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穿書後和丞相有個崽[種田] 作者:老樹青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車依舊在行駛,周圍又有不少打著燈籠,結伴出城的百姓。
古時的黑夜也不是伸手不見五指,而是能借著天光看清些四周的。
因此雲懷瑾很快就看清不遠處有一群衣衫襤褸的人,步履蹣跚的走來。
這些人瘦如枯樹,形同槁木。
他們在路過百姓們的時候,會抬頭打量一下對方。
很快又會低下頭去,像是無知無覺一般,朝著豐水縣的方向繼續走。
雲懷瑾怕雲初凍著,很快關了窗戶。
心中有些不安,豐水縣這會竟然就有流民了?
可豐水縣開春亦有旱災,流民此時前來,屆時隻會雪上加霜。
此時豐水縣縣衙,衙役們匆匆趕迴,又匆匆離去。
大開的城門被緊急關上,尚未出城的百姓們也被關在城中。
突入其來的變故,增加了人們內心的恐懼不安。
在一番打聽之後,百姓們得知外頭來了一撥流民。
百姓們心中驚奇,好好的豐水縣怎麽會有流民聚集。卻也知道這事怕是連縣令都茫然著,不然今歲的燈會也不會照辦不誤,早就停了大關城門了。
知道外頭有流民,他們也不敢黑燈瞎火的時候再往外走。隻能在城中留宿一夜,等天亮時再結伴出行。
縣衙的燈亮了一夜,趙縣令在衙裏發了半宿的火,將北麵的一眾官員罵了個狗血淋頭後,還是得認命的想辦法安置流民。
流民是萬萬不能入城的,於城中百姓安危有損,也不利於管理。
眼下隻能先在城外設置粥棚,再給些塞著蘆葦柳絮的薄被以供取暖。
棉被他豐水縣是拿不出的,哪裏有那麽多錢買這些?
就連施粥的粥棚,他都得腆著臉去找縣裏的富戶才行。
不然就衙門糧倉裏的那點米糧,除去衙門的日常開銷外,剩下的那點夠吃個什麽的?連點米湯都熬不了。
一想到要去找那些不好說話的富戶,趙縣令心中又是一氣。關上門獨自罵了好一會,這才換了副嚴肅模樣叫人去叫縣裏富戶過來。
縣中富戶不少,但是能有能力配合衙門施粥安置流民的,隻有六家。
這六家人也是第一時間就知道城外有了流民,這時候縣令喊他們來,也就隻有一件事。
他們心知平日裏得了衙門方便,現在就是他們要迴報的時候。趙縣令在說了施粥後,六家人沒敢多推辭,便都同意了。
粥棚很快就搭了起來,城外燃起炊煙,讓食雪止飢的流民們看到了活著的希望。
施粥的事,就這樣輕易的辦成了,趙縣令卻沒有多開心。
他知道,這隻是開始。
剛開始的時候,都會好說話。等到了後麵,才難搞。
他第一時間找人探來的消息,知道流民都是從岷州府來的。
才知那邊早已大旱,可知府為了能早日做出「功績」升遷,竟一直瞞著不報。
這就算了,還上書朝廷說岷州豐收。這豐收就意味著稅收上調,百姓本就因受災少食,可官員下令要交糧作稅,他們又能怎麽辦?
沒多久岷州府就亂套了,知府第一時間下令關上城門,不準人跑出去。
剛開始是攔住了人,可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餓死,越來越多的人變成吃人的怪物。
為了不餓死,為了不被吃,想活著的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拚了命的往外跑。
一路過來,那些府縣都不敢管他們,這就是個燙手山芋。
於是都叫人將他們往下一個地方驅逐,就這樣流民們被一路驅逐到了豐水縣外。
趙安民聽著下頭人打探來的消息,心想岷州大亂,那知府怕是活不成了。
流民也隻會越來越多,前頭那些府縣不敢收,也是怕越聚越多,到時候不好弄。
而且北地本就缺糧,把人往南邊送,也是給條活路。
不然真繼續在北麵留著,不是凍死就是餓死,左右都是一個死。
隻是這些流民對他來說又何嚐不是一個燙手山芋?落在他的地界,他若是處理不妥,便是他的過錯。
可他豐水縣本就是個發展不起來的小縣,北麵各個州府都不敢接手的流民,他又如何能處理好?
他在這都五年了,也不求著能升遷調任,隻求能在此地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安穩終老。
偏偏又橫生這事端,叫他束手無策。
趙縣令思來想去,還是寫了個摺子,準備遞給朝廷。
摺子中沒敢直接寫岷州府的事,隻說北地來了流民,請上頭賑災。
至於為何北地會有流民,上頭自然會去查。
摺子寫完後,趙縣令讓人送去府城給知府過目。官員不可越級匯報,他的摺子要先給知府看才行。
寫完摺子後,衙役便拎著食盒過來,「大人,夫人給您備了豆漿和肉脯。」
趙縣令本來沒胃口吃東西,但一想到北城雜貨鋪裏的豆漿和肉脯的味道,就有些肚餓,「拿進來吧。」
吃完肉脯,喝完豆漿,趙縣令覺得自己的情緒被撫慰了。
「隨本官去城外看看。」
趙縣令帶著手下衙役到城外,入目便是一群骨瘦如柴,衣不蔽體的人。
他們雙目無神,手中拿著富戶施粥時發的陶碗,在空地上或躺,或坐。
有幾個年紀看著小一些的,還抱著早就空無一物的陶碗舔。
古時的黑夜也不是伸手不見五指,而是能借著天光看清些四周的。
因此雲懷瑾很快就看清不遠處有一群衣衫襤褸的人,步履蹣跚的走來。
這些人瘦如枯樹,形同槁木。
他們在路過百姓們的時候,會抬頭打量一下對方。
很快又會低下頭去,像是無知無覺一般,朝著豐水縣的方向繼續走。
雲懷瑾怕雲初凍著,很快關了窗戶。
心中有些不安,豐水縣這會竟然就有流民了?
