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濟惠對自己說過,若是他真的決定放下,便是他離開靈山塔的日子。
而這個日子,曇佑終於等到。
嘉和七年,瓦剌進犯,朱瑜正式宣布對瓦剌開戰。
朱槿同趙澤蘭成婚三年,決定同趙家人搬去蜀中。
朱瑜對此似乎有些不滿,然而竟然最後也沒有反對。蜀中不少地界是朱槿的封地,而趙家這些年也大有隱退之勢,朱槿終究還是不喜歡京城,不如去蜀中那片山清水秀的地方慢慢生活。
她同趙澤蘭沒有所出,起初定雲侯夫婦為此暗裏著急過,又不敢同兩人說,還是趙澤蘭主動找上父母勸了勸,又等到趙茲華私自在邊關娶了親,有了孩子,朱槿與趙澤蘭卻還是一如既往,於是也就徹底作罷,一家人陪著在蜀中遊山玩水,也頗為逍遙。
蜀中地勢險峻,消息閉塞,可是仍舊時常能聽見不少過時的消息傳進朱槿的耳朵。
有說起京中陳希言變法改革的,也有討論邊關戰事輸贏的,還有提及那舉國上下尊崇的大師傅曇佑又去了什麽地方遊歷,產生了什麽趣聞的。
朱槿時常作尋常人的打扮,與趙澤蘭溜進茶館裏聽說書唱戲。
一日聽見一出唱詞,是這般唱法:
「他教我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迴身、早悟蘭因。」
趙澤蘭下意識看向她,朱槿卻低頭笑了笑,「這詞寫的倒巧。」
嘉和十年,瓦剌大敗,韃靼一統北漠,與中原通商。趙茲華攜妻兒迴到蜀中,伯由去往肅州為官。
嘉和十二年,仲平進京趕考,朱槿和趙澤蘭親自送他,迴到了京城小住。仲平一舉高中,朱槿迴靈山寺還願,遇見了如海,故人相見,喜不自勝,聽說了曇佑此時正在蜀中遊歷的消息。
嘉和十三年,朱瑜從宗室中過繼了一個孩子,於姚淑妃膝下撫養。
嘉和十七年,何太妃借著吳太後大壽的名義給朱槿送信,埋怨朱槿幾年不迴京中探望。
趙澤蘭替朱槿掖好被角,看著她喝完一盅藥,又才猶豫著看向她,「迴京路途遙遠,一路顛簸,不如等殿下身子好些了再迴?」
朱槿對他笑笑,牽起他的手,笑眯眯地道:「澤蘭,這可是太妃娘娘想我了。」
她心裏清楚,往後喝藥的時間或許還有很長,可是想去見何太妃的機會,對於兩個人來說,都是見一迴少一迴的倒數。
趙澤蘭聽她這樣講,也隻好無奈的笑。
那笑容總是讓朱槿恍惚,好像迴到了年少時趙澤蘭在她身後追趕她,而她一心一意地向著與他相反的方向奔跑時的模樣。
吳太後自然是出席不了宮宴,但各家的禮物還是要送的。
朱槿許久不來宮宴,齊聚一堂時看著年少時熟悉的麵容都或多或少地變化,連朱瑜那副與她相仿的容貌都已經顯現出不同。
趙含意夫家在京城,見了趙澤蘭便撲到他懷裏哭了出來,一度讓朱槿和趙含意那位靦腆的丈夫感到一陣心虛與愧疚。
仿佛都在怨怪自己讓人家兄妹分離這麽久。
儼然是忘記幾個月前趙含意還在蜀中同她父親和二哥釣魚。
獻禮環節百無聊賴,朱槿隻顧著在何太妃身邊同她講些悄悄話。
講蜀中的商人如何將蜀錦賣向各處,講蜀中的菜如何又麻又辣,但吃久了反而便喜歡上了,也講蜀中的趣聞,當地官員的小女兒如何美貌有才,結果卻同人私奔跑了……
何太妃倒也不嫌她煩,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插進幾句評價,反而不似原先奉佛時那般清心寡欲冷冷淡淡的樣子。
