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迴 漢劉約死後還魂
《誌》記:漢王劉聰自殺王鑑、曹恂等忠臣之後,被鬼火焚燒側柏堂,有皇子二十八人,燒死者二十一。
第十七子名劉約,素純樸,性孝友,因扯其仲兄劉煥,被火桁墜下身旁,吃了一驚,雖幸二人不死,約竟成病,臥床不能行動。
其生母呂後憂念染疾。
約詢知其因,遂淹淹偃仰而死,遍身盡冷,惟有兩手中指不冷,溫暖如生。
約妻痛念,不肯殯殮,令女婢十人為伴,自守之。
至第六日,母疾稍愈,乃臨榻慟哭,又覺心坎如溫。
次早,侍女散出梳洗,約忽嘆息,妻慌驚起,即便張目熟視,曰:“汝何亦在此處也?”妻曰:“是吾宮中臥所,汝恍惚不省乎?”約曰:“我去好多時矣?”妻曰:“汝是死去,今已七日。
因二中指不曾冷,吾痛結髮之情,不忍帶暖收殮,在此守你。
何乃又能復活?”約曰:“吾因閑行出宮,有人召我去見祖公,故同往耳。
”妻曰:“汝妄言矣。
祖公崩久,知在何處?”約曰:“吾至不周山都城,見一王者冕旒袞服,宣吾上殿,謂曰:‘汝生不識吾,吾乃汝祖劉元海也。
此三大臣乃劉宣、劉和、劉義也。
前三將軍,劉伯根、劉靈、劉宏也。
’我乃向前逐一拜禮。
叔祖劉靈曰:‘汝難得到此,我同你去見諸大將一麵。
’與我至一大城,入內,亦有宮殿,門上署一扁,題曰‘蒙珠離國行宮’。
進門二重,有堂如殿,首位坐相國陳元達,左一班十將,關繼雄、唿延晏為首,齊萬年居於末;右一班十人,唿延攸、李珪為首,郝元度居於末。
楊興寶坐二門之內,又有汲桑立於頭門之外。
靈公教我一一禮畢,吾問曰:‘嚐聞人言,汲民德多樹開國勳勞,何乃獨立門外?’靈公曰:‘本是一家之人,奈他一自分兵與石勒、張孟孫,即懷自霸之心,是以他們先到此間,漢帝不容,著他立於門外。
後張仲孫來,帝亦下旨責之,言:“忘重附輕,以大事小,朕論功而授他為一路元帥,汝等不思祖父名職在趙左,與先主情同一體,兄弟相稱,天下尊之無異。
今見勒勢稍盛,即臣輔之,何用至此?”仲孫羞慚,自往遮須夷國去了。
’關防叔祖又謂王飛豹曰:‘汝與子通兄乃漢之二大先鋒,可同皇子往崑崙山遊玩一番,即日引他迴見蒙珠國王,使他還平陽,未宜陷留在此,使母妻懸望。
’二將乃備馬送吾前去。
其山遠高三百餘裏,五日始觀得遍,同轉見其國王,即我高祖淵也。
遂引我入拜各宮,直至後麵深處,題曰‘安樂宮’。
我亦欲入,王祖曰:‘此間蜀後主孝懷皇帝安樂公在內,彼因失國,畏見後人,不可妄謁。
此去東北,有遮須夷國,久缺君臣主宰,留待你父子來為之治。
即當迴去教帝父收拾,隻可三年至,遲則又被他人奪去矣。
你須先一年到任,早安黎庶。
三年之後,我國家當大亂矣,免遭所害。
’吾乃對曰:‘祖父既知奸變,何不陰殛之,使宗社得寧?’祖曰:‘以殺伐太多,天數然耳。
休得妄言,作速還宮。
’使人送我出城。
行一日,至猗尼渠餘國關上經過,守卒報知國王,王備法駕,迎我至闕相見。
賜我宴款,又付皮囊一個,囑曰:‘汝歸平陽,可為我將此物送上漢皇帝劉玄明,傳言寡君再三拜上,不曾備書問省,勿得見罪。
’臨行又謂我曰:‘劉郎劉郎,你後年過此,當入謁朕,朕以宮主相妻,萬毋見嫌。
’復以車馬送我迴來。
來至堂中,侍者見之,盡皆走散。
渠餘國使將囊置於桌上而去,我提不起,思是疲倦,乃入內就臥。
因無人接我,嘆息一聲,陡見賢妃來至,吾隻道是夢,汝卻又言七日矣。
”謂其妻曰:“吾今覺來,身無病矣,可取茶來聊吃一口,出殿見帝告之。
”妻出先向堂前報眾,忽見桌上果有皮囊一個,有“渠餘王封”四字。
妻大訝,持茶入內,即復往後宮見後姑等言之。
漢主聽說,取皮囊開看,內有四方白玉簡一個,上有篆文,朝臣俱不能認,惟漢主一人朗然有識,乃是五言詩六句雲:“猗尼渠餘國,鄰王成都穎。
簡奉遮須主,攝提專相等。
當念洛陽善,過我一結軫。
已許賢郎婚,再訂三生盟。
”漢主看詩大愕曰:“若然,則約言可應矣。
待朕親自詢他備細。
”未及入去,劉約已出,並不像久長臥病而起者。
滿宮內外之眾,無不嘆異。
約上殿拜訖,將事因照前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漢主嘆曰:“果是如此,則吾父子猶得明知後身之事,免禍而死,不殊白日升仙矣,復何慮也?”遊光遠曰:“陰陽殊途,渺茫無證,但當珍攝,以副臣民之望。
”漢主曰:“若言渺茫無據,此皮囊玉簡何得至此?”遂不聽其言,終日於後宮與諸後宴樂,一應大小政事,悉委靳準、王沉二人。
