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司馬保見胡崧等迴,言長安已陷,欲會關中內外諸郡,合兵復取。
崧曰:“未可輕發,必須立號,方可以令眾藩。
”張春曰:“吾若自立,人必不服。
方今諸侯之盛,莫如西平公。
若得他們肯從,大事可以定矣。
”崧然之,使人持檄說各藩鎮,令尊南陽王子為帝,以好號令漢寇。
使命先至河西,張實看其意思,乃召眾官議之。
從事張侁曰:“南陽王子小豎也,無大經緯,焉能成事?二次寇犯長安,皆不出兵赴救,其幸禍圖篡之心見矣。
天豈佑彼而授以鴻統乎?今不先事退賊,而忘莫大之恥,妄欲誑眾尊彼,知其德不足以應運,才不可以服眾,其亡必不遠也。
奚宜從之?”實乃拂其請。
隴陝諸處見實不從,鹹相約會曰:“童謠有雲:‘秦川中血滿腕,惟有涼州倚柱觀。
’今涇渭鹹陽被漢所破,梁隴又遭陳安所掠,人民什死五六,積血成渠,秦州雖未見禍,恐亦未保。
西平公不從,正應其讖。
”遂皆背崧,不尊司馬保。
後人有詩讚美涼州張氏獨肯守忠護國,以致久遠,雲: 地覆天翻胡馬猖,中原不幸被橫殃。
戈甲連雲侵洛邑,刀槍捲地犯鹹陽。
數次勤王徇國難,幾番謝爵守純良。
西涼世代稱忠奕,歷晉延秦振業長。
又曰: 晉室皇綱墜,戎羌鼎沸興。
群雄爭逐鹿,胡馬踐畿京。
西涼有張氏,世代繼忠貞。
不辭民地狹,五援赴王勤。
血戰開圍洛,懸軍赴霸陵。
裹糧猶力戰,痍羸尚陳兵。
愧殺諸親派,忠心絕噁心。
第一〇七迴 石勒奉詔並晉陽
再說漢主劉聰聞知晉臣索綝會兵匡復中原,劉琨、邵續、韓據亦皆約合舉事。
因是先敕劉曜移兵徑襲長安,又下詔與石勒命其出兵,攻阻晉諸征鎮。
石勒見詔,乃聚眾商議曰:“今主上已有事於關中,命吾徇討諸郡。
今我兵馬強盛,久不戰鬥,正宜奉詔出征,當從何處先起?”徐光曰:“應侯有雲:‘並地當自近始,得尺則吾之尺。
’依吾愚見,首事樂陵,次及平樂,則行兵有序矣。
”石勒然之。
即命石虎提兵五萬,攻取樂陵。
探馬報知邵續,續慌下令點兵退敵。
部下將佐曰:“王幽州雄冠諸鎮,兵馬強盛,尚被其破,吾今駱文鴛手患偏瘋,兵微將寡,焉能為敵?”續心甚惕,從事蒯來曰:“不如從權取便,以書達彼,請為附在,使其退兵,以免一時之禍,再作計議。
”續從之,使人至虎營中求成,石虎將書遣人連原差送上襄國,稟見石勒。
勒看書,謂其使曰:“必送子侄親人為質,方準其附。
”使者領言,迴告邵續。
續即遣子邵義齎表禮詣襄國為質。
石勒受之,授義督護。
時有舊渤海太守劉胤昌,向見石勒破王浚,復侵渤海,乃避於樂陵投續,聞續背晉附勒,因入謂邵續曰:“君乃晉之忠良,何為亦蹈勒胡之汙?且偉丈夫世食爵祿,而效細人苟且以忘大義,可乎?”續曰:“吾豈不知?緩則行經,急則從權,不得已也,豈真心哉!今無所歸,無救援,勢難與敵,強順之勢,免軍民之命,俟作再圖耳。
