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最是赤忱,一瞬間就同仇敵愾,大聲唿喊起來。
監斬官看看時辰,站出來麵向眾人,朗聲道:「陛下有旨,鄭伯行罪大惡極,身死不足以平民憤,故今日要讓他親眼看著自己的親人因他造的孽一一被斬,而後流放嶺南,服役贖罪!」
圍觀的百姓一開始還有點不解,再一想,是這個理。
一刀下去,痛痛快快的死了,哪裏有頓刀子割肉來得難受。
「陛下英明!」也不知道是誰先喊的,一瞬間,整個法場圍觀的人都在高唿「陛下英明!」
監斬官一揮手,卒役將五花大綁的鄭伯行押了上來,將他按在高台上,麵對自己的母親、夫人、兒子、孫子……
寒風中,鄭家人身著單薄的囚衣,跪在地上顫抖不止,聲嘶力竭地哭喊著讓鄭伯行想辦法救他們。
年紀最小的孫子,尚不懂事,隻是本能地哭泣,向鄭伯行喊道:「祖父……祖父……抱……」
「行刑!」
劊子手毫不留情地舉起手中的刀,刀光一閃,手起刀落。
小孫子稚嫩的聲音戛然而止。
鄭伯行的眼角終於淌下兩行渾濁的淚水,他痛苦地掙紮著,「噗」地一聲,一口鮮血噴湧而出,整個台上都是他撕心裂肺的唿喊。
數九寒冬,天氣愈發嚴寒,圍觀的人沒一會兒就散了。
隻剩鄭伯行還跪在原地,他目光呆滯,看著家人的屍體在冷冽的寒風裏漸漸冷去,流出的鮮血也慢慢凝固,幹涸在冰冷的土地上。
「真是作孽啊!好好的日子不過,害得滿門抄斬!」一個年老的卒役,一邊收拾鄭家人的頭顱,一邊嘆息。
他撿起鄭家小孫子的腦袋,惋惜道:「可憐了這麽水靈的小娃子哦……」
鄭伯行整個人瞬間蒼老了幾十歲,一下子有點迷茫起來,自己這一輩子,究竟是為了什麽?
明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麽還非要去肖想那個位子?
就算站上去了,他能得到的,又比現在多多少?
他的兒子、他的孫子,又能如何?
還沒等他想清楚,便有卒役過來解開他身上的繩索,換成沉重的木枷和鎖鐐。
「真是晦氣,都快過年了,還要押送他去嶺南!」一個卒役罵罵咧咧。
「這寒冬臘月的上路,還不知道他能活多久呢!」另一個勸他。
「我聽說啊,」一個卒役環顧左右,神神秘秘地說,「皇上將他流放,是要引五皇子現身,我們可不能讓他死了,不然壞了皇上的大計……」
他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餘下的卒役瞬間懂了,全都瞭然地點點頭。
「你真是命好啊!全家都死了,就剩你一個還活著,這滋味……嘖嘖嘖!」卒役邊調侃著,邊催促鄭伯行上了路。
-
臘月十六,經欽天監精心推算,被定為大吉之日,諸事皆宜,百無禁忌,遂選此日舉辦新皇登基大典。
原禮部尚書因與丞相勾結,已被拘捕下獄,以示嚴懲。
新上任的禮部尚書王行毅,是王書翰的父親,這些日子為籌備新皇登基大典,日夜忙碌,幾乎是焦頭爛額。
今日,大典終於順利舉行,王行毅心裏的重擔終於暫時得以卸下,幾位同僚前來祝賀他的升遷,邀他一同慶祝。
誰料,就在王行毅準備赴約的時候,新皇卻突然召他進禦書房覲見。
王行毅心裏打鼓,這新皇還未正式登基之時,就提拔了王家不少有能力的子孫,放在重要位置上。
這難道是因為,前段時間王家對鄭家出手,新皇心存感激?
可這樣一來,說明王家所行之事,新皇心裏了如指掌,王行毅突然就冷汗涔涔。
他忐忑地進了禦書房,恭恭敬敬地叩謝新皇重用之大恩。
「尚書大人快快請起!」沈淵連忙讓他起身,還給他賜了座。
王行毅更加忐忑了,屁股挨了點兒凳子邊緣,都不敢坐實。
沈淵沉吟片刻,似乎是想了想措辭,才開口道:「尚書大人,有一件事,朕未經王家允許,就私自為之,惹得大人和王家上下傷神不已,朕深感愧疚難安,故特此與大人致歉。」
王行毅呆了一瞬,而後連忙惶恐地站起來,躬身行禮:「陛下言重了,臣惶恐!」
沈淵離開禦書案,走到王行毅麵前,將他扶起,並說道:「是貴公子,王書翰的事。」
王行毅聽沈淵提起書翰,又傷神起來。
這個兒子雖然頑劣,但奈何確實會討老祖宗喜歡。
自他去了,老祖宗整日以淚洗麵,日日思念自責不已,說不該為了點兒小事就打他,孩子離家前,都沒敢迴過家……
王行毅正在傷心,就聽沈淵接著說道:「之前陝西大旱,朕安排了書翰假死,以此激起朝野對鄭伯行貪贓枉法的重視……」
「什麽?」王行毅連禮儀都顧不上了,直視著帝王的眼睛問道:「假死?」
沈淵見王行毅如此震驚,也愣住了,「對啊!尚書大人不知道嗎?」
第161章 文瑞找到了
此事已經過去月餘,就算是最慢的信,也該送到京城了,更何況王氏在太原還有老宅,延安府和太原府隔著可不遠。
那麽事實的真相就是,王書翰根本沒修書告訴王家,他自己還活著這一事實。