直到崔質的聲音再次響起,輕易念出了朱槿多年未曾敢念出的名字,朱槿遲鈍地向中間望去。
曇佑似乎一點兒也沒變。
他依舊一眼便看見了自己,對著自己露出溫和又包容的笑意。
而朱槿也平和地頷首,匆匆一眼,便沒有了然後。
中惠元年,又是一年春。
趙澤蘭去世在朱槿懷裏,不斷地說著「對不起」,就像是年少時母親拉著自己的手,一遍遍同自己道歉的模樣。
朱槿原本以為自己應當撐不過多久了,可是出乎意料地,她再次等到了桃花綻放的季節。
盡管那時,朱槿已經纏綿病榻多時。
窗外那株桃樹,是趙澤蘭陪她親手種下的,桃樹下的花釀,朱槿喝過一迴,覺得同靈山塔上的並不相似,但同樣香甜。
她近來躺在床上沒什麽事做,起初念著趙澤蘭,來來迴迴想過那麽多次點點滴滴,想起他的溫柔包容,想起他替自己描眉梳頭,想起他陪著自己走過這漫長的後半生。
他做到了。
他是自己的友人、親人、愛人,他們是國朝中人人羨艷的佳話與伉儷。趙澤蘭花了半生陪伴自己,讓朱槿如同所有人期望的那樣平安快樂。
唯一的敗筆,不過是他沒有做到陪朱槿走完最後這幾個月。
朱槿在想念趙澤蘭的時候,幾乎已經迴顧完了自己的後半生。
而再次想到的,便是那如同夢一般遙遠虛幻的十八年。
十八歲的朱槿曾經以為,即使世事如何變幻,滄海桑田如何輪轉,終會有一個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
那時的她從未想過,自己的後半生,總共也才不過見過他們寥寥幾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濟惠對自己說過,若是他真的決定放下,便是他離開靈山塔的日子。
而這個日子,曇佑終於等到。
嘉和七年,瓦剌進犯,朱瑜正式宣布對瓦剌開戰。
朱槿同趙澤蘭成婚三年,決定同趙家人搬去蜀中。
朱瑜對此似乎有些不滿,然而竟然最後也沒有反對。蜀中不少地界是朱槿的封地,而趙家這些年也大有隱退之勢,朱槿終究還是不喜歡京城,不如去蜀中那片山清水秀的地方慢慢生活。
她同趙澤蘭沒有所出,起初定雲侯夫婦為此暗裏著急過,又不敢同兩人說,還是趙澤蘭主動找上父母勸了勸,又等到趙茲華私自在邊關娶了親,有了孩子,朱槿與趙澤蘭卻還是一如既往,於是也就徹底作罷,一家人陪著在蜀中遊山玩水,也頗為逍遙。
蜀中地勢險峻,消息閉塞,可是仍舊時常能聽見不少過時的消息傳進朱槿的耳朵。
有說起京中陳希言變法改革的,也有討論邊關戰事輸贏的,還有提及那舉國上下尊崇的大師傅曇佑又去了什麽地方遊歷,產生了什麽趣聞的。
朱槿時常作尋常人的打扮,與趙澤蘭溜進茶館裏聽說書唱戲。
一日聽見一出唱詞,是這般唱法:
「他教我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迴身、早悟蘭因。」
趙澤蘭下意識看向她,朱槿卻低頭笑了笑,「這詞寫的倒巧。」
嘉和十年,瓦剌大敗,韃靼一統北漠,與中原通商。趙茲華攜妻兒迴到蜀中,伯由去往肅州為官。
嘉和十二年,仲平進京趕考,朱槿和趙澤蘭親自送他,迴到了京城小住。仲平一舉高中,朱槿迴靈山寺還願,遇見了如海,故人相見,喜不自勝,聽說了曇佑此時正在蜀中遊歷的消息。
