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葵丘之會,驕而矜誕,叛之者九國。
趙國之化常如今日,則雲可保也。
若使政令淩弛,尚未能保邇者之變,況鄙州乎?”趙主顧左右曰:“此北州之高士,西土之佳使,不可以言語相難。
”乃重待王?,許其通好,以禮遣還,使人持招宣劉胤等迴兵。
後人有詩一首贊王?曰: 涼士嘉王裀,宏才廣博聞。
奉使和劉趙,清辭服眾臣。
匹馬長安道,罷迴十萬兵。
第一四二迴 蘇峻謀反抗庾亮
話說劉曜大破石虎,復奪河南數郡,兵勢甚盛,又再服張駿。
石勒患之,乃遣使通好於晉,言:“劉氏不道,殺戮懷、湣二帝,毀伐諸陵,皆曜之暴。
今又占奪滎陽平涼隴陝,尋肆無厭,乞賜合師以平狂劇,杜其後患。
”時乃鹹和二年,晉顯宗年在沖幼,凡國家大事,皆憑國母之舅庾亮行移。
庾亮自行相事,任法裁物,殊失人心,惟太師王導以寬和得眾,人皆悅導而厭亮。
卞壼睹此,常勸亮宜假寬和以收眾心,亮不能用。
壼廉潔直切,不肯苟同,時族故為名士無悅者。
少與阮孚善。
孚謂壼曰:“君常口無閑泰,如齧瓦石,不亦勞乎?”壼對曰:“諸君子以道德恢宏風流相尚,執鄙吝者,非壼而誰?”及渡江以來,其貴宦子弟猶不能改,先宗王澄,後效謝鯤,競為放達之行。
壼復厲色於朝曰:“悖禮傷教,罪莫大焉。
往者中朝傾覆,實由於此。
”欲排奏之,王導不從而止。
導以庾亮亦在斯列故也。
亮以五總管之儕,以國戚竟兼相事,秉政執軸,人多不懌。
有臨淮守備蘇峻因王敦反亂,入衛京邑,大破沈充、錢鳳,除王含、王敦之功稱首。
亮等擬爵,使其出守歷陽。
明帝崩,不得同受顧命,心甚恨之。
自思建康單弱,不能敵一王敦。
若非己來,險失京邑矣。
因恃破王敦之勢,輒生異誌,招納亡命,採訪豪傑,兵眾日盛。
下縣漕運糧米,稍不奉命者,即加譴責。
威聲傳入建康,庾亮恐其後為禍患,欲下詔征之。
問於王導,導曰:“今蘇峻擁兵握眾,恃強自恣,決不肯善即歸朝,必若執迫之,慮其心中變生,為患反大,姑宜稍緩,待後相時而行。
”亮以為歷陽密邇畿甸,易於犯闕,倉卒難備,乃不從導言,竟下詔征峻,擢為大司農,釋兵入朝輔政。
蘇峻見朝廷有召,集眾議曰:“今晉帝授吾為大臣,歸朝輔政。
吾思我等外任鎮使,豈有驟幹朝廷內政之理?此必庾亮怪吾兵盛,而欲抑遏以奪之耳。
汝等將為何如?”部下徐健曰:“主帥所以能服眾人者,不過此兵威而已。
若一入朝,則兵權必解。
輔政多崇文教,恐非主帥之所長。
縱然為卿相,亦難服人。
思保永遠,還是不去的是。
”峻從之,乃對使官以薦祖約。
庾亮原非真為缺官輔政,又不擢祖約。
約怪之,密以書遺蘇峻曰: 壽陽祖約拜書歷陽內史蘇將軍麾下:向日奉詔勤王,不肖自斬任怡,恐敦嗔怪,斂兵與王廙遙拒,故不獲一同赴闕。
後將軍建莫大之功,愚以為朝廷當以將軍代敦,作上流關鎖。
