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遠謝曰:“巴酋之反,非有他誌以圖非望也,不過自相煽惑,恐陛下盡誅其類耳。
臣以為不必加兵,宜行大赦,與之更始。
其所獲在官者皆宥之,使相勸化,招引復業。
彼得生路,焉肯為亂?若有再聚不散者,假臣兵士五千,保為陛下平之。
”趙主大悅,即命子遠作赦文,頒行關中內外,與民更始,詞語明捷,嚴寬的示。
巴酋之眾見赦文張掛,並無征剿,聽任自新,乃各釋甲還鄉安業。
惟句氏恨殺句徐,倡首作亂,懼罪單坐,與厙黨退屯陰密縣。
子遠聞知,親自將兵五千出關,匹馬往諭,諸附黨皆從解聽化,句健、句衍等宗族百人堅執不肯。
子遠命降兵往招,健欲出拒,被城內亂作,盡殺其黨,關外悉平。
子遠徙其氐羌二十餘萬於長安鹹陽。
趙主大悅,以子遠為大司徒錄尚書。
子遠請立太子而後受職,帝從之。
又勸帝立太學,選民之可教者千五百人,擇儒官訓之。
國中大治,皆子遠功多。
趙主見國泰無事,乃作豐明觀。
薑發諫之,不聽。
又欲作西宮,起淩霄台。
侍中喬豫、和苞諫曰:“前營豐明,薑太傅上言不納,今則緘口。
市民無不太息,以為一觀之費,堪易平涼一郡。
今又欲擬阿房而建西宮,法瓊台而起淩霄,臣敢昧死幹冒,思以其費不下億萬。
若肯移此給軍,則可以兼巴蜀而一齊魏矣。
何得以此無益之工,而勞民傷財之若是哉?”趙主暫止,惟令先造壽陵萬年之宅於長安城外。
二人又諫曰:“臣聞陛下卜基營建壽陵,周迴四千步,深五丈,銅城錫墎,中建銅宮,內置金銀爐鼎器具。
自古歷今,未有此製,而亦非國內之所可辦者也。
且人過百年,即不能見,保其墓之無毀也難矣。
古昔聖主賢王,儉於從葬者,是用深思遠慮以防妒伐也。
陛下何不度之?”趙主見二人之諫,呻吟一夜,思其有理,乃問於薑發曰:“朕昨聽喬、和之言,俯想久遠,自古無不亡之國,鮮千年之墓,此事當以從之。
卿乃故舊老成,特與詳之。
”發曰:“前諫豐明,陛下不以臣愚為聽。
今懼見怒,故未敢言。
幸得苞、豫二子忘軀廷諍,此實炎劉之大慶耶!”趙主悅,召喬豫、和苞謂曰:“朕幼習武事,性尚鹵莽。
前者不明子遠之諫,幾至紛紜。
今非二卿言及,則害民又甚矣。
”因下詔曰:“二侍中諤諤懇懇,有古人之風,可謂社稷臣矣。
其諸役悉罷,而壽陵是不可已者,一遵霸陵舊製,不得增益,又省酆水園池,以賜貧民耕種。
”百姓見詔,盡皆大悅,遂以喬和領諫議大夫之職。
後人有詩讚二人曰:
自古賢臣何代無,喬和堪並舜時徒。
一言息役蘇民瘼,是亦殘劉偉丈夫。
第一二六迴 晉祖逖威震河南
劉趙主自悔過從諫以後,兵民日盛,乃聚文武於便殿,欲議復取洛陽,報宋始之恨。
乃問於薑發、遊子遠曰:“朕前要伐李矩,二卿以為宜先平秦隴。
今胡崧授首,陳安歸附,兵閑已久,可以出征否?”薑發曰:“李矩南有祖逖為之聲援,東有王敦為之掎角,亦難即下者,必須謀定而進,未可造次。
”子遠曰:“吾有一計:欲取滎陽,隻恐祖逖在於豫州,與此地密邇,常懷報仇謀漢之心,必來助矩。
王敦隔在江漢,尚不足慮。
今當會合石趙王,使其南討祖逖,我復洛陽,共分河南之地,方可以動。
不然,恐難獨進。
”劉趙主從之,乃遣牙門將軍劉貢,齎禮物結好石勒,約爭河南之地。
貢至襄國,朝見石趙王,獻上禮物,並西趙主之書。
石勒受之,拆開其書,與張賓等看曰: 朕與趙王,忿司馬氏兼併西蜀,奮起恢復之誌,百戰而克洛陽,可謂得之不易也。
詎意先帝委託不當,趙固反覆,以致失守,皆李矩誘惑使然,非江東晉主之爭。
前拒太子燦,後敗大將軍暢,又退石生而劫尹安,使漢業功成而廢,心所不忍。
朕揣皆由李矩、郭默於中逞誌,茲欲振旅河內,以祖逖在鄰,必然進救,恐耽日月,特具啟劄,約王南討祖逖,兩師齊進,河南可下。
分而守之,亦以見劉趙一家相顧之情。
幸惟察之。
看書畢,石趙王曰:“西趙主劉永明欲攻李矩,而約朕南伐祖逖,共取河南,雖是說要之計,亦為兩利之機。
朕今正欲兼併中原,若能破得李矩、祖逖,可以橫行矣。
不然,我兵獨進,亦難即便克地。
”張賓曰:“祖逖善謀,甚得民心。
蘇峻、劉遐皆勇而善戰,恐未易圖也。
”掌東兵將軍桃豹曰:“南江素弱,水戰是其所長,馬戰非其所宜,易於征討者。
雖然劉趙王是邀我牽製祖逖,則河南之地亦不可不取。
