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三天後,雨停了,空氣帶著潮濕的味道,宋毓隱瞞了五牛叔的死訊,別人都信了,隻有虎子見不著五牛叔,心中很是擔憂。
宋毓身著黑衣,抱著五牛叔的骨灰,臉上少了幾許稚嫩,多了幾分成熟,俊俏的臉上浮現悲傷之色,明亮的眸子微動,像是銀河裏的璀璨星光。
江風吹拂在他的臉頰,卻吹不散他心中的愁緒。
“五牛叔,塵歸塵,土歸土,願江河帶你迴到故鄉,我給你送行了。”
骨灰從他的指間流走,乘著風兒躍進瀾滄江,江水滾滾而去,像是帶著五牛叔迴家了一般。
“五牛叔走得太安靜了。”宋毓為五牛叔感到難過,眼中閃過一絲戾氣。
逝者已逝,生者慶餘年。
石岩鄉的慘劇已經過去了,今天是公布鄉榜的日子,無數人翹首以盼。
有間客棧內,漁橋村的少年們聚在一起,興奮的聊天。
宋毓迴來見此,興趣缺缺,於是走到王伯的櫃台前。
王伯無精打采的睜開眼睛,看著宋毓,問道:“怎麽樣?”
宋毓不通其意,隻好籠統迴道:“都還好,看完鄉榜,我就會搬走了。”
王伯定了定神,說道:“你沒必要這樣做,何必呢?”
一群昆蟲飛過房梁,一隻昆蟲撞在房梁邊的蛛網上,其他昆蟲驚慌的逃離了,蜘蛛歡快的撲向獵物,又是一頓飽餐了。
宋毓平靜的說:“我認為你們能夠救他,但是你們沒有,我知道不能怪你們,但是我很介意。”
漢語是很有趣的語言,一字之差,差之千裏,宋毓用了‘你們’而不是‘你’,其中的意味就不一樣了,‘你’指個體,‘你們’指團體。
王伯沒有解釋,不置可否的點頭,心裏很是難受,我也想救張五牛,但是……晚了。
此時,虎子走了過來,叫道:“睡神,你找毓哥兒做什麽?”
睡神?!王伯瞥了一眼虎子,沒有搭理虎子,徹底無視虎子,這個家夥是有多喜歡給別人取外號啊!
虎子悄悄地白了王伯一眼,然後把宋毓拉到一邊,像是怕王伯聽到他的話,小聲道:“毓哥兒,我有事找你,正好要去看鄉榜,我們邊走邊說。”
王伯不屑的冷笑,以為小聲說話,我就聽不到嗎?
漁橋村的少年們簇擁著出門,宋毓和虎子故意走在眾人的後麵,虎子看了看四周,說道:“毓哥兒,我這幾天一直在考慮林軍的話,我從小學習就不好,我對鄉試抱的期望不高,我想跟著林軍到沙場上去,我要殺得倭人片甲不留。你覺得如何?”
若是以前宋毓會幫虎子參謀,但是經過張五牛的事情,人的生命太脆弱了。
宋毓擔心虎子出事,語氣有些強烈:“我覺得不怎樣,你要是去了沙場,沙場上危險重重,你萬一出事,你父母怎麽辦?”
虎子訝異的看著宋毓,認真的說:“我都考慮過了,但是其他人也有父母,他們也去了沙場,因為國家需要他們,我對於東貢院的血案記憶猶新,國家需要我們年輕一輩的守護,有國才有家,就算戰死沙場,我也不會後悔。”
遠處,有人號召大家響應征賢令,他的身邊聚集了很多人,每個人都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愛國,絕對不是說說那麽簡單,當危機來臨,那就得挺身而出。
宋毓看著虎子臉上激動的表情,不再言語了,其實虎子的決定,宋毓早有預料,虎子適合沙場,他有力氣,有熱血,做事表裏如一,可是宋毓做不到鼓勵虎子投身沙場,因為虎子是他的兄弟。
虎子知道宋毓是在擔心自己,見到宋毓不說話,他以為宋毓生自己的氣,虎子心裏過意不去,想了一個折中辦法,“要不這樣,如果我能登上鄉榜,我就不去沙場,如果我不能登上鄉榜,我就去沙場,你看如何?”
