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美人炮灰恃強行兇[穿書] 作者:祝如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此刻坐在他身旁懷念他們。他要安慰他嗎?他要怎麽安慰呢?他不懂。
謝玉折問:「柳閑,若你曾來過和雍國,那你……認識她嗎?」
如此靜默了良久。
終於,柳閑把樹枝折斷,輕嘆一聲道:「認識的。」
「阿商,沈素商,我記得她的名字。謝玉折,我好像想起來了。我……的確做過你口中的國師,也見過你的父母。」
其實,又何止是見過呢。
那天觸碰了謝玉折的靈海後,他腦海裏有把鎖被打開了,隻要一閉上眼,就會想起陌生又熟悉無比的記憶,即使曾被他遺忘,也完完全全屬於他自己。
在那些零碎的記憶裏,他是個病殃殃的朝臣,不常出門,在外總是帶著青麵獠牙的麵具。因為身體不好,沈高峯特批他不用行禮,給了他最高的禮遇,讓他住在京城最豪華的府邸,專門為他算命,為他算國運。
那時他同謝鎮南熟識,常拜訪將軍府,算是與之交好。後來沈素商病逝,謝鎮南領兵出征,年僅四歲的謝玉折沒人養,那時他就向皇上請了旨意。
他先去禦書房找了沈高峯,陛下委婉拒絕了他:「朕以為將謝小公子接進後宮之中,有皇子公主,儕輩作伴更好,朕會讓皇後好好的教養關愛他,國師體弱,不必勞煩。」
在來時柳閑已預料到了皇帝的拒絕,本來也隻是按慣例問問,沒打算聽他的。可聽到皇帝這樣說後,他也覺得很有道理,畢竟謝玉折和同齡小孩在一起,總比和他這個病秧子呆一塊好,於是他也沒了異議。
可三個月後,出於某些原因,他又私自把謝玉折接了出來。皇帝知道這件事後並未聲張,也不下旨讓謝小公子有個名正言順迴家的名頭,而柳閑雖說是先斬後奏,但其實隻斬了,懶得奏,於是這件事就像沒發生過一樣。
所以,大家都以為還在後宮的謝小公子,其實早在國師府了。
可單純的謝玉折卻以為,天子並不知道是國師把他「偷」了迴來。他怕被發現,怕國師因此受罰,就天天藏在府裏,踏青不去,看花燈不去,執拗極了,柳閑怕他在家裏呆久了生黴,隻好去找了皇帝。
那幾年他隻算算卦,從不殺人放火,因此沈高峯以為他隻是個能帶來巨大利益的算命先生,還是個毫無還手之力,看著就要病死了的那種,對他雖有優待,但還是把他當做他的臣民。
於是禦書房麵聖之時,帝王大怒,罵他欺君,說了一長串言下之意無非是「要不是你很有用朕才不會對你這麽寬容,現在這件事別人還不知道,把謝玉折悄悄還迴來朕就當一切沒發生過,還像從前那樣待你」,當時他蒼白著一張臉咳嗽了幾聲,隻「嗯」了聲後,就拖著單薄的病體飄走了。
不過他也沒把沈高峯的話聽進去,隻是奇怪這人這麽大年紀了,怎麽會這麽恨一個小孩?而後一個月,皇帝歇在哪兒,哪兒就鬧鬼出事,閉上眼就是血淋淋的爆汁眼珠子,沈高峯夜不能寐,人都瘦脫像了。
於是某日早朝他又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再度請旨,聲音很輕,卻又誠懇至極:
「沈將軍薨後,謝將軍帶兵出征,府中獨留謝小公子一人。他年僅四歲,孤苦伶仃,若薄待之,或令將軍寒心,軍紀難勤。陛下宵衣旰食,娘娘譽重椒闈,若將其養於後宮,更添瑣事,於龍鳳貴體無益。臣常年備位充數,難登大雅,忝居高位而心不安,願代養之,為君分憂。」
