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聽完這番講述,想到母親收下了平安符,卻在當天遇害離世,世事實在是無常難料,倘若真有神佛庇佑,那該有多好。他呆了片刻,忽然問道:「古公公現在何處?還在禦藥院嗎?」
「古公公早已不在人世了。」韓絮搖了搖頭,「聖上登基後,古公公升為都都知,沒幾年便去世了。」
都都知負責掌管整個入內內侍省,算是大宋宦官的最高官職,這位古公公從禦藥院的奉禦,一躍成為宦官之首,倒是令宋慈多少有些詫異。他又問道:「沒幾年是幾年?」
「記不太清了,三四年吧。」
趙擴登基是在十一年前,如此算來,古公公離世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宋慈沒再說話,想著方才韓絮所述之事,漸漸入了神。韓絮飲盡盞中之酒,抬頭望著夜空,隻見那幾縷暗雲升起,慢慢地籠住了月亮。
如此過了好長時間,宋慈才開口道:「時候不早了,明日還要行課,該迴去了。」看向韓絮,「郡主獨自居住在外,還是當有一二僕從,跟隨照看為好。」
韓絮知道宋慈是在擔心她的安危,道:「勞宋公子掛心,多謝了。」她過去幾年在外行走,是一直帶了僕從的,但此次重迴臨安,是為了查訪禹秋蘭的死,她不想讓太多外人知道此事,這才把所有僕從遣散迴家,獨自一人住進了錦繡客舍。
宋慈不再多言。他迴頭望去,劉克莊和辛鐵柱的身前已堆滿了酒瓶和酒罈,兩人喝得大醉,兀自長言兵事,大論北伐。宋慈深知北伐之艱險難為,並不贊同此時北伐,劉克莊雖也明白這些道理,但其內心深處卻是支持盡早北伐的,總盼著早些收復故土。他二人互為知己,明白對方想法上的不同,因此少有談及北伐。難得遇到辛鐵柱這麽大力贊同北伐之人,劉克莊一說起這話題來,那真是辯口利辭,滔滔不竭,周圍不少酒客被吸引得停杯投箸,每每聽他談論到精彩之處,都忍不住擊掌叫好。
第三章 客舍舊案
劉克莊一覺醒來,已不記得自己是怎麽迴到習是齋的,隻記得昨晚自己在瓊樓高談闊論,說到興奮之處,想跳上桌子,卻一個沒站穩,摔了下來,後麵的事便記不得了。他望了一眼宋慈——宋慈已穿戴整齊,坐在長桌前,就著一碗米粥,吃著太學饅頭——料想昨晚自己不是被宋慈扶迴來的,便是被宋慈背迴來的。他坐起身子,隻覺額頭生疼,伸手一摸,能感覺腫起不少,可見昨晚那一跤著實摔得不輕。想到瓊樓聚集了那麽多酒客,自己隻怕是當眾出盡了洋相,宋慈帶自己離開時定然很是尷尬,他忍不住哈哈一笑。
「你再不起來,早飯可吃不及了。」宋慈另盛了一碗米粥,擱在長桌上,拍了拍身下的長凳。
為了迎接皇帝視學,太學行課推遲到了上元節後。今日是正月十六,乃是新一年裏第一天行課,遲到可不大好。劉克莊飛快地穿衣戴巾,被褥隨意一卷,坐到了宋慈的身邊。大口吃粥的同時,劉克莊不忘問昨晚花了多少酒錢。他知道宋慈手頭沒他那麽寬裕,加之昨晚的酒大部分是他和辛鐵柱喝掉的,所以打算把錢補還給宋慈。宋慈卻說昨晚不是他付的錢,是韓絮結的帳。劉克莊往嘴裏塞了一大口饅頭,整張臉圓鼓鼓的,含糊不清地笑道:「原來是郡主請的客,甚好,甚好!」
劉克莊快速吃罷早飯,便與宋慈同去學堂上課。
