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日,馬上六月初一,太虛觀打醮各事項都已準備妥當,觀主清風道長提前一日進宮請旨,來問開景帝是否還有什麽吩咐。
開景帝細細看了他遞上來的青詞,滿意地點了點頭:「朕沒旁的吩咐了,明日朕攜宮中眾人,親去你觀中用齋。」
那老道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大禮,倒著退出了兩儀殿。
到第二日,正好給姬嬰定的公主冊封典禮也在這日,於是上午先在神龍殿舉行了儀式,開景帝並未親至,一切禮儀都交由姒皇後出麵,她坐在上首寶座上,將已做好的昭文公主寶冊寶印交給姬嬰,便算禮成。
結束後,宮中眾人及部分朝中眾臣都跟隨開景帝禦駕,一同前往太虛觀,參加祓送漠北陣亡將士的法事。
整場法事jsg將持續十日,開景帝僅今日來看個開場,所以太虛觀將所有宏大儀式都安排在了這一日。
整座道觀青煙裊裊,花團錦簇,所有幹道分列盤坐在殿內殿外,手持法器,念誦超度,場麵甚是壯觀。
首日開壇法事完畢後,開景帝從殿內傳出口諭,令清風道長現場扶乩,共有二問請示上天,一問是否應派使臣至西域,二問是否應同意柔然的講和條件。
姬嬰在殿內聽聞,心頭一沉,果然一炷香過後,殿外送來兩張符紙,上麵寫著扶乩問天的結果,一問大不吉,二問大吉,而且二問後麵還加了一句,以新封公主出降為上佳,可保北疆百年太平。
內殿聽聞這個結果一片寂靜,兩側偏殿的朝臣亦皆默然,半晌才見開景帝沉重地點頭說道:「天意難違,擺駕迴宮吧。」
姬嬰立刻明白這是開景帝已做了決定了,今日不過是要借著扶乩問天,來堵悠悠之口。
迴宮路上,禦駕隊伍從南麵進宮,姬嬰獨自坐在一輛寶頂車裏,透過紗帳往外瞧了瞧,此刻正好剛過玉京門。
她看著宮門匾額上「玉京門」三個字,迴想起師娘曾同她講過,當年她母親因深陷巫蠱之亂,在進宮麵聖的路上,被當年還是楚王的開景帝帶人刺殺於玉京門下,隨後又被秘密送迴太子府,葬身於火海之中,許多當年舊事也跟著這場深秋大火徹底埋葬了,內中許多細節連息塵也不甚清楚。
姬嬰麵無表情地看著那宮門,袖中緊緊握著拳頭,指甲深深陷進手掌的肉中,幾乎刺破皮膚。
太虛觀十日打醮完畢後,朝中正式給柔然答覆了國書,同意所有講和條款,並寫明將擇日送昭文公主北上和親。
接下來的兩個月裏,姬嬰每日隻在安室殿中,接受皇室禮儀規訓,長樂公主則因在太虛觀法事結束後的宮宴上頂撞了開景帝,被關了禁閉,這兩個月也沒能再偷跑出來私見姬嬰。
直到八月初八這日,柔然接親使臣團抵達洛陽,姬嬰才在合宮典禮上見到了長樂公主,隻見她消瘦了不少,看見姬嬰遠遠看她,向姬嬰投來了一個苦笑。
開景帝在觀風殿接見了柔然使臣團,他同姒皇後端坐在上,姬嬰坐在姒皇後身側,長樂公主則在典禮後被送迴了宮中。
柔然使團這次進京有十數人,除了來接親外,還帶了些「賞賜」,開景帝坐在上麵臉色很是不好看。
片刻後,隻見一眾使臣大步走進殿內,為首的竟是個十分年輕的男子,看上去不過十七八歲,身著黛藍織金錦袍,一頭細辮子用鑲珠發冠高高攏著,一邊左耳上戴著一個小琉璃耳墜,高鼻深目的麵容上竟還帶著幾分中原氣息,甚是清秀俊郎,在那一群粗獷的柔然人之間,更顯得超然出群。
