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皆曰:“大人明見是已。
此非與賊交通之例,有益無損者,亟宜應承,使其安心行事。
脫彼有故,吾自相勢而作區處,成敗是彼自當也。
”逖亦然之,召使入,諭曰:“汝主既來托我阻拒外兵,一從李滎陽老爺之議,若隻滎陽界上阻得住,我亦發兵助之,若阻不住,李爺向長安,我即向平陽,助你主公,有何懼哉?汝迴拜上靳爺,放膽為之。
平陽我晉久棄,亦不願得,定是汝主所掌,但二帝梓宮可要送來與我,不可負信。
”使者求討迴書,祖逖曰:“不須用此,大丈夫一言為定。
途次之中,倘有人見,反致漏泄矣。
”使乃辭去,迴至平陽,將李矩、祖逖從允,並阻兵襲長安救平陽二計之說,從頭細講一遍。
靳準大喜,乃決意幹事以害劉燦矣。
祖逖既得靳準之書,言奉梓宮還晉,遂亦使人至江東上言其事。
晉主見奏甚悅,即議使人去豫州,令祖逖暗催靳準行移,速還梓宮。
王導以鄧攸乃南陽人,使為行人,往豫州候迎,朝廷從之。
按《史》:鄧攸字伯道,南陽人。
其祖鄧殷常與諸葛孔明為鄰。
因夢閑行水邊,見一女子洗手,身旁有大囊一個,囊上畫一獸頭。
忽有一猛獸走來,咬破其囊,以頭攛入。
欲趨救其女,忽然驚覺。
醒來起問於人,人皆不解其意,乃造孔明問之。
孔明賀曰:“他日當為太守,主宰萬民也。
”殷曰:“何以知之?”孔明曰:“獸者,守也。
女在水邊,乃汝字也。
洗手者,握掌也,應為汝守以掌一方也。
囊者,袋也,即同代字,外獸攛袋獸頭而入,是新守代舊守也,非君代汝州守,則汝州守代君任也。
”殷謝而識之,後果代鄧叔升為汝南太守。
殷子生攸兄弟二人,父早喪,與弟孤居,自教以書籍,又先為弟娶婦,自寧鰥居。
鎮南將軍賈混聞而嘉之,厚遇鄧攸。
攸詣混府致謝,值混與民斷訟,不能明決,混言於攸。
攸詳而剖之,曲折中理。
混依擬斷之,各皆快服。
混甚稱讚其能,攸曰:“孔子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何若愛民公賦,使得安生之為上也?”混愈加敬重,使人作伐,以女妻攸。
後混死,石勒攻掠河北郡縣,人民逃竄。
時攸弟已喪,妻亦痛傷而故,惟存孤子鄧綏。
攸乃亦以牛馬負妻賈氏並侄,徙避刀兵,思故舊父執與父祖故主琅琊王俱在江東,亦欲南行。
將過淮,陡遇石勒之軍,牛馬盤費悉為所掠,衣囊一空。
攸夫妻乃徒步攜子侄而走,因無糧資給,日食一餐,艱苦特甚。
攸無奈,投大戶求寄小兒,其人不納,問以來歷,知是宦門忠良子弟,贈銀一兩而別。
奈乎舟船不通,日行不過三十餘裏,以賈氏素生宦族,不曾歷此艱辛,又有二子為累,耽遲日月,銀又用乏將盡。
賈氏曰:“江東尚遠,身無餘資,何時能到?”攸曰:“再行五七日,可搭船去矣。
但無船錢可還,又思你們不能耐苦趲程,二子呱呱哭泣不已,我抱向前裏許,返轉再來顧你二人,以此耽閣,期還未定也。
”賈氏曰:“今我夫妻流離止此,進退無倚,多因是死,走他則甚?”攸曰:“我亦步步思想,一死俱了,必然死不為難。
但慮鄧、賈二氏祖先不得血食,吾之罪也,故此忍死強捱。
若得老天見憐,延至江東,瑯琊必定垂念先人,討得一官半職,上可以光顯祖宗,下可以不絕祭祀,中可以酬汝半世相從勞苦。
隻得勉強,圖後少冀耳。
”賈氏曰:“言雖如此,我們一身自不能顧,有此二子初離繈抱,俱要背負,你一人焉能保全而去?”攸曰:“吾背一子,扶你共行,猶可以往。
但多一個,恐終不能兼濟也。
”賈氏曰:“然則勉舍鄧綏,可能度得性命否?”攸曰:“骨肉悉難割捨,且吾弟少亡,止遺此子,安可使他絕祀?我思和你年方四十,尚可再生,理當棄子存侄,以全大義。
或者神明默佑,穩達江南,賜育好子在後,未可諒也。
且叔子吾養,即吾之子一樣。
”賈氏泣而從之,乃撇兒於道而行,其子大哭,隨叫不止,賈氏痛哭,攸以言紿之。
轉步以帶將兒縛於樹上,誑妻以為適見有一老人在於田間,將兒把與他去了。
妻信之,相與南走,又歷無限苦楚,飢至一二日,無飯亦行。
得到江東,不待人引,竟至朝中求見元帝。
帝念其祖父世為琅琊府舊臣,遂任為中書簿署。
見攸賢而有才,改授東宮庶子。
以王導所舉升行人正,往豫州候迎梓宮,迴朝伏命。
因吳郡缺守,就補攸為吳郡刺史。
到任蒞事,一清如水,使親人載米自給。
三年任滿當遷,人民遮道攀留,擁住輿馬,不肯放之登舟。
攸乃隻得轉轡至府,喚父老輩分付,慰使往上討保,肯準即住。
