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皇兄死後,我娶了他的白月光 作者:會飛的烤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建橋修路的,總也要有個幾年的光景,建成後又要幾年,方才能有所成效,一時半會是變不出銀子來。
不過邊關不穩,這些年我雖崇文,大興學堂,卻也沒矮過兵部的銀子。
不過薛剛眼見文官繁盛,一直吊著膽兒,那樣子,是生怕我哪天不順心了,把兵部也當了。
惠陽朔卻並未被薛剛氣勢所攝,平靜地迴應:「薛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若百姓生活困苦,國家根基動搖,即便國庫再豐滿,又有何用?」
「放屁!你除了永州出去過別的地兒沒有?你再給我窮苦一個看看?!」
「咳咳!」 趙慎重重咳了兩聲,「薛大人,陛下看著呢!」
第31章 幾日向翁開
我正看的津津有味,驟然被提及,略微一愣,隨即一笑,一抬手:「無妨,愛卿繼續。」
薛剛卻連忙收聲,低頭拱手,不敢說了。
我頓覺無趣,似笑非笑地警告:
「薛剛,你也是我朝老臣,應該知道國之根本在於民。若民不聊生,國庫再豐滿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薛剛聞言一凜,再次低頭:「陛下教訓的是,臣知錯。」
我又轉頭問惠陽朔:「互市辦的如何了?」
惠陽朔道:
「迴稟陛下,去年您命李大人與我監管互市,自與北虜議和以來,邊貿興旺,商旅往來頻繁。吾國輸出之絲綢、茶葉、瓷器,於北地甚為珍奇;而北虜之皮毛、馬匹,亦豐富場市,關稅之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三成,如此種種,皆有賴於陛下修橋造路,有益民焉。」
我點頭稱善:「惠卿才幹卓越,如此,既促民間之往,又增國庫之盈,朕該重賞才是。」
「此乃微臣分內之事,微臣不敢,再者,互市通市以來,皆由李大人主理,臣不過毫末之功。」
「惠大人此言,話裏話外,是說陛下苛待功臣了?」薛剛突然插言進來。
「太師何出此言!下官不過實話實說。」惠陽朔眉頭微皺,顯然對趙慎這突如其來的指責有些摸不著頭腦。
「李玉山本就是前朝舊臣,又背棄新主,謀反未遂,哪怕功勞再大又如何?謀逆之罪,照樣罄竹難書!」薛剛聲音高昂。
「你!」
「......說互市。」 我懶得看他們吵,便道。
李玉山和趙慎就是一對冤家,如今李玉山獲罪,趙慎一心落井下石,實在吵得頭疼。
「......是。」
惠陽朔橫趙慎一眼,拱手繼續道:
「如今邊境互市昌盛,民心安穩,百姓富足,臣認為,互市可廣推全國,各地之間商賈眾眾,若是互通往來,必善國商。」
「且我大胤疆土遼闊,若能將互市之利推廣至每州每縣,那商稅所得,將遠超現在。如此,不僅可減輕百姓稅賦,還能促進各地物產流通,增進風土人情之交流。」
我沉吟半晌,道:「以商貿促進天下一家,非但經濟受益,亦可江山穩固,倒也可行。」
「是。」惠陽朔恭敬垂首。
「你即刻草擬奏疏,詳述推廣互市之策,朕親自審閱。」我吩咐道。
惠陽朔再次拱手領命。
薛剛在一旁沉默了片刻,最終也開口:「若推廣互市真能如惠卿所言,那確實是國之大計。但臣仍需提醒,防人之心不可無,北虜雖已簽約議和,但狼子野心,不可不防。然則,北虜狡詐,倘若借市貿易之便,探我虛實,將何以應?」
薛剛聞此,不由插言道:
惠陽朔微笑應之:「薛大人所慮,非無道理。然和平之時,若不行和睦之舉,更待何時?隻需嚴加防備,使敵無機可乘,貿易往來,又何嚐不是我國反為窺探敵情之良機啊?」
薛剛吹鬍子瞪眼,還要再辯:「一派......」
我見二人又要吵起來,便抬眼朝顧行秋看去。
這人站在右側首位,竟一直肆無忌憚地抬眼看我。
那眼神直看得我如坐針氈,想忽視都不成了。
眼下他見我終於看過來,頓時如沐春風般,沖我笑了笑。
我心下一悸,忙移開視線。
這人也太大膽了些。
眼看那二人還在舌戰,我頓覺無趣,幹脆道:
「好了,薛愛卿言之有理,此事暫議,就交由你和惠卿,共同商議個防備之策。去吧。」
二人見之便吵,不過若能給我吵出來個能用的,便是好事,總歸不是在我耳根子下吵。
薛剛雖討厭惠陽朔至極,然皇命難違,隻得領旨:「臣遵旨。」
「傳旨,朕念永州水患初平,不忍再徵稅傷民,故減永州賦稅三年,令開國庫放糧到戶。」
「陛下聖明!」
趙慎又拜道:「陛下,臣還有一言,願得陳之。」
「太師但講無礙。」
「陛下如今二十又三......」
我以手扶額:「太師又要勸我納妃?」
「呃,這個......」 趙慎被我堵了話頭,一時無言。
「朕無此意,容後再議吧。」