他挺拔地站在禦階下,也不行跪拜大禮,隻是拱了拱手,用一口流利漢話自報家門:「柔然四太子阿勒顏,特攜重禮來貴朝迎接公主。」
話畢他冷傲抬眼,恰好對上了姬嬰打量他的目光,他不禁微微一愣。
第6章 遠山路
阿勒顏怔了片刻,很快挪開視線,看向了端坐在皇位上的開景帝。
開景帝見他未行大禮,皺了皺眉頭,但又想到柔然如今在北境的大軍仍未撤離,他也隻好暫且忍耐,於是揮手說道:「貴國有心了,我朝也是不忍邊境民眾受戰火紛擾,所以願派公主前往貴國,以示兩國交好。」
隨後命人開匣看曆書,定於中秋之後八月十七,正式送昭文公主姬嬰出降柔然。
開景帝早已是如坐針氈,定完日子就忙命鴻臚寺卿帶他們到驛館休息招待,隻說過幾日八月十五中秋節,再請四太子來參加宮宴。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柔然使臣團便隻由鴻臚寺的吏臣陪同,在洛陽城內逛了逛。
那鴻臚寺卿這幾日了解到,這位四太子是柔然可汗最小的兒子,其母還是中原吳人,難怪他容貌上帶有幾分江南秀氣。
於是那鴻臚寺卿引著他,到東市選了些江南上好湖綢團扇等物,這正對了阿勒顏的心思,所以後麵幾日也不似剛來時那樣冰冷無禮了,隻是言語之間仍與人淡漠疏離。
到八月十五這日,上陽宮中秋夜宴,所有皇室宗親和朝中重臣,都來到重華宮赴宴賞月。
這日人多,宮宴分了兩處,外殿是朝臣和一些宗室皇親,內殿上首是開景帝和姒皇後合席端坐,下麵則是每人單一張席。
因阿勒顏是遠客,自然坐在內殿西客位上,太子姬月坐在他對麵的東席上,旁邊是梁王姬星,再旁邊是昭文公主姬嬰,阿勒顏一旁則坐著幾位中原朝中高官,皆是這次極力促成與柔然講和的重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開景帝細細看了他遞上來的青詞,滿意地點了點頭:「朕沒旁的吩咐了,明日朕攜宮中眾人,親去你觀中用齋。」
那老道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大禮,倒著退出了兩儀殿。
到第二日,正好給姬嬰定的公主冊封典禮也在這日,於是上午先在神龍殿舉行了儀式,開景帝並未親至,一切禮儀都交由姒皇後出麵,她坐在上首寶座上,將已做好的昭文公主寶冊寶印交給姬嬰,便算禮成。
結束後,宮中眾人及部分朝中眾臣都跟隨開景帝禦駕,一同前往太虛觀,參加祓送漠北陣亡將士的法事。
整場法事jsg將持續十日,開景帝僅今日來看個開場,所以太虛觀將所有宏大儀式都安排在了這一日。
整座道觀青煙裊裊,花團錦簇,所有幹道分列盤坐在殿內殿外,手持法器,念誦超度,場麵甚是壯觀。
首日開壇法事完畢後,開景帝從殿內傳出口諭,令清風道長現場扶乩,共有二問請示上天,一問是否應派使臣至西域,二問是否應同意柔然的講和條件。
姬嬰在殿內聽聞,心頭一沉,果然一炷香過後,殿外送來兩張符紙,上麵寫著扶乩問天的結果,一問大不吉,二問大吉,而且二問後麵還加了一句,以新封公主出降為上佳,可保北疆百年太平。
內殿聽聞這個結果一片寂靜,兩側偏殿的朝臣亦皆默然,半晌才見開景帝沉重地點頭說道:「天意難違,擺駕迴宮吧。」
姬嬰立刻明白這是開景帝已做了決定了,今日不過是要借著扶乩問天,來堵悠悠之口。
迴宮路上,禦駕隊伍從南麵進宮,姬嬰獨自坐在一輛寶頂車裏,透過紗帳往外瞧了瞧,此刻正好剛過玉京門。