此非與賊交通之例,有益無損者,亟宜應承,使其安心行事。
脫彼有故,吾自相勢而作區處,成敗是彼自當也。
”逖亦然之,召使入,諭曰:“汝主既來托我阻拒外兵,一從李滎陽老爺之議,若隻滎陽界上阻得住,我亦發兵助之,若阻不住,李爺向長安,我即向平陽,助你主公,有何懼哉?汝迴拜上靳爺,放膽為之。
平陽我晉久棄,亦不願得,定是汝主所掌,但二帝梓宮可要送來與我,不可負信。
”使者求討迴書,祖逖曰:“不須用此,大丈夫一言為定。
途次之中,倘有人見,反致漏泄矣。
”使乃辭去,迴至平陽,將李矩、祖逖從允,並阻兵襲長安救平陽二計之說,從頭細講一遍。
靳準大喜,乃決意幹事以害劉燦矣。
祖逖既得靳準之書,言奉梓宮還晉,遂亦使人至江東上言其事。
晉主見奏甚悅,即議使人去豫州,令祖逖暗催靳準行移,速還梓宮。
王導以鄧攸乃南陽人,使為行人,往豫州候迎,朝廷從之。
按《史》:鄧攸字伯道,南陽人。
其祖鄧殷常與諸葛孔明為鄰。
因夢閑行水邊,見一女子洗手,身旁有大囊一個,囊上畫一獸頭。
忽有一猛獸走來,咬破其囊,以頭攛入。
欲趨救其女,忽然驚覺。
醒來起問於人,人皆不解其意,乃造孔明問之。
孔明賀曰:“他日當為太守,主宰萬民也。
”殷曰:“何以知之?”孔明曰:“獸者,守也。
女在水邊,乃汝字也。
洗手者,握掌也,應為汝守以掌一方也。
囊者,袋也,即同代字,外獸攛袋獸頭而入,是新守代舊守也,非君代汝州守,則汝州守代君任也。
”殷謝而識之,後果代鄧叔升為汝南太守。
殷子生攸兄弟二人,父早喪,與弟孤居,自教以書籍,又先為弟娶婦,自寧鰥居。
鎮南將軍賈混聞而嘉之,厚遇鄧攸。
攸詣混府致謝,值混與民斷訟,不能明決,混言於攸。
攸詳而剖之,曲折中理。
混依擬斷之,各皆快服。
混甚稱讚其能,攸曰:“孔子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何若愛民公賦,使得安生之為上也?”混愈加敬重,使人作伐,以女妻攸。
後混死,石勒攻掠河北郡縣,人民逃竄。
時攸弟已喪,妻亦痛傷而故,惟存孤子鄧綏。
攸乃亦以牛馬負妻賈氏並侄,徙避刀兵,思故舊父執與父祖故主琅琊王俱在江東,亦欲南行。
將過淮,陡遇石勒之軍,牛馬盤費悉為所掠,衣囊一空。
攸夫妻乃徒步攜子侄而走,因無糧資給,日食一餐,艱苦特甚。
攸無奈,投大戶求寄小兒,其人不納,問以來歷,知是宦門忠良子弟,贈銀一兩而別。
奈乎舟船不通,日行不過三十餘裏,以賈氏素生宦族,不曾歷此艱辛,又有二子為累,耽遲日月,銀又用乏將盡。
賈氏曰:“江東尚遠,身無餘資,何時能到?”攸曰:“再行五七日,可搭船去矣。
但無船錢可還,又思你們不能耐苦趲程,二子呱呱哭泣不已,我抱向前裏許,返轉再來顧你二人,以此耽閣,期還未定也。
”賈氏曰:“今我夫妻流離止此,進退無倚,多因是死,走他則甚?”攸曰:“我亦步步思想,一死俱了,必然死不為難。
但慮鄧、賈二氏祖先不得血食,吾之罪也,故此忍死強捱。
若得老天見憐,延至江東,瑯琊必定垂念先人,討得一官半職,上可以光顯祖宗,下可以不絕祭祀,中可以酬汝半世相從勞苦。
隻得勉強,圖後少冀耳。
”賈氏曰:“言雖如此,我們一身自不能顧,有此二子初離繈抱,俱要背負,你一人焉能保全而去?”攸曰:“吾背一子,扶你共行,猶可以往。
但多一個,恐終不能兼濟也。
”賈氏曰:“然則勉舍鄧綏,可能度得性命否?”攸曰:“骨肉悉難割捨,且吾弟少亡,止遺此子,安可使他絕祀?我思和你年方四十,尚可再生,理當棄子存侄,以全大義。
或者神明默佑,穩達江南,賜育好子在後,未可諒也。
且叔子吾養,即吾之子一樣。
”賈氏泣而從之,乃撇兒於道而行,其子大哭,隨叫不止,賈氏痛哭,攸以言紿之。
轉步以帶將兒縛於樹上,誑妻以為適見有一老人在於田間,將兒把與他去了。
妻信之,相與南走,又歷無限苦楚,飢至一二日,無飯亦行。
得到江東,不待人引,竟至朝中求見元帝。
帝念其祖父世為琅琊府舊臣,遂任為中書簿署。
見攸賢而有才,改授東宮庶子。
以王導所舉升行人正,往豫州候迎梓宮,迴朝伏命。
因吳郡缺守,就補攸為吳郡刺史。
到任蒞事,一清如水,使親人載米自給。
三年任滿當遷,人民遮道攀留,擁住輿馬,不肯放之登舟。
攸乃隻得轉轡至府,喚父老輩分付,慰使往上討保,肯準即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