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槿說著,轉過頭拿起仲平手中的那捲經書,問:「你會識字?」
仲平搖頭,「平日無事,是寺裏的師兄給我念過,才慢慢會一點。」
朱槿想了一會,把書還給他,道:「能給我念一遍嗎?」
仲平聞言臉色有些發紅,那雙眼睛迅速掃過一圈,吶吶道:「好……」
趙澤蘭注意到他的動作,問朱槿:「殿下,需要我們去拿些吃的嗎?」
智遠也順勢道:「既然已經替殿下帶到,貧僧也便先迴佛堂了。」
「大師慢走,」朱槿同智遠告別,又對趙澤蘭道,「勞煩世子,讓伯由帶路吧。」
伯由聞言也就隨之起身,等屋裏人都走完了,隻留下自己和仲平,朱槿語調溫和,又不免帶了一點揶揄的意味:「現在念給我聽吧。」
她起初見到伯由便覺得他異常早慧,向來是身為長兄突逢變故而不得不擔起照看弟弟的擔子,一路顛沛流離缺衣少食,卻仍難捱風雨,今日見到清醒著的仲平,卻一眼又瞧著安靜乖巧,似是天生性格,敏感早慧,一如幼時兄長再母親訓誡之下安安靜靜認打認罰的模樣。
但也同他一樣,會在這種不經意間露出一點孩子氣。
有關父母的事,朱槿已經遺忘了許多。
陳賢妃去世在映秋殿的某個春天,在那之前,朱槿和朱瑜一直是形影不離的雙。皇後無後,何太妃入宮比陳賢妃入宮早許多,也封過德妃,底下朱熙年長,也順了他母妃的性子一直勤懇而不出挑,宮裏最愛欺負朱槿的倒是一個嬪誕下的八公主。
先帝後宮多世家女,陳家祖上並無什麽功績,不過出過幾個芝麻大的小官,直至陳賢妃的父親,才終於靠科舉金榜題名,入翰林院後先做諫官後為禦史,再轉入都察院,那時世家當道,陳父隻能待在皇帝身邊,做些得罪人的事,連帶著陳賢妃雖有妃位,卻也宛如一具空架子,並沒有那麽多人尊重。
那時除了皇帝的寵愛,無論前朝後宮,其實都少不了欽國公府的幫襯。
朱槿很多年沒有想起過「欽國公府」這個名詞。
她幼時甚至以為這個名字本就與自己無關。
可倘若真正無關,在靈山塔生活數年,為何祖母特意下令,所有人對欽國公之事都需三緘其口,尤其不許在朱槿麵前提起。
所有人都覺得朱槿從前不大記事,靈山塔數年,她從未提起過父母兄長,更何況那與之關係複雜卻又難解的欽國公府。
甚至,連太皇太後都不知道,朱槿記得很多。
在最初的那段歲月,朱槿還能清楚地記得母親亡故之前在榻前的呢喃。
那時她一個人在母親的床畔,而兄長和她喚作「父親」的人都沒有來。
母親的淚從眼角流入鬢髮,同額頭不斷滲出的汗液一起。她的臉色已經蒼白的如同外頭消融的冰雪,然而仍舊提著一口氣,反過來向朱槿請求:「槿兒,你陪母親說說話好嗎?」
她勉強露出的笑容就像湖水上的薄冰,一戳就破。
朱槿隻是哭,一麵哭又一麵拿手用力去擦,眼角和臉頰都擦得紅紅的。
陳賢妃很溫柔對她道歉,說著對不起,也望著床榻頂上的雕花與綢緞流著眼淚,說想見「阿窈」。
她問朱槿記不記得「阿窈姑姑」,說她曾經說要給朱槿打一把小金鎖,但是後來不知為什麽一直沒有給朱槿;說她小時候也如朱槿一般調皮,又欺軟怕硬,每每把自己折騰的夠嗆,要別人替她收拾爛攤子;說自己許久沒有見過阿窈了,聽說佑冉已經長大許多,要上學堂了,夫子們都誇他聰明。
母親說著又落下淚,問朱槿:「可是為什麽陛下不喜歡阿窈,也不喜歡阿窈的丈夫和孩子呢?」
