不能撼動的大石頭。
距離上也不想離房屋太遠,這樣裝窯和出窯搬運都不會太費勁,,畢竟磚瓦數量不少且都很笨重,這時候做出更好的選擇就顯得尤其重要!
幾經考量最後的位置選擇在了建房位置不到三十米處山頂空地的邊緣部位,挖出來的泥土可以直接倒在外麵斜坡上以此減輕我的工作量,而且距離也比較合適。
添柴燒火的位置在外側半坡上,也省下了二次加工的程序,另外選在斜坡處的一大原因是如果下雨後進入裏麵的雨水會直接從燒火的地方流出,在平地中央挖窯的話每次雨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記得小時候家裏也有一眼磚窯,以我這有限的知識想自己打一眼窯出來多少還有點難度,又隻能在腦海裏迴憶以前那眼窯的模樣,依樣畫葫蘆是最簡單,也是最沒有風險的做法!
小時候家裏的磚窯直徑兩米五左右,深度接近三米,簡單說就是一個圓柱形的孔洞,底部靠近山坡一側有燒柴送煤的一個幾十公分直徑的孔位。
那種尺寸的窯洞已經是好多個人一起操作了,一個人會非常吃力,我打的這眼窯尺寸方麵被我都降低不少,直徑兩米左右,深度計劃兩米三。
......
我想到的是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尺寸小一些燒製起來時間花費更少,更直白的說是我不想把攤子鋪得太大浪費體力和時間,這種體力活兒可不是那麽輕鬆!
一切前期工作都沒什麽問題下也就不再耽擱開工了,挖泥的工作單調而無聊,挖了三天就被我暫時中斷。
單純的挖泥讓人疲勞是一個方麵,停工的主要原因是最近在巨大消耗下魚塘裏已經空空如也。
加上氣溫也在快速下降,冬天即將來臨,挖窯燒磚在這時候也必須為食物讓路了,畢竟食物才是生存下去的主要依靠。
趁著最後一段時間的高溫天氣,這幾天的首要任務是先為冬天儲備一定數量的魚肉。
釣魚隻是娛樂活動,要想快速的捕魚還是得靠漁網下海的方式,雖然累是累了點兒,但是運氣好的話一網捕的魚抵得上釣魚幾天!
隻不過今天的運氣顯然是不太好,第一網連巴掌大的魚都沒一條,完全是空手而歸,讓人失望!
下午的第二網總算沒有再白跑一趟,收獲二十斤左右,後麵的兩天每天都保持了兩次下海,三天的努力再次讓魚塘裏充盈了起來,總算達到接近一百斤的份量。
這其中最讓人的眼饞的是一條超過五斤的石斑魚,此時此刻就恨不得把它吃掉,尤其是做成生魚片的味道十分不錯。
挖窯繼續進行,好在有鋤頭和鐵鏟的幫助大大的提高了效率,隻不過銅鋤頭在用了幾個月下來又隻剩下二十公分左右了,看來銅材質確實不能適應高強度的作業,把窯洞打好後它將徹底被淘汰!
間隔三四天再次挖窯的心情又不太一樣,就像是放假後剛上學似的,沒有連續做同一件事時的厭惡感。
幸運的是一直往下挖都沒有體量巨大的石頭,一次成功還是讓人比較欣慰,在挖之前其實我的心裏也沒什麽底。
......
外形挖好的窯洞還需要把整個洞壁和底部修理平整並夯實,不然下雨時讓人有種擔心會不會側麵垮塌而直接報廢,而且不處理平整的話裝窯也不好操作。
這一步驟倒是把我難住了,因為沒有合適的工具,最後想了半天還是用一截幾十公分的碗口粗木樁才讓事情進行下去。
經過灰頭土臉的跟泥土打了一個星期的交道,燒製磚瓦的窯洞終於建成可以投入使用,而時間也沒有停在那裏等待著我,現在已經是十一月初了!
新窯剛剛建成,原本準備立馬燒磚的想法被我否決,實在是因為挖窯讓人身心疲憊,我想花點時間做一些輕鬆的事情讓身體緩緩!
想了半天似乎迫切的事情非常多,不過當務之急是蠔油用完了。
當然後麵幾個月有一包雞精代替它的作用,調味方麵不是那麽迫切,主要是沒有油做菜總是不香,所以我打算把花生油榨出來,它也是時候該閃亮登場了吧!