乘此假臣精兵五萬,管教河南之地以歸我國。
臣以為不必加兵,宜行大赦,與之更始。
其所獲在官者皆宥之,使相勸化,招引復業。
彼得生路,焉肯為亂?若有再聚不散者,假臣兵士五千,保為陛下平之。
”趙主大悅,即命子遠作赦文,頒行關中內外,與民更始,詞語明捷,嚴寬的示。
巴酋之眾見赦文張掛,並無征剿,聽任自新,乃各釋甲還鄉安業。
惟句氏恨殺句徐,倡首作亂,懼罪單坐,與厙黨退屯陰密縣。
子遠聞知,親自將兵五千出關,匹馬往諭,諸附黨皆從解聽化,句健、句衍等宗族百人堅執不肯。
子遠命降兵往招,健欲出拒,被城內亂作,盡殺其黨,關外悉平。
子遠徙其氐羌二十餘萬於長安鹹陽。
趙主大悅,以子遠為大司徒錄尚書。
子遠請立太子而後受職,帝從之。
又勸帝立太學,選民之可教者千五百人,擇儒官訓之。
國中大治,皆子遠功多。
趙主見國泰無事,乃作豐明觀。
薑發諫之,不聽。
又欲作西宮,起淩霄台。
侍中喬豫、和苞諫曰:“前營豐明,薑太傅上言不納,今則緘口。
市民無不太息,以為一觀之費,堪易平涼一郡。
今又欲擬阿房而建西宮,法瓊台而起淩霄,臣敢昧死幹冒,思以其費不下億萬。
若肯移此給軍,則可以兼巴蜀而一齊魏矣。
何得以此無益之工,而勞民傷財之若是哉?”趙主暫止,惟令先造壽陵萬年之宅於長安城外。
二人又諫曰:“臣聞陛下卜基營建壽陵,周迴四千步,深五丈,銅城錫墎,中建銅宮,內置金銀爐鼎器具。
自古歷今,未有此製,而亦非國內之所可辦者也。
且人過百年,即不能見,保其墓之無毀也難矣。
古昔聖主賢王,儉於從葬者,是用深思遠慮以防妒伐也。
陛下何不度之?”趙主見二人之諫,呻吟一夜,思其有理,乃問於薑發曰:“朕昨聽喬、和之言,俯想久遠,自古無不亡之國,鮮千年之墓,此事當以從之。
卿乃故舊老成,特與詳之。
”發曰:“前諫豐明,陛下不以臣愚為聽。
今懼見怒,故未敢言。
幸得苞、豫二子忘軀廷諍,此實炎劉之大慶耶!”趙主悅,召喬豫、和苞謂曰:“朕幼習武事,性尚鹵莽。
前者不明子遠之諫,幾至紛紜。
今非二卿言及,則害民又甚矣。
”因下詔曰:“二侍中諤諤懇懇,有古人之風,可謂社稷臣矣。
其諸役悉罷,而壽陵是不可已者,一遵霸陵舊製,不得增益,又省酆水園池,以賜貧民耕種。
”百姓見詔,盡皆大悅,遂以喬和領諫議大夫之職。
後人有詩讚二人曰:
自古賢臣何代無,喬和堪並舜時徒。
一言息役蘇民瘼,是亦殘劉偉丈夫。
第一二六迴 晉祖逖威震河南
劉趙主自悔過從諫以後,兵民日盛,乃聚文武於便殿,欲議復取洛陽,報宋始之恨。
乃問於薑發、遊子遠曰:“朕前要伐李矩,二卿以為宜先平秦隴。
今胡崧授首,陳安歸附,兵閑已久,可以出征否?”薑發曰:“李矩南有祖逖為之聲援,東有王敦為之掎角,亦難即下者,必須謀定而進,未可造次。
”子遠曰:“吾有一計:欲取滎陽,隻恐祖逖在於豫州,與此地密邇,常懷報仇謀漢之心,必來助矩。
王敦隔在江漢,尚不足慮。
今當會合石趙王,使其南討祖逖,我復洛陽,共分河南之地,方可以動。
不然,恐難獨進。
”劉趙主從之,乃遣牙門將軍劉貢,齎禮物結好石勒,約爭河南之地。
貢至襄國,朝見石趙王,獻上禮物,並西趙主之書。
石勒受之,拆開其書,與張賓等看曰: 朕與趙王,忿司馬氏兼併西蜀,奮起恢復之誌,百戰而克洛陽,可謂得之不易也。
詎意先帝委託不當,趙固反覆,以致失守,皆李矩誘惑使然,非江東晉主之爭。
前拒太子燦,後敗大將軍暢,又退石生而劫尹安,使漢業功成而廢,心所不忍。
朕揣皆由李矩、郭默於中逞誌,茲欲振旅河內,以祖逖在鄰,必然進救,恐耽日月,特具啟劄,約王南討祖逖,兩師齊進,河南可下。
分而守之,亦以見劉趙一家相顧之情。
幸惟察之。
看書畢,石趙王曰:“西趙主劉永明欲攻李矩,而約朕南伐祖逖,共取河南,雖是說要之計,亦為兩利之機。
朕今正欲兼併中原,若能破得李矩、祖逖,可以橫行矣。
不然,我兵獨進,亦難即便克地。
”張賓曰:“祖逖善謀,甚得民心。
蘇峻、劉遐皆勇而善戰,恐未易圖也。
”掌東兵將軍桃豹曰:“南江素弱,水戰是其所長,馬戰非其所宜,易於征討者。
雖然劉趙王是邀我牽製祖逖,則河南之地亦不可不取。
乘此假臣精兵五萬,管教河南之地以歸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