不意郤鑒等薦陶士行為之,惟以將軍任歷陽內史。
詢知其詳,皆庾亮專主,非出帝意。
且仆雖無效用,吾兄多有功於國家,論名列職,亦不當在郤鑒、卞敦、卞枦之後者。
今先帝晏駕,而乃不預顧命,又不得受遺詔,聊無褒進,是皆庾亮擅權,以致然也。
邇聞詔征將軍入朝,第恐由於奸謀,切不可去兵徼祿,以自毀羽翼耶。
其鑑諒之。
蘇峻見約之書,遂決意不奉詔命,通好於約,以求為助,深恨庾亮。
亮又以峻抗拒朝旨,謀於僚屬,欲以製峻。
眾僚屬曰:“蘇峻出身寇類,性疑而忌,姑宜置之以詔慰諭,使其移兵備此,然後遣能將代守此地,以製其勢可也。
”亮又以諮於王導,導亦曰:“吾知蘇峻出身微賤,其性猜險,必不奉詔。
今既征之不至,其心已疑。
設再強逼,將不勝其慮矣。
宜以計安他方可,否則朝中兵弱,主幼事艱,非用兵之際,勿行草率。
”亮又不聽,惟隻暗裏提防,備峻不測,乃奏帝以溫嶠都督江西諸軍事,鎮江州,與荊州陶侃相為表裏;以郤鑒都督滁邊諸軍,鎮徐州;以王舒為會稽內史,使遏廣德之路,增修石頭城等要。
丹陽尹阮孚見亮若此所行,知迫峻亂,乃私謂親友曰:“江東基業尚淺,主君幼稚,強胡在北,時艱兵敝,宜當籠羅鎮臣,使各傾心衛國,方保無危。
今庾亮專政,年輕才躁,德信不孚,所為偏執。
觀其行徑,亂將作矣。
吾當避而遠之,免蹈累中。
”次早入朝,奏稱:“鄧嶽以寇發改遷西陽太守,使剿山苗。
廣州缺人守把,其地蠻夷出沒,恐民不得安業,甚為大害。
趙國之化常如今日,則雲可保也。
若使政令淩弛,尚未能保邇者之變,況鄙州乎?”趙主顧左右曰:“此北州之高士,西土之佳使,不可以言語相難。
”乃重待王?,許其通好,以禮遣還,使人持招宣劉胤等迴兵。
後人有詩一首贊王?曰: 涼士嘉王裀,宏才廣博聞。
奉使和劉趙,清辭服眾臣。
匹馬長安道,罷迴十萬兵。
第一四二迴 蘇峻謀反抗庾亮
話說劉曜大破石虎,復奪河南數郡,兵勢甚盛,又再服張駿。
石勒患之,乃遣使通好於晉,言:“劉氏不道,殺戮懷、湣二帝,毀伐諸陵,皆曜之暴。
今又占奪滎陽平涼隴陝,尋肆無厭,乞賜合師以平狂劇,杜其後患。
”時乃鹹和二年,晉顯宗年在沖幼,凡國家大事,皆憑國母之舅庾亮行移。
庾亮自行相事,任法裁物,殊失人心,惟太師王導以寬和得眾,人皆悅導而厭亮。
卞壼睹此,常勸亮宜假寬和以收眾心,亮不能用。
壼廉潔直切,不肯苟同,時族故為名士無悅者。
少與阮孚善。
孚謂壼曰:“君常口無閑泰,如齧瓦石,不亦勞乎?”壼對曰:“諸君子以道德恢宏風流相尚,執鄙吝者,非壼而誰?”及渡江以來,其貴宦子弟猶不能改,先宗王澄,後效謝鯤,競為放達之行。
壼復厲色於朝曰:“悖禮傷教,罪莫大焉。
往者中朝傾覆,實由於此。
”欲排奏之,王導不從而止。
導以庾亮亦在斯列故也。
亮以五總管之儕,以國戚竟兼相事,秉政執軸,人多不懌。
有臨淮守備蘇峻因王敦反亂,入衛京邑,大破沈充、錢鳳,除王含、王敦之功稱首。