”胤昌曰:“君言雖是,但投涅之布,洗之不白,何可輕汙?今琅琊王欲清中原,求士如渴,帶甲數十萬,雄視江淮,棄勒以歸正主,豈不亦可以為忠良乎?”續曰:“此吾之素心也。
”即日作表,就使劉胤昌往江東而去。
左右之人謂續曰:“明公欲圖忠名而誑石勒,爭奈令嗣在彼,豈不為其所害乎?”續泣曰:“吾今陷身異類,如墮汙泥中,挺身歸朝,去汙趨潔,何為不可?且人之心以忠孝為本,忠孝自古迄今不能兩全,既欲盡忠,焉暇顧其子哉?”竟遣胤昌疾行。
胤昌至江東,造見琅琊王,把邵續被逼舍子之故,道了一遍,呈上表章。
瑯琊王與王導等明之,嘆賞不已,乃迎入,拜續為平原太守,以劉胤昌為侍中。
有人將邵續背盟趨潔之語報知石勒,勒怒,召邵義責而斬之,即日起兵五萬,以石虎為先鋒,自與張敬為合後,徑趨樂陵,擒責邵續。
續懼,求救於幽州段匹殫,匹殫曰:“邵嗣祖,忠義之士,棄子歸正,大節可羨。
今被攻伐,不得不救。
”乃遣段文鴦為前部,將兵五萬赴援。
石虎正將圍城,文鴦救至。
邵續看見,自內殺出,兩頭夾攻。
虎恃勇,止將萬人先到,被續殺敗。
段兵追去,得張敬兵至,殺退兩軍。
相持十餘日,互相勝負。
時襄國河南一帶,米麥無收,甚貴。
石勒糧餉不繼,兵士飢疲,乃抽兵退迴襄國,請張賓議曰:“今地方米價甚騰,千錢止易二升,民何度活,軍奚存濟?”賓曰:“平樂韓據,素不罹兵,糧儲豐裕,宜亟將兵往攻,一鼓可下,當有一年之糧,兵無飢餒矣。
崧曰:“未可輕發,必須立號,方可以令眾藩。
”張春曰:“吾若自立,人必不服。
方今諸侯之盛,莫如西平公。
若得他們肯從,大事可以定矣。
”崧然之,使人持檄說各藩鎮,令尊南陽王子為帝,以好號令漢寇。
使命先至河西,張實看其意思,乃召眾官議之。
從事張侁曰:“南陽王子小豎也,無大經緯,焉能成事?二次寇犯長安,皆不出兵赴救,其幸禍圖篡之心見矣。
天豈佑彼而授以鴻統乎?今不先事退賊,而忘莫大之恥,妄欲誑眾尊彼,知其德不足以應運,才不可以服眾,其亡必不遠也。
奚宜從之?”實乃拂其請。
隴陝諸處見實不從,鹹相約會曰:“童謠有雲:‘秦川中血滿腕,惟有涼州倚柱觀。
’今涇渭鹹陽被漢所破,梁隴又遭陳安所掠,人民什死五六,積血成渠,秦州雖未見禍,恐亦未保。
西平公不從,正應其讖。
”遂皆背崧,不尊司馬保。
後人有詩讚美涼州張氏獨肯守忠護國,以致久遠,雲: 地覆天翻胡馬猖,中原不幸被橫殃。
戈甲連雲侵洛邑,刀槍捲地犯鹹陽。
數次勤王徇國難,幾番謝爵守純良。
西涼世代稱忠奕,歷晉延秦振業長。
又曰: 晉室皇綱墜,戎羌鼎沸興。
群雄爭逐鹿,胡馬踐畿京。
西涼有張氏,世代繼忠貞。
不辭民地狹,五援赴王勤。
血戰開圍洛,懸軍赴霸陵。
裹糧猶力戰,痍羸尚陳兵。
愧殺諸親派,忠心絕噁心。