虎子能登上鄉榜嗎?
兩人心知肚明,盡管虎子遇到事情喜歡聽宋毓的意見,但是虎子絕對不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隻是能夠讓他有主見的事情太少了。
宋毓沒有辦法勸虎子,無奈的說道:“好,以後要多動腦子,別拿生命開玩笑。”
虎子重重的點頭,吐了口氣,隨後皺緊眉頭,“毓哥兒,自從鄉試後,我就覺得你怪怪的,你是不是遇上難事了?”
宋毓看著虎子,嘴角拉起一絲微笑,“我發現自己又長帥了,所以有些苦惱,要是有少女瘋狂的愛上我,我該怎麽辦?”
虎子愕然:“你……”虎子腦海中閃過無數的形容詞,最後慎重的說,“想多了。”
宋毓笑了起來,笑的狡猾。虎子也跟著笑了起來,笑的憨厚。
兩人仿佛迴到兒時一起搗蛋的時候,隻要宋毓一笑,虎子就會跟著笑。似乎一切都沒有變,隻是時間過的太快。
吉祥大街,考生們伸長脖子看著東貢院的大門,鄉榜就要發布了,隻要進入鄉試一百名就能上榜,隻要上榜就能到帝都參加會試,帝都是個神聖的地方,石岩鄉有很多人一輩子也沒去過帝都。
嘩啦!
東貢院的大門打開了,林軍從門內走出來,全副武裝,周圍跟著一群大唐官兵,林軍手裏拿著一張卷起來的紙,所有人都看著那張紙,林軍走過的地方,人們自覺的讓出一條道路。
林軍看到人群中站著宋毓,眼神中充滿惋惜之色。
林軍來到院牆邊貼上鄉榜,然後戒備的看著四周,外簾官們謄抄著鄉榜,然後會把抄本送到石岩鄉的其他地方,以方便人們查閱。人們擦亮眼睛看著鄉榜,期望榜上有自己想要看到的名字。
人們安靜了一會兒,氣氛瞬間爆發出來,有的人大唿小叫,有的人沮喪歎氣,有的人直接落淚,眾生相,像眾生。
鄉榜上沒有虎子,理所當然,鄉榜沒有宋毓,不合情理。
虎子怒了,吼道:“為什麽沒有毓哥兒的名字?周夫子是不是瞎了?”
很多人都聽到了虎子的話,居然有人詆毀周夫子,有人就要教訓虎子,幸而林軍上來解了圍,帶著宋毓和虎子走進東貢院,石頭也想跟進去,然而他看到榜上有自己的名字,喜悅之情躍上心頭,他忘記了跟進去,而是和漁橋村的少年們擁抱慶祝。
東貢院內,那根被虎子‘順’走的石柱又迴來了,這根石柱表麵坑坑窪窪,完全不搭中門莊嚴的氣勢。但是周夫子沒有換掉這根石柱,他也沒有解釋原因。
林軍帶著宋毓和虎子走進中門,中門內有一殿,殿內寬敞而空曠,乃是周夫子和主持鄉試的官員閱卷的地方,殿內放著數張桌椅,周夫子站在孔子的畫像前,背對著宋毓等人,手裏拿著宋毓的卷子。
周夫子沒有迴頭,低聲道:“我有話要與宋毓講,你們暫且迴避一下。”
虎子想要質問周夫子的眼光是不是有問題,林軍對虎子使了個眼色,帶著虎子走出了中門。
宋毓麵無表情的看著周夫子,宋毓有信心上榜,因為他讀了很多書,那些知識都刻在宋毓的腦子,從來想過會失敗的一塌糊塗,他很不服氣。
周夫子把卷子放到桌上,認真的說:“第一場,你選《周易》作答,引經據點,博大精深,觀點新穎,令我歎服。第二場,你做一篇很規矩的作文,正是你規矩才顯得不規矩,但是問題不大。你的問題在第三場,這個問題錯的很嚴重。”
宋毓翻出第三場的卷子,指著卷子,說道:“我的錯在哪裏?麻煩你指出來!”