可豐水縣開春亦有旱災,流民此時前來,屆時隻會雪上加霜。
此時豐水縣縣衙,衙役們匆匆趕迴,又匆匆離去。
大開的城門被緊急關上,尚未出城的百姓們也被關在城中。
突入其來的變故,增加了人們內心的恐懼不安。
在一番打聽之後,百姓們得知外頭來了一撥流民。
百姓們心中驚奇,好好的豐水縣怎麽會有流民聚集。卻也知道這事怕是連縣令都茫然著,不然今歲的燈會也不會照辦不誤,早就停了大關城門了。
知道外頭有流民,他們也不敢黑燈瞎火的時候再往外走。隻能在城中留宿一夜,等天亮時再結伴出行。
縣衙的燈亮了一夜,趙縣令在衙裏發了半宿的火,將北麵的一眾官員罵了個狗血淋頭後,還是得認命的想辦法安置流民。
流民是萬萬不能入城的,於城中百姓安危有損,也不利於管理。
眼下隻能先在城外設置粥棚,再給些塞著蘆葦柳絮的薄被以供取暖。
棉被他豐水縣是拿不出的,哪裏有那麽多錢買這些?
就連施粥的粥棚,他都得腆著臉去找縣裏的富戶才行。
不然就衙門糧倉裏的那點米糧,除去衙門的日常開銷外,剩下的那點夠吃個什麽的?連點米湯都熬不了。
一想到要去找那些不好說話的富戶,趙縣令心中又是一氣。關上門獨自罵了好一會,這才換了副嚴肅模樣叫人去叫縣裏富戶過來。
縣中富戶不少,但是能有能力配合衙門施粥安置流民的,隻有六家。
這六家人也是第一時間就知道城外有了流民,這時候縣令喊他們來,也就隻有一件事。
他們心知平日裏得了衙門方便,現在就是他們要迴報的時候。趙縣令在說了施粥後,六家人沒敢多推辭,便都同意了。
粥棚很快就搭了起來,城外燃起炊煙,讓食雪止飢的流民們看到了活著的希望。
施粥的事,就這樣輕易的辦成了,趙縣令卻沒有多開心。
他知道,這隻是開始。
剛開始的時候,都會好說話。等到了後麵,才難搞。
他第一時間找人探來的消息,知道流民都是從岷州府來的。
才知那邊早已大旱,可知府為了能早日做出「功績」升遷,竟一直瞞著不報。
這就算了,還上書朝廷說岷州豐收。這豐收就意味著稅收上調,百姓本就因受災少食,可官員下令要交糧作稅,他們又能怎麽辦?
沒多久岷州府就亂套了,知府第一時間下令關上城門,不準人跑出去。
剛開始是攔住了人,可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餓死,越來越多的人變成吃人的怪物。
為了不餓死,為了不被吃,想活著的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拚了命的往外跑。
一路過來,那些府縣都不敢管他們,這就是個燙手山芋。
於是都叫人將他們往下一個地方驅逐,就這樣流民們被一路驅逐到了豐水縣外。
趙安民聽著下頭人打探來的消息,心想岷州大亂,那知府怕是活不成了。
流民也隻會越來越多,前頭那些府縣不敢收,也是怕越聚越多,到時候不好弄。
而且北地本就缺糧,把人往南邊送,也是給條活路。
不然真繼續在北麵留著,不是凍死就是餓死,左右都是一個死。
隻是這些流民對他來說又何嚐不是一個燙手山芋?落在他的地界,他若是處理不妥,便是他的過錯。
可他豐水縣本就是個發展不起來的小縣,北麵各個州府都不敢接手的流民,他又如何能處理好?
他在這都五年了,也不求著能升遷調任,隻求能在此地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安穩終老。
偏偏又橫生這事端,叫他束手無策。
趙縣令思來想去,還是寫了個摺子,準備遞給朝廷。
摺子中沒敢直接寫岷州府的事,隻說北地來了流民,請上頭賑災。
至於為何北地會有流民,上頭自然會去查。
摺子寫完後,趙縣令讓人送去府城給知府過目。官員不可越級匯報,他的摺子要先給知府看才行。
寫完摺子後,衙役便拎著食盒過來,「大人,夫人給您備了豆漿和肉脯。」
趙縣令本來沒胃口吃東西,但一想到北城雜貨鋪裏的豆漿和肉脯的味道,就有些肚餓,「拿進來吧。」
吃完肉脯,喝完豆漿,趙縣令覺得自己的情緒被撫慰了。
「隨本官去城外看看。」
趙縣令帶著手下衙役到城外,入目便是一群骨瘦如柴,衣不蔽體的人。
他們雙目無神,手中拿著富戶施粥時發的陶碗,在空地上或躺,或坐。
有幾個年紀看著小一些的,還抱著早就空無一物的陶碗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