第一〇七迴 石勒奉詔並晉陽
再說漢主劉聰聞知晉臣索綝會兵匡復中原,劉琨、邵續、韓據亦皆約合舉事。
因是先敕劉曜移兵徑襲長安,又下詔與石勒命其出兵,攻阻晉諸征鎮。
石勒見詔,乃聚眾商議曰:“今主上已有事於關中,命吾徇討諸郡。
今我兵馬強盛,久不戰鬥,正宜奉詔出征,當從何處先起?”徐光曰:“應侯有雲:‘並地當自近始,得尺則吾之尺。
’依吾愚見,首事樂陵,次及平樂,則行兵有序矣。
”石勒然之。
即命石虎提兵五萬,攻取樂陵。
探馬報知邵續,續慌下令點兵退敵。
部下將佐曰:“王幽州雄冠諸鎮,兵馬強盛,尚被其破,吾今駱文鴛手患偏瘋,兵微將寡,焉能為敵?”續心甚惕,從事蒯來曰:“不如從權取便,以書達彼,請為附在,使其退兵,以免一時之禍,再作計議。
”續從之,使人至虎營中求成,石虎將書遣人連原差送上襄國,稟見石勒。
勒看書,謂其使曰:“必送子侄親人為質,方準其附。
”使者領言,迴告邵續。
續即遣子邵義齎表禮詣襄國為質。
石勒受之,授義督護。
時有舊渤海太守劉胤昌,向見石勒破王浚,復侵渤海,乃避於樂陵投續,聞續背晉附勒,因入謂邵續曰:“君乃晉之忠良,何為亦蹈勒胡之汙?且偉丈夫世食爵祿,而效細人苟且以忘大義,可乎?”續曰:“吾豈不知?緩則行經,急則從權,不得已也,豈真心哉!今無所歸,無救援,勢難與敵,強順之勢,免軍民之命,俟作再圖耳。
”胤昌曰:“君言雖是,但投涅之布,洗之不白,何可輕汙?今琅琊王欲清中原,求士如渴,帶甲數十萬,雄視江淮,棄勒以歸正主,豈不亦可以為忠良乎?”續曰:“此吾之素心也。
”即日作表,就使劉胤昌往江東而去。
左右之人謂續曰:“明公欲圖忠名而誑石勒,爭奈令嗣在彼,豈不為其所害乎?”續泣曰:“吾今陷身異類,如墮汙泥中,挺身歸朝,去汙趨潔,何為不可?且人之心以忠孝為本,忠孝自古迄今不能兩全,既欲盡忠,焉暇顧其子哉?”竟遣胤昌疾行。
胤昌至江東,造見琅琊王,把邵續被逼舍子之故,道了一遍,呈上表章。
瑯琊王與王導等明之,嘆賞不已,乃迎入,拜續為平原太守,以劉胤昌為侍中。
有人將邵續背盟趨潔之語報知石勒,勒怒,召邵義責而斬之,即日起兵五萬,以石虎為先鋒,自與張敬為合後,徑趨樂陵,擒責邵續。
續懼,求救於幽州段匹殫,匹殫曰:“邵嗣祖,忠義之士,棄子歸正,大節可羨。
今被攻伐,不得不救。
”乃遣段文鴦為前部,將兵五萬赴援。
石虎正將圍城,文鴦救至。
邵續看見,自內殺出,兩頭夾攻。
虎恃勇,止將萬人先到,被續殺敗。
段兵追去,得張敬兵至,殺退兩軍。
相持十餘日,互相勝負。
時襄國河南一帶,米麥無收,甚貴。
石勒糧餉不繼,兵士飢疲,乃抽兵退迴襄國,請張賓議曰:“今地方米價甚騰,千錢止易二升,民何度活,軍奚存濟?”賓曰:“平樂韓據,素不罹兵,糧儲豐裕,宜亟將兵往攻,一鼓可下,當有一年之糧,兵無飢餒矣。