周夫子在卷子上畫出很多的橫線,“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你都說了。”
宋毓冷眼看著周夫子,寒聲道:“如今大唐國力衰退,倭人都敢犯我國土,高官權貴卻尋歡作樂,夜夜笙歌,我說的不對嗎?我沒想到周夫子這般迂腐,實在令我失望。”
周夫子看著卷子上的橫線,道:“舉人的卷子都會送到帝都審閱,要是被你說的權貴看到了你的卷子,我怕你到不了帝都。”
宋毓啞然,自己的卷子就是催命符,知道卷子內容的人越少,自己就越安全,周夫子用心良苦啊!
其實周夫子很滿意宋毓的卷子,滿意到手舞足蹈,可是……周夫子隻能悲歎:“我心裏很愧疚,我會向朝廷舉薦你,隻要我還活著,定不會讓你埋沒。”
宋毓搖頭了,“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暫時不想離開石岩鄉,夫子不用自責,你沒錯。”
周夫子深深的歎息,向宋毓揮了揮手,宋毓告辭離去。周夫子頹然的坐到椅子上,靜謐的殿內,隻有聲聲的歎息陪伴著周夫子,直到黑暗的降臨也未散去。
宋毓走出中門,抬頭望著天空,內心的陰翳又增加幾分,原來他心裏的恨,從來都沒有散去,張五牛勸不了宋毓,就像宋毓勸不了虎子一樣。
“到底誰錯了?誰知道呢?”
陽光明媚,幾家歡喜幾家愁。
</p>
三天後,雨停了,空氣帶著潮濕的味道,宋毓隱瞞了五牛叔的死訊,別人都信了,隻有虎子見不著五牛叔,心中很是擔憂。
宋毓身著黑衣,抱著五牛叔的骨灰,臉上少了幾許稚嫩,多了幾分成熟,俊俏的臉上浮現悲傷之色,明亮的眸子微動,像是銀河裏的璀璨星光。
江風吹拂在他的臉頰,卻吹不散他心中的愁緒。
“五牛叔,塵歸塵,土歸土,願江河帶你迴到故鄉,我給你送行了。”
骨灰從他的指間流走,乘著風兒躍進瀾滄江,江水滾滾而去,像是帶著五牛叔迴家了一般。
“五牛叔走得太安靜了。”宋毓為五牛叔感到難過,眼中閃過一絲戾氣。
逝者已逝,生者慶餘年。
石岩鄉的慘劇已經過去了,今天是公布鄉榜的日子,無數人翹首以盼。
有間客棧內,漁橋村的少年們聚在一起,興奮的聊天。
宋毓迴來見此,興趣缺缺,於是走到王伯的櫃台前。
王伯無精打采的睜開眼睛,看著宋毓,問道:“怎麽樣?”
宋毓不通其意,隻好籠統迴道:“都還好,看完鄉榜,我就會搬走了。”
王伯定了定神,說道:“你沒必要這樣做,何必呢?”
一群昆蟲飛過房梁,一隻昆蟲撞在房梁邊的蛛網上,其他昆蟲驚慌的逃離了,蜘蛛歡快的撲向獵物,又是一頓飽餐了。
宋毓平靜的說:“我認為你們能夠救他,但是你們沒有,我知道不能怪你們,但是我很介意。”
漢語是很有趣的語言,一字之差,差之千裏,宋毓用了‘你們’而不是‘你’,其中的意味就不一樣了,‘你’指個體,‘你們’指團體。
王伯沒有解釋,不置可否的點頭,心裏很是難受,我也想救張五牛,但是……晚了。
此時,虎子走了過來,叫道:“睡神,你找毓哥兒做什麽?”