那是朱槿記憶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從母親口中聽見「阿窈」這個名字。
等到兄長和父親一同來到映秋殿時,母親已經說不出話。
後來有一陣,朱槿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仍舊受八公主的欺負,但兄長和母親已經不在她身邊了。
所以朱槿很喜歡宮宴,因為宮中開宴會時,八公主就不會注意到自己,就算會,也隻是拿她尋開心,不會做的太過分。
而且,她聽見過,年節的宴會上,在映秋殿外給她宮燈玩的那位欽國公夫人,被她的丈夫無奈又溫柔地喚作:「阿窈」。
而她總會在轉身時抹去眼角的濕潤,小聲同丈夫說:「則青……我們早點把她接迴府好嗎?佑冉一定會對她很好很好的……」
映秋殿的大宮女說:「殿下長大些,離了宮,就不會再這麽難過了。殿下的駙馬是娘娘親自看著長大的,一定會對殿下很好很好。」
那時,她對一個很好很好的人的印象,就是「魏佑冉」這三個字。
可惜,直到太皇太後接她離開,她也沒有等到魏佑冉待她的「很好很好」。
朱瑜小時候的名字是「榆」,榆木平常,高大,堅硬,而「槿」矮小,美麗,堅忍。
朱瑜從小是個好哥哥,八公主欺負自己時總要趁著朱瑜不在,但是他們總是形影不離,就算偶爾被八公主欺負了,朱瑜也會後麵找機會替妹妹報復迴來。
而後母親會訓他,罰他,他也總是不改,隻是一言不發地受罰。
然而每次罰得重些,自己又先不忍心,喚他起來吃飯,這時朱瑜又總會露出一點開心的痕跡。這樣的痕跡還太稚嫩,就如仲平此時未出口的羞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仲平搖頭,「平日無事,是寺裏的師兄給我念過,才慢慢會一點。」
朱槿想了一會,把書還給他,道:「能給我念一遍嗎?」
仲平聞言臉色有些發紅,那雙眼睛迅速掃過一圈,吶吶道:「好……」
趙澤蘭注意到他的動作,問朱槿:「殿下,需要我們去拿些吃的嗎?」
智遠也順勢道:「既然已經替殿下帶到,貧僧也便先迴佛堂了。」
「大師慢走,」朱槿同智遠告別,又對趙澤蘭道,「勞煩世子,讓伯由帶路吧。」
伯由聞言也就隨之起身,等屋裏人都走完了,隻留下自己和仲平,朱槿語調溫和,又不免帶了一點揶揄的意味:「現在念給我聽吧。」
她起初見到伯由便覺得他異常早慧,向來是身為長兄突逢變故而不得不擔起照看弟弟的擔子,一路顛沛流離缺衣少食,卻仍難捱風雨,今日見到清醒著的仲平,卻一眼又瞧著安靜乖巧,似是天生性格,敏感早慧,一如幼時兄長再母親訓誡之下安安靜靜認打認罰的模樣。
但也同他一樣,會在這種不經意間露出一點孩子氣。
有關父母的事,朱槿已經遺忘了許多。
陳賢妃去世在映秋殿的某個春天,在那之前,朱槿和朱瑜一直是形影不離的雙。皇後無後,何太妃入宮比陳賢妃入宮早許多,也封過德妃,底下朱熙年長,也順了他母妃的性子一直勤懇而不出挑,宮裏最愛欺負朱槿的倒是一個嬪誕下的八公主。
先帝後宮多世家女,陳家祖上並無什麽功績,不過出過幾個芝麻大的小官,直至陳賢妃的父親,才終於靠科舉金榜題名,入翰林院後先做諫官後為禦史,再轉入都察院,那時世家當道,陳父隻能待在皇帝身邊,做些得罪人的事,連帶著陳賢妃雖有妃位,卻也宛如一具空架子,並沒有那麽多人尊重。