「陛下,恕老臣多嘴,國嗣一事,事關重大,皇後身體不便,不易受孕,若陛下不喜鋪張選妃,臣鬥膽,薛尚書之妹年方二八,溫恭懋著,可入宮侍奉陛下。」
我動作一頓,隨即抬眸看向薛剛。
後者亦怔愣不已,看向趙慎,似乎不解。
不過邊關不穩,這些年我雖崇文,大興學堂,卻也沒矮過兵部的銀子。
不過薛剛眼見文官繁盛,一直吊著膽兒,那樣子,是生怕我哪天不順心了,把兵部也當了。
惠陽朔卻並未被薛剛氣勢所攝,平靜地迴應:「薛大人所言固然有理,但若百姓生活困苦,國家根基動搖,即便國庫再豐滿,又有何用?」
「放屁!你除了永州出去過別的地兒沒有?你再給我窮苦一個看看?!」
「咳咳!」 趙慎重重咳了兩聲,「薛大人,陛下看著呢!」
第31章 幾日向翁開
我正看的津津有味,驟然被提及,略微一愣,隨即一笑,一抬手:「無妨,愛卿繼續。」
薛剛卻連忙收聲,低頭拱手,不敢說了。
我頓覺無趣,似笑非笑地警告:
「薛剛,你也是我朝老臣,應該知道國之根本在於民。若民不聊生,國庫再豐滿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薛剛聞言一凜,再次低頭:「陛下教訓的是,臣知錯。」
我又轉頭問惠陽朔:「互市辦的如何了?」
惠陽朔道:
「迴稟陛下,去年您命李大人與我監管互市,自與北虜議和以來,邊貿興旺,商旅往來頻繁。吾國輸出之絲綢、茶葉、瓷器,於北地甚為珍奇;而北虜之皮毛、馬匹,亦豐富場市,關稅之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三成,如此種種,皆有賴於陛下修橋造路,有益民焉。」
我點頭稱善:「惠卿才幹卓越,如此,既促民間之往,又增國庫之盈,朕該重賞才是。」
「此乃微臣分內之事,微臣不敢,再者,互市通市以來,皆由李大人主理,臣不過毫末之功。」
「惠大人此言,話裏話外,是說陛下苛待功臣了?」薛剛突然插言進來。
「太師何出此言!下官不過實話實說。」惠陽朔眉頭微皺,顯然對趙慎這突如其來的指責有些摸不著頭腦。
「李玉山本就是前朝舊臣,又背棄新主,謀反未遂,哪怕功勞再大又如何?謀逆之罪,照樣罄竹難書!」薛剛聲音高昂。
「你!」
「......說互市。」 我懶得看他們吵,便道。
李玉山和趙慎就是一對冤家,如今李玉山獲罪,趙慎一心落井下石,實在吵得頭疼。
「......是。」
惠陽朔橫趙慎一眼,拱手繼續道:
「如今邊境互市昌盛,民心安穩,百姓富足,臣認為,互市可廣推全國,各地之間商賈眾眾,若是互通往來,必善國商。」
「且我大胤疆土遼闊,若能將互市之利推廣至每州每縣,那商稅所得,將遠超現在。如此,不僅可減輕百姓稅賦,還能促進各地物產流通,增進風土人情之交流。」
我沉吟半晌,道:「以商貿促進天下一家,非但經濟受益,亦可江山穩固,倒也可行。」
「是。」惠陽朔恭敬垂首。
「你即刻草擬奏疏,詳述推廣互市之策,朕親自審閱。」我吩咐道。
惠陽朔再次拱手領命。
薛剛在一旁沉默了片刻,最終也開口:「若推廣互市真能如惠卿所言,那確實是國之大計。但臣仍需提醒,防人之心不可無,北虜雖已簽約議和,但狼子野心,不可不防。然則,北虜狡詐,倘若借市貿易之便,探我虛實,將何以應?」
薛剛聞此,不由插言道:
惠陽朔微笑應之:「薛大人所慮,非無道理。然和平之時,若不行和睦之舉,更待何時?隻需嚴加防備,使敵無機可乘,貿易往來,又何嚐不是我國反為窺探敵情之良機啊?」
薛剛吹鬍子瞪眼,還要再辯:「一派......」
我見二人又要吵起來,便抬眼朝顧行秋看去。
這人站在右側首位,竟一直肆無忌憚地抬眼看我。
那眼神直看得我如坐針氈,想忽視都不成了。
眼下他見我終於看過來,頓時如沐春風般,沖我笑了笑。
我心下一悸,忙移開視線。
這人也太大膽了些。
眼看那二人還在舌戰,我頓覺無趣,幹脆道:
「好了,薛愛卿言之有理,此事暫議,就交由你和惠卿,共同商議個防備之策。去吧。」
二人見之便吵,不過若能給我吵出來個能用的,便是好事,總歸不是在我耳根子下吵。
薛剛雖討厭惠陽朔至極,然皇命難違,隻得領旨:「臣遵旨。」
「傳旨,朕念永州水患初平,不忍再徵稅傷民,故減永州賦稅三年,令開國庫放糧到戶。」
「陛下聖明!」
趙慎又拜道:「陛下,臣還有一言,願得陳之。」
「太師但講無礙。」
「陛下如今二十又三......」
我以手扶額:「太師又要勸我納妃?」
「呃,這個......」 趙慎被我堵了話頭,一時無言。
「朕無此意,容後再議吧。」
「陛下,恕老臣多嘴,國嗣一事,事關重大,皇後身體不便,不易受孕,若陛下不喜鋪張選妃,臣鬥膽,薛尚書之妹年方二八,溫恭懋著,可入宮侍奉陛下。」
我動作一頓,隨即抬眸看向薛剛。
後者亦怔愣不已,看向趙慎,似乎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