睡神?!王伯瞥了一眼虎子,沒有搭理虎子,徹底無視虎子,這個家夥是有多喜歡給別人取外號啊!
虎子悄悄地白了王伯一眼,然後把宋毓拉到一邊,像是怕王伯聽到他的話,小聲道:“毓哥兒,我有事找你,正好要去看鄉榜,我們邊走邊說。”
王伯不屑的冷笑,以為小聲說話,我就聽不到嗎?
漁橋村的少年們簇擁著出門,宋毓和虎子故意走在眾人的後麵,虎子看了看四周,說道:“毓哥兒,我這幾天一直在考慮林軍的話,我從小學習就不好,我對鄉試抱的期望不高,我想跟著林軍到沙場上去,我要殺得倭人片甲不留。你覺得如何?”
若是以前宋毓會幫虎子參謀,但是經過張五牛的事情,人的生命太脆弱了。
宋毓擔心虎子出事,語氣有些強烈:“我覺得不怎樣,你要是去了沙場,沙場上危險重重,你萬一出事,你父母怎麽辦?”
虎子訝異的看著宋毓,認真的說:“我都考慮過了,但是其他人也有父母,他們也去了沙場,因為國家需要他們,我對於東貢院的血案記憶猶新,國家需要我們年輕一輩的守護,有國才有家,就算戰死沙場,我也不會後悔。”
遠處,有人號召大家響應征賢令,他的身邊聚集了很多人,每個人都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愛國,絕對不是說說那麽簡單,當危機來臨,那就得挺身而出。
宋毓看著虎子臉上激動的表情,不再言語了,其實虎子的決定,宋毓早有預料,虎子適合沙場,他有力氣,有熱血,做事表裏如一,可是宋毓做不到鼓勵虎子投身沙場,因為虎子是他的兄弟。
虎子知道宋毓是在擔心自己,見到宋毓不說話,他以為宋毓生自己的氣,虎子心裏過意不去,想了一個折中辦法,“要不這樣,如果我能登上鄉榜,我就不去沙場,如果我不能登上鄉榜,我就去沙場,你看如何?”
虎子能登上鄉榜嗎?
兩人心知肚明,盡管虎子遇到事情喜歡聽宋毓的意見,但是虎子絕對不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隻是能夠讓他有主見的事情太少了。
宋毓沒有辦法勸虎子,無奈的說道:“好,以後要多動腦子,別拿生命開玩笑。”
虎子重重的點頭,吐了口氣,隨後皺緊眉頭,“毓哥兒,自從鄉試後,我就覺得你怪怪的,你是不是遇上難事了?”
宋毓看著虎子,嘴角拉起一絲微笑,“我發現自己又長帥了,所以有些苦惱,要是有少女瘋狂的愛上我,我該怎麽辦?”
虎子愕然:“你……”虎子腦海中閃過無數的形容詞,最後慎重的說,“想多了。”
宋毓笑了起來,笑的狡猾。虎子也跟著笑了起來,笑的憨厚。
兩人仿佛迴到兒時一起搗蛋的時候,隻要宋毓一笑,虎子就會跟著笑。似乎一切都沒有變,隻是時間過的太快。
吉祥大街,考生們伸長脖子看著東貢院的大門,鄉榜就要發布了,隻要進入鄉試一百名就能上榜,隻要上榜就能到帝都參加會試,帝都是個神聖的地方,石岩鄉有很多人一輩子也沒去過帝都。
嘩啦!