亮等擬爵,使其出守歷陽。
明帝崩,不得同受顧命,心甚恨之。
自思建康單弱,不能敵一王敦。
若非己來,險失京邑矣。
因恃破王敦之勢,輒生異誌,招納亡命,採訪豪傑,兵眾日盛。
下縣漕運糧米,稍不奉命者,即加譴責。
威聲傳入建康,庾亮恐其後為禍患,欲下詔征之。
問於王導,導曰:“今蘇峻擁兵握眾,恃強自恣,決不肯善即歸朝,必若執迫之,慮其心中變生,為患反大,姑宜稍緩,待後相時而行。
”亮以為歷陽密邇畿甸,易於犯闕,倉卒難備,乃不從導言,竟下詔征峻,擢為大司農,釋兵入朝輔政。
蘇峻見朝廷有召,集眾議曰:“今晉帝授吾為大臣,歸朝輔政。
吾思我等外任鎮使,豈有驟幹朝廷內政之理?此必庾亮怪吾兵盛,而欲抑遏以奪之耳。
汝等將為何如?”部下徐健曰:“主帥所以能服眾人者,不過此兵威而已。
若一入朝,則兵權必解。
輔政多崇文教,恐非主帥之所長。
縱然為卿相,亦難服人。
思保永遠,還是不去的是。
”峻從之,乃對使官以薦祖約。
庾亮原非真為缺官輔政,又不擢祖約。
約怪之,密以書遺蘇峻曰: 壽陽祖約拜書歷陽內史蘇將軍麾下:向日奉詔勤王,不肖自斬任怡,恐敦嗔怪,斂兵與王廙遙拒,故不獲一同赴闕。
後將軍建莫大之功,愚以為朝廷當以將軍代敦,作上流關鎖。
不意郤鑒等薦陶士行為之,惟以將軍任歷陽內史。
詢知其詳,皆庾亮專主,非出帝意。
且仆雖無效用,吾兄多有功於國家,論名列職,亦不當在郤鑒、卞敦、卞枦之後者。
今先帝晏駕,而乃不預顧命,又不得受遺詔,聊無褒進,是皆庾亮擅權,以致然也。
邇聞詔征將軍入朝,第恐由於奸謀,切不可去兵徼祿,以自毀羽翼耶。
其鑑諒之。
蘇峻見約之書,遂決意不奉詔命,通好於約,以求為助,深恨庾亮。
亮又以峻抗拒朝旨,謀於僚屬,欲以製峻。
眾僚屬曰:“蘇峻出身寇類,性疑而忌,姑宜置之以詔慰諭,使其移兵備此,然後遣能將代守此地,以製其勢可也。
”亮又以諮於王導,導亦曰:“吾知蘇峻出身微賤,其性猜險,必不奉詔。
今既征之不至,其心已疑。
設再強逼,將不勝其慮矣。
宜以計安他方可,否則朝中兵弱,主幼事艱,非用兵之際,勿行草率。
”亮又不聽,惟隻暗裏提防,備峻不測,乃奏帝以溫嶠都督江西諸軍事,鎮江州,與荊州陶侃相為表裏;以郤鑒都督滁邊諸軍,鎮徐州;以王舒為會稽內史,使遏廣德之路,增修石頭城等要。
丹陽尹阮孚見亮若此所行,知迫峻亂,乃私謂親友曰:“江東基業尚淺,主君幼稚,強胡在北,時艱兵敝,宜當籠羅鎮臣,使各傾心衛國,方保無危。
今庾亮專政,年輕才躁,德信不孚,所為偏執。
觀其行徑,亂將作矣。
吾當避而遠之,免蹈累中。
”次早入朝,奏稱:“鄧嶽以寇發改遷西陽太守,使剿山苗。
廣州缺人守把,其地蠻夷出沒,恐民不得安業,甚為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