她看著宮門匾額上「玉京門」三個字,迴想起師娘曾同她講過,當年她母親因深陷巫蠱之亂,在進宮麵聖的路上,被當年還是楚王的開景帝帶人刺殺於玉京門下,隨後又被秘密送迴太子府,葬身於火海之中,許多當年舊事也跟著這場深秋大火徹底埋葬了,內中許多細節連息塵也不甚清楚。
姬嬰麵無表情地看著那宮門,袖中緊緊握著拳頭,指甲深深陷進手掌的肉中,幾乎刺破皮膚。
太虛觀十日打醮完畢後,朝中正式給柔然答覆了國書,同意所有講和條款,並寫明將擇日送昭文公主北上和親。
接下來的兩個月裏,姬嬰每日隻在安室殿中,接受皇室禮儀規訓,長樂公主則因在太虛觀法事結束後的宮宴上頂撞了開景帝,被關了禁閉,這兩個月也沒能再偷跑出來私見姬嬰。
直到八月初八這日,柔然接親使臣團抵達洛陽,姬嬰才在合宮典禮上見到了長樂公主,隻見她消瘦了不少,看見姬嬰遠遠看她,向姬嬰投來了一個苦笑。
開景帝在觀風殿接見了柔然使臣團,他同姒皇後端坐在上,姬嬰坐在姒皇後身側,長樂公主則在典禮後被送迴了宮中。
柔然使團這次進京有十數人,除了來接親外,還帶了些「賞賜」,開景帝坐在上麵臉色很是不好看。
片刻後,隻見一眾使臣大步走進殿內,為首的竟是個十分年輕的男子,看上去不過十七八歲,身著黛藍織金錦袍,一頭細辮子用鑲珠發冠高高攏著,一邊左耳上戴著一個小琉璃耳墜,高鼻深目的麵容上竟還帶著幾分中原氣息,甚是清秀俊郎,在那一群粗獷的柔然人之間,更顯得超然出群。
他挺拔地站在禦階下,也不行跪拜大禮,隻是拱了拱手,用一口流利漢話自報家門:「柔然四太子阿勒顏,特攜重禮來貴朝迎接公主。」
話畢他冷傲抬眼,恰好對上了姬嬰打量他的目光,他不禁微微一愣。
第6章 遠山路
阿勒顏怔了片刻,很快挪開視線,看向了端坐在皇位上的開景帝。
開景帝見他未行大禮,皺了皺眉頭,但又想到柔然如今在北境的大軍仍未撤離,他也隻好暫且忍耐,於是揮手說道:「貴國有心了,我朝也是不忍邊境民眾受戰火紛擾,所以願派公主前往貴國,以示兩國交好。」
隨後命人開匣看曆書,定於中秋之後八月十七,正式送昭文公主姬嬰出降柔然。
開景帝早已是如坐針氈,定完日子就忙命鴻臚寺卿帶他們到驛館休息招待,隻說過幾日八月十五中秋節,再請四太子來參加宮宴。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柔然使臣團便隻由鴻臚寺的吏臣陪同,在洛陽城內逛了逛。
那鴻臚寺卿這幾日了解到,這位四太子是柔然可汗最小的兒子,其母還是中原吳人,難怪他容貌上帶有幾分江南秀氣。
於是那鴻臚寺卿引著他,到東市選了些江南上好湖綢團扇等物,這正對了阿勒顏的心思,所以後麵幾日也不似剛來時那樣冰冷無禮了,隻是言語之間仍與人淡漠疏離。
到八月十五這日,上陽宮中秋夜宴,所有皇室宗親和朝中重臣,都來到重華宮赴宴賞月。
這日人多,宮宴分了兩處,外殿是朝臣和一些宗室皇親,內殿上首是開景帝和姒皇後合席端坐,下麵則是每人單一張席。
因阿勒顏是遠客,自然坐在內殿西客位上,太子姬月坐在他對麵的東席上,旁邊是梁王姬星,再旁邊是昭文公主姬嬰,阿勒顏一旁則坐著幾位中原朝中高官,皆是這次極力促成與柔然講和的重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