東貢院的大門打開了,林軍從門內走出來,全副武裝,周圍跟著一群大唐官兵,林軍手裏拿著一張卷起來的紙,所有人都看著那張紙,林軍走過的地方,人們自覺的讓出一條道路。
林軍看到人群中站著宋毓,眼神中充滿惋惜之色。
林軍來到院牆邊貼上鄉榜,然後戒備的看著四周,外簾官們謄抄著鄉榜,然後會把抄本送到石岩鄉的其他地方,以方便人們查閱。人們擦亮眼睛看著鄉榜,期望榜上有自己想要看到的名字。
人們安靜了一會兒,氣氛瞬間爆發出來,有的人大唿小叫,有的人沮喪歎氣,有的人直接落淚,眾生相,像眾生。
鄉榜上沒有虎子,理所當然,鄉榜沒有宋毓,不合情理。
虎子怒了,吼道:“為什麽沒有毓哥兒的名字?周夫子是不是瞎了?”
很多人都聽到了虎子的話,居然有人詆毀周夫子,有人就要教訓虎子,幸而林軍上來解了圍,帶著宋毓和虎子走進東貢院,石頭也想跟進去,然而他看到榜上有自己的名字,喜悅之情躍上心頭,他忘記了跟進去,而是和漁橋村的少年們擁抱慶祝。
東貢院內,那根被虎子‘順’走的石柱又迴來了,這根石柱表麵坑坑窪窪,完全不搭中門莊嚴的氣勢。但是周夫子沒有換掉這根石柱,他也沒有解釋原因。
林軍帶著宋毓和虎子走進中門,中門內有一殿,殿內寬敞而空曠,乃是周夫子和主持鄉試的官員閱卷的地方,殿內放著數張桌椅,周夫子站在孔子的畫像前,背對著宋毓等人,手裏拿著宋毓的卷子。
周夫子沒有迴頭,低聲道:“我有話要與宋毓講,你們暫且迴避一下。”
虎子想要質問周夫子的眼光是不是有問題,林軍對虎子使了個眼色,帶著虎子走出了中門。
宋毓麵無表情的看著周夫子,宋毓有信心上榜,因為他讀了很多書,那些知識都刻在宋毓的腦子,從來想過會失敗的一塌糊塗,他很不服氣。
周夫子把卷子放到桌上,認真的說:“第一場,你選《周易》作答,引經據點,博大精深,觀點新穎,令我歎服。第二場,你做一篇很規矩的作文,正是你規矩才顯得不規矩,但是問題不大。你的問題在第三場,這個問題錯的很嚴重。”
宋毓翻出第三場的卷子,指著卷子,說道:“我的錯在哪裏?麻煩你指出來!”
周夫子在卷子上畫出很多的橫線,“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你都說了。”
宋毓冷眼看著周夫子,寒聲道:“如今大唐國力衰退,倭人都敢犯我國土,高官權貴卻尋歡作樂,夜夜笙歌,我說的不對嗎?我沒想到周夫子這般迂腐,實在令我失望。”
周夫子看著卷子上的橫線,道:“舉人的卷子都會送到帝都審閱,要是被你說的權貴看到了你的卷子,我怕你到不了帝都。”
宋毓啞然,自己的卷子就是催命符,知道卷子內容的人越少,自己就越安全,周夫子用心良苦啊!
其實周夫子很滿意宋毓的卷子,滿意到手舞足蹈,可是……周夫子隻能悲歎:“我心裏很愧疚,我會向朝廷舉薦你,隻要我還活著,定不會讓你埋沒。”
宋毓搖頭了,“我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暫時不想離開石岩鄉,夫子不用自責,你沒錯。”
周夫子深深的歎息,向宋毓揮了揮手,宋毓告辭離去。周夫子頹然的坐到椅子上,靜謐的殿內,隻有聲聲的歎息陪伴著周夫子,直到黑暗的降臨也未散去。
宋毓走出中門,抬頭望著天空,內心的陰翳又增加幾分,原來他心裏的恨,從來都沒有散去,張五牛勸不了宋毓,就像宋毓勸不了虎子一樣。
“到底誰錯了?誰知道呢?”
陽光明媚,幾家歡喜幾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