《誌》記:漢王劉聰自殺王鑑、曹恂等忠臣之後,被鬼火焚燒側柏堂,有皇子二十八人,燒死者二十一。
第十七子名劉約,素純樸,性孝友,因扯其仲兄劉煥,被火桁墜下身旁,吃了一驚,雖幸二人不死,約竟成病,臥床不能行動。
其生母呂後憂念染疾。
約詢知其因,遂淹淹偃仰而死,遍身盡冷,惟有兩手中指不冷,溫暖如生。
約妻痛念,不肯殯殮,令女婢十人為伴,自守之。
至第六日,母疾稍愈,乃臨榻慟哭,又覺心坎如溫。
次早,侍女散出梳洗,約忽嘆息,妻慌驚起,即便張目熟視,曰:“汝何亦在此處也?”妻曰:“是吾宮中臥所,汝恍惚不省乎?”約曰:“我去好多時矣?”妻曰:“汝是死去,今已七日。
因二中指不曾冷,吾痛結髮之情,不忍帶暖收殮,在此守你。
何乃又能復活?”約曰:“吾因閑行出宮,有人召我去見祖公,故同往耳。
”妻曰:“汝妄言矣。
祖公崩久,知在何處?”約曰:“吾至不周山都城,見一王者冕旒袞服,宣吾上殿,謂曰:‘汝生不識吾,吾乃汝祖劉元海也。
此三大臣乃劉宣、劉和、劉義也。
前三將軍,劉伯根、劉靈、劉宏也。
’我乃向前逐一拜禮。
叔祖劉靈曰:‘汝難得到此,我同你去見諸大將一麵。
’與我至一大城,入內,亦有宮殿,門上署一扁,題曰‘蒙珠離國行宮’。
進門二重,有堂如殿,首位坐相國陳元達,左一班十將,關繼雄、唿延晏為首,齊萬年居於末;右一班十人,唿延攸、李珪為首,郝元度居於末。
楊興寶坐二門之內,又有汲桑立於頭門之外。
靈公教我一一禮畢,吾問曰:‘嚐聞人言,汲民德多樹開國勳勞,何乃獨立門外?’靈公曰:‘本是一家之人,奈他一自分兵與石勒、張孟孫,即懷自霸之心,是以他們先到此間,漢帝不容,著他立於門外。
後張仲孫來,帝亦下旨責之,言:“忘重附輕,以大事小,朕論功而授他為一路元帥,汝等不思祖父名職在趙左,與先主情同一體,兄弟相稱,天下尊之無異。
今見勒勢稍盛,即臣輔之,何用至此?”仲孫羞慚,自往遮須夷國去了。
’關防叔祖又謂王飛豹曰:‘汝與子通兄乃漢之二大先鋒,可同皇子往崑崙山遊玩一番,即日引他迴見蒙珠國王,使他還平陽,未宜陷留在此,使母妻懸望。
’二將乃備馬送吾前去。
其山遠高三百餘裏,五日始觀得遍,同轉見其國王,即我高祖淵也。
遂引我入拜各宮,直至後麵深處,題曰‘安樂宮’。
我亦欲入,王祖曰:‘此間蜀後主孝懷皇帝安樂公在內,彼因失國,畏見後人,不可妄謁。
此去東北,有遮須夷國,久缺君臣主宰,留待你父子來為之治。
即當迴去教帝父收拾,隻可三年至,遲則又被他人奪去矣。
你須先一年到任,早安黎庶。
三年之後,我國家當大亂矣,免遭所害。
’吾乃對曰:‘祖父既知奸變,何不陰殛之,使宗社得寧?’祖曰:‘以殺伐太多,天數然耳。
休得妄言,作速還宮。
’使人送我出城。
行一日,至猗尼渠餘國關上經過,守卒報知國王,王備法駕,迎我至闕相見。
賜我宴款,又付皮囊一個,囑曰:‘汝歸平陽,可為我將此物送上漢皇帝劉玄明,傳言寡君再三拜上,不曾備書問省,勿得見罪。
’臨行又謂我曰:‘劉郎劉郎,你後年過此,當入謁朕,朕以宮主相妻,萬毋見嫌。
’復以車馬送我迴來。
來至堂中,侍者見之,盡皆走散。
渠餘國使將囊置於桌上而去,我提不起,思是疲倦,乃入內就臥。
因無人接我,嘆息一聲,陡見賢妃來至,吾隻道是夢,汝卻又言七日矣。
”謂其妻曰:“吾今覺來,身無病矣,可取茶來聊吃一口,出殿見帝告之。
”妻出先向堂前報眾,忽見桌上果有皮囊一個,有“渠餘王封”四字。
妻大訝,持茶入內,即復往後宮見後姑等言之。
漢主聽說,取皮囊開看,內有四方白玉簡一個,上有篆文,朝臣俱不能認,惟漢主一人朗然有識,乃是五言詩六句雲:“猗尼渠餘國,鄰王成都穎。
簡奉遮須主,攝提專相等。
當念洛陽善,過我一結軫。
已許賢郎婚,再訂三生盟。
”漢主看詩大愕曰:“若然,則約言可應矣。
待朕親自詢他備細。
”未及入去,劉約已出,並不像久長臥病而起者。
滿宮內外之眾,無不嘆異。
約上殿拜訖,將事因照前從頭至尾說了一遍。
漢主嘆曰:“果是如此,則吾父子猶得明知後身之事,免禍而死,不殊白日升仙矣,復何慮也?”遊光遠曰:“陰陽殊途,渺茫無證,但當珍攝,以副臣民之望。
”漢主曰:“若言渺茫無據,此皮囊玉簡何得至此?”遂不聽其言,終日於後宮與諸後宴樂,一應大小政事,悉委靳準、王沉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