太學的課程分為經義和策論,還可兼修詩賦和律學,隔三岔五還要習射。授課通常是分齋進行,不同的齋舍,授課內容也不相同,一些齋舍側重經義,授課內容多為經史子集,會選擇心性疏通、胸有器局、可任大事的學子入讀,另有一些齋舍側重治事,授課內容更偏重實務,如治民以安其生,講武以禦其寇,堰水以利田,算曆以明數,等等。雖是分齋授課,每齋隻容三十人,但太學行課允許旁聽,無論是其他齋舍的學子,還是外來之人,都可入內聽課,尤其是一些知名學官授課之時,聽課之人往往遠超其額,比如胡瑗,在其任太學博士講《周易》之時,常有外來請聽者,多至千數人,再如孫復任國子監時,在太學裏開講《春秋》,來聽課的人莫知其數,堂內容納不下,許多人都是擠在堂外旁聽。
如今太學裏的學官,講課最為吸引人的,就數真德秀和歐陽嚴語。這二位太學博士都是講授經義的,習是齋是偏經義的齋舍,今日上午和下午,正好各有一堂這二人的課。
上午是真德秀的課,宋慈雖然心中裝著案情,卻還能克定心力,如往常一般認真行課,可是到了下午歐陽嚴語授課時,宋慈卻怎麽也集中不了心神。經過了昨天那一番追查,母親的舊案便如那籠住月亮的暗雲,一直遮罩在他的心頭。他一看見歐陽嚴語,思緒便忍不住迴溯,想起母親遇害那天,自己隨父親前去瓊樓赴宴的事。
那日禹秋蘭一大早去玲瓏綢緞莊後,宋鞏在客房裏教宋慈讀書,一直教習至午時,才關好門窗,帶著宋慈前去瓊樓赴宴。這場酒宴由歐陽嚴語做東,不隻請了宋鞏,還請了太學裏的幾位學官,那幾位學官都曾求學於藍田書院。各人源出同一書院,相談甚歡,席間喝了不少酒。宋慈記得母親的叮囑,貼在宋鞏耳邊說起了悄悄話,讓父親少喝些酒。可席間各人說起藍田書院的故人舊事,又大談理學,再預祝宋鞏金榜題名,一盞又一盞的酒敬過來,宋鞏隻能一一飲下。殿試之後,說不定他也會被選入太學出任學官,所以他明白歐陽嚴語請來這幾位學官,是為了讓他提前結交這些人,將來當真入太學任了職,也好多些人幫襯照應。
「古公公早已不在人世了。」韓絮搖了搖頭,「聖上登基後,古公公升為都都知,沒幾年便去世了。」
都都知負責掌管整個入內內侍省,算是大宋宦官的最高官職,這位古公公從禦藥院的奉禦,一躍成為宦官之首,倒是令宋慈多少有些詫異。他又問道:「沒幾年是幾年?」
「記不太清了,三四年吧。」
趙擴登基是在十一年前,如此算來,古公公離世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宋慈沒再說話,想著方才韓絮所述之事,漸漸入了神。韓絮飲盡盞中之酒,抬頭望著夜空,隻見那幾縷暗雲升起,慢慢地籠住了月亮。
如此過了好長時間,宋慈才開口道:「時候不早了,明日還要行課,該迴去了。」看向韓絮,「郡主獨自居住在外,還是當有一二僕從,跟隨照看為好。」
韓絮知道宋慈是在擔心她的安危,道:「勞宋公子掛心,多謝了。」她過去幾年在外行走,是一直帶了僕從的,但此次重迴臨安,是為了查訪禹秋蘭的死,她不想讓太多外人知道此事,這才把所有僕從遣散迴家,獨自一人住進了錦繡客舍。
宋慈不再多言。他迴頭望去,劉克莊和辛鐵柱的身前已堆滿了酒瓶和酒罈,兩人喝得大醉,兀自長言兵事,大論北伐。宋慈深知北伐之艱險難為,並不贊同此時北伐,劉克莊雖也明白這些道理,但其內心深處卻是支持盡早北伐的,總盼著早些收復故土。他二人互為知己,明白對方想法上的不同,因此少有談及北伐。難得遇到辛鐵柱這麽大力贊同北伐之人,劉克莊一說起這話題來,那真是辯口利辭,滔滔不竭,周圍不少酒客被吸引得停杯投箸,每每聽他談論到精彩之處,都忍不住擊掌叫好。
