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元帝太陽穴突突地跳。


    誠如李洵所言,他確實沒查出來販賣五石散的盈利去哪了。


    而且,若真的有人與李洵勾結,京中勢力盤根錯雜,根本無從下手。


    怕是要出大亂子。


    李洵留在京中, 估計也是要噁心他一把。


    自己這弟弟他是知道的。野心勃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 若真坐了皇位,說句生靈塗炭都算輕的。


    林貴妃在先帝晚年惑亂朝綱,吹了不少枕頭風。饒是承元帝,也不得不承認,先帝偏愛李洵尤甚。


    至於阿鳴……作為名義上的老來子,估計先帝對其血統也有所懷疑。所謂最愛,不過麵子功夫。


    李公公遲疑著同他耳語: 「……陛下,親衛們捉拿燕王時,燕王正在太子別院內。」


    承元帝頭更疼了。


    李洵偏偏還要朝他身上紮刀子: 「皇兄,我記得父皇在時,對你真是愧疚非常啊。」


    這話點到為止,承元帝卻聽明白了。


    這是在點他被父皇搶老婆的事兒呢。一說起這個,承元帝忍不住想到時鳴那張酷似摯愛的臉,麵上不顯,心內一陣陣抽痛,無言良久。


    李洵又說: 「皇兄,這次,你會處死我的吧。」


    頭疼完了,承元帝很快思考出對策,冷笑: 「自然。傳令下去,罪人李洵,即刻淩遲。」


    李洵被侍衛圍著,聽到這個判決,非但沒有絲毫懼色,還鄭重其事地行了個跪拜大禮,坦然道: 「臣弟接旨。」


    李洵一個人好殺,留下的爛攤子卻不好收拾。承元帝差太監磨了墨,提筆下旨: 「滕家私藏要犯,瞞而不報。然順國公滕溪勞苦功高,今……」


    李公公適時提醒: 「如今,滕大人已八十有九。」


    這個年紀,要是判得重了,保不齊又要留下什麽苛待老臣的罵名。


    承元帝嘆氣: 「責令他致仕罷。滕家其餘成年男子,一律流放,女子充為官妓。流放到……」


    頓了頓,承元帝在南北之間做出決定: 「……流放嶺南。」


    此令下完,承元帝想起那個某個在禁娛期大行□□之事的滕野,腦子又開始疼: 「好端端的探花,品行竟如此卑劣,想來是朕看走眼了。」


    李公公恭謹垂首,道: 「陛下何必妄自菲薄。與滕二公子同年的小江大人,不是德才兼備麽?」


    說起江行,承元帝臉色稍霽,目露讚賞: 「他倒是不錯,這事兒也有他一份功勞。說起來,朕當年本想點他為探花,隻是光憑一張臉就要讓人矮了名次,總歸不好。滕野雖學識差了點兒,倒也稱得上儀表堂堂。」


    李公公附和: 「正是呢。」


    承元帝思索了一番,道: 「滕野視禁令如兒戲,視人命如草芥,著令三日後午時問斬。」


    下完這些旨意,承元帝揉了揉眉心,神情有一絲煩躁: 「你說,李洵是在太子別院被抓到的?」


    李公公: 「是。」


    承元帝眉宇間泛著薄怒: 「……去叫他過來。」


    李公公正要傳旨,承元帝又問: 「近日,晉王在做什麽?」


    李公公迴憶了一會兒,像是想起什麽,他麵露難色,實話實說道: 「……小殿下似乎什麽也沒做,就是愛往京郊西園跑。前些日子還聽說他從花鳥販子手裏,高價買了一株花樹,據說十分漂亮。」


    承元帝表情複雜,仍不死心: 「就這些?」


    「哦對,」李公公補充, 「還有,也就是更近一點的事兒了。聽說小殿下苦學繪畫,又將京中石刻鋪子問了個遍,尋了一家技藝最高超的,學藝去了。」


    承元帝莫名其妙: 「他一個瞎子,學那個做什麽?不得把手指戳出窟窿來?簡直胡鬧!」


    李公公想笑又不敢笑,勸道: 「小殿下素日裏喜歡玩印章一類,說不定起了心思,想自己做試試看呢。殿下眼睛雖不好,可這份生活意趣卻不是人人都有的,陛下又何必放在心上?」


    王公貴族愛玩兒,什麽鬥蛐蛐養花遛鳥,都不是什麽大事——人總要有事情做。


    尋常百姓為了生計幹活賺錢,忙忙碌碌;可這些王公貴族既無生存壓力,找些別的東西來玩玩很正常。


    時鳴的愛好尚且算是陶冶情操,也不到勞民傷財那個地步,更不似滕野那般下流齷齪,當然沒什麽容不得的。


    承元帝隻當他孩子心性,但一說起來全是玩樂,多少有點不像話。


    他感嘆: 「西園雖在京郊,卻景色宜人,再適合放鬆不過。當日他要,朕便給了,沒當迴事兒。他喜歡的時候去得勤,連好端端的王府也不待了。」


    「他不喜歡的時候呢,又不願意去了。你說說,他要是有一半的心思放在正事上,那大理寺辦事的時間還能再短一截!」


    李公公莞爾: 「大理寺做事已經很快了。大理寺的大人們,對小殿下都讚不絕口呢。」


    承元帝擺手: 「……罷了罷了,不管他。去把太子叫過來吧。」


    -


    從禦書房走出來時,李玠可以稱得上狼狽。


    他並不知那何越竟是父皇苦尋不得的燕王,對於何越的提議,他更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並沒有採納。


    但何越,確確實實是在自己那裏被抓到的。


    任李玠渾身都是嘴,也照樣洗不清自己與何越密謀的嫌疑。即使承元帝並沒有降罪於他,僅僅是申斥了一番,李玠仍然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靠卷王係統考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尋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尋路並收藏我靠卷王係統考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