監斬官看看時辰,站出來麵向眾人,朗聲道:「陛下有旨,鄭伯行罪大惡極,身死不足以平民憤,故今日要讓他親眼看著自己的親人因他造的孽一一被斬,而後流放嶺南,服役贖罪!」
圍觀的百姓一開始還有點不解,再一想,是這個理。
一刀下去,痛痛快快的死了,哪裏有頓刀子割肉來得難受。
「陛下英明!」也不知道是誰先喊的,一瞬間,整個法場圍觀的人都在高唿「陛下英明!」
監斬官一揮手,卒役將五花大綁的鄭伯行押了上來,將他按在高台上,麵對自己的母親、夫人、兒子、孫子……
寒風中,鄭家人身著單薄的囚衣,跪在地上顫抖不止,聲嘶力竭地哭喊著讓鄭伯行想辦法救他們。
年紀最小的孫子,尚不懂事,隻是本能地哭泣,向鄭伯行喊道:「祖父……祖父……抱……」
「行刑!」
劊子手毫不留情地舉起手中的刀,刀光一閃,手起刀落。
小孫子稚嫩的聲音戛然而止。
鄭伯行的眼角終於淌下兩行渾濁的淚水,他痛苦地掙紮著,「噗」地一聲,一口鮮血噴湧而出,整個台上都是他撕心裂肺的唿喊。
數九寒冬,天氣愈發嚴寒,圍觀的人沒一會兒就散了。
隻剩鄭伯行還跪在原地,他目光呆滯,看著家人的屍體在冷冽的寒風裏漸漸冷去,流出的鮮血也慢慢凝固,幹涸在冰冷的土地上。
「真是作孽啊!好好的日子不過,害得滿門抄斬!」一個年老的卒役,一邊收拾鄭家人的頭顱,一邊嘆息。
他撿起鄭家小孫子的腦袋,惋惜道:「可憐了這麽水靈的小娃子哦……」
鄭伯行整個人瞬間蒼老了幾十歲,一下子有點迷茫起來,自己這一輩子,究竟是為了什麽?
明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麽還非要去肖想那個位子?
就算站上去了,他能得到的,又比現在多多少?
他的兒子、他的孫子,又能如何?
還沒等他想清楚,便有卒役過來解開他身上的繩索,換成沉重的木枷和鎖鐐。
「真是晦氣,都快過年了,還要押送他去嶺南!」一個卒役罵罵咧咧。
「這寒冬臘月的上路,還不知道他能活多久呢!」另一個勸他。
「我聽說啊,」一個卒役環顧左右,神神秘秘地說,「皇上將他流放,是要引五皇子現身,我們可不能讓他死了,不然壞了皇上的大計……」
他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餘下的卒役瞬間懂了,全都瞭然地點點頭。
「你真是命好啊!全家都死了,就剩你一個還活著,這滋味……嘖嘖嘖!」卒役邊調侃著,邊催促鄭伯行上了路。
-
臘月十六,經欽天監精心推算,被定為大吉之日,諸事皆宜,百無禁忌,遂選此日舉辦新皇登基大典。
原禮部尚書因與丞相勾結,已被拘捕下獄,以示嚴懲。
新上任的禮部尚書王行毅,是王書翰的父親,這些日子為籌備新皇登基大典,日夜忙碌,幾乎是焦頭爛額。
今日,大典終於順利舉行,王行毅心裏的重擔終於暫時得以卸下,幾位同僚前來祝賀他的升遷,邀他一同慶祝。
誰料,就在王行毅準備赴約的時候,新皇卻突然召他進禦書房覲見。
王行毅心裏打鼓,這新皇還未正式登基之時,就提拔了王家不少有能力的子孫,放在重要位置上。
這難道是因為,前段時間王家對鄭家出手,新皇心存感激?
可這樣一來,說明王家所行之事,新皇心裏了如指掌,王行毅突然就冷汗涔涔。
他忐忑地進了禦書房,恭恭敬敬地叩謝新皇重用之大恩。
「尚書大人快快請起!」沈淵連忙讓他起身,還給他賜了座。
王行毅更加忐忑了,屁股挨了點兒凳子邊緣,都不敢坐實。
沈淵沉吟片刻,似乎是想了想措辭,才開口道:「尚書大人,有一件事,朕未經王家允許,就私自為之,惹得大人和王家上下傷神不已,朕深感愧疚難安,故特此與大人致歉。」
王行毅呆了一瞬,而後連忙惶恐地站起來,躬身行禮:「陛下言重了,臣惶恐!」
沈淵離開禦書案,走到王行毅麵前,將他扶起,並說道:「是貴公子,王書翰的事。」
王行毅聽沈淵提起書翰,又傷神起來。
這個兒子雖然頑劣,但奈何確實會討老祖宗喜歡。
自他去了,老祖宗整日以淚洗麵,日日思念自責不已,說不該為了點兒小事就打他,孩子離家前,都沒敢迴過家……
王行毅正在傷心,就聽沈淵接著說道:「之前陝西大旱,朕安排了書翰假死,以此激起朝野對鄭伯行貪贓枉法的重視……」
「什麽?」王行毅連禮儀都顧不上了,直視著帝王的眼睛問道:「假死?」
沈淵見王行毅如此震驚,也愣住了,「對啊!尚書大人不知道嗎?」
第161章 文瑞找到了
此事已經過去月餘,就算是最慢的信,也該送到京城了,更何況王氏在太原還有老宅,延安府和太原府隔著可不遠。
那麽事實的真相就是,王書翰根本沒修書告訴王家,他自己還活著這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