第三章 客舍舊案
劉克莊一覺醒來,已不記得自己是怎麽迴到習是齋的,隻記得昨晚自己在瓊樓高談闊論,說到興奮之處,想跳上桌子,卻一個沒站穩,摔了下來,後麵的事便記不得了。他望了一眼宋慈——宋慈已穿戴整齊,坐在長桌前,就著一碗米粥,吃著太學饅頭——料想昨晚自己不是被宋慈扶迴來的,便是被宋慈背迴來的。他坐起身子,隻覺額頭生疼,伸手一摸,能感覺腫起不少,可見昨晚那一跤著實摔得不輕。想到瓊樓聚集了那麽多酒客,自己隻怕是當眾出盡了洋相,宋慈帶自己離開時定然很是尷尬,他忍不住哈哈一笑。
「你再不起來,早飯可吃不及了。」宋慈另盛了一碗米粥,擱在長桌上,拍了拍身下的長凳。
為了迎接皇帝視學,太學行課推遲到了上元節後。今日是正月十六,乃是新一年裏第一天行課,遲到可不大好。劉克莊飛快地穿衣戴巾,被褥隨意一卷,坐到了宋慈的身邊。大口吃粥的同時,劉克莊不忘問昨晚花了多少酒錢。他知道宋慈手頭沒他那麽寬裕,加之昨晚的酒大部分是他和辛鐵柱喝掉的,所以打算把錢補還給宋慈。宋慈卻說昨晚不是他付的錢,是韓絮結的帳。劉克莊往嘴裏塞了一大口饅頭,整張臉圓鼓鼓的,含糊不清地笑道:「原來是郡主請的客,甚好,甚好!」
劉克莊快速吃罷早飯,便與宋慈同去學堂上課。
太學的課程分為經義和策論,還可兼修詩賦和律學,隔三岔五還要習射。授課通常是分齋進行,不同的齋舍,授課內容也不相同,一些齋舍側重經義,授課內容多為經史子集,會選擇心性疏通、胸有器局、可任大事的學子入讀,另有一些齋舍側重治事,授課內容更偏重實務,如治民以安其生,講武以禦其寇,堰水以利田,算曆以明數,等等。雖是分齋授課,每齋隻容三十人,但太學行課允許旁聽,無論是其他齋舍的學子,還是外來之人,都可入內聽課,尤其是一些知名學官授課之時,聽課之人往往遠超其額,比如胡瑗,在其任太學博士講《周易》之時,常有外來請聽者,多至千數人,再如孫復任國子監時,在太學裏開講《春秋》,來聽課的人莫知其數,堂內容納不下,許多人都是擠在堂外旁聽。
如今太學裏的學官,講課最為吸引人的,就數真德秀和歐陽嚴語。這二位太學博士都是講授經義的,習是齋是偏經義的齋舍,今日上午和下午,正好各有一堂這二人的課。
上午是真德秀的課,宋慈雖然心中裝著案情,卻還能克定心力,如往常一般認真行課,可是到了下午歐陽嚴語授課時,宋慈卻怎麽也集中不了心神。經過了昨天那一番追查,母親的舊案便如那籠住月亮的暗雲,一直遮罩在他的心頭。他一看見歐陽嚴語,思緒便忍不住迴溯,想起母親遇害那天,自己隨父親前去瓊樓赴宴的事。
那日禹秋蘭一大早去玲瓏綢緞莊後,宋鞏在客房裏教宋慈讀書,一直教習至午時,才關好門窗,帶著宋慈前去瓊樓赴宴。這場酒宴由歐陽嚴語做東,不隻請了宋鞏,還請了太學裏的幾位學官,那幾位學官都曾求學於藍田書院。各人源出同一書院,相談甚歡,席間喝了不少酒。宋慈記得母親的叮囑,貼在宋鞏耳邊說起了悄悄話,讓父親少喝些酒。可席間各人說起藍田書院的故人舊事,又大談理學,再預祝宋鞏金榜題名,一盞又一盞的酒敬過來,宋鞏隻能一一飲下。殿試之後,說不定他也會被選入太學出任學官,所以他明白歐陽嚴語請來這幾位學官,是為了讓他提前結交這些人,將來當真入太學任了職,也好多些人幫襯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