聽國師如此冠冕堂皇又冒犯天威地喘著氣說完了一大段,殿下眾臣瞠目結舌。當時皇上大張旗鼓地把謝小公子接入宮,國師現在委婉地說他被薄待,要把他接出來,不是在當麵打天子的臉嗎?國師雖然受寵,可這種命也是能求的?他太狂妄了。
沒想到的是,皇帝當即力排眾議答應了國師:「愛卿與將軍交好,又看著小公子長大,由卿養育,再好不過。小公子能平安成人,也算了了朕的一樁心事。」
一時間國師風頭無兩,眾人皆道他或許是想取而代之了,都在緊張地觀望他的下一步動作。可國師把謝小將軍領迴家後,又成了那個從來不出現在朝堂上的閑散人,探子迴稟的消息也全都是說國師今日又帶著小公子去哪玩了,直到聽完國師和小公子把整個上京都玩遍了的最後一條消息,他們終於收下了心。
不過,他們也聽說宮裏再也沒鬧過鬼。
柳閑把謝玉折從四歲養到十二歲,八年。
在春山寺裏被囚了一百零七年,其中居然有至少八年在和雍國。
記憶裏的他病弱體虛,常常喘不上氣,聲音輕而溫,動作緩而柔。明明是和現在別無二致的長相和態度,卻因為怕把自己作死,連咳嗽都壓著一股氣,所以看起來卻溫柔了不少。到後來,出行時都以輪椅代步,也不常說話了。
難怪謝玉折看長相覺得他是國師,看人品又否定了,最後都不說要殺他了呢。
至於沈素商,柳閑其實很後悔自己的一時心軟,他不該給謝玉折提這個人。若問起她,他該半蒙半騙還是實話實說?若某天謝玉折知道了真相,又會怎樣?
聽柳閑談起母親,淚水和希望混在一起,謝玉折可憐兮兮地看著柳閑,希望他能繼續說下去。他緊著嗓子問:「阿商……她是個怎樣的人?」
大半夜還坐在這兒安慰主角,我還真是個合格的墊腳石。
謝玉折問:「柳閑,若你曾來過和雍國,那你……認識她嗎?」
如此靜默了良久。
終於,柳閑把樹枝折斷,輕嘆一聲道:「認識的。」
「阿商,沈素商,我記得她的名字。謝玉折,我好像想起來了。我……的確做過你口中的國師,也見過你的父母。」
其實,又何止是見過呢。
那天觸碰了謝玉折的靈海後,他腦海裏有把鎖被打開了,隻要一閉上眼,就會想起陌生又熟悉無比的記憶,即使曾被他遺忘,也完完全全屬於他自己。
在那些零碎的記憶裏,他是個病殃殃的朝臣,不常出門,在外總是帶著青麵獠牙的麵具。因為身體不好,沈高峯特批他不用行禮,給了他最高的禮遇,讓他住在京城最豪華的府邸,專門為他算命,為他算國運。
那時他同謝鎮南熟識,常拜訪將軍府,算是與之交好。後來沈素商病逝,謝鎮南領兵出征,年僅四歲的謝玉折沒人養,那時他就向皇上請了旨意。
他先去禦書房找了沈高峯,陛下委婉拒絕了他:「朕以為將謝小公子接進後宮之中,有皇子公主,儕輩作伴更好,朕會讓皇後好好的教養關愛他,國師體弱,不必勞煩。」
在來時柳閑已預料到了皇帝的拒絕,本來也隻是按慣例問問,沒打算聽他的。可聽到皇帝這樣說後,他也覺得很有道理,畢竟謝玉折和同齡小孩在一起,總比和他這個病秧子呆一塊好,於是他也沒了異議。
可三個月後,出於某些原因,他又私自把謝玉折接了出來。皇帝知道這件事後並未聲張,也不下旨讓謝小公子有個名正言順迴家的名頭,而柳閑雖說是先斬後奏,但其實隻斬了,懶得奏,於是這件事就像沒發生過一樣。