嘉和十三年,朱瑜從宗室中過繼了一個孩子,於姚淑妃膝下撫養。
嘉和十七年,何太妃借著吳太後大壽的名義給朱槿送信,埋怨朱槿幾年不迴京中探望。
趙澤蘭替朱槿掖好被角,看著她喝完一盅藥,又才猶豫著看向她,「迴京路途遙遠,一路顛簸,不如等殿下身子好些了再迴?」
朱槿對他笑笑,牽起他的手,笑眯眯地道:「澤蘭,這可是太妃娘娘想我了。」
她心裏清楚,往後喝藥的時間或許還有很長,可是想去見何太妃的機會,對於兩個人來說,都是見一迴少一迴的倒數。
趙澤蘭聽她這樣講,也隻好無奈的笑。
那笑容總是讓朱槿恍惚,好像迴到了年少時趙澤蘭在她身後追趕她,而她一心一意地向著與他相反的方向奔跑時的模樣。
吳太後自然是出席不了宮宴,但各家的禮物還是要送的。
朱槿許久不來宮宴,齊聚一堂時看著年少時熟悉的麵容都或多或少地變化,連朱瑜那副與她相仿的容貌都已經顯現出不同。
趙含意夫家在京城,見了趙澤蘭便撲到他懷裏哭了出來,一度讓朱槿和趙含意那位靦腆的丈夫感到一陣心虛與愧疚。
仿佛都在怨怪自己讓人家兄妹分離這麽久。
儼然是忘記幾個月前趙含意還在蜀中同她父親和二哥釣魚。
獻禮環節百無聊賴,朱槿隻顧著在何太妃身邊同她講些悄悄話。
講蜀中的商人如何將蜀錦賣向各處,講蜀中的菜如何又麻又辣,但吃久了反而便喜歡上了,也講蜀中的趣聞,當地官員的小女兒如何美貌有才,結果卻同人私奔跑了……
何太妃倒也不嫌她煩,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插進幾句評價,反而不似原先奉佛時那般清心寡欲冷冷淡淡的樣子。
直到崔質的聲音再次響起,輕易念出了朱槿多年未曾敢念出的名字,朱槿遲鈍地向中間望去。
曇佑似乎一點兒也沒變。
他依舊一眼便看見了自己,對著自己露出溫和又包容的笑意。
而朱槿也平和地頷首,匆匆一眼,便沒有了然後。
中惠元年,又是一年春。
趙澤蘭去世在朱槿懷裏,不斷地說著「對不起」,就像是年少時母親拉著自己的手,一遍遍同自己道歉的模樣。
朱槿原本以為自己應當撐不過多久了,可是出乎意料地,她再次等到了桃花綻放的季節。
盡管那時,朱槿已經纏綿病榻多時。
窗外那株桃樹,是趙澤蘭陪她親手種下的,桃樹下的花釀,朱槿喝過一迴,覺得同靈山塔上的並不相似,但同樣香甜。
她近來躺在床上沒什麽事做,起初念著趙澤蘭,來來迴迴想過那麽多次點點滴滴,想起他的溫柔包容,想起他替自己描眉梳頭,想起他陪著自己走過這漫長的後半生。
他做到了。
他是自己的友人、親人、愛人,他們是國朝中人人羨艷的佳話與伉儷。趙澤蘭花了半生陪伴自己,讓朱槿如同所有人期望的那樣平安快樂。
唯一的敗筆,不過是他沒有做到陪朱槿走完最後這幾個月。
朱槿在想念趙澤蘭的時候,幾乎已經迴顧完了自己的後半生。
而再次想到的,便是那如同夢一般遙遠虛幻的十八年。
十八歲的朱槿曾經以為,即使世事如何變幻,滄海桑田如何輪轉,終會有一個人陪伴在自己的身邊。
那時的她從未想過,自己的後半生,總共也才不過見過他們寥寥幾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