雖然花生從收迴來的一兩個月來迴折騰,但是時間不長加上保存還算得當,家裏的花生都還沒有發黴和發芽,不過一直放著也發揮不了作用。
如果不是台風影響,也許早在一個月前花生剛曬幹時我就吃上花生油了。
......
榨油的第一步應該花生去殼,這一步驟雖然極為簡單卻也比較耗費時間,一上午也就剝出來十多斤花生粒,十多斤花生按理說榨油一次數量有點兒少。
但是想到第一次嚐試能不能成不成功都還兩說,也就不想著少不少的問題了。
接下來的步驟是清洗榨油工具,畢竟露天放置幾個月上麵存在著各種髒東西,吃到肚子的東西肯定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衛生,尤其是在這種環境下,感冒著涼都能硬撐,如果碰到大問題那就隻能等死一條路了!
榨油的工序也挺複雜,開始之前還需要把花生放在機器裏進行炒料,不過我就隻能放在鍋裏炒了。
炒製時間不太固定主要是考驗眼力和感覺,隻要達到七八成熟,用手搓可以花生仁和瓤分離即可。
這一步驟的主要目的是讓蛋白質充分凝固變性,提高承受壓力的能力。
也有利於油脂凝聚,蛋白質變性越徹底,壓榨出油率就會越高,而且也是最關鍵的。
炒製的成熟度不一樣,壓榨出來的花生油成色也就大不相同,沒炒熟產油率就低,炒糊了就榨不出油,因此掌握火候非常的重要!
炒過後的花生米還得拿到石磨上磨成麵後才能進行壓榨,完整的花生米是出不來油的,如果有機器的話就可以一體完成,但是在這裏操作確實非常繁瑣。
麻煩是麻煩了一點,好在花生的硬度比玉米低很多,磨麵的速度也就高上不少,十多斤花生米隻用了半個多小時就全部磨成比較粗糙的花生麵。
此時就可以看到磨麵後的石磨表麵看著非常油滑,尤其是直接接觸花生地位置,沒想到最先吃到花生油的不是我,居然是石磨。
磨好的麵用折疊三四層的蚊帳布包住放進榨油工具的底部石板上,最後把頂部的石板和長樹幹放在上麵。
接下來就是驗證工具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刻,成功當然不論,如果失敗可能再想吃到花生油的機率會無限縮小,因為我已經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製作這一工具了!
......
此時心情是相當複雜的,不僅有忐忑不安,也滿懷著期待,隨著繩網上的石頭越來越多,重量也在不斷增加,驗證結果的時候到了......
樹幹已經從筆直彎到了一定弧度,但是似乎還不太夠,我又繼續增加石頭,估計重量超過四百斤後花生油終於出來了。
哈哈哈哈...出油了,出油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出油的一瞬間讓我極其興奮,這一刻期待以久,終於可以吃到久違的花生油了,並且是親自種下的花生和親自壓榨的花生油。
有了希望也就更有幹勁,看著越積越多的油脂從石板中一點一點的溢出,開心的同時我也在繼續酌情增加石塊。
最讓人惱火的環節就是重量這一塊太費體力了,幾百斤的石頭搬上搬下尤其費勁,榨一次油第二天保證渾身酸痛!
十多斤花生一次壓榨完成,剛出來的油脂外觀上看著比較渾濁,需要經過幾個小時進行沉澱才能變得清澈無暇。
不過渾濁絲毫不影響它那散發的獨特香氣,還沒進到嘴裏,它的香氣就讓人沉醉其中。
顧不得其它,提起接油的陶盆我就猛地吸了一大口進嘴裏,品嚐這久違的花生油。
雖然製作手法粗糙,壓榨工具也簡陋,但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來的味道,讓人迷戀!
經過一夜的沉澱,第二天一早我把清澈透亮的清油用塑料瓶裝了起來,十多斤花生一共榨出來兩斤多不到三斤油,算下來的話一斤差不多出油二兩左右。
產量當然比起現代工藝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足足差了一倍不止!
現代專業的榨油機器能讓一斤花生榨出四兩到半斤的油,可想到自己在這種條件下又能苛求什麽呢,能出油已經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了!
有了花生油的加入,蠔油的地位也下降不少,以後它可能會專門做為調味料使用。
終於解決了上島一年多以來缺少油脂的問題,今天簡直值得紀念!
而且花生麵也沒浪費,現代工藝榨幹後的花生麵幾乎不能食用,但是我的這種辦法雖然產油率低,花生麵卻還可以做為食物食用,一點也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