所以,大家都以為還在後宮的謝小公子,其實早在國師府了。
可單純的謝玉折卻以為,天子並不知道是國師把他「偷」了迴來。他怕被發現,怕國師因此受罰,就天天藏在府裏,踏青不去,看花燈不去,執拗極了,柳閑怕他在家裏呆久了生黴,隻好去找了皇帝。
那幾年他隻算算卦,從不殺人放火,因此沈高峯以為他隻是個能帶來巨大利益的算命先生,還是個毫無還手之力,看著就要病死了的那種,對他雖有優待,但還是把他當做他的臣民。
於是禦書房麵聖之時,帝王大怒,罵他欺君,說了一長串言下之意無非是「要不是你很有用朕才不會對你這麽寬容,現在這件事別人還不知道,把謝玉折悄悄還迴來朕就當一切沒發生過,還像從前那樣待你」,當時他蒼白著一張臉咳嗽了幾聲,隻「嗯」了聲後,就拖著單薄的病體飄走了。
不過他也沒把沈高峯的話聽進去,隻是奇怪這人這麽大年紀了,怎麽會這麽恨一個小孩?而後一個月,皇帝歇在哪兒,哪兒就鬧鬼出事,閉上眼就是血淋淋的爆汁眼珠子,沈高峯夜不能寐,人都瘦脫像了。
於是某日早朝他又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再度請旨,聲音很輕,卻又誠懇至極:
「沈將軍薨後,謝將軍帶兵出征,府中獨留謝小公子一人。他年僅四歲,孤苦伶仃,若薄待之,或令將軍寒心,軍紀難勤。陛下宵衣旰食,娘娘譽重椒闈,若將其養於後宮,更添瑣事,於龍鳳貴體無益。臣常年備位充數,難登大雅,忝居高位而心不安,願代養之,為君分憂。」
聽國師如此冠冕堂皇又冒犯天威地喘著氣說完了一大段,殿下眾臣瞠目結舌。當時皇上大張旗鼓地把謝小公子接入宮,國師現在委婉地說他被薄待,要把他接出來,不是在當麵打天子的臉嗎?國師雖然受寵,可這種命也是能求的?他太狂妄了。
沒想到的是,皇帝當即力排眾議答應了國師:「愛卿與將軍交好,又看著小公子長大,由卿養育,再好不過。小公子能平安成人,也算了了朕的一樁心事。」
一時間國師風頭無兩,眾人皆道他或許是想取而代之了,都在緊張地觀望他的下一步動作。可國師把謝小將軍領迴家後,又成了那個從來不出現在朝堂上的閑散人,探子迴稟的消息也全都是說國師今日又帶著小公子去哪玩了,直到聽完國師和小公子把整個上京都玩遍了的最後一條消息,他們終於收下了心。
不過,他們也聽說宮裏再也沒鬧過鬼。
柳閑把謝玉折從四歲養到十二歲,八年。
在春山寺裏被囚了一百零七年,其中居然有至少八年在和雍國。
記憶裏的他病弱體虛,常常喘不上氣,聲音輕而溫,動作緩而柔。明明是和現在別無二致的長相和態度,卻因為怕把自己作死,連咳嗽都壓著一股氣,所以看起來卻溫柔了不少。到後來,出行時都以輪椅代步,也不常說話了。
難怪謝玉折看長相覺得他是國師,看人品又否定了,最後都不說要殺他了呢。
至於沈素商,柳閑其實很後悔自己的一時心軟,他不該給謝玉折提這個人。若問起她,他該半蒙半騙還是實話實說?若某天謝玉折知道了真相,又會怎樣?
聽柳閑談起母親,淚水和希望混在一起,謝玉折可憐兮兮地看著柳閑,希望他能繼續說下去。他緊著嗓子問:「阿商……她是個怎樣的人?」
大半夜還坐在這兒安慰主角,我還真是個合格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