那時除了皇帝的寵愛,無論前朝後宮,其實都少不了欽國公府的幫襯。
朱槿很多年沒有想起過「欽國公府」這個名詞。
她幼時甚至以為這個名字本就與自己無關。
可倘若真正無關,在靈山塔生活數年,為何祖母特意下令,所有人對欽國公之事都需三緘其口,尤其不許在朱槿麵前提起。
所有人都覺得朱槿從前不大記事,靈山塔數年,她從未提起過父母兄長,更何況那與之關係複雜卻又難解的欽國公府。
甚至,連太皇太後都不知道,朱槿記得很多。
在最初的那段歲月,朱槿還能清楚地記得母親亡故之前在榻前的呢喃。
那時她一個人在母親的床畔,而兄長和她喚作「父親」的人都沒有來。
母親的淚從眼角流入鬢髮,同額頭不斷滲出的汗液一起。她的臉色已經蒼白的如同外頭消融的冰雪,然而仍舊提著一口氣,反過來向朱槿請求:「槿兒,你陪母親說說話好嗎?」
她勉強露出的笑容就像湖水上的薄冰,一戳就破。
朱槿隻是哭,一麵哭又一麵拿手用力去擦,眼角和臉頰都擦得紅紅的。
陳賢妃很溫柔對她道歉,說著對不起,也望著床榻頂上的雕花與綢緞流著眼淚,說想見「阿窈」。
她問朱槿記不記得「阿窈姑姑」,說她曾經說要給朱槿打一把小金鎖,但是後來不知為什麽一直沒有給朱槿;說她小時候也如朱槿一般調皮,又欺軟怕硬,每每把自己折騰的夠嗆,要別人替她收拾爛攤子;說自己許久沒有見過阿窈了,聽說佑冉已經長大許多,要上學堂了,夫子們都誇他聰明。
母親說著又落下淚,問朱槿:「可是為什麽陛下不喜歡阿窈,也不喜歡阿窈的丈夫和孩子呢?」
那是朱槿記憶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從母親口中聽見「阿窈」這個名字。
等到兄長和父親一同來到映秋殿時,母親已經說不出話。
後來有一陣,朱槿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仍舊受八公主的欺負,但兄長和母親已經不在她身邊了。
所以朱槿很喜歡宮宴,因為宮中開宴會時,八公主就不會注意到自己,就算會,也隻是拿她尋開心,不會做的太過分。
而且,她聽見過,年節的宴會上,在映秋殿外給她宮燈玩的那位欽國公夫人,被她的丈夫無奈又溫柔地喚作:「阿窈」。
而她總會在轉身時抹去眼角的濕潤,小聲同丈夫說:「則青……我們早點把她接迴府好嗎?佑冉一定會對她很好很好的……」
映秋殿的大宮女說:「殿下長大些,離了宮,就不會再這麽難過了。殿下的駙馬是娘娘親自看著長大的,一定會對殿下很好很好。」
那時,她對一個很好很好的人的印象,就是「魏佑冉」這三個字。
可惜,直到太皇太後接她離開,她也沒有等到魏佑冉待她的「很好很好」。
朱瑜小時候的名字是「榆」,榆木平常,高大,堅硬,而「槿」矮小,美麗,堅忍。
朱瑜從小是個好哥哥,八公主欺負自己時總要趁著朱瑜不在,但是他們總是形影不離,就算偶爾被八公主欺負了,朱瑜也會後麵找機會替妹妹報復迴來。
而後母親會訓他,罰他,他也總是不改,隻是一言不發地受罰。
然而每次罰得重些,自己又先不忍心,喚他起來吃飯,這時朱瑜又總會露出一點開心的痕跡。這樣的痕跡還太稚嫩,就如仲平此時未出口的羞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